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间盘源性下腰部疼痛患者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发生特点

    作者:戴畅;任晓平;王成虎;赵秀芹;谢国华;张传臣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下腰部疼痛(LBP)患者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发生特点与规律.方法 对72例椎间盘源性LBP患者(LBP组)、30例无LBP病史患者(对照组)行1.5T腰椎MRI,评价所有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及HIZ,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HIZ均发生于Ⅲ~Ⅴ级退变椎间盘,以L3-4、L4-5、L5-S1腰椎间盘易受累.LBP组HIZ阳性34例,共累及99个腰椎间盘,25例为多发HIZ(HIZ累及≥2个腰椎间盘);对照组HIZ阳性11例,共累及21个腰椎间盘,4例为多发HIZ.两组患者椎间盘HIZ发生率(LBP组:99/360,27.50%;对照组:21/150,14.00%)、多发HIZ患者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25、5.010,P=0.001、0.025).结论 HIZ是Ⅲ级以上椎间盘退变的表现,并不是椎间盘源性LBP的特异性征象,但LBP患者椎间盘HIZ发生率增高,多椎间盘受累对提示椎间盘源性LBP诊断有重要意义.

  • 腰椎间盘MRI局限性高信号区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王子轩;陈祥民;胡有谷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138例伴有HIZ的腰椎MRI资料.对11例16个伴有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立体定位HIZ并对照分析CTD与MR图像.结果腰椎间盘HIZ在MR矢状位图像呈点状(14.36%),圆形(58.01%),长椭圆形(17.13%)或逗点状(10.50%),其中圆形常见.轴位像为线样或梭形,与CTD显示的环状破裂一致.本组HIZ均位于腰椎纤维环外缘.73个椎间盘的HIZ与椎间盘内破裂征象同时出现,1个椎间盘HIZ位于突出物下方.51个腰椎间盘矢状位图像的2个或3个相邻层面同一位置出现HIZ.CTD Dallas III级者疼痛诱发试验多为阴性(6/7),IV级者多为阳性(8/9).结论 腰椎间盘HIZ代表椎间盘纤维环中与放射状破裂相连的环状裂隙,临床多见于椎间盘突出前的椎间盘内破裂.矢状位连续多层面HIZ提示裂隙较长,复制性疼痛发生几率高.

  •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意义和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臧加成;马剑雄;王涛;马信龙

    腰椎间盘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是腰椎MRI上一种常见的现象.近年来HIZ使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师对之感兴趣并做了很多相关研究,但其病理特点和临床意义目前尚无定论.HIZ在临床诊断下腰痛、责任椎定位的作用以及与椎间盘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H1Z的发现、定义、病理特点、组织学变化,其在诊断下腰痛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其研究进展和前景做一综述.

  • TNF-α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

    作者:任东凤;侯树勋;吴文闻;商卫林;王华东

    目的 免疫组化观察TNF-α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方法 对26例下腰痛患者MRI的T2像HIZ区椎间盘组织和4例脊柱侧凸椎间盘组织进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在HIZ区表达大量的TNF-α免疫阳性细胞,HIZ区TNF-α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表达大量TNF-α免疫阳性细胞,表明HIZ作为致痛椎间盘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的炎症机制基础.

  • 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高信号区的发生情况及意义

    作者:贺宪;彭焰;梁安靖;张新亮;黄东生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下腰椎MRI上Modic改变与腰椎问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的发生情况及意义.方法:对511例腰痛患者(男263例,女248例;年龄20~70岁,平均48岁)腰椎MRI上L4/5和L5/SI节段的Modic改变和HIZ进行评估,统计两者及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的发生率.将有Modic改变和/或HIZ的椎间盘分为Modic组、Modic-HIZ组、HIZ组,比较3组的年龄、椎间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腰痛VAS和ODI评分.结果:511例患者中,190例(37.18%)209个节段有Modic改变,127例(24.85%)142个椎间盘有HIZ,18例(3.52%)18个节段出现Modic改变和HIZ共存的现象.HIZ组、Modic-HIZ组和Modic组分别为89例(124个节段)、18例(18个节段)、152例(191个节段),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6.0±11.0岁、49.2±9.2岁和53.5±10.6岁,仅HIZ组和Mo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平均高度分别为9.93±2.46mm、8.73±2.45mm和7.57±2.21mm,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椎间盘退变分级均≥Ⅲ级,其中Ⅳ级+V级退变率分别为48.39%、72.22%和75.92%,仅HIZ组与Modic组、Modic-HI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分别为8.39±0.32分、8.45±0.30分、8.61士0.54分,ODI评分分别为38.22±4.23分、38.45±4.16分、39.18±3.53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腰痛患者下腰椎Modic改变和HIZ的发生率较高,但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的发生率低,当两者共存于同一节段时腰痛并不会明显加重.

  • 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子轩;胡有谷;陈祥民

    目的:探讨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2860个椎间盘)腰椎MRI资料中HIZ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体重和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对16个发生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对所得图像行改良Dallas分级并结合疼痛诱发试验综合分析.结果:HIZ发生率为34.97%(200例),男性为34.46%,女性为35.63%,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后,HIZ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50~59岁达到高峰(56.70%),此后发生率逐步降低.体重增加亦可致HIZ发生率升高,当体重≥90kg时,HIZ发生率达57.89%.腰痛者HIZ发生率(42.75%)高于无腰痛者(28.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16个行CTD的椎间盘中,疼痛诱发试验阳性者多为Dallas 4级(8/9),疼痛诱发试验阴性者多为Dallas 3级(6/7).结论:MRI上腰椎间盘HIZ与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相关.

  •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椎间盘造影阳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臧加成;马信龙;王涛;马剑雄;田鹏;韩超

    目的:系统评价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造影阳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1973年1月~2013年4月MEDLINE、EMBASE、Cochrane CENTRAL(First Quarter 2013)、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文献为腰痛患者接受腰椎MRI和椎间盘造影检查、并对MRI所观察到的HIZ与椎间盘造影检查椎间盘形态学变化和疼痛复制现象进行相关性比较的临床观察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 5.1.1(下载于Cochrane Library)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HIZ阳性与椎间盘造影中椎间盘形态不正常存在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47.79,95%CI(17.07,133.77),P<0.00001];HIZ阳性的椎间盘在造影中产生一致性疼痛的发生率(79%,309/393)高,与HIZ 阴性(29%,237/8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OR=8.65,95%CI (4.92,15.23),P<0.00001];HIZ 阳性且椎间盘形态异常的节段产生一致性疼痛的发生率高(90%,211/235),与HIZ阴性(34%,87/25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OR=8.65,95%CI(4.92,15.23),P=0.007]。结论:腰椎间盘MRI HIZ的出现预示着椎间盘形态的异常,HIZ阳性与椎间盘造影疼痛复制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HIZ可作为临床责任间隙判断及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的一个有效指标。

  • TNF-α和PGP9.5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

    作者:任东风;侯树勋;吴文闻;商卫林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26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疼痛源性椎间盘MRIT2像均可见高信号区(HIZ区),均行手术治疗,取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行TNF-α和PGP9.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与4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时取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对比.结果:椎间盘源腰痛患者椎间盘HIZ区对应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表现为血管化肉芽组织和不同退变程度的髓核,可见大量增生的软骨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对照组没有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染色阳性细胞.H亿区TNF-α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PGP9.5免疫阳性细胞亦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有大量TNF-α免疫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其可能是HIZ作为致痛源性椎间盘特异性影像标志物的基础.

  • 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区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宪;黄东生

    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MRI检查中,常可发现椎间盘后缘纤维环上出现圆形或线状的高信号区(highintensity zone,HIZ).这种变化初始时并没有引起注意,直到1992年Aprill等[1]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笔者就腰椎间盘矢状位MRI T2加权像局限性高信号区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MRI信号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边帅;唐成林;柳万国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颈髓长期受压变性所引发的一系列脊髓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可清楚地显示脊髓受压程度和髓内信号改变,已广泛应用于CSM的临床影像诊断.CSM脊髓MRI信号改变是指CSM患者颈椎MRI中,在颈髓受压部位和(或)相邻部位,T2WI出现一个或多个边缘模糊或清晰的高信号区(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可同时伴有T1WI低信号(low signal intensity,LSI).自Takahashi等[1]于1987年首先报道CSM患者颈椎MRI出现髓内ISI至今,CSM脊髓MRI信号改变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其临床意义尚存在较大争议,尤其体现在脊髓MRI信号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方面.现将近年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脊髓MRI T2高信号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马迅

    MRI对脊髓病变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准确反映脊髓受压及髓内信号改变,目前已常规用于胸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胸椎管狭窄患者脊髓受压部位MRI T2WI可出现一个或多个边缘模糊或清晰的高信号区(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伴或不伴T1WI 低信号(low signal intensity,LSI)。脊髓MRI T2WI高信号是当今脊柱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与胸椎管狭窄症手术预后关系也存在较大争论。

  •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意义

    作者:彭宝淦;侯树勋;吴闻文;王晓宁;张建;孙金烈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CT影像上无腰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腰椎间盘造影术,分析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腰椎间盘造影诱发的下腰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行腰椎间盘造影的142个椎间盘中,共有38个椎间盘呈现疼痛复制反应,其中17个椎间盘显示高信号区.这17个有高信号区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造影过程中全部呈现2~3级的纤维环破裂和疼痛复制反应.结论:无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在腰椎MRI上存在椎间盘内高信号区,可表明该椎间盘是产生腰痛的破裂椎间盘.

  • MRI高信号区与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华东;侯树勋;王晓宁;李振宙;吴闻文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与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37例长期慢性下腰痛、无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且CT证实无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行MRI检查和腰椎间盘造影.分析造影后的X线片和CT片,并结合造影时诱发的疼痛反应,比较其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患者共行98个腰椎间盘造影,21个椎间盘疼痛反应阳性,其中有HIZ的间盘10个,占47.6%.77个疼痛反应阴性的椎间盘中,有HIZ的间盘29个,占37.6%.纤维环破裂程度分级越高,MRI出现高信号区的比例也越高,说明有高信号区的纤维环破裂程度高,无高信号区的纤维环破裂程度低(P<0.01);而高信号区与造影疼痛反应阳性之间并无明显一致性(P>0.05).结论 MRI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仅为提示性和筛选性的影像学征象,不能替代椎间盘造影的金标准.

  • 磁共振波谱在确定胶质瘤范围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同刚;戴嘉中;冯晓源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胶质瘤常用的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做到完全切除肿瘤很不容易,术后复发率高.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对手术残留或不能手术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可起到控制局部肿瘤生长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但放射治疗前的精确定位非常重要.影像学确定胶质瘤范围是以SE T1WI病灶强化区作为肿瘤边界的,此方法是基于病灶区的血脑屏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下的.但肿瘤强化边缘并不总是代表肿瘤累及的确切范围,因为脑肿瘤尤其是胶质瘤其浸润的邻近组织区域通常不强化,这无疑将导致低估病灶范围[1];而SE T2WI高信号区内至少有一部分是由肿瘤浸润所致,但受肿瘤周围组织水肿的影响,此法易于导致高估肿瘤范围[2].近年来,国内外已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实现对胶质瘤的诊断,但对胶质瘤(特别是非强化胶质瘤)与瘤周水肿分界的研究甚少.以下笔者对近年胶质瘤的MRS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MRI表现二例

    作者:吕晓婷;高雪梅;程敬亮;李玉博;黄梦月;王斯嘉

    例1女,53岁。阴道间断出血1个月余。MRI平扫可见宫颈部不规则肿块,69.0 mm×46.2 mm×50.9 mm,病变累及宫体下部,向下累及前穹窿及阴道前壁上1/2,宫颈纤维基质消失,向外浸润达盆壁肌肉。肿块T1WI低信号,T2WI信号混杂(图1),以中等信号为主,内可见灶状更高信号区。DWI呈高信号(图2),ADC图呈明显低信号(图3), ADC值为0.496×10-3mm2/s,盆腔淋巴结肿大且发生融合(图4),呈花瓣状。增强扫描动脉期迅速不均匀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图5,6)。双侧卵巢受侵,信号与宫颈病变一致。术后病理表现为瘤细胞较小,核深染,排列密集,弥漫呈片状(图7)。术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D56、突触素(Syn)、细胞角蛋白(CK)、鳞状上皮基底上层细胞(Ki-67)、嗜铬素A(CgA)均阳性,提示小细胞类型神经内分泌癌。随访6个月后患者发生下颌骨转移。

  • 乳腺区巨大胸壁脂肪瘤一例

    作者:杨帆;孔祥泉

    患者女,25岁。发现右乳增大近1年,不伴疼痛。既往双乳哺乳情况好,现为哺乳后第3年。体检:右乳明显大于左乳,可触及一鹅蛋大小、质中的肿块。肿块可推动,基底稍固定于胸壁。右乳皮肤及乳头无凹陷变形。影像学检查:乳腺X线摄影(图1)显示:右乳乳腺实质后方可见较大范围的极低密度影,其前缘边界清晰、光滑,呈弧形。病灶包膜与乳腺实质间可见一条伴行病灶的细透亮影。俯卧位CT(图2)显示:右乳乳腺实质后方可见一截面积7.96cm×6.03cm的边界清晰、光滑的低密度灶,其CT值-120 HU;右侧乳后脂肪间隙受压前移、狭窄、部分闭塞;病灶区胸壁变薄,邻近骨质未见破坏。仰卧位MR显示:病灶在T1WI(图3)上显示为边界清晰的高信号区,其信号强度与皮下脂肪信号强度相当;矢状面图像(图3)显示病灶后缘中部稍向胸腔内突出。手术及病理:取右乳下弧形切口,取出大小为12cm×9 cm× 7 cm的包膜完整、边界光滑的肿块。病理检查:(胸壁)脂肪瘤。

  • 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王雪峰;张旭东;倪园园;姜平

    伽玛刀作为治疗颅内良、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段,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的优点,但其治疗后放射性损伤引起的脑水肿已成为限制伽玛刀治疗的因素之一,可能与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周边剂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常规的治疗方法为20%甘露醇脱水,但往往用药时缓解,停药后症状反复[2-3].本中心采用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本中心接受伽玛刀治疗后需要反复脱水治疗超过2个月的患者.其中,良性肿瘤48例,恶性肿瘤28例;凸面、窦旁、镰旁42例,大脑半球28例,其他部位6例.放射性脑水肿诊断主要参考头颅MRI检查和临床表现,MRI表现:T1W呈低或等低信号,T2W稍高或高信号区,边界不清,白质内大片水肿区[4].

  • 腰间盘HIZ与TNF-α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在椎间盘内破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松军;邝立鹏;王兆杰;安荣泽;谭伟源;方存迅

    目的:观察腰间盘信号改变与间盘组织TNF-α表达的关系,分析研究HIZ在椎间盘内破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8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IDD的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Pfirrmann分级及VAS评分,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A组、中度疼痛B组及重度疼痛C组;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将Ⅲ级归入轻度退变D组,Ⅳ级为中重度退变F组。取手术切除的HIZ及非HIZ间盘组织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TNF-α含量检测,同时以5例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取出的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值0.611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信号与间盘内TNF-α表达量呈负相关,R值为-0.8710。(2)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间盘信号逐渐减弱,A、B、C组间盘信号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盘退变程度与间盘信号改变及TNF-α表达量相关,D组、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DD患者HIZ间盘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明显,TNF-α免疫组化染色阳性;HIZ组TNF-α表达量明显强于非HIZ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1)间盘信号与年龄、TNF-α表达量及VAS评分负相关。(2)IDD患者HIZ中TNF-α阳性表达明显,表明HIZ可作为IDD诊断的一个特异性影像改变。

  •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磁共振成像,诱发电位和脑电图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张爱萍;陈秀英;张磊;冯安慧

    1 临床资料我们将1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①MRI检查:7例表现为放射冠,脑岛、海马有较大病变区.2例在T2加权图像上有顶、额叶白质高信号区.1例广泛病变者额叶底部、丘脑、下丘脑、颞叶均有高信号区,2例脊髓上胸段有斑片状损害.

  •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炎性细胞的表达

    作者:赵燕鹏;任东风;侯树勋;彭宝淦;吴文闻;商卫林;唐家广

    目的 免疫组化观察CD68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方法 对26例下腰痛患者MRI的T2像HIZ区椎间盘组织和4例脊柱侧凸椎间盘组织进行CD68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在HIZ区表达不等数量的CD68免疫阳性细胞,HIZ区CD68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 (P< 0.05).结论 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表达大量CD68免疫阳性细胞,表明HIZ作为致痛椎间盘的一个标志物存在炎症反应的机制基础.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