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8例肠瘘病人的护理体会

    作者:朱小霞;赵珊;吴娟;龚洪玉;徐林霞;李显蓉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肠瘘患者的佳护理方案.方法:为38例肠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加强肠外、肠内营养;持续恒力负压吸引充分引流,控制感染;选择性应用生长抑素;联合使用造口袋及其附属产品对周围皮肤的护理.结果:37例患者治愈,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腹腔感染、心衰而死亡.结论:经过系列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15例肠瘘患者的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作者:李玉莲;许祖刚;林代会

    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感染是导致肠瘘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病人的80~90%.由于其病理特点给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带来了诸多护理问题.本文回顾我院1998年元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的15例肠瘘患者,探讨其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 改良自制便携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应用于肠外瘘患者漏液管理及皮肤护理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春娟;印义琼;覃清梅;文曰;宁宁

    目的 探讨改良自制便携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用于肠外瘘瘘口周围皮肤及漏液管理的效果,解决困扰护理人员漏液收集和患者活动不方便的难题.方法 利用亲水纤维银离子抗菌敷料、防漏条、皮肤保护膜、透明敷贴、吸痰管、输液器、防反流负压引流瓶自制便携式引流装置,对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肠外瘘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传统治疗组和便携负压封闭治疗组,分别采用中心负压吸引传统方法和便携式负压封闭引流法对漏液进行管理,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周围皮肤红肿、破溃、浸渍情况的比较,验证便携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 便携负压封闭治疗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较传统治疗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携负压封闭治疗组患者周围皮肤红肿、浸渍、破溃发生率也低于传统治疗组患者.结论 使用改良自制便携式负压引流装置可减少肠外瘘患者周围皮肤发生红肿、浸渍、破溃等并发症,且利于活动,减少痛苦.

  • 多发性肠瘘肠外营养治疗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郑素平;曾文娟;王思宇;袁丁;李甫强;张鸣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多发性肠瘘的治疗效果及其实施要点;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Medline及国内CNKI数据库中的10篇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通过早期使用卡文1920mL肠外营养液联合生长抑素和后期自配三升袋肠外营养液治疗及对其相关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经3个月疗程,治愈出院;结论:多发性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肠外营养加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对其效果明显,但应合理选用并注意低热量供给及血糖监测,防止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肠瘘 肠外营养
  • 乙状结肠造瘘术后肠瘘手术的护理体会一例

    作者:邓银萍;杨婕;蒋理立

    病例介绍 患者,男,39岁.4+个月前因空腔脏器穿孔,在当地医院于全身麻醉(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乙状结肠腹壁造瘘术+腹腔盥洗引流术”,术后10+d患者出现“引流液增多、反复发热、腹痛等腹腔感染症状,再次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腹腔脓肿冲洗引流术”,于术后1个月出院.

    关键词: 肠瘘 早期手术 便秘
  • 肠瘘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吴宏;王永强;白山;牟亚刚;张卫宁;周利平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调查1999年10月~2008年5月间发生的23例肠瘘.对肠瘘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肠瘘发生的时间、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 高位肠瘘6例,3例早期修补术仅1例成功,3例保守治疗2例治愈.低位肠瘘17例,其中7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7例获愈,另10例保守治疗7例成功,3例死亡.结论 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便转流手术可以降低痛死率.

    关键词: 肠瘘 外科治疗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原因和治疗

    作者:胡伟明;张肇达;田伯乐;韩方海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并发肠瘘的原因及防治手段.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82例SAP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可能导致肠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82例手术治疗的SAP发生肠瘘20例,其中结肠瘘1 5例,十二指肠瘘5例,均出现在术后两周内,有胰腺感染的较无感染的发生率高(P<0.05);早期手术(<2周)较后期手术(>2周)发生率高(P<0.05);蝶形引流术较经后上腰引流术发生率高(P<0.05).结论 SAP术后的肠瘘与胰外炎性浸润,手术创伤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方式有关.肠瘘的治疗应充分考虑原发病的状况,并根据肠瘘的位置、局部炎症的情况,早期通过加强营养支持,保持瘘口周围引流通畅,多数肠瘘可自行愈合,后期少数不愈合肠瘘可考虑手术治疗.

  • 全胃肠外营养液在几种常见病中的应用

    作者:肖利平;李刚

    自Dudrick成功开创中心静脉输注的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后,此技术已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

  • 1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后并发肠瘘的护理

    作者:陈瑜;汪莉

    病例李某,女,65岁,因腹胀、腹痛反复发作,伴大便习惯改变2个月余,停止排气排便3 d入院.入院时查体:T 38.8℃,P 120 次/min,R 20 次/min,BP 80/50 mmHg.表情淡漠,痛苦面容.腹部检查:全腹高度膨隆,未见肠型和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全腹广泛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血常规:Hb 90.0 g/L,WBC 20.1×109/L,分叶:0.94,淋巴:0.06.

    关键词: 结肠癌 肠瘘 护理
  • 长期滥用糖皮质激素致自发性乙状结肠膀胱瘘1例

    作者:田忠;耿协强

    病例陶某,男性,72岁,因排尿时排出粪渣3个月入院,无尿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既往有慢性结肠炎病史10余年,自行在院外长期服用醋酸强的松、地塞米松治疗.体检:腹部无异常,未扪及包块,无压痛,肛门正常无瘘管,尿液静置24 h呈混浊状,见大量粪便残渣沉淀.尿常规检查:WBC(++)/HP;逆行膀胱造影检查提示膀胱结肠瘘可能.肠镜检查:距肛门约20 cm处可见一约(0.6×0.5)cm瘘口,周围黏膜纠集.

  • 湿性疗法在大面积腹壁皮肤肌肉缺损伴肠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亭;刘文清;汤礼军;卢嘉渝

    外伤致腹壁大面积皮肤肌肉缺损的患者一般需要行皮瓣游离移植,但如果缺损处有感染或是因为肠瘘导致粪便污染伤口者,就不具备皮瓣移植的条件.我科收治1例车祸伤致大面积腹壁皮肤肌肉缺损伴肠瘘的患者,由于肠瘘严重,粪便持续污染浸渍腹壁伤口,导致大面积皮肤肌肉缺损,若直接行皮瓣游离移植,皮瓣无法成活.我科用湿性疗法成功治愈大面积皮肤肌肉缺损,为实施手术治疗肠瘘奠定了条件,现报告如下.

  • 17例肠瘘的护理报道

    作者:仇晓峰;冷晓丽;刘亚红

    肠瘘是临床上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诊疗经验,基层医疗单位常因治疗、护理措施不当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具较高的病死率.2001~2007年间,我们对17例肠瘘患者采取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监测内环境及重要脏器功能、综合护理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确定性手术治疗术后肠瘘3例

    作者:郑仲谨;陈理国;黄飞

    病例患者1,男性,64岁,因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回结肠吻合术.术后4 d肛门排气,可进少量流食;术后6 d,腹部切口裂开,有肠内容物、大便流出,小肠外露在切口下方,瘘口直径约1.5 cm,为唇状瘘,引流量500~800 ml/d,予切口换药,对症支持治疗1 w后,一般情况较好,无肠梗阻症状,血象、肝功、电解质正常,经积极术前准备,行剖腹探查术.手术从原切口进腹,见一段小肠与切口下腹膜紧密粘连,小心分离,可见小肠瘘口位于回肠末段,距离回结肠吻合口约30 cm,原吻合口愈合良好.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肠瘘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肠瘘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梅;刘芳;蒋敏君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肠瘘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4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3例肠瘘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例患者采取充分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营养支持、功能锻炼等治疗措施后均自愈。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引流管管理和正确使用生长抑素,同时实施有效营养支持,个性化功能锻炼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肠瘘的治愈率。

  • 改良式自制腹腔双套管在肠瘘患者的应用护理

    作者:应莲琴;唐慧琳;王慧;徐莹

    肠瘘是腹腔内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肠瘘,治疗难度大、恢复慢、死亡率较高[1].传统方式腹腔双套管易被堵塞,影响引流效果.为了进一步寻求肠瘘患者的腹腔双套管冲洗引流效果.2008年4月~2010年3月,对我院收治的47例肠瘘患者,采用了改良式自制腹腔双套管,进行腹腔持续冲洗负压吸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 造口袋在肠瘘病人引流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韦瑞丽;董雪云;马辉

    目的 观察造口袋用于肠瘘患者的引流效果.方法 将41例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引流法,直接采用腹腔引流管接引流袋;B组采用造口袋与引流管配合使用.比较两组病人引流管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腹部切口感染率、衣物污染率、切口敷料污染率、舒适度(采用诺丁汉健康量表)、每日换药经费情况.结果 B组引流管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衣物污染率、切口敷料污染率明显低于A组(P<0.05),病人舒适度提高,换药经费也少于A组.结论 造口袋用于肠瘘病人引流,可降低引流管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提高病人舒适度,并可减轻医护工作量及费用.

    关键词: 造口袋 肠瘘 引流 护理
  • 一例反复肠瘘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杨金娜

    肠瘘(Fistulaofintestine)指肠管之间、肠管与其他脏器或者体外出现病理性通道 ,造成肠内容物流出肠腔 ,引起感染、体液丢失、营养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变[1 ] .急性"无石性"胆囊炎又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顾名思义 ,其胆囊内并无结石存在 ,发生率约占胆囊炎的5% ~ 10% .

    关键词: 肠瘘 胆囊炎 护理
  • 一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术后肠外瘘的皮肤护理与营养支持

    作者:李玉红;许浩

    肾母细胞瘤(nephroblastoma)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成人肾母细胞瘤则罕见[1],国内成人肾母细胞瘤报告很少,肠瘘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科疾病,有内瘘和外瘘之分.2006年12月我科收治一例左肾母细胞瘤术后14个月切口感染小肠、结肠混合肠瘘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 改良腹腔冲洗内套管在肠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任立梅;张辉;谢志远

    肠瘘是腹部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因感染而死亡[1],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而充分有效的冲洗引流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我院自2010年起,开始应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治疗肠瘘患者,在为肠瘘患者进行腹腔冲洗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使用的腹腔冲洗“斜面”内套管容易贴壁、发生堵管,致使冲洗效果不理想,不能达到有效冲洗.查阅相关文献[2-3],我们对内套管进行了改良,将传统的“斜面”内套管改良为“伞状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肠瘘病人因VitB1缺乏引起的韦尼克脑病1例

    作者:耿维凤;李明

    韦尼克脑病( Wernicke’s encephalopathy,WE)是维生素B1( VitB1)缺乏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大多有慢性酒精中毒和长期酗酒史[1]。WE的病因是硫胺( VitB1)缺乏,可分为酒精性WE及非酒精性WE( nWE ),前者有长期酗酒史,相对多见,后者由于各种引起 VitB1缺乏的因素而致病,如妊娠剧吐、肠外营养、胃肠道手术等[2]。2011年1月19日收治1例肠梗阻患者,2次手术后发生肠瘘,继而引起WE,现报道如下。

836 条记录 36/42 页 « 12...33343536373839...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