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脉病的合理用药

    作者:洪衡;王明生;顼志敏

    主动脉病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炎.1 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一段或几段管腔病理性扩张.扩张段较相邻正常动脉段增粗达1.5倍以上.按主动脉瘤所在位置可分为腹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瘤.主动脉瘤是弥漫性主动脉疾病的标志之一.25%~28%的胸主动脉瘤患者同时患有腹主动脉瘤,多发性主动脉瘤约占所有主动脉瘤的13%.

  • 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手术的临床麻醉分析

    作者:梁荣毕;杨伟;李俊明;刘曼;罗用宇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主动脉爽层与主动脉瘸外科手术的麻醉实施方案及重要脏器的保护方法.方法:分析33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以及术中监测、循环管理、内环境调控和脑、肾、血液保护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45±49)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150±820)ml,平均输库血量(1870±490)ml.2例病人术后1周内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2例病人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心包填塞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率18.1%.本组共有3例病人在术后早期死亡,死亡率9.9%,本组病例无麻醉死亡.结论: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麻醉诱导及维持的平稳,循环功熊的稳定,脑、肾、血液保护和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 孙立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风险评估与治疗策略

    作者:苏暄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 AAS)包括三种致命性的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 IMH)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三者共同病理特征为主动脉壁的完整均一性遭到破坏.其中常见的是主动脉夹层(62%~88%),壁内血肿次之(10%~30%).

  • 主动脉疾病影像学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作者:范占明

    主动脉疾病临床发病率并不少见,并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主要与人口老龄化,近年医学影像学技术进步和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提高有关.主动脉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急性主动脉疾病(或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间血肿( intramural hematoma,IMH)和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elerotic ulcers,PAU)早期死亡率较高.例如未经治疗的A型AD初24-48h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 ~2%.另外,一些主动脉疾病临床上可症状很轻或无症状.因此,影像学对于主动脉疾病正确诊断极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目前,无创伤性横断影像技术[如CT、MR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基本代替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1-4].本文重点就CT和MR成像方法、胸主动脉疾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影像学
  • 主动脉疾病的超声影像分析

    作者:杨娅

    主动脉疾病主要有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本研究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中断的分型和超声影像学表现,尤其是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总结.1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 aorta dissection)形成系主动脉内膜损伤、中层囊性坏死和血肿,致使主动脉壁从中层剥离并可有一定范围延伸扩展的病变.夹层是主动脉常见的灾难性事件,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常出现剧烈胸背痛、休克和压迫症状,以及受累主动脉分支血管的缺血表现.如瘤体继续扩大,可向动脉壁外破裂引起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

  • 主动脉手术的麻醉

    作者:程卫平

    主动脉手术,是指从主动脉根部至髂动脉范围内的主动脉手术,其原发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大动脉炎、主动脉溃疡和主动脉外伤等.随着国人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增高及医务人员认知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主动脉手术病例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做好手术麻醉,可对保证手术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主动脉手术的麻醉问题.

  • 主动脉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作者:刘楠

    与普通心脏手术相比,主动脉手术围术期并发症的种类更多,发病率更高,明显影响手术结果.这也是主动脉手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在国内的多项主动脉手术病例的临床观察中,各种并发症以出血的发病率高,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肾衰竭及脑部并发症较常见.截瘫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本文将针对主动脉手术围手术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

  • 主动脉疾病多排螺旋CT优选扫描方案

    作者:李宇;范占明

    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螺旋CT的问世使CT血管造影(CTA)一直被视为胸主动脉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CTA与MRI相比有许多优势.多排螺旋CT(MDCT,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出现,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主动脉3D容积血管成像,这使得CT对主动脉疾病和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急剧增加.根据国外文献报道,约61%以上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首选CT检查.

  • 主动脉疾病复合手术

    作者:陈雷;刘永民;黄连军

    当前外科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主要有两种手术方法: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和(带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传统的开放式手术需要开胸、开腹或胸腹联合切口,在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较高的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而腔内修复术无需开胸开腹、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但当该类疾病影响到主动脉重要分支的开口时,简单的腔内修复术就无法实施,但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手术的血管分支转流+腔内修复的复合(hybrid)技术来治疗该类疾病.

  • 象鼻手术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程力剑;郑军;孙立忠

    弥漫性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是主动脉外科的难点.尤其是同时累及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的复杂型弥漫性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而该症治疗过程中因涉及全身各重要脏器包括大脑、脊髓、肺、肝、肾、肠道等器官的保护,操作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1983年Borst等[1]介绍了象鼻手术(elephant trunk,ET),为分期治疗这种复杂型弥漫性主动脉疾病提供了新方法,简化了分期手术的难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ET应用至今已经超过28年,在这期间,ET本身和其应用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ET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治疗效果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达到加深对ET的认识,进一步推动ET技术的应用,提高我国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的复杂型弥漫性主动脉疾病水平的目的.现综述如下.

  • 体外开窗腔内主动脉修复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早期结果分析

    作者:朱杰昌;戴向晨;罗宇东;范海伦;冯舟;张益伟;胡凡果

    目的 评估应用术中台上体外改造覆膜支架行开窗腔内动脉修复术(FEVAR)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早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年4月至2017年9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的19例应用FEVAR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台上体外开窗技术的应用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并观察早期治疗结果.结果 入组患者病变均累及胸腹主动脉,包括近肾腹主动脉瘤12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胸腹主动脉瘤1例、副肾动脉位于腹主动脉瘤(AAA)瘤颈内2例及AAA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Ⅰ型内漏1例.定制COOK腹主支架1例,术中台上体外开窗18例.其中应用COOK短段覆膜支架(CUFF)2例、COOK腹主支架9例、COOK胸主支架6例及GORE C3支架1例.支架改造中位时间110(90~140) min.手术平均时间为268.0 (59.0 ~ 334.0)min.平均X线照射时间为66.0(15.0 ~ 175.0)min.共50个内脏分支通过开窗或开槽重建,其中有45个分支(90%)置入支架.28个内脏血管置入裸支架,17个内脏血管置入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无内脏血管丢失.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3% (1/19).少量Ⅰ型内漏2例,单纯Ⅱ型内漏1例,单纯Ⅲ型内漏1例,2例合并Ⅱ、Ⅲ型内漏,均密切随访观察.2例髂股动脉入路损伤,经髂股动脉内膜剥脱及支架植入术后恢复.2例术后肾功能不全加重,非手术治疗好转.住院平均时间为6.6(2.0~12.0)d.无30 d内再介入手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1.2 (2.0~41.0)个月.1例术后6个月死于肾癌晚期.1例术后2个月右副肾动脉支架闭塞,其余开窗分支血管通畅.结论 应用术中台上体外改造覆膜支架行FEVA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胸腹主动脉病变的方法.

  • 术后CT评价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慢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降主动脉重塑效果

    作者:赵鑫;常谦;朱俊明;刘永民;于存涛;张海涛;郑军;李滨;孙立忠

    目的 应用CT评价外科改良的支架象鼻技术对与马方综合征(MFS)和高血压病(HT)相关的慢性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至2008年施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慢性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共54例,MFS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5±12)岁;HT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40±9)岁.术后随访应用CT测量计算特定水平支架与主动脉、真腔与主动脉的直径比值.结果 术后1年的CT结果显示,在支架中段平面两组间支架与主动脉的直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4±0.16比0.80±0.23,P=0.472);全组术前与术后(0.29±0.16比0.72±0.21)及术后不同时间的直径比(0.72±0.21比0.81±0.20,0.81±0.20比0.77±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年降主动脉支架段假腔完全血栓化的MFS组为59%,HT组为78%.结论 外科改良的支架象鼻手术对与MFS和HT相关的慢性Ⅰ型主动脉夹层,均可有效关闭降主动脉近段的假腔并取得良好的重塑效果.

  • 支架象鼻开窗简化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方式

    作者:胡小平;王志维;夏军;邓宏平;吴智勇;李罗成;徐鹏

    目的 运用支架象鼻开窗技术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式进行简化,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42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联合双侧顺行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和“开窗”支架象鼻植入术.术中停循环期间,纵行切开主动脉弓,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横断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内置入支架象鼻,直视下行支架象鼻开窗术,完成左锁骨下动脉血运重建,随后采用三分支人工血管完成弓部重建及升主动脉置换.结果 手术顺利,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 156 ±42)min、心肌阻断时间(91±18)min、下半身停循环时间(20±5) min,脑灌注时间(33±7) min.全组无死亡,仅2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无出血再次开胸、声音嘶哑、左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术后检查左侧桡动脉均搏动良好,双上肢血压压差在正常范围,均痊愈出院.主动脉CT血管造影随访提示:全组左锁骨下动脉血流通畅,支架象鼻开窗处无内漏,支架象鼻植入部位夹层假腔闭合消失.结论 应用支架象鼻开窗术对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式进行简化,改善手术视野、简化操作,术中吻合口出血少、止血容易,术后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 DeBakey工、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常谦;孙立忠;吴清玉;朱晓东;冯钧;罗国华

    目的总结DeBakeyI、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方法对131例DeBakey Ⅰ、Ⅱ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25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s手术),10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4例行细胞感升主动脉替换+主动脉瓣替换术(Wheats),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全弓替换术,4例行"象鼻手术”(ElephantTnnk),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象鼻技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3.05%.急诊手术44例,死亡3例,死亡率6.81%.择期手术87例,死亡1例,死亡率1.1%.结论早期手术治疗是降低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有利于降低该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 应正确选择主动脉疾病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庆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明显上升.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科的资料统计,主动脉疾病的病例数大约占血管科住院病例的17.8%,近两年收治的主动脉病变的病例数是前10年的总和.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动脉疾病的诊治.

  •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48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孙磊;张雷;许飚;王常田;王康;魏磊;程晓峰;吴海卫;李德闽

    目的 探讨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转归及治疗经验.方法 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48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方法及近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主动脉腔内修复37例(其中31例在入院后当日行腔内修复术,6例保守治疗后病情进展在入院后7~10d转为腔内修复),术后均恢复满意,顺利出院.余11例药物治疗患者,1例进展成典型主动脉夹层死亡,10例治疗后出院.共随访39例,随访1个月~3年,所有人员均存活.保守治疗患者随访6例,4例血肿部分吸收,2例血肿无明显变化.腔内修复患者随访33例,复查CTA示支架位置形态良好,血肿部分或完全吸收.结论 B型壁内血肿预后差异极大,对于存在腔内修复指征的患者,建议早期行腔内修复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病死率.

  •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照谦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和分型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学表现,重点介绍了血管造影、CT、经食管超声和MRI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

  •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照谦;戴汝平

    简述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学特征,重点介绍导管法血管造影、CT、MRI和超声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

  • 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作者:李卫民;左景珍;于昂;孙衍庆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病理形态学研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32例主动脉夹层标本和10例正常主动脉壁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1)弹力纤维断裂、囊性中层退行性变、中层坏死等病理改变并非主动脉夹层所特有,正常主动脉壁亦可出现上述组织学改变.(2)病变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P<0.05),且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并无必然联系.结论:(1)主动脉夹层并没有特征性组织病理改变作为其发病基础.(2)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局部性损伤-修复机制.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

    作者:吴轶凡;李青;张玉兰;耿庆国;吕增城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血液渗入到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纵轴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疾患.其特点为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急性期病死率高,及早诊治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1].本文报道我院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的18例患者资料,着重于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对比分析.

413 条记录 9/21 页 « 12...6789101112...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