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我的新汉画山水画
恩师王阔海先生曾教导我:“艺术的品质在于继承,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继承的创新等于胡乱涂鸦,而没有创新的继承等于浪费生命.”我认为这是对艺术规律的高度概括,中国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发展问题也概莫能外.我从事山水画学习、研究已近三十年,先习《芥子园画谱》,后远追荆、关、董、巨,范宽、龚贤,近追石涛、八大、黄宾虹诸大家.在传统笔墨山水画上,自觉根基比较扎实,笔墨可谓娴熟,但风格不够鲜明,个性不够突出,终难脱前人窠臼,迷茫徘徊久矣.
-
没骨有神 优雅灵动
中国的花鸟画经历了五代、两宋、元、明的发展、繁荣、变化,到了清代进入一个烂漫的时期.其中恽寿平师法徐崇嗣的"没骨法",寓色于笔,点染并用,直接挥抒.他主张"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所作婀娜多姿,清丽淡雅.被后人称为"恽派",是有别于前人风格的"没骨花鸟".80年代后,"没骨画"又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是国画的一支劲旅.一大批画家全心投入到"没骨画"的继承与创新中.女画家姜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默默探索着"没骨花鸟".
-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保护百年餐饮品牌--随刘忠厨师长走进北京饭店谭家菜
“历经几代传人的潜心钻研、继承与创新,使“谭家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屹立于中华高档餐饮界之巅。“谭家菜”始创于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创始人谭宗浚。“谭家菜”吸收、继承了中国餐饮文化之精髓,历经百年沧桑,于1958年在毛泽总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引进北京饭店。谭家菜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7月成立,自成立以来“谭家菜”品牌在市场经济的促使下,逐渐发展壮大,深受各国首脑及中外旅客所吸引和喜爱,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和广泛美誉度。谭家菜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经营百年品牌“谭家菜”为主的餐饮企业。”北京饭店谭家菜第四代传承人刘忠厨师长这样讲到。
-
中医治疗风湿病发展简述
中医风湿病是在传统中医学形成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充实起来的,是中华民族长期与肢体关节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回顾中医风湿病的发展历史,有利于帮助我们启开以往文献中深埋的奥秘,了解学科发展规律,更好的继承与创新.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风湿病有所认识和掌握,在殷墟中发现的甲骨文以及商代甲骨卜辞和器物铭文中发现就有关于风湿病的记载.如“疾手”、“疾肘”、“疾止(趾)”、“疾骨”等,并以骨针治之.《素问·移精变气论》记载:“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在周之前,我们的祖先对中医风湿病已有了简单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
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代医家探索、积累的许多宝贵临床经验和知识,长期以来不断发展形成的精辟中医理论,在保障人类健康过程中因行之有效而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医治则治法、经方验方、民间单方、传统特色疗法等,散见于大量的古籍文献中,有待深入挖掘和继承.
-
"万卷书与千里路"的辩证思维——温振英论继承与发扬创新中医学的思路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是为了加速学术传承与创新,在薪火传承工程名医大讲堂开讲之余,温振英老师用万卷书与千里路的辩证关系做喻,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她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中医世代学习的经典;<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都是在深入学习、研究<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临床实践进行的传承与创新的典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例证.温振英老师结合自身50年临床研究,具体讲述了学习经典与当今临床实践结合的方法 ,鼓励后学者要将万卷书(理论)与千里路(实践)紧密结合、辩证思维;要继承整理中医学,更要不断提高、发展中医学.
-
关于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在经历了20世纪的风雨之后,已步入到崭新的2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给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及强劲的挑战并存之时,中医药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王国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时要求:七个"着力"把《若干意见》落到实处
①着力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②着力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③着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④着力提升中药产业水平;⑤着力加快民族医药发展;⑥着力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⑦着力推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中医药工作要点
2010年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围绕卫生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做好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大力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等工作,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
中药精准煮散饮片
本文从饮片形制入手,在总结煮散饮片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物流管理理念,提出精准煮散饮片概念及其科学内涵.本文探讨了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剂量、粉碎粒度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规范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精准煮散饮片是对传统中药饮片剂型的继承与创新,可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均一化处理,使之实现生产和配给的标准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临床评价的可靠性,从供给侧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对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藏医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已成为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主要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在藏医药经典古籍《四部医典》中记载有该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具有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本文对藏医药防治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优势和现代创新研究做了分析,并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以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现代研究手段,进一步研究藏医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
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6.12.9)这段讲话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997.1.15)之中.由此可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是党和政府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全国中医药工作者为之努力的跨世纪宏伟目标.
-
中国针灸标准基本体系
根据<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建设规划纲要>精神,针灸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针灸学科发展状况建立健全针灸标准体系.针灸标准体系分为以标准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和以标准实施为目的的推行体系(见图1).针灸标准基本体系包括:针灸基础标准、针灸技术标准、针灸器具标准、针灸管理标准;针灸标准推行体系包括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推广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针灸标准基本体系的建立是以针灸学科理论体系为纲,以实际运用发展为目,围绕着继承与创新,充分体现出针灸学科特色.在具体标准研制中要本着从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
-
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读《陈可冀医学选集--七十初度》
自步入医门以来,每每拜读陈可冀院士的文章,总是被其博精的医学造诣和不折不扣的科研精神所折服,但多为断续篇章阅读,因此仅限于点滴感受而不能系统把握其学术思想的内涵.今有幸得陈可冀院士赠我的导师王米渠教授<陈可冀医学选集--七十初度>(以下简称<选集>)一书,才使我有机会深刻领悟陈可冀院士的学术思想.导师强调他之所以崇拜他的老师,根本在于陈可冀院士对血瘀证与老年病的研究成果.本文为在导师的指导下,读<选集>的三点心得体会.
-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使用过本、专科以及中医、中药类各个层次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感觉到教材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关于教材建设的一些建议.
-
中医学验领域中的继承与创新——荐阅《中医湿病证治学》
2007年初,科学出版社刊行了我国中医名家路志正教授主编的新作--<中医湿病证治学>,阅后深感耳目一新,感悟良多.在我所熟知的中医临床文献中,古代并无名实相符的"湿病"专著.
-
中医男科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中医男科理论从萌芽到形成及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文章除简要介绍了中医男科学学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外,重点选择了阳痿、慢性前列腺炎及男性不育症三个具有代表性男科疾病理论继承与创新的新思维、新论点,体现了中医男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轨迹和学科理论水平新的时代特征.
-
络病学——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访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
吴以岭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2004年由其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络病学>,长达185万字,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络病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代表性学术巨著,在此基础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走入了大学课堂.在中医发展史上,第一次将"络病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中医学科.
-
中医药发展新思路到农村去到社区去
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16个部委的负责人出席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吴仪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科学价值,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加强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五个作用”促进卫生信息化又快又好持续发展
各级各类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是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学术交流、以知识和技术的继承与创新为目标,推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为目的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因而,它应以促进本行业、本地区、本学科或本专业的学术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桥梁作用、凝聚作用、智囊作用和示范作用,着力营造良好学术研究与交流氛围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