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瘘病人行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方法研究

    作者:孙玉美

    目的:肠瘘病人行腋静脉置管完全胃肠外营养.方法:腋静脉穿刺置管.结果:腋静脉置管取得良好效果,40例均穿刺成功.结论:经腋静脉置管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后营养状况均有明显改善,无代谢并发症.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例报告

    作者:李紫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在早期出现的肠梗阻.有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作者1999年来诊治的EPISBO3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十二指肠急诊手术后并发肠瘘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郭庆源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急诊手术后并发肠瘘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提供指导.方法 入选2009年7月~2011年12月在某院进行十二指肠急诊手术患者72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肠瘘将所有患者分为发生肠瘘组和未发生肠瘘组,收集两组患者所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结果 十二指肠急诊术后肠瘘发生率为19.4%;发生肠瘘组患者就诊时间长于未发生组,胰腺损伤率以及术前发生休克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肠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间、合并胰腺损伤、术前发生休克与十二指肠术后发生肠瘘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十二指肠急诊手术后并发肠瘘发生率高,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就诊时间延长、合并胰腺损伤、术前发生休克.

  • 40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宇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管在几种常见的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某院普外科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卡方检验(x2检验)对上述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胆囊切除患者组:观察组无1例出现腹痛、腹胀、发热以及肩痛等不良症状,对照组有2例出现上腹痛,2例出现肩痛及发热症状,经B超证实胆囊窝区出现少量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肝移植术患者组:观察组术前有5例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3例并发膈下积液,放置腹腔引流管后的7d之内,症状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在术前有6例出现大出血症状,4例并发膈下积液,经过常规的止血等方面的治疗,7d内治愈率分别为66.7%和50%.(3)肠瘘患者组:观察组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之后,自愈率达到72.7% (8/11),剩下3例因瘘口不能自愈而行肠瘘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治愈.对照组一次性自愈率仅为54.5%(6/11).结论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普外科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应该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 导管法配合中药治疗肠瘘12例

    作者:唐作华

    目的 探讨引流冲洗导管在治疗肠瘘中的作用.方法 对中江县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12例肠瘘患者采用导管法配合中药(卜硝汤内服、复方大承气灌肠)进行治疗.结果 12例中通过本法治疗11例痊愈,1例经手术修补痊愈,治愈率91.6%.结论 导管法配合中药治疗炎症性肠瘘疗效显著,与传统的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瘘口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节约了经费,基层医院可以推广.

    关键词: 肠瘘 导管冲吸 中药
  • 肠瘘患者留置导尿管注射八髎穴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邵燕蓉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八髎穴对肠瘘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疗效.方法:选择肠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导尿管,试验组先将0.75%布比卡因注射液5ml+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生理盐水20ml混合后取药25ml,取双侧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采取垂直进针,进针约1-1.5寸,反复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后8个穴位分别注入药物2-3ml,2-5min后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时和插管后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接受穴位注射后,插管时及插管后12h内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八髎穴穴位注射能明显提高肠瘘患者留置尿管时和留置尿管后的舒适度.

  • 肠梗阻术中应用手法肠排列108例疗效分析

    作者:韩金山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更是腹部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再梗阻,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术后可形成新的粘连。如何使肠袢少粘连或粘连后不出现梗阻症状,是外科医师多年探讨的课题。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收治肠梗阻病人485例,通过手术术中应用手法肠排列治疗108例,现报告如下。

  •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乐;余稳稳;曹廷宝;何翠;韩晓鹏;刘宏斌;李洪涛

    目的 探讨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普外科于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急诊手术的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急诊手术后进行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总结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血象恢复时间、瘘口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 62例患者的手术救治均获成功,无死亡及感染性休克病例.术后出现腹腔脓肿6例,切口感染5例,胸腔积液5例,肺部感染2例,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62例患者的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时间为(45±21)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7)d,血象恢复时间为(16±8)d,瘘口愈合时间为(47±24)d,总住院时间为(56±27)d.其中49例肠瘘经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愈,13例肠瘘经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未治愈,行二期手术治愈.结论 腹腔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疗效确切,治愈率较高,并发症少,冲洗设备简单,技术难度不高,经济实惠,冲洗设备护理方便,可为复杂性或难治性肠瘘患者再次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使用生物补片加带蒂阔筋膜张肌转移皮瓣修补复杂性腹壁缺损1例报道

    作者:袁浩;张箭平

    病例资料 患者,男,54岁,因"有下腹原手术切口红肿、化脓1个月,且伴有粪便流出20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5年曾在笔者所在医院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2周手术切口出现肠瘘,于术后4个月再行回盲部切除术.

  • 结肠癌术后反复肠瘘伴腹壁转移癌1例报道

    作者:石世平

    患者,男,42岁,曾因"腹胀痛、排便困难3周",以"乙状结肠癌伴不全性肠梗阻"收入我院,并行左半结肠切除、左下腹结肠造瘘术,3个月后封闭造瘘口.因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术后未行化疗.术后4个月左上腹出现肠瘘,6个月后再次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20 d,脐上又出现两处肠瘘,经造影显示瘘口位于回肠距回盲部约40 cm处,再于3个月后行肠切除、肠修补术.

  • 鱼骨刺致慢性回肠膀胱瘘1例报告

    作者:温伟辉

    消化道内的坚硬食物致肠瘘或在腹腔游走临床上罕见,鱼骨刺导致慢性回肠膀胱瘘更十分罕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报道如下.

  • 外伤性结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28例报告

    作者:汪意青;向贵

    我院1997年4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结肠损伤病例32例,其中28例行一期手术治疗,除1 例并发肠瘘和1 例并发肠梗阻外,均痊愈出院.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15~64岁,平均40.5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2.5~30 h; 单纯结肠破裂22例,合并腹内其他脏器损伤10例.

  • 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断和治疗(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雪松;塞里木;戈小虎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治经过,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本例为67岁男性患者,以"腹部不适伴反复便血7个月"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结合术中肠镜发现腹主动脉瘤十二指肠瘘.十二指肠第3段瘘口用5-0普理灵修补缝合;行腹主动脉瘤切除,用16 mm×8 mm分叉涤纶人造血管行腹主动脉-人造血管-左髂总动脉、右髂外动脉吻合.术后静脉使用三代头孢抗生素3周,后改用口服抗生素,无发热,切口一期愈合,顺利出院.结论 原发性主动脉消化道瘘罕见、死亡率高,应注意与主动脉瘤患者的消化道出血鉴别.及时诊断和快速外科治疗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 小肠瘘的外科综合治疗(附24例报道)

    作者:沈志勇;刘骅;曹晖

    目的 探讨小肠瘘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2003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4例小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包括十二指肠瘘5例,空肠瘘7例,回肠瘘12例.予以营养支持、抗感染、腹腔引流和手术的综合治疗.治愈21例,死亡3例.结论 早期规范的外科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小肠瘘的治愈率.

  • 腹腔镜在胆瘘或肠瘘诊治中的应用体会(附12例报道)

    作者:钟先荣;李振洪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胆瘘或肠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4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应用腹腔镜诊治的12例胆瘘或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胆瘘7例,肠瘘5例,均在手术后发生,均经腹腔镜探查后确诊.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再次置管引流、缝闭迷走胆管或肠瘘管等处理.手术时间60~170 min、(90± 19) min,住院时间3~7 d、(4±1)d,术中出血量20~150 mL、(70± 12) mL,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1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6个月,未发现胆瘘或肠瘘复发者.结论 腹腔镜探查有助于胆瘘或肠瘘的诊断,并可达到微创手术治疗的目的.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肠瘘4例分析

    作者:邹恋;张家文;彭芝兰

    目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肠瘘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4例肠瘘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49岁.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癌1例,均为IIc期以上.2例为初次手术,2例为再次手术.4例术前均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均有低热、腹部切口感染,分别于术后11、10、14和12天出现肠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结果:4例分别于术后18、32、42、31天经保守治疗后肠瘘愈合.结论:肠瘘多发生于困难的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之后,临床表现为低热、腹部切口溢液、肠内容物自切口排出,治疗以保守治疗为首选.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术后 肠瘘
  • 急诊肠道手术肠外瘘的防范

    作者:李力铭

    目的 防范急诊肠道手术肠外瘘的发生.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我院和协作医院急诊肠道手术并发肠外瘘病例7例,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例肠瘘病例均有易瘘因素和围手术期处理不足之处.结论对肠瘘原因的个体化分析,总结经验,结合"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资以肠瘘防范.

    关键词: 急诊 肠道手术 肠瘘
  • 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肠瘘的护理

    作者:詹丹丹;陈亭;赵铁军;肖乐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肠瘘护理措施,为该类病人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6例微创治疗SAP并发肠瘘的护理经验.结果 由于严密监测,护理措施得当,特别在各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措施等方面独具成效,6例患者经微创干预后均渡过了危险期,在肠瘘发生后10-15d痊愈.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重,一旦并发肠瘘处理棘手,且病程漫长,若施行手术治疗创伤大,病人机体不可耐受,但通过微创及时的治疗和正确护理,可以降低死亡率.

  • 肠瘘的护理体会

    作者:付再碧

    肠瘘是外科胃肠道术后严重的并发症[1],因为有大量的消化液及粪便从瘘口流出,不仅造成患者全身病理生理变化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现将1例多年肠瘘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肠瘘 护理
  • 胆囊十二指肠瘘伴胆石性肠梗阻1例

    作者:谭天林;张丰进;陈驰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5岁,间歇性右上腹痛12年,曾多次作B超检查诊为胆囊结石.入院前两天上腹疼痛发作伴恶心、呕吐、腹胀,发病初期肛门尚能排气、排便,后渐停止排气排便.在当地医院给予解痉止痛、抗炎等措施治疗无好转转入我院.查体:T36.2℃,P70次/min,R20次/min,BP116/70mmHg.一般情况差,慢性消耗病容、脱水明显.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胀,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及脐周压痛,有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墨菲氏征(+),移浊(+),肠鸣音亢进,4~6次/min.

    关键词: 肠瘘 结石 梗阻
836 条记录 35/42 页 « 12...3233343536373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