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络膜厚度测量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龚元元;张红

    脉络膜厚度的变化与某些眼部疾病有关,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增强深部成像相干光断层扫描可量化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厚度,为观察脉络膜提供继B超、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之后分辨率更高、安全性更好的临床诊疗手段.本文将对脉络膜厚度与常见视网膜疾病诊断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状态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作者:王莉菲;马景学

    本文通过对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结构以及玻璃体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详细描述,阐述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对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正面影响,提出了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预防与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新型方法即药物溶解术.

  • 玻璃体后脱离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作者:孟自军;曾水清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临床诊治水平的快速发展,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重要病理学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玻璃体后脱离作为此界面常见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玻璃体后脱离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这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酶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新吉;陈惠茹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终目的是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粘连和使视网膜易于重新复位.玻璃体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程度和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而用一些酶有助于促进玻璃体液化和解除玻璃体-视网膜间粘连.本文就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容娣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可诱导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再生。CNTF能促进轴突切断和视网膜缺血后RGCs的存活和轴突生长,减少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的光感受器存活,为治疗视网膜缺血性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视网膜疾病提供了可能。本文就CNTF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和CNTF对视网膜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现状

    作者:陈鹏;钱焕文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视网膜疾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视网膜疾病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基因治疗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视网膜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之中.本文对基因治疗的概念、策略、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转移的方法及其在常见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眼色素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王红;李根林;林丁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相关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正广泛展开,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同种异体移植产生排斥反应,虹膜色素上皮细胞代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成为新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近年来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虹膜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学和生理功能上的异同进行综述,并简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退行性改变.

  • 015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在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指征与分析

    作者:

  •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误诊分析

    作者:孙挥宇;彭晓燕;勇志鹏;毛菲菲;李丹;许雪静;柳月红;陈帆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误诊病例,以减少误诊.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具有误诊史的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患者9例.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具有误诊史的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的眼部和全身情况.主要指标误诊眼疾病,误诊时间,合并全身疾病.结果 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误诊为其他眼病的患者9例(12眼),其中误诊为Coats病者1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者1例,Eales病者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1例,视盘血管炎者2例(3眼),葡萄膜炎者2例(4眼),曾先后误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葡萄膜炎和玻璃体混浊者1例.发病一周内误诊者3例,1周~3个月内误诊者2例,3个月以上病程者误诊4例.9例误诊患者中5例不曾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CMV.IgM检测阳性;5例患者合并有贫血,5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感染,4例患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9例患者的CD4均<200个/μL,其中6例患者的CD4<50个/μL.结论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受到病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我们对疾病的认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误诊.对于临床诊断有困难的疾病应考虑到这种疾病的可能,其正确的诊断需要结合全身情况综合判断.

  • 氪黄、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作者:毕宏生;刘力;王兴荣;袁明俊

    目的:评价氪黄、绿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疗效.方法:将138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为CSC患者中的106例112只眼采用氪黄、绿激光治疗作为光凝组,32例33只眼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视力变化、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及光凝组病程与治愈速度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光凝组视力由术前的0.58±0.30增至光凝后的0.89±0.29(P<0.05),治愈率为98.2%,复发率为5.4%,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视力由术前0.59±0.32增至术后的0.76±0.30,治愈率为63.6%,复发率为36.4%.光凝组治疗前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恢复速度越快.结论:氪黄、绿激光治疗CSC,可以显著地提高视力和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尤具重要意义.

  •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凯;彭晓燕;卢宁;王光璐;张风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有确切放射线接触史患者的眼底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视网膜光凝结果,随访变化情况,并与其常见眼底血管性病变进行比较.结果:棉絮斑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9只眼,硬性渗出7只眼,出血斑8只眼,2只眼视神经萎缩,7只眼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结论:放射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病史可明确诊断.

  • 牵牛花综合征中的屈光不正

    作者:庄鹏;林建山

    Krause于1972年继Kindler(1970年)首次描述和命名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rome,MGS)后报告3例4眼MGS,均为复性近视散光,因此他认为屈光不正是MGS的表现之一[1].

  • 硝氯酚中毒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2例

    作者:郭树华;赵冬兰

    硝氯酚(niclofolan,拜耳9015)是一种抗动物肝吸虫病药.国外自1974年起用于治疗肺吸虫病,获良好效果[1].我国于1978年首次用于治疗肺吸虫病[2].本药偶可引起神经系统及视神经损害.笔者遇母女两例,因误服硝氯酚而引起中毒性视神经视网膜炎,现报告如下.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免疫组化研究及水蛭素的影响

    作者:郑燕林;王毅;蒋纪恺;曾庆华;袁晓辉;王万杰

    目的:通过研究PVR形成过程中胞外基质和细胞增殖的规律,观察水蛭素预防和治疗PVR的疗效.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模型组和水蛭素组玻璃体腔中Ⅳ型胶原(ⅣC)、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层白(L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模型组FN、LN、ⅣC和PCNA早期大量分布于玻璃体腔内与内界膜相连,后期形成网状支架组织有细胞附于其上;水蛭素组FN、LN、ⅣC和PCNA也主要分布在玻璃体腔内,但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无增殖膜形成.结论:水蛭素在PVR形成过程中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

  • 眼底病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景昭

    20世纪是眼底病研究的飞速发展期.与眼底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成果已不限于眼底疾病本身,甚至超出眼病的范围,为在生物医学这一更广阔的领域,揭示生命中本质的规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同时,借鉴于其他相关学科的新进展,眼底病诊断和治疗的实用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眼底病的认知和可作为范围明显拓宽.但是,这些成绩和进展在为我们解疑答惑时也为我们展示了新的待解之谜.因此,眼底病的研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仍然是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任务.

  • 应重视对视网膜疾病的神经保护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惠延年

    虽然近年来手术和激光等技术在治疗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视网膜病治疗后的视功能后果仍然有限.视网膜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在缺氧下死亡,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存活及援救与多种生化改变、介质和神经营养因子等有关,胶质细胞的反应对其也有影响.为了促使视网膜的功能恢复,应该重视对视网膜的病理学和神经保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20例临床观察

    作者:阚瑰玲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是因头部、胸腹部的急性挤压伤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的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眼部主要改变是:视网膜及乳头周围常见的棉絮斑、出血、水肿及乳头水肿或玻璃体出血.

  • 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金庆新

    目的 探讨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特点,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8例(10眼)由外伤所引起的本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观察视力预后与眼底、FFA表现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7眼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眼永久性视力损伤,其原因是视网膜病变位于黄斑中心凹或视神经萎缩.结论 远达性外伤性视网膜病变的视力预后与视网膜脉络膜损伤的部位和程度相关,黄斑损害和视神经萎缩者预后不良.

  • 白内障二次环形撕囊术

    作者:刘谊;张军军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新的撕囊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在315例肿胀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吸出术中,采用二次连续环形撕囊术,即先行约4 mm的连续环形撕囊,在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后再次连续环形撕囊,将前囊开口扩大至人工晶状体边缘.术后2周~1年检查眼底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全部病例在术中未发生前囊开口放射状撕裂.术后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74例眼底疾病患者,其中13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残留的少量前囊对眼底检查和治疗过程影响甚小.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对膨胀的白内障采用二次连续环形撕囊,不但有利于保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和囊口的中心性,也有利于术后眼底疾病的诊治.

  •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宋宗明;盛艳娟;陈青山;薛安全;林冰;李英姿;沈丽君

    目的 探讨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 对近2年来就诊于本院和外院门诊经反复检查确诊为AZOOR的患者6例,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觉电生理、视野及血常规、免疫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收集患者所有病史和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例(12只眼)AZOOR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26~42岁,平均35岁,均为双眼发病.随访时间4~18个月,平均(7.5±3.2)个月.6只眼发病前有近视.3只眼发病时有眼前闪光感,视力轻度下降,仅有1只眼视力为指数/40 cm.所有患者至少1只眼视野检查发现视野缺损或局部敏感度下降,其中1只眼双眼生理盲点扩大.4只眼见眼前段活动性炎性病变,10只眼伴有玻璃体轻度炎性改变.4只眼可见眼底后极部黄白色斑点状病灶,6只眼为后极部至中周部视网膜灰白色斑点状病灶,病灶位于视网膜外层或色素上皮-玻璃体-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层.1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眼底脱色素改变,其余患者为眼底高荧光斑.1只眼伴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所有患者视网膜电图检测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在随访过程中除1只眼视力下降外,其他患者症状与初诊相似.5只眼视野无明显改变,1只眼视野缺损范围增大.1例双眼视网膜斑点增加,1例双眼视网膜病灶减少,1例双眼视网膜斑点消失,其他患者随访眼底无明显改变.6例患者初次诊断与随访诊断均不一致.结论 AZOOR属于少见眼部疾病,青年女性多见,具有眼前闪光感、视野缺损、视网膜电图改变,眼底轻微病变是AZOOR的共同特点.其鉴别诊断复杂,容易误诊、漏诊.

334 条记录 2/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