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戊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戊型肝炎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急性自限性感染过程,然而近发现,器官移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HEV能够发展为慢性戊型肝炎.有些慢性戊型肝炎病例肝脏快速纤维化而出现肝硬化,并终导致肝脏衰竭.患者免疫抑制作用减弱,免疫功能恢复有助于体内持续存在的HEV清除.研究发现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对治疗慢性戊型肝炎有效.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慢性戊型肝炎 持续性感染 器官移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母婴传播阻断治疗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阻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妊娠期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初筛HIV阳性,并经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诊的11例患者(研究组),给予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和奈韦拉平治疗至临产,新生儿第1天开始AZT治疗4~6周,并与13例未抗病毒治疗孕妇(对照组)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平均开始治疗孕周(28.8±5.1)周,平均用药时间(6.1±1.5)个月.研究组治疗后平均HIV DNA载量为(3.5±2.1)×104 copies/ml.两组患者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研究组新生儿均为HIV阴性,对照组HIV阳性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平均随访(1.5±0.8)年,研究组婴儿人工喂养,生长发育正常.对照组13例患儿中,确诊HIV感染5例.两组产妇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无过敏反应的HIV阳性孕妇给予抗HIV药物阻断,并选择剖宫产和新生儿人工喂养,可有效阻止HIV母婴传播.
关键词: 妊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母婴阻断 -
以顿挫型带状疱疹为首诊的艾滋病1例
目的 报告1例以顿挫型带状疱疹为首诊症状的艾滋病(AIDS).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果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1∶8(±)阳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ELISA)阳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阳性,诊断为AIDS合并带状疱疹、梅毒.结论 临床上遇到带状疱疹年轻患者伴剧烈神经痛者,如排除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应警惕HIV感染.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梅毒 -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H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黏膜表现及189例无皮肤黏膜表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出现皮肤病的种类数、严重程度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HIV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65%,其中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常见.HIV阳性有皮肤黏膜表现组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53.04个/μL与0.202 4)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表现组(分别为281.97个/μL与0.312 9), 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T细胞计数与所患皮肤病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即患者皮肤疾病的种类数、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资源有限国家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
新疆伊犁地区住院人群HIV 感染流行率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伊犁就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法)检测HIV 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16819 例患者中,抗HIV 阳性者198 例,包括男性116 例,和82 例女性被确认感染了此病毒;即阳性率为1.18%(198/16819);而198 例中68.69% 的病毒抗体阳性患者是维吾尔族人,汉族人占16.67%,哈萨克族人6.56%,其它少数民族人5.56%.数据分析表明HIV 抗体在各民族中的检出率(阳性率)分别是:维吾尔族为4.70%(136/2892);而汉族0.48%(38/7853),哈萨克族0.39%(13/3326),其它民族0.40%(11/2748).此外,民族之间HIV 抗体阳性率有显著的分别是汉族和维吾尔族(χ2汉维=236.124,P<0.001),维吾尔族和其它少数民族(χ2维它=102.749,P<0.001)以及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χ2哈维=122.964,P<0.001);而汉族和哈萨克族(χ2汉哈=0.445,P>0.05)、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χ2汉它=0.309,P>0.05)、哈萨克族和其它少数民族(χ2哈它=0.003,P>0.05)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伊犁地区HIV 的感染率较高.
关键词: 患者 HIV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回顾性分析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艾滋病(AIDS)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138例治疗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ntM肺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采用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138例HiV/aids合并ntM肺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发生种类、临床表现、年龄、性别以及处理措施。结果70%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1~2个月。发生居前三位为:药物性肝损伤56例,药物性皮疹34例,高尿酸血症28例。76%的药物性肝损伤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男性比女性多见。58~70岁多见。经对症处理、更换部分药物、少数停用可疑药物或停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消失,病情逐渐好转。结论 HiV/aids合并ntM肺病治疗中应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是男性、年老患者在无明显临床症状时也应严密观察,定期复查,早发现,合理治疗,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肝损伤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本文回顾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贫穷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室内空气污染等独立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它们可能促进疾病发生的机制及其与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危险因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贫穷 室内空气污染 -
单人份核酸检测在降低输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残余风险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单人份核酸检测技术(individual donor-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D-NAT)对窗口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标本的检出能力,探讨ID-NAT对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 采用Procleix Tigris单人份核酸检测系统和两种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阴性ID-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HIV鉴别试验,并对HIV鉴别阳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采集血液标本196900份,检出ELISA阴性ID-NAT联检阳性标本256例,HIV鉴别实验阳性标本2例.第1例HIV阳性献血者献血后29 d免疫印迹确证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且HIV(1+2)抗体及HIV-1 P24抗原ELISA双试剂检测均呈阳性反应.第2例HIV阳性献血者,献血后第0、4、7 d血液标本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第4天仅单试剂ELISA检测呈阳性反应,第7天和第14天时,双试剂ELISA检测已均呈阳性反应,且第30天确证试验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 ID-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可缩短HIV检测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从而有效提高血液安全性.
关键词: 输血 血液筛查 单人份核酸检测 窗口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浅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核病死亡病例的特点
目的 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核病死亡病例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本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核病死亡的病例56例作为研究组,并收集本州同期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核病死亡病例5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就结核杆菌、肺外结核、X胸片分析以及CD+4细胞计数进行比较,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并发结合病死亡的病例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力低,导致各种机会性的感染增加.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结核病 死亡 -
PBL 健康教育模式对 HIV/AIDS 术后病人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健康教育模式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 HIV/AIDS 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健康教育形式,观察组采用 PBL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填写简体中文版 MOS HIV 量表,比较两组病人健康宣教后生存质量得分。[结果]两组术后24 h 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8天两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疼痛、精力4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健康感受、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健康痛苦、自我评价生活质量、健康改善以及生理功能总分、心理功能总分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PBL 健康教育模式用于 HIV/AIDS 术后病人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术后 外科手术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 健康教育 生存质量 -
ELISA 在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 ELISA 在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医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100例,分别应用 ELISA 检测和胶体金法检测方式对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抗体检测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过复查可知,ELISA 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皆是98%,敏感性是87%;而胶体金法检测的阳性率是89%,特异性是76%,敏感性是75%。ELISA 检测的阳性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皆比胶体金法检测检测高,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 在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明确的诊断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检测的阳性率、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较好,对临床的快速筛查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 ELISA 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应用价值 研究 -
9例HIV感染合并外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体会
总结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外科疾病患者在普通病房的救治与护理管理体会.做好患者管理,包括病房安置、心理护理、安全管理及疾病护理;做好患者家属管理,加强病区管理及医护人员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医源性感染.
关键词: 外科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普通病房 护理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同性恋感染者与健康人群Th17/Treg平衡状况的比较研究
通过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同性恋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 CD4+CD25hi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Th17/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失衡在HI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选取5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另有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和Treg水平.结果表明,在HI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35 vs 1.42±0.86,P<0.001),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6.15±2.12 vs 4.50±0.76,P<0.001),导致HIV感染者中Th17/Treg比例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0.12±0.07 vs 0.31±0.17,P<0.001).研究还发现,Th17/CD4比例与CD4+ T细胞计数正相关(r=0.371,P<0.05),与病毒载量不相关;Treg/CD4比例与CD4 +T细胞计数负相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402,P<0.05;r=0.447,P<0.001).此外,Th17/Treg比例与CD4+ 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病毒载量负相关(r=0.525,P<0.001;r=-0.318,P<0.05).结果提示,HIV感染中存在Th17/Treg失衡现象,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可能在HIV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T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γδ T细胞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
γδT细胞是表达γ和δ链的一群T细胞亚群,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γδT细胞识别HIV、与HIV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γδT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识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病毒反应 -
活化特异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法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潜伏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比例,评价活化特异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结核病患者、其他疾病就诊患者LTBI的可行性.方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自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以来收治7 482例患者,其中HIV感染者/AIDS患者1 837例、结核病患者l 689例、其他疾病就诊患者3 956例,分别进行TSPOT.TB,筛查可能的LTBI者,并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实验和X射线胸部透视(胸透)进一步证实.结果:HIV感染者/AIDS患者、结核病患者和其他疾病就诊患者中TSPOT.TB阳性者分别为301例(16.39%)、928例(54.94%)和l 509例(38.14%),并且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而且经胸透结果证实.结论:活化特异TSPOT.TB筛查HIV感染者/AIDS患者、结核病患者、其他疾病就诊患者LTBI的方法可行,并且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开展LTBI的检测非常重要.
-
以眼部病变为首诊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目的 探讨以眼部病变为首诊症状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眼部病变特点、临床症状.方法 回顾系列病例研究.回顾分析29例(4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眼底照相及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检测、梅毒血清学检测、血清巨细胞病毒载量.结果 29例(40眼)患者中,HIV感染者8例,AIDS患者21例.患者初诊佳矫正视力:无光感者2眼,光感~0.04者18眼,0.05 ~ 0.25者10眼,0.3 ~0.7者4眼,0.8及以上者6眼.15例(19眼)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11例(17眼)梅毒性葡萄膜炎,2例(3眼)CMV性视网膜炎合并梅毒性葡萄膜炎,1例(1眼)组织胞浆菌性视网膜炎.CMV性视网膜炎和梅毒性葡萄膜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7.80 ±25.44)、(259.45±177.38)个/μ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和梅毒性葡萄膜炎是AIDS/HIV患者常见的首诊眼病,抗CMV、驱梅治疗及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挽救患者视力.眼科医师应对CMV和梅毒性眼部病变予以警惕及重视.
-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9年间患者HIV抗体筛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近9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患者中HIV抗体筛查现状和特征,对口腔医疗机构艾滋早期识别和防控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抗体筛查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5-2013年间共对68562例口腔病患者进行HIV抗体筛查,发现HIV感染病例31例,HIV筛查阳性率为0.045%.其中男25例,女6例;感染者以20~40岁青、中年为主,占61.29%;职业以从事商业服务为主,多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性传播途径占74.19%,其中男男同性恋占34.78%.感染者多在门诊科室发现,其中口腔黏膜科发现比例高,占70.97%.结论:口腔专科医院HIV感染筛查阳性率略低于综合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艾滋防控意识,加大对高危科室如口腔黏膜病科、牙周病科就诊患者的HIV筛查力度、扩展筛查范围,提倡主动开展艾滋检测咨询服务.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HIV 抗体筛查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肠屏障损伤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能有效地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复制,大大降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却无法彻底清除病毒,进而发展为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HIV感染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导致肠屏障破坏、肠黏膜功能紊乱及菌群易位加快疾病进程.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改善肠黏膜功能对重建宿主免疫系统至关重要.以下综述近年来关于艾滋病相关肠屏障损伤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艾滋病治疗措施、降低HIV感染患病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肠屏障损伤 免疫重建 治疗 -
HIV感染合并下尿路疾病患者的腔内手术10例报告
目的:探讨下尿路疾病合并HIV感染患者腔内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回顾笔者于1996年4月至2004年5月间在援外医疗队期间收治的10例下尿路疾病患者的腔内手术处理的过程及经验.结果:10患者均术前接受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术后分别随访6~24个月.1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D4细胞数在400~800/mm3之间.讨论:下尿路疾病合并HIV感染患者手术首选腔内手术,该手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身体的损伤,同时对于医务人员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下尿路疾病 腔内手术 -
HIV感染合并外科疾病9例患者的护理管理
总结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外科疾病患者在普通病房救治的护理管理.做好患者管理,包括病房安置、心理护理、安全管理及疾病护理,做好患者家属的管理,加强病区管理及医护人员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9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医源性感染.
关键词: 外科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普通病房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