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术效果的 Meta 分析
目的:对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韧带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效果效果的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 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下列数据库:Medline (1996/2014-03)、CNKI (1996/2014-03)、万方数数据库(1996/2014-03),维普数据库(1996/2014-03)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纳入7个临床对照实验共个395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修复三角韧带组较不修复三角韧带组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 Mazur 评分优等数高[OR=2.61,95%CI (1.66,4.12), P<0.01],两组术后优良率相比较修复三角韧带组较不修复三角韧带组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后 Mazur评分优良率高[OR=3.14,95% CI (1.34,7.39), P<0.01]。两组治疗踝关节引起术后关节僵硬的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不修复组较修复三角韧带组发生率较高[OR=0.30,95%CI (0.13,0.73), P<0.01]。结论修复三角韧带较不修复三角韧带对于踝关节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术后功能效果好以及 Mazur评分更高,引起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更少。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35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后足疼痛和功能评分以及治疗的优良率.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踝-后足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的踝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的优良率为97.1%.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术治疗,不仅能改善其踝-后足的疼痛症状和提高患部活动功能,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预后恢复良好.
-
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应用X线和MRI诊断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研究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通过X线以及MRI进行诊断的方法 以及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资料52例实施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全部进行X线以及MRI检查,对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程度和踝内侧间隙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患者出现三角韧带浅层以及深层等级上升,其踝内侧间隙值也出现上升,通过ROC曲线进行分析,踝内侧间隙的佳临界值判断为7.75mm,将此值作为深层韧带断裂诊断标准的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分别为82.8%和79.0%.浅层韧带断裂的踝内侧间隙佳临界值为6.49mm,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0.9%和84.9%.本文52例患者通过X线检查诊断之后,低估15例,过诊7例,患者的Lauge-Hansen分型准确性为57.4%,按照X线片分型判断三角韧带断裂的特异性为62.1%,敏感度为100%,准确性为81.7%.结论 当患者出现急性外踝骨折之后没有发生内踝骨折,一般会伴随三角韧带损伤,和X线片检查对比,MRI可以更加精准的对患者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程度进行判断.
-
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同时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治疗,观察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8周;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足踝评分系统评价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7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三角韧带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可获得良好疗效。
-
踝关节镜辅助改良Endobutton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辅助改良Endobutton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上犹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三角韧带损伤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金属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踝关节经辅助改良Endobutton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踝关节镜辅助改良Endobutton技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及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否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Meta分析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对踝穴的稳定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减小胫距接触面,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目前临床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是否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尚未达到统一的结论.目的:系统评价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CNKI、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不进行三角韧带的修复,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试验组使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检索年限为各自建库至2018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版本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499例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相比,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在Baird-Jackson踝关节相关评分优良率[RR=1.27,95%CI(1.08,1.50),P=0.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MD=7.81,95%CI(5.50,10.11),P<0.00001]、目测类比评分[MD=-0.15,95%CI(-0.29,-0.01),P=0.04]、距骨倾斜角[MD=-3.92,95%CI(-4.75,-3.09),P<0.00001]、内踝间隙[MD=-0.83,95%CI(-1.17,-0.48),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26,95%CI(0.12,0.58),P=0.0009]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带线锚钉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能够增强踝关节功能、减小距骨倾斜角及内踝间隙宽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术后2周,所有患者的切口均愈合,且无不并发症及感染情况.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良好62例患者中,优48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55%.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办三角韧带损伤使患者的韧带组织无论在抗张力强度还是生物学结构方面都得到了大的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回归,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实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
-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29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分为常规手术组(A组)和韧带修复组(B组).根据术后1年的踝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评分系统),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评分及距骨倾斜角度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9例观察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且均获随访.A组优良率(75.0%)明显低于B组(84.6%).A组AOFAS及CAIT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前距骨倾斜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B组明显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后术中使用带线锚钉修复损伤的三角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距骨倾斜角,恢复踝关节稳定性.
-
Maisonneuve骨折13例治疗分析
Maisonneuve骨折(Maisonneuve fracture of the fibula,MF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其特点是内侧结构损伤(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损伤)合并腓骨近端1/3骨折.按Denis-Weber分类法,MFF属C型踝关节骨折.此型骨折很不稳定,且常合并胫腓连结分离.有的临床医师对其缺乏认识,常行保守治疗或仅修复内侧结构,因此疗效欠佳.笔者回顾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13例,其中2例保守治疗,3例仅修复内侧结构,8例修复内侧结构并固定胫腓连结,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
低场MR诊断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
明确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目前常通过X线摄片、CT扫描间接征象及MRI直接显像来判断,而因MR场强不同对MR扫描参数及层面选择均有不同要求.2003年11月~2009年7月,笔者利用0.3T MR明确诊断12例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报道如下.
-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经踝关节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2.8%,对照组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在术后1个月为(77.26±8.03)分,术后6个月为(94.12 ±8.63)分,较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为(4.61±1.42)°,距骨前移距离为(3.09±1.21)cm,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当天为(4.93±1.03)分,治疗后1个月为(2.14 ±0.92)分,对照组治疗当天为(5.12±1.06)分,治疗后1个月为(3.21 ±0.9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良好.
-
32例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体会
踝部扭伤是骨科常见损伤之一,而三角韧带损伤作为其中一种损伤类型,常常被认为可以自动修复,而放弃进一步处理,往往遗有踝关节不稳,疼痛等后遗症状.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对32例不同程度的三角韧带损伤而处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病例报告和治疗分析如下.
-
踝关节造影在三角韧带急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踝关节主要功能为负重,常有骨折和韧带的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率在各关节韧带损伤中居首位.我们通过对36例踝关节急性损伤病人进行 X线造影检查,发现有6例三角韧带损伤,占14%,全部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
-
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15例分析
踝关节损伤是创伤骨科常见的损伤,踝部损伤常合并内侧三角韧带损伤.目前临床上对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存在争议,部分医师认为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后,可在外踝骨折或下胫腓韧带修复后,使三角韧带自行恢复.但是,临床观察大部分患者后期存在慢性踝关节不稳和慢性踝部疼痛.笔者收集我科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5例,均采用外踝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同时应用带线锚钉在三角韧带内踝止点处拧入,并修复和重建三角韧带.现报告如下.
-
X线与MRI诊断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X线与M RI在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与M RI来诊断与评价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程度与踝内侧间隙(medial clear space ,MCS)的相关性,记录并比较以X线片和MRI为参考的全部病例Lauge‐Hansen分型。结果患者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损伤等级的升高,MCS值也随着升高,经相关性分析深层 r =0.767,P =0.000,浅层 r =0.656,P=0.000。经ROC曲线分析,判断MCS的佳临界值为7.86mm(深层),以此临界值作为深层韧带完全断裂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3.9%。而诊断浅层韧带完全断裂的MCS佳临界值为6.50mm ,其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0%和81.0%。本组患者依据X线片诊断后,过诊14例,低估20例,Lauge‐Hansen(LH)分型的准确性为58.5%(48/82)。依据X线片的Lauge‐Hansen(LH)分型判断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3.2%,准确性为82.9%。结论急性外踝骨折后即使未出现内踝骨折,也常伴有三角韧带损伤,与X线检查相比,M RI能更准确地评估外踝骨折后三角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
-
踝关节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损伤时常合并踝关节韧带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在诊治时,三角韧带损伤却常被遗漏,往往造成后期踝关节不稳定、疼痛等后遗症状.本院近2年以来,共收治8例三角韧带断裂,给予手术治疗,功能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高频超声与MRI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和MRI对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及磁共振对28例临床怀疑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和对照.结果 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韧带损伤的敏感性96%,特异性100%,准确率98%;MRI诊断韧带手术的敏感性85%,特异性93%,准确率85%;其中Ⅱ级损伤10例,Ⅲ级损伤16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高频超声诊断韧带Ⅱ、Ⅲ级损伤的符合率为76%,94%,MRI诊断韧带Ⅱ、Ⅲ级损伤的符合率为54%,89%.高频超声与MRI相比,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和MRI对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分级诊断均有较高价值.
-
高频三维超声对三角韧带断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三维超声对三角韧带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拟诊为三角韧带断裂患者分别采用高频三维超声和MRI检查,以手术中探查结果作为三角韧带是否断裂的终结果,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高频三维超声诊断三角韧带断裂40例,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踝关节内侧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部分区域出现无回声区,内翻试验无回声区间距明显增大;外/内翻韧带试验下探查见低无回声区间距增大;MRI检查诊断三角韧带断裂41例,表现为韧带的连续性中断,韧带松弛以及波浪状改变,韧带内出现异常高信号;其中有一种检查结果提示三角韧带断裂,即行三角韧带探查,42例行手术探查证实三角韧带断裂,并行三角韧带探查修补术,26例行保守治疗;高频三维超声检查真阳性39例,假阳性1例;MRI检查真阳性40例,假阳性1例;高频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85%(39/42),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5.23%(40/42).结论 高频三维超声对三角韧带断裂诊断符合率接近MRI检查,具有便捷、可重复检查等优点.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手术中修复三角韧带与不修复三角韧带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郸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的8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B组和A组,各44例.B组手术中行三角韧带修复,A组不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时修复三角韧带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切开内固定术联合三角韧带修补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切开内固定术联合三角韧带修补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内黄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62例,依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三角韧带修补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踝关节肿胀、轻微足外翻畸形、行走不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踝关节骨折脱位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切开内固定术联合三角韧带修补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