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血管性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速度与内皮损伤的研究

    作者:张元春;李玉光;尹恺;卢成志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血流多普勒检测,探讨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局部微血栓的关系.方法对有胸痛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16例患者的43支血管(右冠状动脉14支,左前降支15支,左回旋支14支)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记录基础血流参数和充血相血流参数,同时记录冠状动脉血流速率储备(CFVR).以CFVR 2.5为标准,分为正常组(A组)和微血管病变组(B组),比较二组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参数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差异.结果 A组包括7例患者的19支血管,B组包括9例患者的24支血管.A组的基础平均峰值流速(bAPV)显著小于B组[(17.7±4.8) vs (20.9±5.4)cm/s,P<0.001];而充血相平均峰值流速(hAPV)A组显著大于B组[(51.0±13.3) vs (42.5±11.3)cm/s,P<0.05];A组的CFVR显著大于B组[(2.9±0.5) vs (2.0±0.3),P<0.001];A组的血浆vWF显著小于B组[(112.5±27.5)% vs (173.2±40.8)%,P<0.05].结论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基础平均峰血流速度显著增大,而充血相平均峰血流速度显著减小,可能与冠状动脉内皮损伤及局部微血栓形成有关.

  •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肝脏疾病

    作者:孙杏丽;冯志杰;陈翠英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物.有研究表明,vWF为细胞外基质(ECM)的组成成分,在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 前列地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鹏

    近年来,随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仍不十分理想.前列地尔是一种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降低患者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1],近年来在辅助治疗心脏病等方面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拟探讨前列地尔对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 内皮源性假血友病因子及蛋白S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作者:于汉力;张瑶;王新春

    内皮细胞具有许多重要功能,它除了能通过产生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及释放各种受体依赖性物质来调节内皮下平滑肌的收缩外[1],还可以合成及释放大量的参与血栓形成及纤溶的物质入血[2].其中的一些物质虽然不只在上皮细胞内合成,但上皮细胞功能的任何改变都会对其在血浆中的含量有影响.已有很多实验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即有冠状动脉血管内及功能的紊乱,而且这一现象在冠状动脉造影探测到粥样硬化斑块前就可以发生[3].我们检测了新近诊断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某种内皮源性凝血与纤溶因子(vWF、PS)含量的变化,并将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冠心病患者是否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报告如下.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曹海芬;陈丽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内皮细胞-NO-血小板机制)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以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UAER)将73例DM患者分成三组,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ox-LDL、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并以2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血浆ox-LDL浓度在2型DM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并且与尿蛋白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且ox-LDL与血NO呈负相关,与vWF呈正相关.结论 ox-LDL是DN的危险因子,它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内皮细胞-NO-血小板机制)加重DN,促使DN的发生和发展.

  • 不同年龄段大鼠血清影响内皮祖细胞向成熟内皮诱导分化

    作者:朱光旭;黄岚;武晓静;宋明宝;晋军;赵刚;于世勇;赵晓辉;方玉强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大鼠血清对骨髓内皮祖细胞向成熟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 无菌取1-2月龄、19-26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股骨和胫骨,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经差速贴壁法对二次贴壁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或培养瓶进行体外培养,以DiI-ac-LDL、FITCUEA-1 双荧光染色和FITC-CD31染色进行鉴定;收集制备相应年龄段(1~2月龄、19~26月龄)大鼠血清,将内皮祖细胞分为老年大鼠内皮祖细胞+老年大鼠血清组、老年大鼠内皮祖细胞+年轻大鼠血清组、年轻大鼠内皮祖细胞+老年大鼠血清组、年轻大鼠内皮祖细胞+年轻大鼠血清组.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经含20%不同年龄段大鼠血清的内皮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iI-acLDL、FTTC-UEA-1双染色阳性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假血友病因子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内皮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参与管形生成能力.结果 年轻大鼠血清显著提高老年大鼠内皮祖细胞在内皮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后的DiI-acLDL、FTTC-UEA-1双染色阳性率(P<0.05),而老年大鼠血清显著降低年轻大鼠内皮祖细胞双染阳性率(P<0.05);年轻大鼠血清明显促进老年大鼠内皮祖细胞在内皮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后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0.0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P<0.05);年轻大鼠血清显著减少内皮条件培养基诱导培养后未参与血管生成的老年大鼠内皮祖细胞数(P<0.05).结论 年轻大鼠血清可显著增强老年大鼠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而老年大鼠血清可部分抑制年轻大鼠内皮祖细胞向成熟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年轻大鼠血清中可能存在激发衰老个体内皮祖细胞活力的系统性血清因子,这些因子可增强衰老个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内在分化潜能.

  • 通冠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NO、vWF水平及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陈立;李志尚;黎丽娴;赵焕佳;陈伟明;吕文婧;刘淑玲;陈伯钧

    目的:探讨大剂量通冠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一氧化氮(NO)、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药物组(通冠胶囊组)共3组各6只,通过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诱导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实验动物模型,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高脂组喂饲高脂饲料,药物组在高脂组的基础上每天加喂通冠胶囊15mg/kg,于实验6周末测定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DL-C)、NO、vWF,结束后取左髂外动脉约2cm行血管内皮病理学检测,计算血管腔内膜和中膜的厚度.结果:药物组TC、TG、LDL-C、vWF水平及内膜厚度均低于高脂组(P<0.05);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及高脂组:HDL-C、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高脂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能够降低内皮损伤后血vWF水平,同时提高血NO水平,减少血管内膜、中膜厚度,从而抑制内膜增生及血管狭窄.

  • 通冠胶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立;黎丽娴;赵焕佳;陈伟明;吕文婧;刘淑玲;陈伯钧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干预情况.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冠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共6组,每组6只,通过免疫性内皮损伤合并高脂饲料诱导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实验动物模型,高脂对照组喂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在高脂对照组基础上加喂阿托伐他汀5mg/kg/d,通冠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在高脂对照组基础上每天分别加喂通冠胶囊3mg、9mg及15 mg,分别于实验开始2、6周末测定血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假血友病因子(vWF),实验结束后取髂外动脉行血管内皮病理学检测.结果:6周末通冠胶囊中剂量组TC、小剂量组、高脂对照组TC、LDL-C均较2周末显著升高(P< 0.05,P<0.01),通冠胶囊大剂量组TC显著降低,同时伴有HDL-C升高(P<0.01).6周末通冠胶囊大剂量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及高脂对照组(P<0.05).通冠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高脂对照组组内前后比较,vWF、ET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NO显著降低(P<0.05);通冠胶囊大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NO显著升高(P<0.05).6周末通冠胶囊大剂量组与阿托伐他汀组、高脂对照组比较,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大剂量通冠胶囊与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结论:通冠胶囊能够显著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因子NO水平,降低vWF及ET水平,从而改善血管的舒缩、凝血及纤溶功能;并能提高血中HDL-C水平及降低TC水平,因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NF-α、HMGB-1、TF和vWF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马兴龙;姜阳;李佳芯;杭倩如;王卓基;刘清蒙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NF-α、HMGB-1、TF和vWF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入院24、48、72和120 h脓毒症患者39例及15例正常人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HMGB-1、TF和血浆vWF水平.把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和存活组,比较不同时间外周血中TNF-α、HMGB-1、TF和vWF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患者不同时间外周血TNF-α、HMGB-1、TF和vW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 < 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该四炎症因子均以72、120 h曲线有明显判断价值.结论 从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得出TNF-α、HMGB-1、TF和vWF水平变化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病程正相关,以72 h和120 h曲线有参考价值.

  • 调脂药对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肽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春荣;宋巧凤;王希柱;朱艳辉;姚艳敏;贾洪娟

    目的 探讨调脂药治疗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肽的临床研究.方法 在我院确诊的154例高血压病同时具有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10mg/d (52例A组)、20mg/d(50例B组)、40mg/d(52例C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四周.比较三组中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10mg,20mg,40mg四周后均可改善内皮功能及脑钠肽,其中C组四周后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A,B组 (P<0.001),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明显低于A,B 治疗组 (P<0.001),脑钠肽的水平低于A,B 治疗组(P<0.001),不良反应三组相似. 结论降脂治疗可改善内皮功能,40mg阿托伐他汀改善内皮功能明显,更理想地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脑钠肽水平的下降,提高了高血压的调脂达标率,强化降脂治疗在中国北方人群安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