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右胸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
1996年至今,作者经右胸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8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2.5岁~14岁,平均8.5岁;体重11 kg~52 kg,其中《30 kg 42例,》30 kg 16例.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体位:右侧60~90度卧位,胸部垫高5 cm~10 cm,右上肢屈曲抬高悬吊在头架上;手术切口:均为弧形切口,体重《30 kg,经右侧腋中线第二肋间至右侧腋前线第五肋间,由第四肋间紧贴第五肋进胸骨上缘进胸;体重》30 kg,由右侧腋中线第三肋间至右锁骨中线,由第四肋间紧贴第五肋进胸骨上缘进胸.
-
经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
目的总结35例经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的经验.方法 35例房、室间隔缺损病人,经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房、室间隔缺损病人,经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内手术是一种微创、简单、美观的手术方法.
-
经右胸-食管裂孔游离胃治疗胸上中段食管癌
目的:研究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治疗胸上中段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上中段食管癌患者行经右胸切口,扩大食管裂孔,经食管裂孔游离胃,行食管胃右胸顶吻合或左颈部吻合。结果肿瘤切除率100%(46/46)。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2.17%,1/46),胃残端瘘1例(2.17%,1/46),肺部并发症患者5例(10.87%,5/46),喉返神经损伤患者1例(2.17%,1/46)。1例(2.17%,1/46)残胃瘘患者死亡。结论对于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经右胸切口-食管裂孔游离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经右胸一切口或胸腹二切口治疗食管中上段癌
目的:回顾经右胸一切口或胸腹二切口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2年11月至2007年4月间经右胸一切口(Belsey手术)或胸腹二切口(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34例病例资料.其中在1992年11月至2001年1月间20例食管癌接受Belsey手术(A组),2001年5月至2007年4月间14例食管癌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B组).结果:20例食管癌患者接受Belsey手术,14例食管癌患者接受改良Ivor-Lewis手术.并发症分别为15%(3/20)和7.1%(1/14),统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38.7%.结论:右胸一切口(Belsey手术)并发症偏多,不是食管中上段癌的常规术式,可以选择性用于低肺功能的食管癌病例.改良Ivor-Lewis手术可以同时切除原发肿瘤和胸腹腔淋巴结,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对于食管中上段癌,改良Ivor-Lewis手术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右胸切口 食管癌 Belsey手术 改良Ivor-Lewis手术 并发症 -
经上腹、右胸切口两野淋巴清扫并全胸段食管切除术的体会(附32例报告)
我院自1986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经不同路径的食管癌切除手术,形成了以全胸段食管切除并三野淋巴清扫术为主的手术治疗方式,在此期间也进行了一些选择性胸腹两野淋巴清扫并全胸段食管切除术,从2001年至2004年共完成32例,总结如下.
-
经右胸切口治疗中段食管癌19例
我院自1999-01~2005-01单纯采用经右胸切口手术治疗中段食管癌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5~74岁,平均62.3岁.病程1~10个月,平均4个月.入院时仅能进流食者7例,进半流食者12例.病变长度4~13cm,平均7cm,均位于主动脉弓平面.病理诊断均为鳞癌.按UICC(国际抗癌联盟)食管癌TNM分期标准:Ⅱ期4例,Ⅲ期15例.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以了解病变范围及与临近器官的浸润程度.
-
右胸切口心脏跳动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
目的:探讨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式.方法:选用右胸切口,在心脏跳动下完成10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结果:全部病例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房缺无残余漏,二尖瓣成形满意,平均住院17 d.随访5~3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均恢复正常学习和工作.结论:在心脏跳动下行二尖瓣成形和原发孔房缺修补,可提高二尖瓣成形的质量,避免损伤传导组织,有利于心肌保护.右胸切口暴露良好,出血少.
-
巨大右肺囊肿合并肝右叶囊肿的同期手术治疗
目的 探索巨大右肺囊肿合并肝右叶囊肿的同期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一医院1995年6月至2011年5月经右胸行巨大右肺囊肿合并肝右叶囊肿同期手术治疗3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56(48~62)岁,经胸部X线、CT检查等术前临床诊断为巨大右肺囊肿合并肝右叶囊肿.双腔气管内插管,复合全身麻醉,经右胸后外侧切口第6、第7肋间进胸,先切除右肺囊肿,再经膈肌切口切除肝右叶囊肿.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85(75~96) min,术后24 h平均胸腔引流量164(150~180)m1,48 h拔除胸腔引流管.l例放置膈下引流管,术后24 h引流量20ml,48 h拔除胸腔引流管.切口Ⅰ期甲级愈合.无胸腹腔出血、感染,无支气管胸膜瘘、胆瘘等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肺囊肿、肝囊肿.住院时间8d,随访0.5~16.0年,症状消失,无复发. 结论 经右胸部切口同期手术治疗右肺囊肿合并肝右叶囊肿可减少腹部手术切口、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手术和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手术疗效确切,远期效果满意.
-
小儿右侧进胸房室缺修补术CPB前后动脉血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变化观察
目的:观察右侧进胸小儿心脏房室缺修补术体外循环(CPB)前后动脉血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方法:记录60例患儿CPB前(T1)、CPB后20分钟(T2)、CPB后40分钟(T3)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两者差值(Pa-etCO2)及气道峰值压力(PAP).结果:PaCO2在T2、T3较T1明显升高(P <0.01),Pa-etCO2也明显增大(P <0.01),PAP在T2、T3亦明显高于T1(P <0.05).结论右侧进胸房室缺修补术后Pa-etCO2增大,不能通过PetCO2对PaCO2进行直观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