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A3型爆裂骨折

    作者:王宏;杨群;吕德成;姜长明;吴春明;马凯;唐开;刘阳;王博;张德强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0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单椎体A3型(AO分型)爆裂骨折患者16例,其中T11 2例.T12 2例,L1 5例,L2 5例,L3 1例,L4 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C级1例,D级4例,E级11例.均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错误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5min;出血量200~600ml;平均330ml.随访10~38个月,平均14.6个月,无内同定松动、断裂,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骨折节段矢状面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预计正常高度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到E级.结论: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复位固定可靠,融合节段少,是治疗胸腰椎单椎体A3型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行勇刚;田伟;何达;肖斌;郎昭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单侧单节段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手术治疗的42例资料,其中椎间孔镜组21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TLIF)21例,2组术前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 >0.05)。比较2组间及同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 VAS 评分、ODI 评分、腰椎 JOA 评分差异。结果与 TLIF 组比较,椎间孔镜组出血量少[(94.3±67.7)ml vs.(371.4±164.8)ml,t =-7.130,P =0.000],住院时间短[(6.2±2.0)d vs.(10.5±2.9) d,t =-5.611,P =0.000],但手术时间长[(161.9±44.5)min vs.(111.7±28.0)min,t =4.375,P =0.000]。2组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 VAS 评分、ODI 评分、腰椎 JOA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 TLIF 在治疗神经根孔狭窄中均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可能与初期经验不足有关。

  •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护理

    作者:杨慧

    目的 介绍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通过术前术后对各种类型滑脱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 96例患者均获随访,经拍片或CT检查骨融合良好,疗效评定标准,优71例,良21例,一般4例,优良率达95.8%. 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系数大,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而提高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质量对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作者:赵玉明;唐晶;戴勇;张春城;赵爱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的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自由选择方式将48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单侧组(23例)及双侧组(25例)。单侧组给予单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双侧组给予双侧椎弓根螺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双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双侧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swestry评价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非对称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及预后,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研究进展

    作者:张锋

    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滑脱、退变性腰椎失稳、椎间盘源性疾病等)常须行腰椎椎间融合术,近年来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间融合术(TLIF)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传统的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相比,TLIF对神经根及硬模囊的干扰较少,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进步,微创TLIF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该文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优势与不足、问题与展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LF、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姜磊;宋建宽;王斌;孙明辉

    目的 探讨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LF、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骨科与鼓楼医院骨科就诊的Ⅰ°与Ⅱ°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患者54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根据不同适应证选择PLF和TLIF治疗,各27例,采用Nakai评分及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 ~24个月,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显示,TLIF组优良率及骨性融合率高于PL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应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行PLF、TLIF治疗Ⅰ°与Ⅱ°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两种融合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疗效对比

    作者:尹书东

    目的 对比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TLIF组18例和PLIF组22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LIF组术后引流量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LIF融合方法相比PLIF融合法,具有术中引流量少、出血量低、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在远期效果如疼痛度、植骨融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均为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

  • 填塞自体骨粒的Concorde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赵洪;王斌;谢于康;徐建达;瞿玉兴

    背景: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突出游离于椎管内的髓核呈条索状、团块状,压迫神经根和硬膜囊,造成机体出现严重的腰腿痛和/或马尾神经损伤症状.目的:比较通道下单纯髓核摘除与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自体骨粒填塞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一项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的回顾性研究,将收集脱垂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通道下单纯髓核摘除组(n=36,仅进行单纯髓核摘除)和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自体骨粒填塞组(n=22,Concorde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合并自体骨粒填塞).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及18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比术前明显下降(P<0.05).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组术后18个月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通道下单纯髓核摘除组(P<0.05).2组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接近(P>0.05).通道下单纯髓核摘除组有2例术后复发.结果提示通道下单纯髓核摘除和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自体骨粒填塞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自体骨粒填塞在腰痛缓解方面更具有优势.

  •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

    作者:张结合;黄学应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为49.2%±15.7%,术后3 d及3个月分别为99.2%±4.5%、9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32.3°±9.6°,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分别为3.5°±3.4°、3.9°±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5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 局部冠状面失平衡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成林;石志才;徐宏伟

    [目的]探讨伴局部冠状面失平衡(local coronal imbalance,LCI)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影像学特征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TLIF)治疗且随访>2年的114例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其中男21例、女93例;年龄39~73岁(平均50.50岁).根据在术前腰椎X线片上是否伴LCI现象将患者分为非LCI组和LCI组.于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面和冠状面参数.矢状面参数包括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相对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参数包括冠状面侧凸角、L4倾斜角、椎间隙楔变角、冠状面失平衡.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影像学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15例(13.16%)伴有LCI现象.术前LCI组和非LCI组滑脱率分别为(21.35±4.12)%和(24.27±4.70)%、椎间隙相对高度分别为(0.27±0.03)和(0.23±0.09)、腰椎前凸角分别为(47.39±10.54)°和(42.11±11.60)o,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CI组冠状面侧凸角、冠状面失平衡、L4倾斜角和椎间隙楔变角均显著高于非LCI组(P<0.05).经TLIF术后,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影像学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术后和末次随访时LCI组滑脱率改善显著低于非LCI组(P<0.05),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比较未见差异(P>0.05);术后LCI组冠状面失平衡显著高于非LCI组,冠状面侧凸角、L4倾斜角和椎间隙楔变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LCI的DS患者伴有腰椎侧凸和椎间隙塌陷,TLIF术式可有效矫正伴LCI患者冠状面侧凸和失衡,但其滑脱改善率低于非LCI组.

  • 椎间盘后方高信号区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成林;石志才;徐宏伟

    [目的]探讨椎间盘后方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影像学特征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行TLIF术式治疗且随访2年以上的121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28例,女93例;年龄31~69岁(平均51.73岁).根据在MRI T2加权像上是否伴有椎间盘后方HIZ将患者分为HIZ组和非HIZ组.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L1椎体中心至骶骨垂线间距离.同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伴椎间盘后方HIZ 28例(23.14%).HIZ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非HIZ组(47.21岁vs.55.36岁,P<0.05).术前HIZ组滑脱率和L1椎体中心至骶骨垂线间距离显著低于非HIZ组,而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非HIZ组(P<0.05).TLIF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滑脱率、椎间隙高度和滑脱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但术后和末次随访时HIZ组滑脱率改善显著低于非HIZ组(P<0.05),滑脱角、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和L1椎体中心至骶骨垂线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HIZ组ODI和VAS评分显著高于非HIZ组(P<0.05),术后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在术后和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椎间盘后方HIZ的峡部裂性滑脱患者椎间隙和腰椎前凸角未见显著丢失,有利于TLIF术式滑脱椎体复位.

  • Quadrant辅助下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作者:刘刚;樊根涛;许斌;徐海栋;刘晓伟;赵建宁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旁小切口Quadrant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行患侧关节突切除,减压后椎体间融合,常规固定系统固定.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神经功能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时间,患者VAS、ODI和术前相比获得较好的改善(P<0.05),影像学数据显示骨性融合率为84.4%.[结论]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损伤小、手术费用低,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闫骏宏;黄媛霞;徐海斌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采用MIS-TLIF术式(MIS-TLIF组),26例患者采用开放TLIF术式(开放TLIF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3、6、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结果 MIS-TLIF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开放TLIF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TLIF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MIS-TLIF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ODI均低于开放TLIF组(P<0.05);术后6、12个月,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硬脊膜及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开放TLIF组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愈合延迟2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 (3/26);MIS-TLIF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 (0/20);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71,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术中失血少、切口小、术后引流量少等优势,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 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爱明;李青;张非;梁道臣;赵成毅;梅治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TLIF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11例,按Lenke标准评价脊柱融合情况,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较大程度的复位,术后随访1~2年,根据Lenke标准评价脊柱植骨融合:A级10例,B级1例;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9例,良1例,可1例.结论 TLIF术式治疗双节段腰椎滑脱症,其脊柱融合满意,疗效显著可靠.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9例

    作者:温志勋;黎松波;刘先银;郭建恩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应用TLIF治疗Ⅰ度、Ⅱ度腰椎滑脱患者19例,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腰椎正侧位片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腰椎椎体融合率、椎间高度及丢失情况.结果 19例随访1~22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48.2±8.3)%,优良率为85.6%.椎体滑移距离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4个月,平均6.8个月,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结论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手术创伤少,适用范围广,脊柱的融合率高,手术效果理想.

  •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体会

    作者:林智星;李玉茂;谢晓勇;张玉九;林智军;杨雁峰

    目的 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MIS-TLIF术,观察记录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4~ 15个月,平均8.85个月,手术切口长度(4.3±0.8)cm,术中出血量(184.4 ±45.4)ml,手术时间(162.6±35.2) min,术后卧床时间(5.3±2.4)d.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7例(8.75%),其中切口感染1例,硬膜囊撕裂2例,椎间融合器位置欠佳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欠佳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 <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较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

    作者:李兵;胡朝晖;卓祥龙

    目的 探讨退行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诊疗要点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8月,收治DDD患者共15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3~46岁.病程2~10年.病变间隙均为单节段,其中L3、4 1例,L4,5 8例,L5、S1 6例.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8.9±1.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1.4±8.3)分.患者均经至少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200~500 mL,平均360 mL.1例患者术后椎间孔开放侧胫前肌力下降至3级,3个月后恢复至5-级,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15例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术后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8±1.6)分和(19.1±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61.8%±7.3%,ODI评分改善率为64.3%±5.5%.疗效评价:优6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3.3%.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TLIF是治疗DDD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作者:田育英;王美花;付佳斌

    目的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的护理体会。方法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术前术后对患者VAS和JOA评分对比,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指导和护理,患者克服了对手术的恐惧等心理障碍;术后能正确配合医生医嘱,积极预防各种术后卧床期间并发症,积极康复训练。结论微创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对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作者:蒋伟宇;马维虎;赵刘军;徐荣明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应用TLIF技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患者39 例,男25 例,女14 例;年龄34~65 岁,平均53 岁.将19 例使用cage融合器患者分为A组,20例采用自体骨为B组.采用Nakai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通过腰椎侧位片测量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判断骨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12~28个月.A组优9 例,良7 例,可3 例,优良率为84.21%.B组优10 例,良7 例,可2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5%.两组间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方差分析,P>0.05).椎体滑移距离、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高度术前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5~11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7.3个月.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Cage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结论 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相关功能障碍,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