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OPN、IL-18、IFN-γ及hs-CRP在肺结核者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张雅婷

    目的 探析肺结核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骨桥蛋白(OPN)、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意义.方法 分析2016年1-8月在该院接受诊治的48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与对照组、肺结核合并高热组与非高热组、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组与阳性组、不同病变程度组间的血清OPN、IFN-γ、IL-18与hs-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结核组血清OPN、IFN-γ、IL-18与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热组患者的血清OPN、IFN-γ、IL-18与hs-CRP水平显著较非高热组高(P<0.05).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组患者的血清OPN、IFN-γ、IL-18与hs-CRP水平显著较阴性组高(P<0.05).粟粒性组、空洞性组的血清OPN、IFN-γ、IL-18显著较浸润性组、结核性胸膜炎组高(P<0.01);且不同病变程度的肺结核组间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血清OPN、IFN-γ、IL-18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 血清OPN、IL-18、IFN-γ水平的高低均可用于肺结核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及其活动性的评估.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癌组织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

    作者:韩亚琴;宣世海;练向阳

    目的 通过检测鼻咽癌(NPC)组织的OPN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和NP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NPC组织的OPN mRNA,并分析OPN的表达和NP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PC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部炎症组织(P<0.05),OPN mRNA的表达水平和NPC的T期、N期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OPN过量表达和NPC的转移和进展有关,OPN可以作为NPC个体化治疗中一个有效的预后标志物.

  • 尿液中T HP、OPN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闫晓煜;黄志红;孟胜兰;肖创清

    目的 探讨尿液中塔-霍粘蛋白(T HP)及骨桥蛋白(OPN)水平与泌尿系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6月于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泌尿系结石患者和健康无结石者的清晨空腹尿标本各65例,将其分为结石组和对照组.留取清晨空腹尿10 mL,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试验测定T HP、OPN值,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石组患者尿液中T HP水平为(26.01±4.65)mg/L,OPN水平为(170.59±27.32)μ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1±2.42)mg/L、(192.70±16.44)μ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T HP与OPN在尿液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尿液中T HP、OPN升高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尿液中T HP、OPN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二者代谢水平异常与泌尿结石的形成存在相关性.

  • 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锋;詹飞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接诊的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的患儿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对照组的患儿采用酮替芬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IL)-4、IL-5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有效率93.3%,与对照组(8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桥蛋白、IL-4、IL-5的水平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可以改善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好,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血清CCL11、ANXA2、OPN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郑张军;张金星;刘情;黄诗林;吕晋

    目的 研究血清CC型修饰趋化因子11(CCL11)、膜联蛋白A2(ANXA2)、骨桥蛋白(OPN)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2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110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11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浅表性胃炎组)、10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及10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清CCL11、ANXA2、OPN水平,记录胃癌组患者血清CCL11、ANXA2、OPN阳性表达率.分析胃癌组患者血清CCL11、ANXA2、OPN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特异度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CL11、ANXA2、OPN对胃癌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CCL11、ANXA2、OPN阳性率明显高于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及健康对照组,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组血清CCL11、ANXA2、OPN阳性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患者中血清CCL11、ANXA2阳性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程度、不同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可知,CCL11、ANXA2、OPN在胃癌组中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76.3%、79.2%、70.8%,其特异度分别为85.5%、75.6%、82.2%.结论 血清CCL11、ANXA2、OPN表达水平对鉴别胃黏膜良恶性病变有一定价值,3种标志物的测定方法简单,可重复操作,可作为评价胃癌发生及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 血清IFN-γ、OPN、IL-18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佩璐;袁岚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IFN)-γ、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IL)-18检测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1月该院门诊收治的5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肺结核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和对照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和阴性患者、其他不同病理分组血清IFN-γ、OPN和IL-18水平.结果 肺结核组的IFN-γ、O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患者IFN-γ、O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粟粒性肺结核患者IFN-γ、O 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浸润性肺结核患者,而空洞性肺结核患者IFN-γ、O PN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及浸润性肺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IFN-γ、OPN、IL-18水平较高,3项指标可作为评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桥蛋白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晓年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骨桥蛋白(OPN)水平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80例RA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OPN水平和PWV,同时测定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OPN、血清hs-CRP、TNF-α水平和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 9.356、3.311、8.560、11.628).RA患者血浆OPN水平与PWV(r=0.425,P<0.01)、hs-CRP(r=0.342,P<0.01)和TNF-α(r=0.286,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浆OPN明显增高,可能与体内炎性反应和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

  • 肺癌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翁维明;伏春明

    目的 通过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检测,探讨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患者48例作为肺癌组,同期非肿瘤疾病患者45例作为疾病对照组,40例献血员作为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OPN,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肿瘤相关抗原15-3(CA15-3).结果 肺癌患者组中的OPN、CYFRA21-1、CA15-3的阳性率分别是72.9%(35/48)、68.7%(33/48)、56.2%(27/48),特异性分别是91.1%(41/45)、68.8%(31/45)、57.7%(26/45).OPN与CYFRA21-1、CA15-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2%、93.3%.结论 血清OPN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与CYFRA21-1、CA15-3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 骨桥蛋白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炳鑫

    目的 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80例确诊为CRC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血清中CEA和OPN水平,分析其在Dukes不同分期患者中的差异和手术前后的改变,为CRC的诊断及预后提供依据.结果 DukesB、C、D组CEA和OP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型的严重程度增加,CEA和OPN水平逐渐升高,并且DukesA、B、C、D组CEA和OPN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检测28例手术患者术前 、术后的血清CEA和OPN水平,术后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OPN串联后灵敏度 、特异度分别为81.3%(65/80)、74.0%(74/100);CEA、OPN并联后灵敏度 、特异度分别为38.8%(31/80)、94.0%(94/100).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OPN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CRC诊断的灵敏度 、特异度.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检测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侯传云;李季青;江超;李志军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 P-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50例AS患者及20例健康者血清OPN及MM P-3水平,并与患者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且与患者ESR、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AS患者血清OPN水平与MMP-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OPN及MMP-3参与AS发病,其血清水平检测可用于患者病情活动判断及疗效评价。

  • 骨桥蛋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金平;黄靓;张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骨桥蛋白(OP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8例COPD的患者和30例健康者外周血OPN水平,统计学分析OPN和COPD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 COPD患者外周血血浆OP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OPN在COPD患者中高表达,可能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 COPD患者外周血高水平OPN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机制。

  •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郜玉峰;李旭;谢琴秀;桂淑玉;汪渊;周青;李家斌;江晓平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分泌型钙结合磷酸化糖蛋白,其中含有特异的与细胞黏附有关的RGD(ArgGly-Asp)序列,通过与其受体整合素、CD44等结合来促进细胞的趋化、黏附和迁移,从而介导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在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1].OPN过表达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有关,并认为是早期预测肿瘤复发的一个指标[2].现对OPN和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临床意义.

  • 肝癌转移相关的骨桥蛋白表达及其糖基化的改变

    作者:孙海艳;李岩;郭坤;康晓楠;孙淳;王存;刘银坤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PN)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及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糖基化水平,探讨OPN糖基化改变与肝癌转移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肝癌组织(非转移组6例、转移组7例)及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L02、Hep3B、MHCC97L、MHCC97H、HCCLM3、HCCLM6)中OPN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沉淀技术纯化肝癌组织中的OPN蛋白,并采用多重凝集素印迹技术检测转移与非转移肝癌组织中OPN糖基化水平差异.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OPN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04,P<0.01).在肝癌组织中,转移组OP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t=2.447,P<0.05),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0.69±0.21和0.45±0.14.免疫沉淀技术成功纯化肝癌组织中的OPN蛋白,后续的凝集素印迹结果显示:与非转移组相比,转移组OPN蛋白对凝集素朝鲜槐、红腰果E型、蔓陀罗、刀豆素A的亲和力较低(P值均<0.05).结论 OP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潜能增强呈正相关;OPN蛋白的α2,3-唾液酸、平分型GlcNAc、多天线、偏二天线的糖链、高甘露糖型N-糖等糖基化水平改变可能与肝癌转移潜能增高有关.

  • 骨桥蛋白基因沉默对肝癌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帆;李瑜元;夏金堂;温敏杰;赖越元;蔡文松;伍兆锋;范少峰

    目的 探讨应用小于扰RNA(siRNA)沉默骨桥蛋白(OPN)基因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 方法于体外化学合成针对OPN序列特异性的舣链RNA(dsRNA),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CC LM3),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PN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通过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q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siRNA特异性转染HCC-LM3细胞OPN mRNA水平下降84.7%,蛋白水半下降81%(P<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下降(1.91个对比5.40个,P<0.01);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减少(13.5个对比33.4个,P<0.05),阴性对照组的OPN mRNA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7个对比33.4个,P>0.05).结论 沉默OPN基因表达-口J在体外阻遏肝癌侵袭.

  • 骨桥蛋白促进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恶性表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荣新;薛同春;叶胜龙;孙瑞霞;赵燕;汤钊猷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对低侵袭性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 pcDNA 3.1(-)/OPN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细胞,以空质粒转染作对照,用RTPCR反应、Western blot检测OPN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OPN、MMP-2、-9、尿激酶纤溶酶原活化因子(uPA)水平,并用体外功能试验观察转染前后恶性表型的变化.结果 重组质粒转染SMMC-7721后OPN表达明显升高,细胞培养上清液OPN为(3.02±0.12)ng/ml,对照组为(1.43±0.07)ng/ml,MMP-2重组质粒转染组为(43.04±3.06)ng/ml,对照组为(22.15±4.34)ng/ml、uPA重组质粒转染组水平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分别为(4.78±0.70)ng/ml和(1.61±0.34)ng/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89、6.81和7.03,P值均<0.01.MMP-9水平分别为(7.82±2.25)ng/ml和(7.70±1.92)n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功能试验提示SMMC-7721转染OPN重组质粒后细胞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细胞黏附率为75.33%±10.59%,对照组为57.34%±2.52%,t=2.86,P<0.05.运动试验透膜细胞数分别为(14.3±2.5)个和(6.3±1.5)个,t=4.70,P<0.05.侵袭试验透膜细胞数分别为(8.2±1.5)个和(4.1±1.3)个,t=4.11,P<0.05.而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OPN可能是通过增加MMP-2、uPA分泌促进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恶性表型.

  • 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复合模型的建立及肝组织骨桥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作者:孔今波;任伟光;米红梅;赵素贤;张玉果;南月敏

    目的 快速建立小鼠酒精陛肝纤维化模型,为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6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氯化碳组、乙醇组、溶剂对照组及乙醇+四氯化碳组.乙醇+四氯化碳组小鼠,造模前4周以含4%乙醇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喂养,第5周起联合5%四氯化碳腹腔注射,于造模第0、4、5、6、7、8周各处死6只.其余各组小鼠于造模第8周处死.采用酶法检测小鼠血清ALT及AST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对肝脂肪变、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骨桥蛋白(OPN)及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动态变化.结果 乙醇+四氯化碳组小鼠于造模第4周出现轻~中度肝脂肪变,第5周出现炎细胞浸润,窦周出现纤维组织沉积,第6~7周肝小叶内可见点、灶状肝细胞坏死,炎细胞浸润、窦周纤维组织沉积呈进行性加重,第8周肝细胞片状坏死,桥接纤维化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α-SMA主要表达于活化肝星状细胞及纤维组织沉积区域,随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乙醇+四氯化碳组小鼠肝组织OPN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增强,第0、4、5、6、7、8周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为1.01±0.13、0.80±0.20、1.83±0.25、2.94±0.19、3.45±0.31及5.99±0.17,各组比较,F=476.270,P< 0.0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19±0.06、0.48±0.05、0.52±0.06、1.02±0.10、1.52±0.11及1.50±0.08,各组比较,F=298.027,P<0.01.TGF β 1表达自第5周明显上调,并呈持续高表达,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为1.03±0.18、1.07±0.23、3.19±0.40、3.31±0.28、1.58±0.18及2.08±0.26,各组比较,F=85.546,P<0.0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为0.24±0.08、0.28±0.12、1.26±0.16、0.96±0.12、1.09±0.25、1.10±0.20,各组比较,F=43.639,P<0.01.结论 Lieber-DeCarli乙醇液体饲料喂养联合微量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可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符合酒精性肝纤维化病理特点及病变过程.肝组织OPN及TGFβl表达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萍;陈东风;王军;艾正琳;樊丽琳;王晓敏;严丽丽

    目的 通过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内骨桥蛋白(OPN)的变化规律,探讨OP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用纯系Wistar雄性大鼠56只,体质量180~2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饮食4、8、12,16、20、24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肝组织常规进行HE及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RT-PeR、Western blot观察肝组织中OPN动态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内OPN含量明显升高,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OPN表达逐渐增强,mRNA及蛋白质表达比较,F值分别为7.30和7.15,尸值均<0.0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和0.82,P值均<0.01).结论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OPN在肝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骨桥蛋白:一个值得关注的肝癌转移复发预测指标与干预靶点

    作者:钦伦秀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早从骨基质中分离得到,为一种分泌型非胶原化糖蛋白,富含唾液酸,其部分生物学功能与趋化因子相似.人类编码OPN的基因是一个单一编码基因,具有7个外显子,延伸至大约8 kb核苷酸序列,位于人染色体4q13.OPN为一酸性糖蛋白,富含丝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基,含有一段特殊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结构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4×104.OPN约含30个单糖,其中10个被唾液酸化;其糖基化特点为1个N-连接寡糖链和6个O-连接寡糖链;整个分子磷酸化位点超过28个.OPN参与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骨的重塑、血管发生、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动脉内膜增生、心肌坏死、肾结石、肾间质纤维化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骨桥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龚颖;钟清;谯林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OPN表达的变化在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Sandwich eng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68例SLE患者(其中合并LN47例、无肾炎表现的SLE患者21例)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结果:68例SLE患者中血清OPN阳性率79.41%.20名正常对照组OPN均阴性,SLE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55.8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LN患者组与无肾炎表现的SLE患者组比较,血清OPN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组患者血清OPN水平高于无肾炎表现的SLE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组患者的血清OPN阳性率高于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N患者血清OPN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r=313;P<0.05).结论:OPN可能与LN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诊断LN的一种疾病指标.

  • IgA肾病骨桥蛋白、CD68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损伤的关系

    作者:杨洪梅;钟清

    目的:探讨IgA肾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CD68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损伤的关系.方法:根据肾活检结果选取26例已经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的肾组织作为实验组.按Lee氏法将肾组织病理损害分为Ⅰ-Ⅴ级并将肾间质损伤分为0~3级.另取4例因肾外伤或肾肿瘤切除的患肾中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OPN、CD68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OPN mRNA的表达.结果:(1)IgA肾病中有高达86%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肾间质损伤.实验组肾间质中CD68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OPN、OPN 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OPN、OPN mRNA的表达与肾间质损伤程度无相关性.肾间质内CD68的表达与肾间质损害成正相关.OPN的表达与肾间质内CD68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5,P=0.044).结论: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参与了IgA肾病肾间质的损伤.OPN与炎症有关,它通过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参与IgA肾病肾间质的损伤.

1324 条记录 59/67 页 « 12...56575859606162...66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