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内镜对颅底疾病的诊疗现状

    作者:吕洪涛

    颅底神经系统疾病因与脑干、重要的血管及颅神经相毗邻,关系密切,是现代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和重点.近年来,神经内镜以其术式简洁、术程短、操作空间小、无须脑牵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备受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目前,神经内镜对位于前颅窝底鸡冠到枕骨大孔前缘和颅颈交界区腹侧颅底中线肿瘤的切除已经成为颅底神经外科的研究热点[1],其对颅底疾病的诊疗包括前、中、后颅窝诸如垂体瘤、脊索瘤、颅咽管瘤、胆脂瘤、脑膜瘤、脑脊液漏以及颅颈交界区等部位的病变.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底疾病的范畴及其与传统手术相比较的优缺点做一综述,旨在更好地明确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底疾病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使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

    作者:曹作为;史克珊;金虎;陈焕雄;陈晓东;林鹏;梁敏

    颅内深部病变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题.常因病变位置深在,周围均为重要血管、神经结构,即使术中扩大开颅范围,增加脑牵拉,其深部视野也不理想,

  • 颅-眶-颧入路在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程彦;王华;苏洪波;王殿洪;卢松

    目的探讨颅-眶-颧入路的特点及其切除颅中窝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症.方法本人路是将额颞开颅颅骨切除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眶上缘、眶外侧壁及颧弓,以增加肿瘤的暴露,有利于肿瘤的切除,采用该方法对4例颅中窝底肿瘤进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脑膜瘤1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获得肿瘤全切除者3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初步手术结果令人满意,该人路具有以下优点:(1)显露良好,可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术野平面低,大限度地减少脑牵拉;(2)可从不同的方向显露并切除肿瘤,对同时侵袭颅外、硬膜骨外的肿瘤切除较彻底.

  • 脑无牵拉技术在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海涛;贺志华;沈一问;宋惠明;曾刚

    目的:比较脑无牵拉技术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手术,按收治患者的时间不同,术中采用不同的脑牵拉方式。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为观察组,术中采用脑无牵拉技术(即全程不使用脑压板牵拉的暴露技术);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为对照组,术中采用手持脑压板的牵开方式。出血病因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肿瘤、卒中。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脑牵拉压(brain retraction pressure ,BRP)的大小,脑牵拉伤(brain retraction injury ,BRI)的发生率及其预后和残疾程度。结果观察组BRP(0.46±0.13)kpa ,BRI发生率6.67%,术后再出血率6.67%;对照组BRP(3.17±0.35)kpa ,高可达8.51kpa ,牵拉时间平均32分钟,BRI发生率80.00%。术后3个月死亡观察组6.67%,对照组16.67%。均获得上门或电话随访,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 )评定预后,GOS分级良好率观察组为63.33%,对照组为33.33%。其余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脑无牵拉技术处理脑深部病灶,可将医源性脑损伤降到低,能有效降低BRP的大小、BRI的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率。

  • 术中桥静脉广泛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实验研究

    作者:邓志锋;郭华;李明;张铭文;袁丰;吴绮明

    目的:用动物模拟开颅术,持续牵拉脑组织,切断引流之桥静脉,在术后数小时引起淤血性脑实质损害。病理观察此种静脉淤血性脑损害的发生情况。方法:成年家猫18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B组各5只,C组8只。A组开颅后在靠近上矢状窦处将一侧所有桥静脉电凝切断,5 h后缝合手术切口;B组开颅后将一50克重物加压于外侧裂中段,5 h后缝合手术切口;C组则为切断一侧所有桥静脉并将一50 g重物加压于外侧裂中段,5 h后缝合手术切口。24 h后静注伊文氏蓝染料后处死动物,取脑标本检查。结果:A、B和C组脑组织伊文氏蓝染色面积分别为3.80%、2.93%和24.83%,A、B组与C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l、P<0.01);C组镜下可见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区有出血现象,A、B组则未见明显出血现象。结论:持续牵拉脑组织合并桥静脉切断可导致血脑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术中应注重回流桥静脉的保护、减少脑组织牵拉,从而减少淤血性脑损害的发生。

  • 脑牵拉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晓黎;陈坚;叶应湖

    神经外科术中良好的暴露,脑牵拉是不可避免的.脑牵拉则可带来不同程度的脑水肿、脑挫伤、脑梗塞、脑出血.

    关键词: 脑牵拉 损伤 进展
  • 经眶额颧弓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作者:王美蓉;杨敏

    颅底手术显露困难,常因牵拉脑组织造成严重后果.近年开展的眶额颧弓入路手术通过切除颅底骨性结构,以增加手术显露,减少脑牵拉,对脑组织损伤小,是颅底肿瘤外科治疗的重要进展,其护理配合有一定的特点.我院自2000年6月至12月,经眶额颧弓入路切除颅底肿瘤1 1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 脑牵拉引起脑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沈晓黎;陈坚;陈劲草;雷霆;胡佑伦;吴小宁;薛德麟

    目的探讨脑牵拉压(brain retraction pressure,BRP)的测量方法,研究脑牵拉引起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性.方法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压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然后利用此装置,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分为对照组和20mmHg组、30mmHg组、40mmHg组,牵拉完毕后,测定局部脑血流量,标本HE染色显微镜观察其损伤.结果该装置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准确性.20 mmHg的BRP牵拉30 min引起轻微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降低,30 mmHg的BRP牵拉30 min引起较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显著降低.40 mmHg的BRP牵拉15 nin引起严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极度降低.结论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牵拉时,好将BRP控制在30mmHg以下.

  • 脑压板牵拉作用对局部脑代谢变化影响的微透析实验研究

    作者:宋晓斌;杨智勇;王进昆;丁鹏;饶辉

    目的 研究脑牵拉作用对局部脑组织生化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微透析技术在监测脑牵拉伤局部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中应用潜力.方法 根据不同的牵拉压力(20 mmHg、30 mmHg、40 mmHg)、不同的牵拉方式(间断牵拉和持续牵拉)对脑组织进行牵拉,应用微透析技术动态收集细胞外液(ECF)透析液.观察[Glu]d、[Lac]d、[Gly]d、[Gluta]d和L/P比值的变化.结果 不同的脑牵拉压力引起了不同程度的ECF中[Glu]d、[Lac]d、[Gly]d、[Gluta]d和L/P比值改变.各牵拉组之间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及损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拉压力越大,变化越显著.持续牵拉脑组织比间断牵拉脑组织产生了更为严重的脑损害.持续牵拉组ECF中[Glu]d、[Lac]d、[Gly]d、[Gluta]d、L/P比值变化更明显,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动态监测脑损伤局部生化改变的方法,可以作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监测牵拉性脑损伤产生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