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中的应用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是婴幼儿肠梗阻常见原因.空气灌肠是目前国内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4-2008年,我们试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于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中,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整复率.现报告如下.
-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64例X线及临床分析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特别是1岁内的婴儿.空气灌肠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对其治疗(整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但避免了手术之苦,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小儿肠套叠的X线诊断及空气灌肠整复杂较容易做出.现就我院自1985年10月至今所做的64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情况回顾分析如下.
-
囊性肠道重复并发多次肠套叠1例报告
患者男,6个月,因呕吐12h,排果酱色黏液样便2次入院。既往20天内有过2次肠套叠,均以行空气灌肠整复。体查:右下腹扪及约2cm×6cm大小包块,腹部立位片示:肠管均匀充气,未见液气平面;空气灌肠示:肠套叠(混合型:回盲型/回盲结肠型复套)套入顶部达结肠脾曲,被空气柱推至回盲部后不能消失,约2cm×3cm大小。手术病理:肠套叠,在回盲部系膜侧见一2cm×3cm大小囊性肠重复肿块,厚壁,内容淡黄色液体。
-
注重放射防护保护儿童健康--读《针灸配合气或钡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研究》有感
周波等为提高小儿肠套叠气或钡灌肠复位率,缩短复位时间,减少所受辐射剂量,自1995年以来配合针灸对32例进行疗效对照观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达到了很好的麻醉、镇痛、复位效果.笔者为放射诊断人员学习运用中医理论并付诸实践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十分高兴(见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4;2:244-246),感慨颇多.笔者于40年前即开展了气或钡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研究,当时由于生活条件的原因肠套叠发病率特别高,几乎每个夜班都要接诊2~3个病例.而且也曾用过针灸和低压间隙注气来提高治愈率.当时曾发动全昌潍地区十几个县、区医院放射科医生推广应用,作者还撰文作为典型事迹介绍.此间曾搜集各县、区医院几年来4 000余例的实践经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作者的处女作<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法>.其后围绕这一课题先后发表过10余篇论文,有的还在全国放射学年会上宣读,当时实在自觉非常满意.
-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自发破裂一例
患儿女,2岁.5 d前无诱因出现腹胀、呕吐、阵发件哭闹,3 d前在外院诊断为"肠套叠"予以空气灌肠整复.2 d前再次出现腹胀、烦躁不安,无呕吐、腹泻,排陶土样大便1~2次/d.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辐射剂量监测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与治疗,会引起肠坏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以来,国内外的放射科和外科医师在不断探索,寻找恰当的影像方法,在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X射线对小儿性腺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此,我们通过对本院50例肠套叠患儿的空气灌肠整复的辐射剂量连续监测报道如下.
-
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与空气灌肠治疗关系探讨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腹部危急重症,传统腹部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对于肠套叠确诊率接近100%,然而有关肠套叠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或空气灌肠的可复性的关系一直有争议,本文旨在探讨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特征对指导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预测性价值,在追求整复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避免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肠套叠采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100例肠套叠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水压灌肠复位,观察组实施空气灌肠整复.比较两组患儿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便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儿复位成功率、便血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复位时间为(5.50±2.2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35±4.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灌肠整复、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均较高,但空气灌肠整复的复位时间更短,可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改善,临床上需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83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复位77例,成功率92.7%,整复失败6例。结论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的选择及复位成功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套叠时间越短,肠坏死几率越低,整复成功率越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避免了一系列手术治疗并发症。
-
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58例分析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整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整复成功率在90%以上.但仍有部分病例因各种原因整复失败改手术治疗.本文就如何提高整复成功率,总结分析如下.
-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81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运用空气灌肠整复的价值。方法分析18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运用空气灌肠整复的临床资料。空气灌肠181例,经检查后诊断:回结型肠套叠146例回结型套叠28例,结结型套叠6例;未见肠套叠1例;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180例,成功复位162例,复位失败改用手术治疗18例,复位成功率达90%。结果对临床确诊或疑似小儿肠套叠应尽早进行空气灌肠进一步确诊并进行加压整复复位,解除套叠状态,大限度避免肠梗阻及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约90%小儿急性肠套叠可通过空气灌肠进行整复复位;空气灌肠整复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21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护理体会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自从我院应用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以来,在早期肠套叠的整复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复治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手术率.但对于复杂型和晚期肠套叠的病例,使用空气灌肠,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往往发生危险,且仍需手术治疗.我院自2007年3月~2008年3月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21例,使用空气灌肠整复,治愈率达76%.
-
小儿肠套叠9例空气灌肠整复体会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梗阻原因,以6~10个月婴幼儿为常见.X线检查对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肠套叠的整复分为钡剂灌肠和空气灌肠整复两种,其中空气灌肠简单易行,效果极佳,且安全、清洁.现将我们的肠套叠整复体会报告如下.
-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临床上常见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共收治小儿肠套叠患儿120例,通过空气灌肠的方法对120例患儿进行整复.结果 120例患儿经空气灌肠整复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可靠的方法,具有疗程短、创伤小、成功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探讨
本文分析89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整复.结果:当套头被推至回盲瓣区,密切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及反应,可在保持一定压力下,适当提高1 kPa~2.5 kPa压力,可以提高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
-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迭的体会
肠套迭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在适应症内利用空气灌肠整复率较高,从而避免开刀之苦,我院从1983年-1998年间利用简易的普通医用血压计对小儿肠套迭整复,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本文选择资料比较完整及诊断明确的126例病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整治过程中的认识.
-
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80例体会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对8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并且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74例,整复有效率为92.5%,其中3例因套叠时间长,复位失败转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小儿急性肠套叠,只要符合适应证,应首选空气灌肠整复。
-
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肠套叠218例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8例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成功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病程、套叠部位及全身症状出现与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18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194例(89.0%),其中病程≤24 h、24~48 h、48~72 h的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5.1%(135/142)、86.3%(44/51)、60.0%(15/25),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及脾曲以下者分别为94.4%(184/194)、41.7%(10/24),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无全身症状、单个全身症状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全身症状者分别为97.6%(80/82)、90.6%(87/96)、67.5%(27/4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短,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且无全身症状的肠套叠患儿更易整复.
-
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与空气灌肠整复的关系探讨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腹部危急重症,传统腹部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超声对于肠套叠确诊率接近100%;然而有关肠套叠的声像图表现与病理或空气灌肠的可复性的关系一直有争议.本组旨在探讨婴幼儿肠套叠超声检查特征对指导空气灌肠整复治疗的预测性价值,在追求整复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避免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危重肠套叠患儿整复术后死亡3例报告
本院在1992年至1997年共收治近300例肠套叠患儿,经空气灌肠整复254例,手术复位46例,手术后3例死于中毒性休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 男,4个月.因咳嗽,阵发性哭吵伴粘液血便72小时余,以肠套叠急诊收住院.入院检查:体温37.8℃,脉膊160次/分以上,精神软,反应差,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肺底部可闻散在湿音,心界无扩大,心率160次/分钟,律齐.腹膨隆,左侧腹部可及肿块.听诊肠鸣音活跃.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经空气灌肠确诊为肠套叠,且无肠穿孔.考虑患儿一般情况差,乃在氯胺酮麻醉下急诊手术.术中见腹腔内淡黄色渗出液,肠管扩张,回回结型肠套,回肠末端套至降结肠.将套叠整复后,见回盲部肠管紫红色,部分发绀,经热敷后肠管颜色转紫红色,乃未行肠切除,关腹.术后给予补液,抗炎治疗,术后4小时测体温39℃,精神软,术后12小时呼吸急促,术后15小时发现意识不清,考虑中毒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