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真人秀”满足了谁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真人秀节目满足了观众的各种心理欲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真人秀节目满足了了观众的窥视欲.“窥视癖”这一心理学术语是精神分析中术语“窥淫癖”的变形.尽管窥视癖具体指的是指单纯的看作快感源泉的性变态心理现象,但是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窥视癖并非纯粹的变态心理行为,人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的窥视欲望.变态与常态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对每个具体的个人而言,只是程度上存在差异.
-
结核性风湿症32例临床分析
结核性风湿症又称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也称结核性过敏性关节炎,是由结核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本病易出现于原发性肺结核患者.其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过程,其急性型呈典型的急性风湿样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急性关节炎和结节性红斑.
-
性窒息:危险的性变态(附1例报告)
性窒息(sexualasphyxia):国外也称自淫性窒息(autoerot-ic asphyxia)或自淫性死亡(autoerotic death),属于性欲倒错、超出正常范畴的一种表现[1,2].早Hirschfelt(1948)曾加以描述,在西方各国,性窒息案例已成为新闻界和医学界广为报道和研究的课题.在我国,1980年首次有对性窒息死亡报告至今公开报导的仅数十例,笔者近遇到一例较为特殊的性窒息,报道如下.
-
性变态病因学研究
性变态是指有性行为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以及其它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和性欲、性心理异常.
-
同性恋:消除岐视不等于正常
同性恋是指"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在思想、情感和性爱行为方面持续表现性爱倾向,而对异性缺乏性爱倾向或十分淡漠的现象".同性恋是一种性心理障碍,同性恋是一种性变态.近年来社会上冒出一种颇为"新潮"的说法:"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性行为".甚至这种观点出现在一些报刊、一些电台的"夜谈"节目中.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加以探讨.
-
人格心理学范畴的性
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性与人格是互相影响的.文章介绍了心理学家对性与人格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同性恋及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影响个体性态度的人格变量、男女两性对待性态度的异同.文章后提出应探求性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
性变态病因学研究
性变态与其说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不如说是刻板的性心理偏离,它是婴幼儿性欲活动的扭曲派生形式.其病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生长发育复演过程中性欲(里比多)和性心理的停顿(固定)、返祖现象、变异或其他障碍,主要通过幼稚性行为的方式获得性高潮的经验.第二个原因是早年,尤其是儿时,通过非性交的行为,或者主要不是通过与同龄异性性交所得感官感受而获得性高潮的经验,在其中枢神经系统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当一个人处于第三精神状态或其他病理状态时,这些变态行为和经验会反复"闪回",甚至形成"以往经验与现实知觉"往复运动的所谓"经验隧道";这个人就会反复表现出性变态的行为.
-
变态小考
变态曾是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位同志的心头,社会变化也快,近几年来公开地用这个词来定性同志的言论已经少了,学术界和媒体大体上已经承认同性恋是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是性少数而非性变态.不过实际上,在社会的底里、在普通大众的观念中,对同性恋普遍的定性仍是变态.以致大多数的同志仍然掩藏在柜子里,仍然无奈地在对主流异性恋文化表示着尊从.所以变态这个词很值得考究,当它恢复了传统含义之时,也就是同性恋者获得了平等待遇之日.
-
略谈与肛门尿道有关的性行为及早期性教育
广义的说个体为获取或排逸性信息,性能量和性物质的行为称为性行为.不仅是生殖器官、皮肤、乳房、口(鼻)腔及眼、耳等各种感官参与性行为,与肛门尿道相关的性行为也并不少见.与肛门尿道相关的性行为与传统观念和现代文明相悖,因而被贬低,受唾弃,但它们又实实在在地存在,既见于性变态者,也见于正常人,甚至也带来不少医学问题.如何对待与肛门尿道相关的性行为,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性教育的问题,应该从儿童的早期就对这些行为施予教育和科学引导.
-
性文化与性心理健康
人的性心理除受生理的决定外,还受到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程度性文化的深刻影响.社会对性变态的标准和态度也在随性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本文还从人类学角度阐述了爱情、性审美历史发展的过程,强调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摒弃性神秘或性放纵的性态度,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性心理.
-
性变态犯罪人犯罪原因及其矫治对策
性变态犯罪是一种发生率低但危害很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犯罪类型.笔者首先分析了性变态犯罪人的犯罪原因,包括主体原因和主体外原因.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矫治对策,包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
透视同性恋者的心态
同性恋是性变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性变态则是指人的性心理和性行为由于多种原因失去了常态.同性恋指以同性亲昵行为来满足性欲.我国古书中曾有过这样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楚王有个宠臣名安陵君,魏王也有个幸臣名龙阳君,<战国策>说,宠臣、幸臣,都是说与王"两男相悦"者.后来阮藉诗云:"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于是后人把"安陵"与"龙阳"作为同性恋的代名词.另一个同性恋代名词为"断袖癖",原文出自<汉书>,说的是汉哀帝与男宠董贤一起午睡,董贤的身体压住哀帝的衣服,哀帝要起身,又不愿惊醒董,于是剪断衣袖而起床,可见感情之深.
-
打开心中千千结
二十一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壁垒的打破,我国市场经济加快步伐,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激烈的竞争加大了人们的紧迫感,继而自然会发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易怒、困惑、孤僻、焦虑、自卑、性变态等,其压力是罪魁祸首.心理科学统计,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缺陷和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打开心中千千结,需要心理保健师、心理医生为您解惑释困,那么,哪些重点人群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呢?
-
异性装扮为哪般
儿子大学毕业5年,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为此心情很苦闷。近,偶然间发现嗜好男扮女装,穿着我的丝袜、连衣裙、高跟鞋,端坐镜前自我欣赏,为此,我很害怕,儿子这是得了什么病,请尽快帮助解决。——郑州毛女士 根据您的表述,您儿子这种对异装的嗜好叫做“异性装扮癖”,它是通过穿着异性服装而得到性兴奋的一种性变态形式。
-
仲夏之季要防“狼”
莫莉今年上大三,前几天听舍友在地铁被色狼猥亵,却又不敢大声呵斥,只能委屈地回来向舍友哭诉.莫莉也有点吓得不敢上街了.天气慢慢变热,衣服越穿越少,这无疑是女士们这个季节的真实写照.俏丽动人、美丽性感的背后隐藏着女士们对于色狼的担忧与苦恼.根据民警提示,这个季节是色狼作案的高发时节.一到夏季,一大波色狼就逐渐逼近,尤其是在地铁和公交上为严重.心理学家表示,地铁或公交色狼的种种劣迹,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性变态”,本质上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早就医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当事人会长期处于兴奋、焦虑、自责、抑郁循环的负面情绪中,导致一时冲动,触犯法律,给一生带来难以抹去的污点.
-
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以往称为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或性倒错(paraphilia),是指以男女两性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种偏离行为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的一组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存在识别自己性身份的异常,或者性欲望的唤起、性对象的选择以及满足性欲的方式有别于常人.除此以外,患者一般的精神活动并无其他明显的异常.
-
来自后背的性快感
"我怀疑我有些性变态."俞冰儿开门见山地说."你先不要急于下结论,先说说你的故事,好吗?"我显得很随意的样子暗示她放松情绪.
-
性欲亢奋的老公不为性
一天,同事阿媚告诉我,她的一个很铁的姐妹华,现在正闹着与老公高婚哩.我问,为什么?阿媚气愤地说:"她的老公性变态……"出于职业敏感,我觉得此事背后可能有文章.
-
母女同性恋
因母女同性恋而进行鉴定。被鉴定者女性,36岁,未婚, 中专文化。9岁读书,成绩优秀。毕业后任教师,工作认真,话少,重感情。无精神疾病家 族史。其母57岁,小学文化,退休工人,20岁结婚,性格暴躁,好强,与人交往少,既往身 体健康,20岁前曾在妓院年余。其母自丈夫去世后母女相依为命,形影不离,同榻而眠。母 亲不允许其女交男朋友。同事及邻居均认为该母女古怪,多次看见母女俩拥抱,接吻。女儿 上班时常被母叫回家,严重影响工作。校方找其谈话,总是设法搪塞。为考虑给予处分申请 精神病鉴定。 鉴定检查时意识清楚,叙述了其母对她的行为和要求。 自从其父去世后17年,母女同床,其母吻她,触摸其乳房,用手摸阴道,有时用舌头伸入阴 道。并且不准她与男性接触,平时不准外出。穿衣要由其母买。上班时叫她回家,也都为了 性活动,如不服从,就会遭受打骂。其母表现,仪表整洁,着深兰色中山装,留短发,吸烟 。在其女住院观察期间,坚决要求陪护。母女每天都有多次性活动。强制离开病房后,仍守 在室外。母女俩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讨论:本例女儿精神活动正常,由于尊重母亲而顺从,以致陷入泥潭。其母则是性变态者, 年轻时做过妓女,遭受过性折磨,心理上留下痛恨异性的种子。其夫死后,把性爱转移到女 儿身上,以恋女儿的异常性行为来满足性欲。
-
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讨论(一) 几点意见,以供商榷
我未参与CCMD-3的编写,现见到该书,将我的初步看法直陈如下,与国内同道们商榷.1 关于编写原则:该书在引言中提出以下5条:1.1 第一条:"遵循为病人服务的原则,满足病人和社会的需要".我认为此条值得商榷.编制疾病分类体系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是为临床工作服务的,而不是迎合病人心理的需要,例如像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等都是令人恐惧的病名,但都未因此而改名.因此,将"精神分裂症"砍掉半截改为"分裂症"似乎也无此必要."精分"或"分裂症"可作为该病简称,但非正规用语.再说,"分裂症"一词也不能说明是什么方面发生了分裂.我始终认为,DSM-Ⅲ、Ⅳ随意改变传统惯用的精神疾病名称的作法是不妥当的,如将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改为分裂型人格障碍,不值得我们照学.另外,根据同样的理由,将"性变态"改回为"性心理障碍"更似欠妥.我还记得1993年7月在大连召开CCMD-2修订的全国性会议时,我们指出在性心理障碍中不只是性变态,还包括其它内容(如心因性阳痿),如将性变态命名为性心理障碍则是"以整体代替部分的逻辑错误".到会代表绝大多数接受了我们的意见,在CCMD-2-R中作为更正.现在的CCMD-3岂非又走回头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