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胸壁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患儿女,出生20 d,因“右胸壁下包块20 d”入院。系G1P1,孕41+5周,顺产娩出。生后即发现右前胸壁下可触及一约鸽蛋大小包块,行体表肿物彩超检查提示:右胸前皮下多房囊性包块,考虑淋巴管水囊肿,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当时家属未引起重视,右前胸壁包块渐增大至鸡蛋大小,无发热、呕吐、腹泻、四肢抽搐等不适,奶量尚可。入院查体:神清,面色尚红润,右前胸壁可见一大小约7 cm ×8 cm包块,质软,与周围皮肤无粘连,皮肤颜色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生前3个月胎儿彩超检查提示:胎儿右上腹壁液性占位;生后2h新生儿体表肿物彩超:右胸前皮下多房囊性包块。入院胸壁体表肿物彩超:右侧胸壁多房浑浊肿块,考虑囊性肿块伴囊内出血可能。胸部CT三期增强+三维重建示:右胸壁皮下占位,考虑淋巴水囊瘤(图1);行肿块穿刺术抽出黄色透明液体,提示为淋巴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3×109/L;予以抗感染(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美罗培南)治疗3 d,白细胞计数正常后转入我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标本提示:囊状水瘤,检出淋巴结6枚呈反应性增生(图2)。
-
多层螺旋CT增强和门静脉重建成像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优势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门静脉重建技术多层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formation,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的联合应用在门静脉癌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扫描.扫描参数:层厚2.5 mm,重建间距:0.625 mm,注射速率为3.5-4 mL/s,对比剂注入:80-100 mL,扫描时间为25-30 s,45-60 s和120 s.影像重建技术包括:VR、MPR和MIP,图像重建由1名诊断医生完成,另由2名诊断医生评价门静脉癌栓的范围、形态以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35例(67.3%);47例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90.4%),门静脉管壁强化19例(36.5%),侧支循环形成13例(25%),门静脉受压13例(25%),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7.7%),动-静脉瘘4例(7.7%).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的显示:MPR显示52例(100%),MIP显示43例(82.7%),VR显示39例(75%).结论:CT增强结合门静脉重建技术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三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三期表现及与其它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周围型9例,中央型6例,其中引起肝局部凹陷变形3例,伴肝内胆管扩张9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伴产气菌胆管感染1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4例,侵犯胆囊1例,肝门区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6例,合并腹水3例.平扫肿瘤多数表现为肝内单发的低密度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于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强化形式多样,不同程度出现环状或索条状强化等,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期持续强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逐渐充填式强化,强化范围逐渐增大,后病灶强化密度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三期增强表现为"慢进慢出"特点,所以三期增强表现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因其病理特点决定其三期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大多能与肝内其它肿瘤相鉴别.
-
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价值.方法 2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30s、门脉期60~75s、延迟期3~5min,观察全部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结果 23例患者共计发现27个病灶,24个病灶呈典型"快进快出"增强形式,即动脉期呈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门脉期为低或等密度,延迟期仍呈低密度.3个病灶呈不典型表现,其中2个病灶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中均呈低密度,1个病灶在动脉期呈低密度,门脉期期为等密度.结论 多层CT三期增强扫描对大多数SHCC能够做出定性诊断,对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反复发作性上腹痛2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5 d入院.既往患者饮酒史15年,每日饮酒约0.25 kg.辅助检查:腹部超声、CT平扫及三期增强均发现胰头部局限性肿块,肿块直径为3.5 cm.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25和CA199,其中CA199为180 U·L-1,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探查肉眼判断不能排除胰头癌,在全身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Whipple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胰腺炎.术后恢复顺利,出院时无消化道梗阻症状,黄疸减退,腹痛消失.门诊随访1年,复查腹部超声、CT及肿瘤标志物,未见癌变.
-
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附24 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MS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的MSCT表现.结果 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僵硬、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变明显强化,20例以门静脉期更著;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远处转移8例;增强分期准确性87.5%.结论 MSCT增强可对胃癌作出更为完善的评价,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分期.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骨髓增生性疾病三例
例1 患者女,42岁,因腹胀8年、黑便1 d 于2014年3月入院。患者8年前出现腹胀、腹围增加,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腹部多普勒超声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脾大,腹腔大量积液;肝脏 MRI 平扫+三期增强示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栓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脾大,腹水;胃镜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丙型肝炎抗体、抗核抗体均阴性,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门静脉高压”,给予华法林2.5 mg/d 口服抗凝治疗。患者4年前腹部 CT 示 CTPV,脾大,大量腹腔积液;胃镜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常规、肝功能正常。3个月前复查白细胞计数为40.25×109/L,中性粒细胞为37.51×109/L,红细胞计数为4.0×1012/L,Hb 102 g/L,PLT 412×109/L;骨髓涂片示骨髓干抽,粒细胞比例增多,以成熟阶段为主,PLT 成堆多见,骨髓活组织检查示骨髓纤维化,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体格检查:血压100/60 mmHg (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壁可见数条静脉曲张,腹部略膨隆,腹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6 cm,质硬,边缘清楚。双下肢无水肿。腹部 CT 平扫+三期增强(图1)示肝硬化,脾大,腹水,门静脉主干显示不清,门静脉走行区及肝外胆道周围异常强化影,考虑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胃镜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Hb 95 g/L,PLT 426×109/L;PT 18.7 s,国际标准化比值1.45,凝血酶原时间比率1.56,PTA 49%,血浆纤维蛋白原1.5 g/L;白蛋白16 g/L,乙酰胆碱酯酶903 U/L;抗-HBs 阳性,丙型肝炎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 M2阴性。入院后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上消化道出血停止。随访3个月,患者出现左上肢浅静脉血栓。
-
螺旋CT对胃癌分期的研究
目的: 探讨螺旋CT不同的扫描方法对胃癌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23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其中门静脉单期增强84例,三期增强96例,人工气腹法螺旋CT增强(SCTPP )52例.结果: 门静脉单期增强、三期增强和SCTPP对进展期胃癌 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75.0%、82.3%和96.2%.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是胃癌术前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对部分胃癌分期困难的病人可选用SCTPP,术后复查可选用螺旋CT门静脉单期增强.
-
肝腺瘤CT诊断二例
病例资料病例1,女,23岁.无肝脏病史及服避孕药病史,无明显临床表现.查体触及腹部剑突下偏左侧包块,质较硬,无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HbsAb阴性.CT检查:肝左叶外侧段单发椭圆形稍低密度病变,未见明显包膜,边界清,大小为8.1 cm×13.2 cm.三期增强见动脉期、静脉期均匀一致强化,但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平衡期对比剂淡出.术前CT诊断肝左叶占位,考虑肝腺瘤可能性大(图1).
-
子宫内膜癌应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应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3例,收集53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53例患者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方式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47%、67.92%,CT三期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11%、94.33%,CT三期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T平扫,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CT平扫中,36例(67.9 2%)患者经图像测量,子宫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平均前后径(67.96±6.69)mm,同时伴不同程度的子宫壁增厚,多数患者子宫边缘界限模糊,子宫外观形态不规则,14例(2 6.41%)患者宫旁间隙可见条索状影.CT三期增强中,可见多数患者宫腔内改变,宫腔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大,在强化过程中,宫腔内部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壁的乳头状、不规则状软组织影,动脉期增厚子宫壁呈轻度强化,内膜强化较为明显,至静脉期时,持续强化,延迟期扫描时子宫内示持续强化;12例(22.64%)出现子宫外播散等图像表现,6例(11.32%)患者可见肠道受侵,12例(22.64%)患者图像提示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子宫内膜癌在不同时期的强化图像特点,可提高其检出率及准确诊断率,有利于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可靠影像学资料.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例
例1.男,19岁,因腹胀、腹痛9 d于2010年7月19日入院.入院前9 d外出旅游后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排便排气减少.既往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史、过敏家族史.体格检查:左上腹部压痛及反跳痛,余体格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片:气液平面.全腹部多排CT三期增强:十二指肠、大部分空肠及末端回肠肠壁明显增厚,肠腔明显变窄,肠壁浆膜层略毛糙,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肠壁弥漫性增厚;腹腔及盆腔积液.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结肠镜:慢性结肠炎.骨髓活检显示嗜酸细胞增多.腹腔积液为血性腹腔积液,镜下见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原测定对大麦麸质、榆树、肺炎球菌等过敏.
-
多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在肝硬化血管改变及侧支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在肝硬化血管改变及侧支循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8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50例无肝硬化的患者(对照组)行上腹部三期增强扫描,应用大密度投影( MIP)、多平面重组( MPR)及容积再现( VR)对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重建成像,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肝动脉、门静脉分支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肝功能Child分级与门静脉的血管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静脉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了解侧支循环情况。27例脾功能亢进,23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通过血管成像进行血管评估。结论患者门静脉及肝动脉血管的改变可判断肝硬化程度,为临床治疗前评估血管改变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结合仿真内窥镜技术对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评估的应用研究
目的 使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与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相结合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病理分期,探讨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对46例胃镜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充水增强三期MSCT检查,其中26例在增强之前先进行了胃充气平扫,比较CTVE与胃镜所见,探讨CTVE对进展期胃癌病灶的检出率;通过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5mm层厚横断面影像与1.25mm薄层横断面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影像对术前肿瘤T分期和N分期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CTVE对26例进展期胃癌均检出,与胃镜检查结果一致.46例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查T分期结果显示T2为24例,T3为13例,T4为9例,5mm层厚CT影像和薄层结合MPR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 的符合率分别为63%和8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083,P=0.039),1.25mm薄层结合MPR影像符合率高;N分期病理检查结果显示N0为21例,N1为14例,N2为6例,N3为5例,5 mm层厚CT影像与薄层结合MPR影像下检查进展期胃癌的符合率分别为52%和5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071,P=0.791).结论 MSCT薄层影像结合后处理技术MPR和CTVE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术前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
肝细胞腺瘤的螺旋CT表现
目的 总结肝细胞腺瘤(HCA)的螺旋CT表现,分析螺旋CT在HC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细胞腺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平扫及三期增强的不同表现.结果 20组病例中,经螺旋CT平扫,均于肝脏内见占位性病变,边界较清晰,呈低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肿块于动脉期明显强化,坏死或脂肪变性部分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肿块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结论 HCA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具有特征性,是临床确诊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三期增强特征性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三期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提高该病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2002-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平扫肿瘤多数表现为肝内单发的低密度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21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于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强化形式多样,不同程度出现环状或索条状强化等,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扫描期持续强化,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逐渐充填式强化,强化范围逐渐增大,后病灶强化密度等于或略高于肝实质,三期增强表现为"慢进慢出"特点,所以三期增强表现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因其病理特点决定其三期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大多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