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β-1α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10例临床观察
拉米夫定(lamivudine,LVD)是第一代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口服药,可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临床症状和肝脏组织学病变[1,2],但长期应用所导致的耐药性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难题,急需探索对策.
-
补阳还五汤对易损斑块模型家兔心脏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家兔心脏和肝脏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和主动脉球囊内皮拉伤术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历时10周.称质量,处死后,称取心肝质量,计算心体指数和肝体指数.取部分心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镜下病变.[结果]1)心体指数和肝体指数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能够有效降低心体指数和肝体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E观察: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减轻心肌细胞和肝细胞水肿.[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减轻易损斑块模型家兔心肝组织的细胞水肿,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母婴传播慢性HBsAg携带者肝脏组织学分析
目的 探讨肝脏病理对母婴传播慢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2例母婴传播HBsAg携带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快速经皮肝穿刺,全部病例肝功能正常.肝组织切片由病理科医生盲法进行阅片.结果 所有患者肝组织学显示肝内均有炎症、坏死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存在.其中,HBeAg阴性组纤维化程度较HBeAg阳性组严重(P<0.05).将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合并统计,肝炎症坏死分级G2~G4 30例,占48.4%,纤维化分度S2~S4 32例,占51.6%.结论 虽然严重肝病理改变多见于转氮酶异常的慢性HBV感染,但也有不少转氨酶正常病例肝呈现明显组织学异常.肝活检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 纤维化程度和抗病毒治疗的根据.在转氨酶正常的病例,如果肝炎性坏死纤维化较严重,进行适当的处理是必要的.
-
清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GGT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测清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GGT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30只大鼠喂养3d,称重后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10只/组.空白组普通标准饲料喂养,模型组、药物组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7周后即可得NAFLD动物模型.药物组:3mL/d,清肝方水煎剂;空白组与模型组:3mL/d,生理盐水.各组喂养12周(药物干预5周),水合氯醛麻醉,腹主动脉取血3mL.观测体重、肝指数、血液谷氨酰转移酶(GGT)、肝脏组织.[结果]实验过程中空白组死亡2只,模型组与药物组各死亡1只.体重药物组、模型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P<0.01),药物组低于模型组(P<0.01);肝指数模型组高于空白组、药物组(P<0.05),药物组与空白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GGT药物组、模型组均高于空白组(P<0.05,P<0.01),药物组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清肝方可通过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减少肝细胞损伤,减少血清GGT含量,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CL20的检测意义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乙肝病毒是一种小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感染乙肝病毒导致从无症状的携带者到肝癌等严重后果的不同预后是由病毒因素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决定的[1].在此过程中免疫应答反应中的细胞免疫在清除病毒或病毒感染细胞中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正常肝脏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淋巴细胞维持肝脏的生理自稳[2];肝脏组织CCL20的表达与肝脏组织学积分呈正相关[3],虽然CCL20表达于肝脏,在炎症情况下血清CCL20的表达如何?是否对CHB的存在或病程变化具有提示意义?目前尚未见此类报道.通过检测血清CCL20的表达和其他生化指标明确CCL20表达是否与肝脏炎症的活动具有相关性,探讨HBV感染状态与血清CCL20表达水平的关系,以期为乙型肝炎持续性感染的诊疗或状态评估提供新的视点.
-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探讨
阿德福韦酯(ADV)是抑制HBV的核苷酸类似物,临床研究证明其能有效降低血清中HBVDNA含量,促进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改善肝脏组织学,且与其它核苷类似物无明显交叉耐药,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对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也有很好疗效[2].
-
乙型肝炎肝硬化常见表现
慢性乙肝得不到适当的调养和治疗就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及时发现和认识肝硬化,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延缓、控制病情.肝硬化早期,肝功能处于代偿期,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也不多,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随病情发展,肝功能进入失代偿期,出现典型的肝硬化表现.常有多种消化道症状和一些全身症状,一般没有特异性.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苦参碱治疗酒精性肝病50例疗效观察
多烯磷脂酰胆碱广泛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具有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防止肝脏组织学恶化的作用,但不能改善病理组织学指标.2006年8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肝病,观察其对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
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并横纹肌溶解症肝功能改变报道
目的 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诱发的横纹肌溶解症及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例病人肝功能等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肝脏等组织穿刺取检组织学检查.结果 肝功能明显异常.其中,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达正常值上限92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达正常值上限32倍.且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脏、肾脏、骨骼肌形态学明显改变.结论 该病病情凶险.其导致的肝功能损害不仅是功能性的,还有器质性改变,为今后的诊治提供了检验及组织学依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的关系,寻找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组织学损伤的无创检查指标。方法我们对1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采集静脉血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和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分别对这4项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HA、LN、CⅣ和PⅢNP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分别为0.627,0.365,0.531,0.435及0.679,0.358,0.582,0.583,值均<0.05)。结论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和Ⅲ型前胶原N端肽对于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