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免疫抑制剂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马满玲;刘璐

    随着近年来人体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已有很多药物应用于临床从而使移植器官存活并维持良好功能.联合应用硫唑嘌呤(Aza)和泼尼松(Pred)进行肝移植的治疗一直是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的两大支柱药物.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Sandimmune)于1978年用于肝肾移植,使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为了增加免疫抑制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采用CsA+Aza+Pred的三联疗法和CsA+Aza+Pred+ALG的四联疗法,使移植的器官存活得以保障,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更多的药物应用于器官移植中,使器官移植这项手术技术更成熟.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如下.

  • 器官移植术后肺部感染35例CT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何宝明;由昆;许国宇;李红;王钦媛;田梅

    肺部感染是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患者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药,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造成患者抵抗力低下,出现各种病原菌引起的肺内感染.近期,我们对器官移植后肺部感染35例CT影像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肝肾移植患者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

    作者:李娟

    目的 探讨肝肾移植患者临床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肝肾移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对照组2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46.0%担心医疗费用昂贵,100.0%害怕排斥反应,86.0%担心药物不良反应,96.0%疾病知识缺乏,担忧安全性,82.0%孤独且自卑.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明显高于观察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肾移植患者一定要明确其心理特点,而后予以针对性护理,由此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升配合度,减少并发症,提升肝肾移植远期存活率.

  • 肝肾联合灌注管的制作及应用

    作者:杨照红;朱玉红;王法娥;陈桂香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自制的肝肾联合灌注管应用于肝肾移植时取供体肝肾的灌注,效果良好。现将其制作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 制作取血晶体停跳液灌注管(BCD)2根,在三通下45 cm处剪断,并在此处接三通管,将两根BCD管接在一起,下端接60 cm长的管道。这样,灌注管有4个插头,各管道上带有红、黄、蓝不同颜色的夹子。灌注管用10%甲醛溶液浸泡6 h备用。

  • 重返工作岗位对肝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茹海凤;郭丽霞;刘倩;苏金桂

    目的 对重返工作岗位的肝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重返工作岗位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调查重返工作岗位肝肾移植术后患者30例(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并将其与未重返工作组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重返工作岗位对肝肾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各维度、各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 重返工作岗位有助于提高肝肾移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利巴韦林治疗器官移植患者慢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

    作者:金清龙;温晓玉

    【据《N Engl J Med》2014年5月报道】题:利巴韦林治疗器官移植患者慢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作者Kamar N等)
      目前针对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为了评估利巴韦林单药治疗接受实体器官移植患者长期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病毒血症的疗效。Kamar N等回顾了59名曾经接受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记录(37名肝肾移植,10名肝移植,5名心脏移植,5名肾及胰腺移植,2名肺移植)。在确诊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平均时间达到9个月(1~82个月)开始治疗,利巴韦林平均治疗剂量为600 mg/d(29~1200 mg/d),相当于每天每公斤体重8.1 mg(0.6~16.3 mg)。患者服用利巴韦林的平均时间为3个月(1~18个月),66%的患者服用利巴韦林3个月或少于3个月。所有患者在利巴韦林起始治疗时存在戊型肝炎病毒血症(54名进行基因型检测者均为3型)。治疗结束时,95%的患者达到了戊型肝炎病毒清除。其中有10名患者在停用利巴韦林后出现戊型肝炎复发。59人中有46人(78%)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即利巴韦林治疗终止至少6个月后血清中检测不出戊型肝炎病毒RN A。有4例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出现了戊型肝炎复发,其治疗又延长了很长一段时间。利巴韦林起始治疗时较高的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了持续病毒学应答的可能性。贫血是其主要副作用,有29%的患者需要减少利巴韦林的剂量,54%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12%的人输血。

  • 肝肾移植受者环孢素稳态药动学比较

    作者:孙增先;周金玉;张骞峰;杨致富;温峰

    目的比较肝肾移植受者环孢素(CsA)临床药动学差异.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16例肝肾移植受者服用CsA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CsA代谢呈二房室开放模型.肝移植受者较肾移植β显著减小,T1/2β、T1/2a延长,tmax和达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t-css)后移.结论 CsA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大.肝移植受者的CsA分布和消除较肾移植显著减慢,易发生蓄积.

  • 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剂药物使用的不良事件问卷调查

    作者:徐红冰;张霞;刘皋林

    目的 分析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各种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门诊定期随访的器官移植患者,药师参与器官移植门诊,指导患者填写CRF表,并负责整理、收集.结果 共发出<免疫抑制剂药物不良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表>2加份,收回198份,回复率为99%.其中肝移植84例,肾移植114例.肝、肾移植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的均为性功能下降(85.12%vs95.01%),感染(64.29%vs90.35%).在肝移植中,感染发生率在不同性别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质指数、移植时间、并发疾病对血压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时间与血小板降低有显著相关(P<0.05).在肾移植中,性别和体质指数对体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时间对高血压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对高血糖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和移植时间对头痛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对多毛有统计学意义;体质指数及年龄分别对体型改变和脸部痤疮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年龄对视力障碍有统计学意义;移植时问对尿酸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器官移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临床药师如何辅助临床医师,加强对器官移植患者的用药管理,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进一步提高移植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 肝肾移植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研究进展

    作者:叶小舟;卞晨阳;蒋继贫;余毅震

    生命质量量表是评价肝肾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监测与指导作用.生命质量量表包括普适性量表与特殊疾病量表,各自有其优势和不足.研究者在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量表,并结合现有量表优势特点与我国国情,积极研制适合我国肝肾移植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

  •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呼吸道和胸部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张天啟;刘安重;张穗;孙卉

    我院在近期为1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合并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实施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术后发生多次呼吸道病情变化,并依据不同原因进行了处理.现就其原因、处理方法和经验教训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 肝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前评估与准备

    作者:翁亦齐;吴玉立;芦树军

    器官移植手术是终末期肝肾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随着近年来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器官移植第二大国. 终末期肝肾疾病病情复杂,累及全身众多器官,内环境不稳定,常合并严重贫血、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复杂情况.本文主要对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儿童器官移植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详细评估.

  • 糖皮质激素在小肠及多器官联合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毛琦;李幼生

    Starl等[1]自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应用激素(GC)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毫不为过的说,正是由于GC的出现,器官移植才得以从动物实验阶段真正开始向临床应用过渡。时至今日,GC仍是预防及治疗器官移植术后严重排斥反应的首选方案。然而,长期应用GC治疗可能产生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2]。此外,由于过量使用GC所产生的严重免疫抑制、糖耐量减低、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可显著增加严重感染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及移植物的存活率[3]。为了避免以上严重并发症,提高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在随后的几十年间,靶向性更强的免疫抑制剂不断问世,如何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代替GC成为了当今移植界广泛研究的首要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肝肾移植领域逐渐开始采用不包含GC的免疫抑制方案,或在术后早期逐渐减少、终停用GC的免疫抑制方案,目前已成为包括胰腺、小肠等实体器官在内的多种移植免疫抑制首选方案[4]。

  • HCMV(pp65)抗原血症-肝、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的分析

    作者:王政禄;印志琪;李卉;李林;史瑞;张淑英;沈中阳

    目的通过5000次肝、肾移植术后病人外周血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结果与用ELISA方法检测HCMV特异性IgM、IgG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观察,探讨各种检测方法在检测器官移植术后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肝、肾移植手术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基质磷蛋白(pp65)共检测血标本5000次,阳性病人应用ELISA方法检测HCM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5 000次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中,阳性1 053次,占21.06%;1053次H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病人,ELISA方法检测HCMV特异性IgM抗体,103次出现阳性.1053次H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病人中约85.23%出现HCMV感染的症状及HCMV病.结论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与其它检测HCMV方法相比,可以早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肝、肾移植术后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使HCMV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