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羟乙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羟乙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羟乙膦酸钠组68例,服羟乙膦酸钠二疗程共6个月,对照组48例;2组每日均服碳酸钙0.6g,维生素D 125单位,连续半年.结果羟乙膦酸钠组腰椎及髋部BMD均升高,骨痛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酸性磷酸酶及尿吡啶酚/肌酐比值明显降低,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轻.结论羟乙膦酸钠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药物.
-
补骨胶囊与羟乙磷酸钠比较对去睾丸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通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中药补骨胶囊与西药羟乙膦酸钠对去睾丸(ORX)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0只3月半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年龄对照组、ORX组、ORX分别加羟乙膦酸钠和补骨胶囊组.前两组每日生理盐水,羟乙膦酸钠组药物按36 mg/kg·d,补骨胶囊用药组按5 mL/kg·d(330 g/kg),共灌胃90 d.实验结束,取胫骨近心端进行不脱钙骨制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ORX组骨小梁面积百分率(% Tb.Ar)比对照组降低(-50.7%,P<0.05),代表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值均显著增加.与ORX组相比,羟乙膦酸钠组% Tb.Ar增加(+86.1%,P<0.05),补骨胶囊组% Tb.Ar增加(+54.0%,P<0.05),代表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值均降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羟乙膦酸钠和补骨胶囊均能防止ORX大鼠造成的骨量丢失,两者的效果相当,选用中药副作用小.
-
依替膦酸二钠致黄疸和严重肝损害
患者男,49岁.因骨质疏松症口服依替膦酸二钠(羟乙膦酸钠)0.4g,1次/d.近期检查肝功能正常.在服药后第5天出现皮肤搔痒,第7天出现尿黄,第10天皮肤、巩膜黄染,第15天巩膜重度黄染,且厌食.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时体查: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
-
健康人口服羟乙膦酸钠胶囊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试验
目的:研究羟乙膦酸钠胶囊在正常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钼蓝-乙酸丁酯萃取比色法测定8名志愿者单剂量po 400 mg羟乙膦酸钠胶囊和羟乙膦酸钠片剂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计算二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用双单侧t检验法分析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两种制剂的消除相半衰期分别为(3.03±1.07)h和(3.46±0.73)h;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18±1.99)和(8.14±1.94)μg.h.ml-1,其达峰浓度分别为(0.88±0.17)和(1.04±0.32)h,达峰浓度分别为(2.05±0.56)和(1.79±0.60)μg.ml-1.结论:羟乙膦酸钠胶囊与羟乙膦酸钠片剂为生物等效制剂,羟乙膦酸钠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6±10.0)%.
-
羟乙膦酸钠对去睾丸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背景: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的:建立去睾丸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羟乙膦酸钠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10/2006-09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骨生物学研究室完成.材料:3.5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99+22)g.羟乙膦酸钠,成都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70101.甲基睾丸酮片,广州侨光制药厂,批号:990701.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假手术组、去睾丸组、去睾丸加甲基睾丸酮组和去睾丸加羟乙膦酸钠组,每组8只.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假手术组切开皮肤,暴露睾丸但不切除.其余大鼠按文献报道方法切除睾丸.假手术组和去睾丸组给予生理盐水,睾丸酮组给予甲基睾丸酮片1.8 mg/(kg·d),羟乙膦酸钠组给予羟乙膦酸钠36 mg/(kg·d),大鼠每只按5mL/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90 d.主要观察指标:测量胫骨上段、第5腰椎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睾丸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数量或骨小梁厚度减少(P<0.05和0.01),而骨小梁分离度、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均增加(P<0.05和0.01).与去睾丸组比较,羟乙膦酸钠和睾丸酮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量均增加,而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均降低,羟乙膦酸钠组与睾丸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大鼠胫骨中段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羟乙膦酸钠能预防鼠造成的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丢失,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
羟乙膦酸钠对实验性高钙尿症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骨吸收抑制剂羟乙膦酸钠对实验性高钙尿症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高钙尿症模型,观察羟乙膦酸钠治疗后2周和4周的尿钙,Ca2+/Cr,NAG/Cr,以及肾和十二指肠Ca2+-ATP酶(钙泵)的变化.结果:2周时尿钙,Ca2+/Cr,血ALP虽有所升高,但4周时尿钙,Ca2+/Cr,NAG/Cr及血ALP均显著下降(P<0.01),24 h尿钙定量与尿NAG/Cr值呈正相关;而靶组织钙泵活性无显著改变.结论:骨吸收抑制剂具降尿钙和保肾作用,其机制不依赖钙泵活性的改变.
-
不同剂量羟乙膦酸钠对去势大鼠颌骨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羟乙膦酸钠对去势大鼠颌骨的影响.方法 4月龄SD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Ⅰ),去卵巢组(Ⅱ),低剂量组(Ⅲ):去卵巢后给予低剂量羟乙膦酸钠[2mg/(kg·d)],中剂量组(Ⅳ):去卵巢后给予中剂量羟乙膦酸钠[4rag/(kg·d)],高剂量组(Ⅴ):去卵巢后给予高剂量羟乙膦酸钠[8mg/(kg·d)].动物去势后6周,羟乙膦酸钠粉未溶于蒸馏水腹腔注射连续1周,停药3周,如此重复3个周期,计12周.在HPIAS10000型图像系统进行骨组织形态测量,做生化指标统计.结果 骨形态计量显示药物干预组颌骨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宽度均较去势组明显增加,骨小梁间距明显减少(P<0.05).去势组雌激素水平与假手术组比下降明显(P<0.05),药物治疗组骨钙素较去势组下降,但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羟乙膦酸钠可有效预防去势引起的颌骨骨量的丢失.
-
糖尿病合并腰椎骨质疏松的治疗
目的:评价羟乙膦酸钠(邦特林)治疗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40例糖尿病并腰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服邦特林0.2/次,每天2次,二周后服磷酸氢钙0.6/次,每天3次,其中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2 mg,每15天一疗程,共一年;对照组不加用邦特林,其余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骨密度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椎体仅有1例新发压缩性骨折,而对照组新发3例.骨痛缓解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口服邦特林加用磷酸氢钙、女性患者加服尼尔雌醇对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疗效肯定,能明显缓解骨痛、减少患者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羟乙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抗骨质疏松药物羟乙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分析2000~2004年50~92岁(平均66岁)髋部骨折患者200例(部分因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等致死亡或不愈合的特殊病例除外),其中手术内固定120例,非手术治疗80例,都应用羟乙膦酸钠0.4 g/d,两餐间或睡前服,15 d为一疗程,间隔2个月重复应用,间隔期间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并统计相应对照组,手术治疗100例,非手术治疗80例,未用羟乙膦酸钠.观察骨折临床愈合和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手术内固定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应用羟乙膦酸钠组为24周,对照组为29周;非手术组平均临床愈合时间:应用羟乙膦酸钠组为16周,对照组为20周.结论 羟乙膦酸钠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明显促进愈合和恢复功能.同时非手术治疗由于避免了术中血运的进一步破坏,对骨折的愈合有重要的意义.
-
离子交换色谱间接紫外光度法测定羟乙膦酸钠片的含量
目的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间接紫外光度法测定羟乙膦酸钠片中羟乙膦酸钠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IC-Pak A阴离子交换柱(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0.03 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流速0.8 mL· min-1,检测波长290 nm,柱温25℃.结果 羟乙膦酸钠0.112 ~2.187 mg·mL-1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95,n=5),平均回收率为99.1%,RSD=0.5%(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羟乙膦酸钠片中羟乙膦酸钠的含量测定.
-
氟与羟乙膦酸钠预防去卵巢骨丢失的骨计量学特征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羟乙膦酸钠和氟分别对去卵巢大鼠骨的各种骨计量学参数影响,为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分别用羟乙膦酸钠(1mg@kg-1@d.)和氟钙剂(0.45ngF+13.56mgCa2+)@kg-1@d-1)对去卵巢大鼠胫骨近端次级松质骨骨计量学指标的影响.结果EP和F均能预防去卵巢后骨量的丢失,F显著增加小梁骨宽度,但小梁骨数量减少,而EP明显抑制了吸收侵蚀表面和刺激频率,并相应地抑制了成骨活性;F有明显刺激成骨细胞活性的作用,但并未相偶联地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模拟骨塑建的成骨方式,两种药物均有抑制矿化作用.结论处于高骨转换阶段的骨质疏松患者,宜选用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的药物,或者与刺激骨形成药物联合用药,而不宜单独选用刺激骨形成的氟;骨转换不活跃而骨量丢失较重者,以选用刺激骨形成的氟为佳,因EP和F均有致矿化缺陷作用,使用时合用大剂量的钙剂和维生素D是至关重要的.
-
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的临床应用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和骨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旧骨的吸收和破坏超过新骨的形成.目前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两大类防治药物.前者有双膦酸盐(羟乙膦酸钠、阿伦膦酸钠和伊斑膦酸钠等)、降钙素(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衍生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后者有氟化物、甲状旁腺素、活性维生素D和合成类固醇等.
-
离子色谱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检测法测定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IonPac AS11 - HC阴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30 mmol·L-1 KOH溶液为淋洗液等度洗脱,抑制电导检测磷酸根、亚磷酸根等有关物质以及依替膦酸二钠的含量.结果:依替膦酸二钠在0.0021~0.1243 9·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依替膦酸二钠、磷酸和亚磷酸的检出限(S/N=3)分别为0.66 ng、0.36 ng、0.15 ng,片剂的平均回收率为98.0%( RSD=0.5%),各杂质与主成分色谱峰能够完全分离.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依替膦酸二钠及其片剂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