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民航首次申请延飞飞行员升主动脉扩张发病情况与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潘胜梅;张越;孙振芳

    升主动脉瘤是临床上可能引起猝死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清楚,除与马凡综合征有明确关系外,其他致病因素尚不明了.升主动脉瘤可以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疼痛、搏动性肿块等,但临床上也常见缺乏临床典型表现而发生动脉瘤破裂的病例,因此如果飞行员患有该病会危及飞行安全,在飞行员体检时应引起关注.既往空军飞行员体检中偶有检出主动脉瘤的报道[1].自2007年9月1日实行“60周岁以上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医学要求”开始,中国民航对年满60周岁,首次申请延飞的飞行员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我们先后对70名飞行员进行了该项检查,发现升主动脉扩张的患病率较高,对飞行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武淮昌;韩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MPR)、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VE),其中5例因行腔内隔绝术而行DSA,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①21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6例,Ⅱ型1例,Ⅲ型14例.②18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破裂口以在VR及MPR像上显示较好,特别是在VR像上,能够立体显示破裂口的大小、形态、及与主动脉的关系.③21例夹层中,1例累及右无名动脉,2例肾动脉受累,4例腹腔动脉干受累,11例髂动脉受累(其中1例涉及股动脉).④14例的假腔内有血栓存在,其中3例的假腔完全被血栓充填.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无创、快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而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背心式"人工血管包裹术及其应用效果

    作者:谢进生;李章红;乔志钰;徐保卫;许李力;孙衍庆

    目的:总结一种"背心式"升主动脉和根部成形术对于防止主动脉瓣病变同时合并轻、中度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术后中、远期发生旷置的升主动脉进行性扩张或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及应用该术式的体会.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主动脉置换或成形、升主动脉缩小成形、升主和根部背心式人工血管包裹术("背心式"手术)治疗的30例主动脉瓣病变和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0.5)个月.结果:30例"背心式"手术并同期其他部位手术病例的总体外循环平均时间(103.4±21.7)min(80~151 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73.0±21.6)min(48~120 min),其中19例单纯行"背心式"手术的患者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仅为(91.3±8.9)min(80~118 min),主动脉阻断平均时间(61.6±11.3)min(48~82 min),无住院死亡.平均随访18个月,无复发性主动脉扩张和夹层形成,升主动脉平均直径由术前的(46.7±3.1)mm(40~53mm)降为(33.7±2.5)mm(30~43mm).在本组30例患者中16例为先天性主动脉二瓣化畸形,23例主动脉瘤壁病理结果显示主动脉壁弹力纤维断裂(6例)、稀少(1例)和中、重度黏液性变(16例).结论:由于主动脉壁本身存在病理改变和血液动力学冲击,为防止远期升主动脉进一步瘤变或夹层形成,对以主动脉瓣病变为主的轻、中度主动脉根部扩张采用Robicsek术更为合理.相比Bentall和David术,此术式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小手术风险,而且能够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手术效果.

  • 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外科治疗

    作者:解水本;张载高;贝亚军;姜相伟;李寒;迟海涛;潘绪

    升主动脉根部瘤是常见的胸主动脉瘤,可伴有主动脉瓣窦部和环扩张及关闭不全,有的瘤体可以发展至弓部和主动脉夹层(Staford A型),病情急且凶险,死亡率高,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我院自2002年4月-2008年10月,共行升主动脉瘤手术2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主动脉手术中的脊髓保护

    作者:李晓东;高枫;陈清棠

    主动脉手术中的重要并发症--截瘫是由于手术过程中脊髓缺血(spinal cord ischemia,SCI)引起,其发生率报道不一,需修补的动脉瘤越复杂,SCI的发生率也越高.腹主动脉瘤修补术中SCI的发生率为0.2%;降主动脉破裂或急性切开时,幸存者SCI的发生率可达40%.SCI的发生主要与术中全身低血压、夹闭主动脉时间过长、脑脊液压力增高、关键的肋间动脉或腰动脉断流、再灌注损伤及主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1].

  • 主动脉夹层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

    一项中国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A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显著相关,81.7%的Stanford B型AD患者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而在无主动脉疾病的对照组仅有67.2%的患者可疑伴有睡眠呼吸暂停。

  • 主动脉夹层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84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84例患者中,66例内科治疗,3例外科治疗,6例介入治疗。结论主动脉夹层以急起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病和马凡综合征。B超、CT、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本病病死率高,对高危病例积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螺旋CT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健;杨培红;史晋红

    笔者介绍了35例主动脉疾病的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并对SCTA多种成像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5例疑有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了SCTA成像,男21例,女14例,年龄15~82岁.

  • 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启明;刘振江;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

    目前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已成为重要的主动脉疾病,其中A型AD患者误诊率和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改善其预后.本文总结我院89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型AD患者的临床特征,筛选预后相关危险因素.

  •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作者:董平栓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循环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内并分离其中层所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是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庞秀慧;买买提艾力·艾则孜;杜宇奎;张为民;张立;何亮;阿依别克·乃比;郭盛;郭永忠;刘筠;张总刚;杨秀滨;唐和年

    目的 研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低氧血症(氧合指数≤200 mmHg,1 mmHg=0.133 kPa)分为低氧血症组(51例)和非低氧血症组(152例),将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以及后续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5.12%(51/2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分级、糖尿病、肺动脉流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程度、主动脉夹层剥离范围、白蛋白、纤维蛋白、血红蛋白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低氧血症有影响.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程度和主动脉夹层剥离范围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9,95%CI 1.059~1.771,P=0.017;OR=1.557,95%CI 1.090~2.225,P=0.015),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为保护性因素(OR=0.915,95%CI 0.860~0.975,P=0.006;OR=0.983,95%CI 0.968~1.000,P=0.044).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程度和主动脉夹层剥离范围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为保护性因素.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丽珠;梁蓓薇;梁东科;卢伊芝;张炳东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低氧血症40例(低氧血症组),术后未发生低氧血症37例(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1.9%(40/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8,95% CI 1.018~1.164,P=0.013)、体质量指数≥25 kg/m(2OR=6.495,95% CI 1.327~31.789,P=0.021)、心包积液(OR=6.384,95% CI 1.426~28.576,P = 0.015)、白细胞计数(OR = 1.289,95% CI 1.033~1.609,P =0.024)、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OR=23.757,95% CI 2.849~198.085,P=0.003)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与围手术期存在的全身性炎性反应有关,尤其是肥胖患者,术前和术中应积极给予抗炎处理.控制出血,尽可能减少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的使用,可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 主动脉疾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梦华;宋文奇;张学强

    生物学标志物例如评估心肌坏死的肌钙蛋白和评估心力衰竭的脑利钠肽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1].目前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主动脉瘤、主动脉炎的生物学标志物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此文对近年来主动脉疾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胸主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一凡

    胸主动脉是人体内重要大血管,胸主动脉病变根据所在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及创伤等.传统的外科手术常因其复杂的解剖关系,未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自1987年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首次成功用于胸主动脉疾病治疗以来,即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仍存有许多不确定性,还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

  • DeBakeyⅡ型动脉瘤行升主动脉置换中紧急冠脉搭桥的手术配合

    作者:刘美想;托景堂;张杰;史素云;杨景艳

    目的:探讨术中出现临时紧急情况时手术室护士如何应对.方法:对一年轻女性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施人工血管置换术中,复跳困难,意外发现左冠主干及分叉处呈条索状血管斑块,临时附加冠脉搭桥术,获得成功.结果:术后访视,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功能正常.结论:在手术配合中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随时应对应急方案.术前了解病情,与主刀医生沟通;术中与主刀医生思维同步,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加强新型微创培训提升整体治疗水平解放军总医院面向全国推出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

    作者:凌寒

    "加强腔内血管外科医生的学术和技术交流,缩小不同城市、不同规模医院以及中西部地区医疗机构在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上的技术差距,是促进我国主动脉腔内技术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培训班开课仪式上,我国知名血管外科专家、解放军总医院郭伟教授强调说.

  • 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在主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卓;纪俊伟;李振涛;孙超;刘涛

    目的:探讨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应用在主动脉相关疾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典型主动脉疾病CT图像。对所有病例增强薄层图像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绘制、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并保存后处理进程。比较分析各种后处理技术的优势。检验通过诊断工作站及临床工作站浏览图像、调用后处理进程的可行性。评价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的应用价值。结果:诊断医师通过诊断工作站,临床医师通过临床工作站可浏览全部CT图像,并可调用后处理进程。所有病例,诊断医师根据横断位扫描图像并结合后处理图像及后处理进程均可做出明确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临床医师可借助后处理进程,从任意角度观察病变血管,也可进行其它后处理操作。结论:主动脉CTA后处理图像对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极具价值。基于服务器的CT图像后处理满足了诊断医师及临床医师自行后处理操作的需求。后处理进程简化了后处理操作,提高了CT图像的诊断及临床价值。

  • 单中心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平;李淑珍;王坚;赵龙;张玉龙;郭俊晓;高荣;任杰;李育敏

    目的 探讨单中心主动脉疾病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1月至2017年6月采用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的226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其中男性185例、女性41例;年龄16~83岁,平均(48.12±11.73)岁.病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170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32例,主动脉B型壁间血肿18例,创伤性主动脉峡部假性动脉瘤6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12.64±10.32)个月,分析其临床腔内修复术的病种、围术期特点、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和近、远期疗效及严重并发症.结果 226例患者均行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2.00±1.03)h,术中失血量(150.00±30.13)ml,术后住院时间(11.00±3.52)d;手术成功率100%.共置入支架232枚,其中6例采用两段式技术置入双支架.平均近端支架直径(37.6±3.1)mm,平均支架长度(149.7±25.6)cm.完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13例,部分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6例,采取烟囱技术保留左锁骨下动脉24例,急诊腋动脉-腋动脉转流2例,支架释放后少许残余内漏17例.术后6~9个月复查内漏消失;合并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于腔内修复术后5~7 d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5例.住院患者死亡2例,l例死于高血压脑出血,1例死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院期间无截瘫、卒中等并发症.中位随访48个月,平均随访率84.3%.随访期间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因再发夹层或支架远端破裂再次行腔内修复术2例,支架近端逆撕至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3例,因经济情况保守治疗2例,l例死亡,其余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及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失血量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随访远期效果良好.

  • 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作者:杨建安;李刚;王湘;于洪涛;王小雷;叶小青;黄小蝶;陈伟新;刘希伶

    目的 探讨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 "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 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 术2 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主动脉弓阻塞合并心脏畸形18例的一期矫治

    作者:张玉龙;李仲智;李晓峰;郭志和;高国庆;陆进

    目的 总结一期矫治主动脉弓阻塞合并心脏畸形的诊治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一期矫治18例主动脉弓阻塞合并心脏畸形.其中主动脉弓中断(IAA)6例,主动脉缩窄(COA)12例.手术均为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畸形矫治术.结果 手术采用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端端吻合11例,端侧吻合6例,Gore-Tex片加宽弓成形1例.围术期死亡1例,总死亡率5.56%.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左主支气管受压1例.随访1~11个月,1例上下肢压差25 mm Hg,6例压差小于20 mm Hg,7例端侧吻合无压差.存活者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正中开胸一期矫治COA及IAA合并心脏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充分游离降主动脉,尽可能行端侧吻合术.

413 条记录 8/21 页 « 12...567891011...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