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合并肠漏15例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术后并发肠漏的临床诊治经验.方珐: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SAP患者术后并发15例肠漏的临床资料,分析肠漏的诊治方法.结果:71例SAP患者并发肠漏15例,肠漏发生率21.1%.其中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漏8例,上段空肠漏1例,上段空肠漏+升结肠漏1例,结肠漏5例.8例患者经过肠内营养支持、腹腔局部冲洗引流+负压吸引等保守治疗措施治愈.7例患者因引流不畅,通过手术改善引流.其中1例结肠漏患者因再次手术后引流不充分,感染加重,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实施各型手术治疗,其中2例十二指肠漏患者同时于再次腹腔引流术中行胃造口及双空肠造口术;1例空肠漏患者行漏口段局部空肠切除空肠对端吻合术;2例结肠漏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腹腔引流术;1例上段空肠漏+升结肠漏患者行经口放置空肠营养管,并行末端回肠造口、腹腔引流术.再次手术患者术后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同时行腹腔冲洗、负压引流,均治愈出院.结论:SAP术后并发肠漏是常见并发症之一,诊断主要通过消化道造影.处理重在预防.治疗应充分考虑原发病的状况,并根据肠漏的位置、局部炎症的情况、早期通过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漏口周围引流通畅.多数肠漏可自行愈合,后期少数不愈合肠漏可考虑手术治疗.

  • 36例肠外瘘的治疗体会

    作者:庞元龙

    肠外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困难,病程周期长,死亡率高,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比较棘手的病例之一.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救治肠瘘36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 外伤性结肠破裂68例急诊处理体会

    作者:钟秀洪

    目的 观察外伤性结肠破裂的急诊处理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外伤性结肠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处理方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一期手术者61例,其中Flint分级Ⅰ级29例、Ⅱ级32例,二期手术者7例,其中Ⅱ级2例,Ⅲ级5例;一期术后患者1例发生失血性休克死亡,二期术后患者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一期手术治愈率为98.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9%,二期手术治愈率为57.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一期、二期手术患者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患者一旦明确诊断或高度怀疑为外伤性结肠破裂且符合一期手术治疗适应证应及时进行手术,若患者年龄较大、基础合并症较多、腹腔污染较为严重且合并有多器官损伤则应考虑二期手术治疗.

  • 一例新生儿十二指肠球后闭锁术后肠瘘的护理

    作者:刘颖;康冰;王艳君;郭魏敏;曹洁

    我院于2011年8月7日收治1例十二指肠球后闭锁的患儿,患儿术后第8天出现吻合口漏,经“黎”氏管冲洗、抗菌素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以及精心、细致的护理,18d后吻合口漏愈合,体重由初的3500 g增加至5 200 g,术后35 d痊愈出院,现将患儿术后护理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肠瘘 护理 营养支持
  • 10例肠瘘病人护理体会

    作者:王艳丽;杨爱萍

    本文通过对10例术后肠瘘病人的护理经过,浅谈术后肠瘘病人在营养支持、腹腔灌洗、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要点及体会.1. 临床资料

  • 1例口服甘露醇致肠瘘的护理

    作者:梁琼;彭洪春

    肠瘘并发症多易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内稳态失衡、器官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等改变,死亡率较高.我院近来收治 1例因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口服甘露醇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发生肠瘘,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终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肠瘘 甘露醇 护理
  • PC T联合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检测在肠瘘早期 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传渊;叶荣强;陈子文;钟武;肖荷芳;刘红权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 T)和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检测在早期诊断肠瘘、预后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该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后检测分析血清PC T和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与术后肠瘘的关系.结果 180例患者中确诊为肠瘘者17例(9.4%),确诊肠瘘的时间为(6.35±3.04)d,术后3、5、7 d血清PC T和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非肠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17例肠瘘患者依据腹腔感染程度分为微瘘组和非微瘘组,其中微瘘组6例,非微瘘组11例,微瘘组术后3、5、7 d的PC T和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非微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联合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检测能早期发现肠瘘,而PCT能预测腹腔感染的程度.

  • 超声诊断盆腔包虫一例

    作者:靳玉君

    患者男,35岁,藏族,牧民.因腹胀,腹痛3个月伴头晕,纳差入院.曾于8年前行肝包虫治疗术,术后一年又因腹腔包虫并肠瘘再次行手术治疗.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一).

  • 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肠瘘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建雄;周宏锋;詹世林;张玉新;霍枫

    肠瘘治疗是腹部外科较为复杂的临床难题,有相当高的病死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肠瘘病死率高达50%~60%,目前仍达15%~20%[1].本科于1997年开始采用纤维胆道镜联合医用黏合胶治疗肠瘘,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28例小肠瘘患者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

    作者:宋娟;张超

    肠瘘是肠管与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许多患者可因长期营养不良而死亡.近30近来,全肠外营养的应用及强大控制感染使肠瘘的病死率由60%~70%下降到8%左右[1,2].中心静脉置管为肠瘘患者提供了长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之间,我科对收治的28例肠瘘病人采用中心静脉插管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肠瘘 肠外营养 护理
  • 6例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王立明;罗云生;蔡瑜娇;刘作金;向佳梅

    结肠癌是普通外科较为常见恶性肿瘤,临床行结肠癌根治、Ⅰ期肠吻合是目前治疗结肠癌行之有效的术式之一,但若处理不当,此术式可发生一系列术后中以吻合口瘘为严重,据报道该可高达10%~20%[1],成为影响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顽疾.本研究报告538例结肠癌根治、Ⅰ期肠吻合术后6例发生吻合口瘘的诊断与处理体会.

  • 食管癌术后早期空肠管饲营养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少龙;姜鹤群;何依群;杨晓琳;戴刚毅

    目的 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率.方法 6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空肠管饲营养(early jejunal tubule-feeding nutrition,EJTN)组和传统肠内营养(traditional enteral nutrition,TEN)组,每组34例.EJTN组在术后6h行营养支持,TEN组按传统方法,术后3d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经口腔进食.分别测定术前3d及术后10d的营养指标和相关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EJTN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1.9±1.12)d、肠瘘发生率为1.47%,TEN组为(16.91±3.22)d,肠瘘发生率为8.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0d EJTN组的体重、氮平衡、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等均明显优于T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肠瘘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 新型敷料联合造口用品在肠瘘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程勇

    目的:探讨使用新型敷料联合造口用品治疗肠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肠瘘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新型敷料联合造口用品治疗,同期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法治疗,于干预前、干预后5、10、15 d采用DET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瘘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干预后15 d观察两组在腹部切口感染率、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随访点DE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相应随访点DE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5 d ,实验组在腹部切口感染率、换药次数及换药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新型敷料联合造口用品治疗肠瘘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 小肠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效东;蔡建英;汪永钦;杨莉

    目的讨论小肠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4年我院经手术治疗9例小肠慢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小肠慢性放射性肠炎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随访8个月~5年,效果满意.结论慢性放射性小肠炎是一个进行性的疾病过程,主要因肠管狭窄引起肠梗阻、肠瘘、肠穿孔、出血宜手术治疗,受损小肠切除回肠-横结肠吻合或旁路吻合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 腹部手术后肠瘘1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昌友;黄君;陈伟平;易先武;郭伟昌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2008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肠瘘19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管吻合技术欠佳、术中误伤、腹腔引流不当及遗漏腹腔内脏器损伤是导致术后肠瘘的医源性因素.16例病人非手术治愈,3例病人确定性手术治愈.结论:如何预防术后肠瘘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治疗肠瘘的方法包括通畅引流,营养支持,必要时行肠造口和确定性手术.

  • 胃癌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22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建忠;郎建华;黄维贤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胃癌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痿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治愈20例,遗留并发症1例,死亡1例.结论 术中正确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可降低残端瘘的发生率;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治疗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关键.

  • 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作者:闵建成

    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腔手术后的并发症,现已被广泛认识.它既有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也有其特殊性.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肠梗阻大不相同.以往有误诊和再手术的经验教训.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本院1996年10月~2007年12月发生的30例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报道如下.

  • 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作者:闵建成

    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腔手术后的并发症,现已被广泛认识,它既有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也有其特殊性.治疗方法与其他类型肠梗阻大不相同.以往有误诊和再手术的经验教训.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本院1996年10月~2007年12月发生的30例腹腔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报道如下.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9例诊治体会

    作者:王明祥;李代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on,EPISBO)是腹腔内炎症及广泛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常短期内反复手术治疗,不但不能解除肠梗阻,反而可导致肠瘘、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1995~2006年收治的59例EPISBO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分析

    作者:王兴明;唐亮;杨昌洲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在腹部手术后并非少见,由于对该病的认识尚不足,治疗仍存在分歧.这类肠梗阻有它的特殊性,治疗不当,可引起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对我院1991~2003年有完整病历记录的39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836 条记录 34/42 页 « 12...31323334353637...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