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患者86例,经临床随访,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患者均经超声,CT或磁共振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26~50岁,平均38.6岁,肌瘤直径2.4~12.7 cm,单发52例,多发34例,其中黏膜下肌瘤8例,肌壁间肌瘤49例,浆膜下肌瘤24例,混合型5例.临床主要症状为月经量改变(月经量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阴道流血,分泌物增多,疼痛,压迫症状及不孕等.手术多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术前完善血、尿常规,肝功,肾功,离子,凝血功能,雌激素水平,心电图,胸片等检查,并行影像学检查,了解子宫肌瘤的大小及位置.术前行碘试敏,腹股沟区备皮,禁食水等.
-
子宫肌瘤的宫腔镜治疗
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是黏膜下肌瘤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成功与否及其疗效取决于黏膜下肌瘤的类型和施术者的操作技能.对于手术适应证,黏膜下肌瘤的大小以及肌瘤距浆膜面的距离仍是有争议的问题.新观点认为:肌瘤边缘距浆膜面的距离不再是手术的限制条件,它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而非静态指标.
关键词: 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
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宫腔镜治疗
子宫黏膜下肌瘤因其特殊的生长部位,更易影响女性的月经生理和妊娠分娩,是促使育龄期女性求医问药的主要妇科疾病.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已经取代传统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标准术式.全面认识黏膜下子宫肌瘤,准确掌握TCRM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原则以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文章结合文献围绕黏膜下肌瘤分类、TCRM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准备、手术步骤与技巧、手术效果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进行论述.
-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260例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02医院妇产科自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荷兰国际宫腔镜中心的分类标准,对0型、Ⅰ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260例患者,手术均Ⅰ期完成,临床疗效满意率93.1%.结论 TCRM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经阴道超声检查内膜息肉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案在内膜息肉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方案选择该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内膜息肉患者共128例,均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其病理资料、临床信息、检查结果进行收集以及整理,再与病理结果进行客观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出的128例患者中,病理证实有116例确诊,出现12例误诊患者,包括4例内膜增长异常患者、5黏膜下肌瘤患者,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精准性是90.63%,且两种方案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膜息肉患者诊断中,推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案效果突出,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
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手术方法及其并发症预防.方法:对9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术中行B超或腹腔镜监护.结果:96例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5.8%,切除的肌瘤直径平均值为(3.6±0.7)cm,大直径6 cm,手术时间平均(41.2±15.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4±22.4)ml,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分别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一过性发热.结论: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加强术中监护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阴道超声联合改良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宫腔病变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联合改良宫腔声学造影(SHG)在宫腔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6例TVS提示宫腔病变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SHG诊断为黏膜下肌瘤者再作穿刺活检术,诊断为内膜息肉、内膜癌、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再行诊刮术.所有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TVS与TVS联合改良SHG的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符合率分别为66.7%、85.7%、41.2%、16.7%和97.1%、93.9%、88.2%、75.0%;TVS与TVS联合改良SHG诊断宫腔病变准确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5),TVS联合改良SHG较单纯TVS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TVS与改良SHG联合对宫腔病变诊断,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可明显提高超声对宫腔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能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68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1年5月-2003年5月本院门诊经盆腔及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68例,年龄29~49岁,平均为41岁.浆膜下肌瘤6例,壁间肌瘤48例,黏膜下肌瘤4例,混合性肌瘤10例.
-
浅析阴道超声在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3例月经量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检测子宫大小,并着重检查宫腔内异常回声包块的形态及血流信号情况.结果:超声显示52例受检者,宫腔内有异常回声包块,其中49例为单纯性黏膜下肌瘤,2例为宫腔息肉,1例为不全流产后的宫腔内少量残留.结论:对诊断黏膜下肌瘤,阴道超声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好方法.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60例,采取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与同期收治的单纯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浆膜下肌瘤13例,肌壁同肌瘤45例,黏膜下肌瘤2例;多发肌瘤23例,单发肌瘤37例;肌瘤变性17例,直径>10 cm者3例,3~10 cm者57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4.4±7.5) min,高于对照组(44.0±5.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红蛋白术前术后差值、术中出血量、肛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恶露干净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步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降低产后出血和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碘水剂用于选择性输卵管造影的评价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可以判断患者输卵管是否通畅,并可对输卵管阻塞、子宫粘连、子宫畸形、黏膜下肌瘤等疾病作出诊断.该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提高不孕症诊断率的主要方法.但由于痉挛、操作、造影剂、粘连、栓塞等各种原因,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假阳性率高,近年来逐渐被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所取代.我院自1997年5月~1999年11月用碘水剂(60%泛影葡胺或者50%碘必乐)行HSG 115例,其中86例行SSG,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宫腔镜诊治进展
因宫腔镜诊断具有直观、准确等特点和优势,目前对于异常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等良性疾病,采用宫腔镜手术可治愈,宫腔镜在目前妇科疾病的诊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对近几年来宫腔镜技术诊治的进展综述如下。
-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58例效果评估
目的: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宫腔镜及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者行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其中0型23例,Ⅰ型27例,Ⅱ型6例,术后随访10个月~3年.根据随访手术后月经改变、肌瘤有无增长或复发、是否再次需要手术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率为96.3%,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0%,7例要求生育者妊娠4例,已分娩3例.Ⅱ型子宫肌瘤中切除范围≥80%者3例,术后随访残余肌瘤不再增长.全部手术1例发生子宫穿孔,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手术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佳方法.
-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63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肌瘤切除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操作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对6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TCRM,其中O型15例,Ⅰ型39例,Ⅱ型9例.使用颅脑手术薄膜粘贴巾计算膨宫液吸收量.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0~58min,术中出血量5~70mL,肌瘤直径0.5~5.5cm,住院时间3~5d.5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术后39例月经量正常,16例月经量减少,3例绝经后患者无继续阴道出血.14例患者痛经好转,仅有1例患者术后仍痛经但已明显减轻,33例贫血患者1~3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2例患者足月分娩,疗效满意.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疗效确切安全可行,但要选择合适病例,提高操作技巧,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
-
子宫肌瘤的诊断
子宫肌瘤是为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也是人体常见的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根据肌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占92%)和子宫颈肌瘤(占8%);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又可分为肌壁间肌瘤(占60%~70%)、浆膜下肌瘤(占20%左右)和黏膜下肌瘤(占10%~15%).子宫肌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可发生变性,据国内资料报道,其中肉瘤变性率(恶变率)为0.4%~0.8%.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69例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的疗效与优势.方法: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69例,其中子宫黏膜下肌瘤41例(0型28例,Ⅰ型11例,Ⅱ型2例);子宫内膜息肉28例.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68例,1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探查后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4±11.0)min,出血量(20.7±13.9)ml,住院时间(5.74±1.70)d,阴道流血时间(5.33±1.47)d.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和子宫穿孔及邻近脏器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满意率为98.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内占位性病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注意手术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宫腔镜的优势.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癌等,常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月经不规律等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明确诊断此病对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别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的价值分析
选取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进行经腹部超声(对照组)及经阴道超声(诊断组),再分别与术后病理结果 作对比求准确率.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90.90%及95.65%,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肌瘤的准确率分别为69.70%及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比经腹部超声对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更具有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57例护理配合体会
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57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7例,24~42岁,其中黏膜下肌瘤伴盆腔粘连不孕症12例,宫腔息肉伴输卵管积水不孕症30例,月经量多或经期紊乱伴卵巢囊肿6例,其他原因所致不孕症9例.手术时间40~120 min,术中无大出血等并发症.
-
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28例围术期护理
2002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2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8例,35~49岁,平均44岁.其中黏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21例.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下腹部疼痛伴肛门坠胀13例,月经量多、经期延长8例,贫血5例,无症状2例,所有病例均经盆腔B超、妇科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