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在新生儿科更是常规采用,我科的使用率已达到98%以上.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运用中既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又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合理用药提供佳途径.我科采用的是BD公司生产的24号小儿留置针,综合2004年1 200余例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给予分析总结改进,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PDA使用在护理工作中的小技巧
PDA,英文全称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即个人数码助理,一般是指掌上电脑.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PDA也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极大限度地提高病房护理工作效率,确保护理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准确性,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克服了传统医院护理活动中的许多缺陷.
-
重组服务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组服务流程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0月-12月时段在手术室应用重组服务流程管理,以2017年6月-9月时段应用重组服务流程管理前作为对照,比较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管理后的首台手术准点下刀率(90.37±5.08%)、手术台利用率(3.27±0.81%)、月平均手术量(1621.45±97.16台)均高于管理前,而手术患者接送时间(16.65±4.47 min/次)、手术护士物品准备时间(5.24±1.01 min/台)、接台手术等待时间(25.48士4.09 min/台)均低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8、9.26、15.52、11.52、4.96、12.21,P<0.05);管理后的手术护士满意率(96.00%)、手术医生满意率(93.00%)、手术患者满意率(94.00%)均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1、6.37、4.31,P<0.05).结论:重组服务流程管理可显著改进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具有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等积极意义.
-
分析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情况
目的:探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5月选取各科室相关资料600张为对照组(PIVAS建立前);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后各科室相关资料600张为观察组(PIVAS建立后).两组资料都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工作效率、药品缺陷发生率.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即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药品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VAS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并降低药品缺陷发生率,值得推广.
-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既减轻静脉穿刺的痛苦,又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血管,对于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既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改善穿刺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小儿静脉留置针常用的穿刺途径有小儿头皮小儿留置针和小儿肢体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临床操作中较多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显易见,不易滑动,易于固定,便于保温,因此临床<3岁的小儿通常选用头皮静脉输液.
-
密闭式防针刺安全型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
眼局部点药中的标识化管理
目的:研究标识管理在眼局部点药中的作用.方法:在眼治疗卡和病床头的左右侧分别使用蓝红色标识,以便护士点眼时能快速正确识别左右眼.结果:我眼局部给药因眼别而发生的差错缺陷12起,较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48起下降了75%,相关投诉降至2起,眼局部点药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6.26%上升至97.13%.结论:眼局部点药中的标识化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强化了护士风险意识.
-
配制静脉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省时方法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商品名特沿基,规格4.5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广谱抗生素,临床常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哌拉两林钠他唑巴坦钠4.5g1次/8h静脉点滴治疗.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临床工作中发现配制药液时从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取15 ~20 ml溶解药物常需静置20 ~ 30 min才能将其完全溶解,如反复震荡瓶身促进其溶解也需10~15 min.常规配制方法浪费时间、消耗体力,使护理工作效率大幅降低.
-
输液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现今临床工作中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的加强,加上我科患者周转较快,手术患者居多,液体相对较多,因此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以往我们为患者输液完后,有些家属或患者会找护士问是否今天少输了,液体或多输了液体,不但影响护理工作效率,也容易造成纠纷.2007年开始,我们将输液卡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
改进护理床头牌的临床应用
护理床头牌用于临床基础护理,是由住院登记卡、护理标记、基本饮食标记组成.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护理床头牌中护理标记和基本标记与病情不相符或遗失现象,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方便病区管理,我们在原有护理床头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用于临床,现介绍如下.
-
降阶梯思维导入SBAR模式在急诊、ICU单元间患者运转交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导入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ICU单元间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降阶梯思维为指导,制订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急诊科、ICU患者转入、转出时运用关键流程SBAR交接表交接患者,规范患者转出交接流程。结果:运用降阶梯思维SBAR交接表后,交接班科室医务人员对交班内容,病情重点,书写规范,管道管理,交班时语言表达,交接时间长短满意率高。结论:运用降阶梯思维SBAR沟通模式交接患者,规范了交接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了患者安全与团队合作。
-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安全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到管理者所重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护理模式的革命,能够极大限度地提高病房护理工作效率,确保护理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准确性,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
注重人才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约占医院职工总数的1/3以上,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1/2.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因此,做好人才管理,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就人才管理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
声带息肉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声带息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确诊为声带息肉的患者3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3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病人床边信息移动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在美国的前十位死亡原因统计中医疗处置不当列第五位,高于肺炎、糖尿病、车祸、自杀和肾脏病.在每年发生的几百万件医疗错误中,可以预防的占70%.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机率,减少医院的漏费现象,节约医院的成本支出,加强医院对医护人员的管理,我院使用了病人床边信息移动系统,并从2002年起率先在我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协助管理者进行护理质量监控,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现就两年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体会.
-
信息化管理在护理会诊中的应用
护理会诊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存在跨专科的护理问题,患者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须借助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指导或共同讨论、研究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护理方案的一种方法[1]。目前很多医院是通过书面申请或电话提出护理会诊申请,护理会诊资料的管理以纸质形式保存在病历中,复印件保存在护理部[2]。然而信息技术与医疗活动的密切结合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3]。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准确性、完善绩效考评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我院从2012年6月开始,依靠计算机网络平台,运用护理信息学的手段,在原有护理会诊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化护理会诊系统,保障了护理会诊的安全、高效开展,现介绍如下。
-
eHealth在促进医疗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准确性、完善绩效考评、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业务规范和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护理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应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推动护理学的科学化发展,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已成为国内外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热点。2013年5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国际护理学大会上,就涉及了有关世界各地利用护理信息学技术促进医疗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的新进展。近年来,我国在护理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交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赋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任务和新需求,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6月在郑州举办了“201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海峡两岸医院信息化论坛”,并专门设立了“护理信息化”分论坛,国内外护理专家就信息化在护理管理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学术交流,分享了信息化在护理管理领域中的新成果,探讨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护理工作向精细化、标准化发展的途径。本期策划特别刊出在会议上进行交流的部分文章,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
浅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应用的护理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多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和大量输液、输血的患者.由于其痛苦轻、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对我科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口腔门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我们通过总结经验,摸索尝试,在计算机工程师的技术支持下设计开发了<口腔门诊信息管理系统>,逐步使门诊口腔护理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
输液导管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输液治疗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导管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普及.静脉导管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病人输液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导管技术发展到今天,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将就导管的进展、种类、临床应用及特点、发展趋势做一介绍,希望对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