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

    作者:耿虹

    目的 研究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实施达比加群酯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方法 选择76例于我院接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治疗的高龄老年患者,纳入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8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实验组行达比加群酯治疗,对比2组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不良事件.结果 2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未见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皮下出血、出血、血栓发生率(18.42%)显著低于参照组(71.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效果显著,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比例较低,应予以临床推广.

  • 达比加群酯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爱荷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9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照组华法林抗凝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服药1年后,观察组出现脑卒中7例,占14.6%,栓塞或血栓3例,占6.3%,死亡1例,占2.1%,出血2例,占4.2%,并发症发生率为27.1%(13/48);对照组出现脑卒中14例,占29.2%,栓塞或血栓7例,占14.6%,死亡4例,占8.3%,出血3例,占6.3%,并发症发生率为58.3%(28/4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对比,在预防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血栓或栓塞及出血安全性有效,可在临床推广用.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

    作者:单健

    心房纤颤(房颤)作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和心血管突发事件密切相关.过去10年的研究表明,非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者发生心血管突发事件的机率较不合并房颤者增加了大约5倍[1].因此,抗凝剂在房颤病人的使用急需制定标准[2].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老龄化,房颤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将越来越高,也需要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房颤抗凝方案.

  • 抗栓治疗对中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影响及安全性的研究

    作者:李曦;谢英;赵瑞祥;张维君;温绍君;周玉杰;张妍;程秀琴;张文;彭新界;王龙华;刘洁琳;郭永和

    研究显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NVAF)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4~5倍.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乙胺碘呋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体会

    作者:唐川苏;马俊杰;罗贵全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近年来,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房纤颤可导致血栓栓塞和心功能不全,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①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②控制房颤的心室率;③预防栓塞.虽然目前治疗房颤有许多方法,如射频消融,迷宫术等,但均不能完全根治,且治疗成功率不大,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遂宁市人民医院从1999年1月以来应用乙胺碘呋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70例疗效显著,体会总结如下.

  • 心房纤颤患者β-纤维蛋白原-148 C/T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

    作者:何亚萍;孟竹;崔国方;修振顺;宋达琳;康维强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患者β-纤维蛋白原-148C/T(β-Fg-148C/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检测92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80例心房纤颤患者和98名健康者的β-Fg-148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并测定血浆Fg水平.结果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及心房纤颤组β-Fg-148C/T中T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β-Fg-148C/T中T等位基因频率与心房纤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及心房纤颤组血浆F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组血浆Fg水平与心房纤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同组C/C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148C/T基因的T等位基因与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及心房纤颤关系密切,并且与血浆高水平的Fg有关,血浆Fg水平与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密切相关.

  • 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修敏;陈新军

    目的: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职工医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死亡)。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13/50),低于对照组的56.0%(28/50)(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4/50),对照组为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邓红华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 (40/46),高于对照组的72.3% (34/47)(x2=4.32,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及心率,值得临床推广.

  • 美国新版心房纤颤指南:阿司匹林降低卒中风险作用不大

    作者:

    新版指南推荐使用更为全面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计算器 CHA2DS2- VASc 评分取代 CHADS2评分来评估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CHA2DS2- VASc 评分系统,即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些指标来评估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这些指标分别是 C:充血性心力衰竭;H:高血压;A2:年龄≥75岁(双倍计分);D:糖尿病;S2:卒中、一过性缺血发作或血栓栓塞(双倍计分);V:血管性疾病;A:年龄65~74岁;Sc:性别分类,即女性。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3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继忠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发病类型多样,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是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抗凝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

    作者:王勇;王贤恩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达比加群酯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运用于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住院或门诊确诊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B组为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测定凝血四项并随访患者1年,观察病人治后出血和血栓性事件的风险.结果 B组病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A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临床事件发生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病人联合运用达比加群酯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较单独运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效果更好,出血及血栓性事件减少.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与老年脑梗死

    作者:孙宏侠;郑平;王立明;邢英琦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8例合并NVAF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F组)与302例不合并AF患者(NAF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NVAF组有以下特点:(1)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较高;(2)神经系统损害较严重;(3)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低;(4)颈内动脉闭塞常见;(5)预后差.结论 NVAF是引起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且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 对6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毛为社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6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66例患者中,治愈的有29例,好转的有21例,无效的有8例,死亡的有8例(其中6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发生脑疝而死亡);病残程度评级为轻度的有27例,病残程度评级为中度的有16例,病残程度评级为重度的有23例.结论:①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病具有临床表现复杂、致残程度高等特点,是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②及早对该病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对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具有重要的意义.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右心耳右心房超声特征与心肌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平洋;何晓虹;张幼祥;曹衡;张帆;吴成权;董静;张建鑫

    目的 研究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V-AF)右心耳(RAA)及右心房超声特征与心房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食管超声观察25例NV-AF患者(观察组)和15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的RAA及右心房变化,心肌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RAA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观察组RAA耳充血、排血峰速及速度积分、RAA及右心房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RAA面积增大,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增高(P<0.05).RAA内自发性超声造影(SEC)现象检出率占16%,RAA及右心房内未发现血栓.对照组未检出SEC或血栓.相关分析显示,心房肌细胞凋亡指数与RAA充流、排血峰速、RAA及右房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5),而与RAA及右心房面积呈正相关(P均<0.05),与右心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NV-AF患者的RAA及右心房改变与心房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心肌细胞凋亡是其病理过程的中间或基础环节之一.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超声特征与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关系

    作者:张平洋;何晓虹;张幼祥;曹衡;李劲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超声特征评估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价值.方法 利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45例患者的左心耳,根据左心耳血流频谱观察清晰型和模糊型患者复律后1、3、6个月内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与清晰型患者相比,模糊型患者的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排血峰速及左心耳面积变化率显著减小,左心耳内径及面积增大,SEC现象检出率显著增高,复律后1、3、6个月内房颤复发率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了解非瓣膜房颤患者的左心耳改变特征有助于预测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提示左心耳超声多普勒检测可以作为复律的参考指标.

  • 益心脉颗粒干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作者:唐耀平;刘鹰;梁萍;刘钢;方显明;张以昆;闭肇龙

    目的:观察益心脉颗粒防治非瓣膜性心房纤颤(AF)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合格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益心脉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令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膜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硝酸根/亚硝酸根(NO2-/NO3-)水平及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栓数、血栓直径、自发声影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膜P-Selectin、vWF、NO2-/NO3-水平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心脉颗粒在防治本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短期疗效不足以替代华法令;益心脉颗粒可以有效的提升NO水平,这可能是其防治本病的机制所在.

  • 达比加群酯预防性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华文;秦锡祥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预防抗凝治疗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组和华法林组,每组30例.达比加群组给予达比加群酯110 mg口服,每天2次;华法林组给予调整剂量的华法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服药1、3个月后的相关凝血功能指标改变及药物的不良反应.随访2a,对比两组栓塞、出血及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1、3个月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亦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且以3个月后更为显著(P<0.05).两组同一时间点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a,达比加群组的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总发生率较华法林组低(P<0.01).结论 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小剂量达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冼文川;朱育昌;孙超文;钟望涛

    目的 观察非瓣膜性心房纤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脑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溶栓有效组8例,无效组32例,有效率为20.0%,出血转化率为22.5%(9/40).两组相比,溶栓后NIHSS评分及大脑中动脉闭塞/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但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脑卒中患者常伴有颅内大血管严重闭塞或狭窄,溶栓血管再通率低,但与不溶栓的房颤患者相比,溶栓仍可获益.

  •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左心耳超声征像改变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张平洋;董静;吴成权;张幼祥;何晓虹;曹衡;倪薇华

    关于非瓣膜性心房纤颤(下简称房颤)患者的左心耳(LAA)结构功能改变与心房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国内未见报告,本文作初步探讨.

  • 老年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纤颤左心房大小及炎性标志物表达的研究

    作者:葛宁;岳冀蓉;张小君;黄晓丽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的大小的差异,以及左房的大小是否与炎性标志物的表达有关.方法:15例心电图和既往病史证实持续性心房纤颤老年患者分别通过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左心房的大小,并同时测定血浆CRP的浓度,并与阵发房颤和对照组比较.结果:持续房颤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阵发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利用放免法测定C反应蛋白浓度,持续房颤高于阵发房颤组及对照组,后两者的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房长大是房颤持续状态的原因,其机制可能与炎症有关.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