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超测定残余尿量数学模型的探讨

    作者:林静;林立

    B超测定残余尿量简单、方便,但误差较大,平均误差为25%[1].为了减少误差,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周永昌比较了公式一(V=5PH)和公式二(V=4/3πr1r2r3),认为公式一计算的残余量较准确,误差为24.5%[2].龚传美用公式三(V=10D1D2)计算残余尿量,报告误差在0.4%~30.6%[3].

  • 儿童先天性尿道狭窄2例

    作者:李国栋;周文定;张二峰;李万峰;赵学军

    病历一,男,3岁,因体检发现双肾重度积水3d 入院。患儿排尿不畅,射程近,残余尿量126 mL,无血尿、尿频、尿痛、腹痛及腰痛。体查:阴茎发育正常,右睾丸发育尚可,右睾丸、附睾未触及异常。左睾丸位于腹股沟部,触之较对侧小,质偏软,挤压后可进入阴囊。血常规:WBC 9.7×109/L, RBC 4.06×1012/L,HGB 106 g/L。

  • 康复护理实施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

    作者:汪玲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运用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自行排尿频次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自行排尿频次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积极改善,值得采纳.

  • 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使用便携式膀胱残余尿量测定仪行残余尿量测定的护理观察

    作者:钟艺嘉;邓惠醒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后通过膀胱残余尿量测定仪测定残余尿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妇科手术护理模式,试验组则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水平测定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重新插尿管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模式在接受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后使用膀胱残余尿量测定仪测定残余尿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

    作者:邵梅华;李国珠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广宁县妇幼保健院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4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疗法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器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残余尿量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60%)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40%)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70%)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80.50±36.19)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35.50±8.19)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430.29±36.55)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残余尿量,改善患者尿潴留的症状,不良反应少.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陈余思;孔祥玉;贾晋荣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并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5.00%,对照组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均降低,排尿次数均减少,膀胱压力均升高,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膀胱压力,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 成年脊髓栓系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平;崔勇

    患者男性,23岁。2岁时因左臀部肿物拍腰骶X线片,发现骶椎裂,因无其它异常而未行治疗。1991年跌倒后出现夜里遗尿,渐渐加重,尿频、尿量减少,反复尿路感染。1994年8月入院。检查:腰骶部左侧皮肤可见咖啡斑,左臀部有一3.5 cm皮下脂肪包块。会阴及大腿内侧Sa~5区域痛觉减退,皮肤粗糙。双1下肢发育及肌力正常。膝踝反射双侧亢进,踝挛缩(-),Barbinski征(-),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壶腹扩大,可触及大量干硬粪块。膀胱大容量为250 ml,有一憩室,残余尿量120 ml。骨盆正位片全段骶管后方有2 cm×9 cm的骨性开放区,骶尾骨偏向右侧。MRI脊柱至胸段移向椎管后段。圆锥下端位于L4椎体下缘。骶管内脂肪堆积进入腰椎管,并向外突出骶管。终丝粗大,紧张,牵脊髓向下延续至骶尾关节处。诊断:脊髓栓系征(TCS,终丝粗大合并脂肪瘤型)。术中见骶管后方有薄如纸壳的骨板。骶管内大量脂肪堆积。圆锥下端位于L4下缘,硬脊膜、马尾及脊髓发育良好。清除脂肪,于骶尾关节处切断终丝,脊髓缓慢上移2 cm。术后每日坚持提肛和憋尿锻炼,术后2年晚间限制饮水可无夜里遗尿,3年后结婚,育有1子,5年半后全部症状消失,膀胱大容量400ml,残余尿量20 ml。讨论TCS多在儿童期就诊。成年患者少见。本例症状出现于雨中跌倒后。在脊髓紧束后脑脊液对脊髓的缓冲作用减弱。下坠伤、下腰部创击伤甚至颈部的过度屈伸都可以造成脊髓节段的损伤。此点与儿童TCS不同。手术治疗越早越好。出现泌尿系症状2年后手术,症状不能缓解。本例症状出现3年后手术,获得治愈。我们体会,当外伤后出现无法解释的神经节段定位症状,并伴有膀胱功能和会阴部皮肤感觉异常者应疑为TCS;及早将终丝切断、脊神经松解、脂肪瘤切除。采用刺激后观察有无肌电反应有利于确认终丝;术后营养神经和功能训练是一长期任务,绝不轻言放弃。

  • 凯时加速尿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尿量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妍春

    对于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的患者,能否保存其残余肾功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此我们用凯时加速尿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观察其尿量及Ccr,现报告如下.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

    作者:林柏

    目的 探究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及电切术(PKRP)用于前列腺增生(BPH)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200例BP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PKRP治疗者设作对照组(100例),行PKEP治疗者设作研究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结果 研究组尿管留置时间[(1.21±0.49)d比(4.08±1.02)d]、前列腺切除量[(51.53±13.87)g比(30.81±11.19)g]、出血量[(149.15±28.45) ml比(303.74±39.36) ml]等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0%比22.0%,P<0.05);两组术后1个月IPSS、RUV均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个月IPSS、RU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EP与PKRP均可有效治疗BPH,其中PKEP术后并发症更少,可作为首先治疗方案.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98例

    作者:赵永斌;郑少斌;谭万龙;陈彤;周海宽

    目的:进一步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有效的首选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BPH患者498例.结果:疗效满意,术后随访3~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8±1.0)分;大尿流率(Qmax)(21.5±3.5)ml/s,残余尿量(28.4±12.1)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BPH的首选手术方法,具有操作易掌握、出血少、速度快、安全可靠等优点.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横断面调查

    作者:梁伟;张海燕;邵进;罗琼;熊祖应;熊子波;侯霜

    目的 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182例血透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透析龄>3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透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对iPTH与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浓度、透析龄及透析频率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82例调查对象血清钙浓度达标91例(50.0%),血磷浓度达标49例(26.9%),钙磷乘积达标70例(38.5%),iPTH浓度达标41例(22.5%),仅有29例(15.9%)的患者所有指标均达到控制目标值.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PTH与残余尿量和透析龄相关.结论 维持性血透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达标率仍较低.

  • 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杜艳会;赵庆华;王焕萍;刘玲;白定群

    目的:探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进行评定,根据监测的膀胱顺应性、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结果制定综合膀胱管理方案,比较膀胱管理前后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3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低压大膀胱23例,高压小膀胱9例;经过近8周的全面膀胱管理后,与膀胱管理前比较,所有患者膀胱功能状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可以有效评估神经源性膀胱,为制定膀胱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患者的排尿及控尿能力,帮助其恢复膀胱功能。

  • 杵针疗法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干预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音丽;郭鸿;王洁莹;晋松

    目的:观察杵针疗法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治疗组)两组,对A组进行单纯膀胱功能训练,对B组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结合杵针治疗.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八周后患者的残余尿量、排尿日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对比,排尿日记评定、残余尿量和ADL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结合杵针治疗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残余尿量,增加自主排尿的次数,提高与排尿障碍相关的日常生活能力.

  • 排尿训练应用于老年患者残余尿量异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周君桂;周春兰;范建中;庞战军;刘瑜

    目的:探讨排尿训练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残余尿量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能自控排尿或失禁但残余尿量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排尿训练技术训练患者排尿功能,包括:按计划饮水、定时提醒排尿、改变排尿时体位、使用增加腹压法尽可能排尽尿液,对残余尿量≥100 m L的患者给予间歇导尿。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如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根据医嘱及时给予留置尿管、使用抗生素等处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减少,尿路感染发生例数少于干预前,两组患者干预后残余尿量及尿路感染发生例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排尿训练技术应用于残余尿量异常的老年患者能促进膀胱的排空,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路感染几率。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作者:屈维龙;汪益民;尤志新

    目的: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BPH患者均分为观察组(行PKEP)和对照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用于评价手术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6月时患者的残余尿量(RUV)和大尿流率(Qmax)用于评价术后患者尿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继发性出血、暂时性尿失禁、膀胱痉挛、尿道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间出血量及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UV少于治疗前,Qmax高于治疗前(t=24.45、21.8、58.2、36.43,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RUV和Qmax比较,观察组RUV少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t=22.39、20.56,P<0.01);治疗后两组均未发生永久性尿失禁病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1,P<0.05).结论: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优于PKRP.

  • 脊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与残余尿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伟兴;刘健;康绍叁;张立国;李晓强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发尿路感染与残余尿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经腹部超声对120例唐山地震脊髓损伤患者测量残余尿量,按残余尿量的多少(0~100ml,100~200ml,200ml以上)分成A,B,C三组,分别进行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总尿路感染发生率79.17%,尿路感染者和无尿路感染者的残余尿量均值分别为178±51ml和87±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和C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中残余尿量增多与尿路感染的出现关系密切,将残余尿量减少至100ml以下,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发生.

  • 前列通瘀胶囊对BPH所致残余尿量影响作用的观察

    作者:刘淑惠

    目的:探讨前列通瘀胶囊对前列腺增生症(BPH)所致残余尿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2例BPH患者给予口服前列通瘀胶囊.同时停用其它治疗药物,测定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记录症状评分,并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结果.结果: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前列通瘀胶囊对减少BPH所致的残余尿量有显著作用.

  •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的临床评价(附320例报告)

    作者:鱼学农;卢贵民;李永光;董晨净;王迎宾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前列腺增生症接受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术前与术后1、6、12个月的IPSS症状评分、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74.2±9.1)岁,术前前列腺平均体积(106.8±23.1)mL,平均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82.6±27.3)g,留置尿管平均时间(62.8±31.6)h.术后1、6、12个月的IPSS症状评分分别为7.0±2.6、6.2±2.5、6.0±2.5、大尿流率分别为(21.2±7.5、24.5±5.1、25.6±4.6)mL/s、残余尿量分别为(46.0±9.9、41.3±7.9、38.3±8.7)mL,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彻底、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痛苦小,可作为当代治疗BPH的"白金"标准.

  • 经尿道双极电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5例

    作者:田忠民;陈克时

    1临床资料我院2000-12~2001-0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汽化切除术(TUB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35例,年龄56~87(平均67.3)岁.病程5月~17年,平均3年2月.主要临床症状为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尿线细.伴急性尿潴留者8例,尿路感染者8例,膀胱结石者4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者各3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例,脑梗塞术后及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各1例.术前经B超测定有残余尿者31例,残余尿量60~350 ml,平均90 ml;大尿流率小于10 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均大于20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大于5分.按照ROUS标准诊断为前列腺Ⅱ度增生14例,Ⅲ度增生21例.术前均先治疗合并症,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 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与护理

    作者:李茜

    1有关术后发生尿潴留的研究1.1尿潴留的定义:尿潴留是指术后不能自行排尿或虽然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100 ML②.1.2尿潴留的发生率:有关尿潴留的发生率,各种研究结果不一。国内文献报道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7.5%-44.9%③。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其发生率略有降低,大致为30%。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次广泛子宫切除术④。

151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