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敏C反应蛋白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段鹏;刘晓静;李泱;朱庆磊

    目的:探讨高敏 C 反应蛋白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以持续性心房颤动为第一诊断,并第一次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77例,根据随访时是否复发心房颤动分为复发组27例和未复发组50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进行 Cox 风险模型分析,筛选促使心房颤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 曲线)绘制,评价其对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心房颤动复发与年龄(风险比=1.126,95%可信区间:1.044~1.215,P=0.002)、体重指数(风险比=1.297,95%可信区间:1.077~1.563,P=0.006)、高血压的分级(2级,风险比=4.142,95%可信区间:1.047~16.390,P=0.043;3级,风险比=8.595,95%可信区间:1.913~38.610,P=0.005)、左心房前后径(风险比=1.438,95%可信区间:1.212~1.707, P=0.000)以及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风险比=2.026,95%可信区间:1.010~4.061,P=0.047)相关。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 ROC 曲线下面积为0.693(P=0.005),界值为0.355 mg/dl。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与患者术前炎症活动状态相关,积极控制术前基础状态,可能会降低心房颤动复发,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骨桥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范阜东;徐贞俊;周庆;王东进

    目的:探讨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51例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29例,未合并高血压22例),同时选取1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及1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 ELISA 法检测血浆 OPN 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浆 OPN 水平显著升高[(234.9±20.5) pg/ ml 比(26.0±25.9)pg/ ml,P ﹤0.001]。与单纯高血压组[(24.6±21.9) pg/ ml]及健康对照组[(26.0±25.9)pg/ ml]相比,合并[(274.4±164.6) pg/ ml]及未合并高血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82.8±99.5)pg/ ml]的血浆 OPN 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 P ﹤0.05)。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血浆 OPN 水平与炎症指标 C 反应蛋白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2=0.06,P =0.09)。结论 OPN可能参与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但与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其深入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意义

    作者:闫立伟;王文波;李昭旭;徐瑞峰

    关节置换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效果也越来越受到肯定,但是仍有较多可能引起手术失败的因素,其中术后感染是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控制术后感染是保证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术后感染是 TKA 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早期文献报道 TKA 术后感染率为1%~5%[1],现在的感染率可控制在0.5%~1.0%[2-3]。但是随着手术患者基数的不断增加,TKA 术后感染的绝对例数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感染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清除将可导致关节的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终不得不进行感染的清除,进行二期翻修手术,这将增加平均住院日,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4]。所以如何提高 TKA 术后早期感染诊断率将是广大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现就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 )在诊断 TKA 术后早期感染中的意义综述如下。

  • 丹红注射液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及对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N-端脑利钠肽前体的影响

    作者:陈继红;冉亚军;王晓峰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 反应蛋白(hs - CRP)、N -端脑利钠肽前体(NT - 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龄 UA 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心绞痛、中医症状有效率及治疗前后 Hcy、hs - CRP、NT - proBNP 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心绞痛及中医症状改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心电图、心绞痛及中医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 Hcy、hs - CRP、NT - proBNP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05),治疗组治疗后 hs - CRP、NT - proBNP 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高龄 UA 疗效肯定,对提高 UA 患者心功能、减轻炎症状态,预防危险因素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8异前列腺素F2α与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性

    作者:邵建政;陈淑峰

    下肢动脉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 )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导致坏疽。据统计 T2DM 患者下肢截肢率比正常人高5~15倍[1]。近年研究发现,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因子与 T2DM 外周血管病变相关[2]。氧化应激可以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刺激炎症蛋白,参与 T2DM 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3]。8-异前列腺素 F2α(8-iso-PGF2α)是评价机体氧化应激的理想指标[4]。本研究检测 T2DM 患者血清 hs-CRP、血浆8-iso-PGF2α,并观察二者与 T2DM 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作者:毛艳阳;王军强;王晨霞;王聪霞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SV)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UA 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 SV 进行治疗,治疗2周。治疗前后监测两组 hs-CRP、TNF-α水平,并对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 hs-CRP、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和2周后,观察组 hs-CRP 水平分别为(12.5±2.2)mg/L 和(5.2±1.1)mg/L,对照组为(15.3±2.8)mg/L 和(8.5±1.5)mg/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1周和2周后,观察组 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8%(45/48),对照组为77.1%(37/48),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SV 联合治疗 UA 能通过有效降低患者的 hs-CRP、TNF-α水平改变炎症反应程度,从而改善 UA 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 C 反应蛋白与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杜慧琪;秦勤;李杨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与中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入院的中青年(29~45岁)ACS 患者142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61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1例,并以冠状动脉正常的中青年患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3组 Hcy、hs-CRP 水平,分析血浆 Hcy、hs-CRP 水平与 ACS 的相关性。结果 AMI 组 Hcy、hs-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 UAP 组(P <0.05),UAP 组与对照组比较,Hcy、hs-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Hcy、hs-CRP 水平与 Gensini 积分呈正相关(r =0.17、0.26,P 均<0.05)。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示:Hcy 为中青年 ACS 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 Hcy、hs-CRP 水平升高与中青年 ACS 关系密切,亦可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参考价值。

  • 维生素D3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伟;呼双琴;李社莉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密切相关。炎症学说认为,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炎症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1]。维生素 D3可作为抗炎物质发挥作用,具有减轻蛋白尿及尿液炎性因子排泄、抑制肾脏炎症细胞活化等作用[2]。本研究探讨维生素 D3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瑞舒伐他汀对轻中度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因子及踝臂指数的影响

    作者:杨霈龙;王立新;袁芳;高金钗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轻中度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因子及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轻中度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分别口服普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瑞舒伐他汀5 mg,每晚1次;疗程8周,观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指标、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踝臂指数(AB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普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 降低,ABI 增高(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 TC、LDL-C、hs-CRP降低(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轻中度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及 hs-CRP 水平,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并且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术后再狭窄

    作者:王福华;郭靖涛;周江;代燕燕

    目的:联合检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旨在探讨急诊 PCI 术前后血清 VEGF 及 hs-CRP 水平变化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检测100例急诊 PCI 的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血清中 VEGF、hs-CRP水平,根据6个月随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急诊 PCI 术后3天和术后7天血清 VEGF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高于术后3天和7天水平(P <0.01);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RP 水平低于术后3天水平,而高于术后7天水平(P <0.01)。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VEGF 水平显著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VEGF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P <0.05)。再狭窄组急诊 PCI 术前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RP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7天血清 hs-CPR 水平与无再狭窄组无明显差别(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 <0.05)。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幅度与急诊 PCI术后支架再狭窄呈负相关(r s =-0.411,P <0.05);术后3天血清 hs-CPR 升高幅度与急诊 PCI 术后支架再狭窄呈正相关(r s =0.414,P <0.05)。结论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及 hs-CRP 变化水平与急诊 PCI 术后再狭窄高度相关,联合检测急诊 PCI 术后3天血清 VEGF 下降的幅度及术后3天血清 hs-CRP 升高的幅度,或可成为预测急诊PCI 术后再狭窄的生化指标。

  • 血小板参数和C反应蛋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新宝;崔红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发病第1周(治疗前)、第2~3周(治疗后)血小板参数和 C 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 C 反应蛋白,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和 C 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并对上述参数与有无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比较。结果川崎病患儿在发病第1周PLT、MPV、PDW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治疗后,MPV 和 PDW 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川崎病患儿 PLT 和 C 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 MPV、PCT、PDW 和 C 反应蛋白均较冠状动脉病变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和 C 反应蛋白在川崎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评估患儿病情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作用。

  • 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相关性

    作者:牛素贞;秦连菊;段和春;边亚;寇立巧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术后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糖尿病 PCI 患者,及38例非糖尿病 PCI 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PCI 手术前后 hsCRP 情况,手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析术后72小时 hsCRP 水平与 MACE 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手术后 hsCRP 水平[(15.94±3.49)μg/L,(11.67±3.28)μg/L]明显高于手术前[(7.64±3.64)μg/L,(7.59±3.3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 hs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4±3.64)μg/L vs (7.59±3.38)μg/L,P >0.05],术后糖尿病 PCI 组 hsCRP 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 PC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4±3.49)μg/L vs (11.67±3.28)μg/L,P <0.05]。术后6个月内糖尿病 PCI 组 MACE 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 PC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12/38)vs 13.2%(5/38),P <0.05],糖尿病 PCI 组 MACE 中以心绞痛及非 Q 波心肌梗死发生比例高(均为13.2%),非糖尿病 PCI 组中以心绞痛发生比例高(7.9%)。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 hsCRP 水平与 MACE 发生呈正相关(r =0.467,P <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PCI 术后早期炎症反应更为严重,可促进血管再狭窄的出现和 MACE 的发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超敏 C 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

    作者:王全懂;李松;杨华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表达水平与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的关系,评价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经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有颈动脉内膜(IMT)增厚或颈动脉斑块的入院患者126例,同时记录患者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浆 Hcy 及 hs-CRP 表达水平。结果依据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声学特点,126例患者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7例、稳定斑块组44例及易损斑块组45例。3组间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易损斑块组血浆 Hcy、hs-CRP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2.32±8.60)μmol/L,(9.78±3.16)mg/L,(3.28±0.31)mmol/L]表达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14.26±4.22)μmol/L,(4.32±3.56)mg/L,(2.32±0.44)mmol/L]及内膜增厚组[(14.02±4.61)μmol/L,(4.22±2.37)mg/L,(2.28±0.60) mmol/L ],稳定斑块组及内膜增厚组 Hcy、hs-CRP 及 LDL-C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 Hcy、hs-CRP 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0.905、0.870,P <0.01),Hcy、hs-CRP 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越不稳定。结论血浆 Hcy、hs-CRP 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测定其表达水平可能对斑块易损性有预测价值。

  •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抵抗素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石惠荣;刘全良;冯玉平;刘国红;黄洁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抵抗素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212例 EH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伐他汀组(n =107)和对照组(n =105);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氟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d,连续口服12周。观察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抵抗素水平和 IMT 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氟伐他汀组在治疗后LDL-C、hsCRP 、抵抗素、IMT 均显著下降,分别为 LDL-C(2.7±0.7)mmol/L vs (1.9±0.6)mmol/L 、hsCRP(5.5±0.8)mg/L vs (2.4±0.9)mg/L、抵抗素(2.7±0.8)μg/L vs (1.7±0.5)μg/L、IMT(2.2±0.3)分 vs (1.4±0.4))分(均 P <0.05);对照组在治疗后 hsCRP 显著下降,hsCRP(3.7±0.4)mg/L vs (3.9±0.9)mg/L(P <0.05)。治疗12周后,氟伐他汀组 LDL-C、hsCRP、抵抗素、IMT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 LDL-C(1.9±0.6) mmol/L vs (2.7±0.5)mmol/L 、hsCRP(2.4±0.9)mg/L vs (3.9±0.9)mg/L、抵抗素(1.7±0.5)μg/L vs (3.2±0.5)μg/L、IMT(1.4±0.4)分 vs (2.2±0.4)分(P <0.05或<0.01)。结论氟伐他汀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机制与降低血清 LDL-C、hsCRP、抵抗素水平有关。

  • 脑小血管疾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霞;仝秀清

    脑小血管疾病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脑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脑小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认知、情感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导致老年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现就脑小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伟;张同乐;田祥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05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554例,采用自制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信息,主要包括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糖及心率)、生化检查指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RP 及白细胞计数〕、日常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及饮酒情况)3个方面,分析 CRP 和白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结果住院期间,91例患者死亡(死亡组),463例患者存活(存活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6.43%。两组患者 HDL- C、TC、T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男性比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率、饮酒率低于存活组,血糖、心率、LDL - C、CRP、白细胞计数高于存活组(P <0.05)。观察期间,5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CRP 升高者共178例,白细胞计数升高者共163例。入院第1天,白细胞计数升高患者病死率高于白细胞计数正常者,入院第20、40、60、80天,CRP、白细胞计数升高患者病死率分别高于 CRP、白细胞计数正常者(P<0.05)。随着 CRP、白细胞计数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升高(P <0.05),校正性别、年龄及其他因素后仍得到相同结果(P <0.05)。结论随着 CRP、白细胞计数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升高。

  •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师志芳;李立鹏;代婧;韩建妙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 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9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后均根据病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1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氟伐他汀(40 mg/ d)治疗,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 d)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年。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浆Nt-proBN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治疗前 LVEDD、LVESD、LVFS、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 LVEDD、LVESD 低于对照组,LVFS、LVEF 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 LVEDD、LVESD 低于治疗1组(P <0.05),而治疗1组与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 LVFS、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BNP、Hcy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BNP、Hc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血浆Nt-proBNP、Hcy 水平均低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 P <0.05)。3组患者治疗前 LDL-C、tC、ALt、AS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组及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 LDL-C、tC 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 tC 低于治疗1组,ALt、ASt 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P <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 LDL-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治疗1组患者治疗后 ALt、AS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大剂量氟伐他汀(80 mg/ d)对患者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t-proBNP水平及血脂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40 mg/ d),但易造成肝损伤。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反应、T 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会萍;任骞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反应、T 细胞亚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者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 C 反应蛋白(CR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及 T 细胞亚群(CD +4细胞分数、CD +8细胞分数、CD +4/ CD +8细胞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LVEF、LVESD、LVE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LVEF 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 CRP、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 CRP、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CD +4细胞分数、CD +8细胞分数、CD +4/ CD +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CD +4细胞分数、CD +4/ CD +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 CD +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减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反应,调节 T 细胞亚群,改善心功能。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水平变化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汪芳;刘敏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9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AMI 患者129例(AMI 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SAp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UAp 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40例(健康组)。依据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再将 AMI 患者分为 A 组(Gensini 评分<40分,n =24)、B 组(Gensini 评分40~60分,n =45)、C 组(Gensini 评分61~80分,n =42)、D 组(Gensini 评分>80分,n =18)4个亚组。比较 AMI 组、SAp 组、UAp 组患者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4组受试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ApN 水平,4个亚组患者血清hs-CRp、ApN 水平及其与 Gensini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MI 组、SAp 组、UAp 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受试者血清TC、TG、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健康组受试者血清 HDL-C 水平高于 SAp 组、UAp 组、AMI 组(P <0.05),而 SAp 组与 UAp 组、SAp 组与 AMI 组、UAp 组与 AMI 组血清 HD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组受试者血清CK-MB水平低于 SAp 组、UAp 组、AMI 组( P <0.05);SAp 组、UAp 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低于 AMI 组(P <0.05);而 SAp 组与 UAp 组患者血清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健康组受试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 SAp 组、UAp 组、AMI 组,血清 ApN 水平高于 SAp 组、UAp 组、AMI 组( P <0.05);SAp 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 UAp 组、AMI 组,血清 ApN 水平均高于 UAp 组、AMI 组(P <0.05);UAp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 AMI 组,血清 ApN 水平高于 AMI 组(P <0.05)。A 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 B 组、C组、D 组,血清 ApN 水平均高于 B 组、C 组、D 组(P <0.05);B 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 C 组、D 组,血清ApN 水平均高于 C 组、D 组(P <0.05);C 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 D 组,血清 ApN 水平高于 D 组(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 r =0.472,P <0.05),血清 ApN 水平与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r =-0.338,P <0.05)。结论 AMI 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高,血清 ApN 水平较低,且血清hs-CRp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血清 ApN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

  • 血清 C 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高丽;孙德俊;马国强

    目的:探究血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根据血清 CRP 水平分为A 组26例(CRP≥10 mg/ L)和 B 组32例(CRP <10 mg/ L)。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疾病危险程度分层(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心肌损伤和心源性休克〕和预后(包括入住 ICU 和住院期间死亡)。结果A 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 B 组,心率和呼吸频率高于 B 组(P <0.05)。A 组患者疾病危险程度分层劣于 B 组(u=3.024,P =0.003)。A 组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低血压、心肌损伤发生率高于 B 组(P <0.05);两组患者 PaO2<60 mm Hg 发生率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入住 ICU 率高于 B 组(P <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CRP 水平能有效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血清 CRP≥10 mg/ L 常提示急性肺栓塞患者心功能损伤严重、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且会增加入住ICU 的概率。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