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体脸面移植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异体脸面移植,是将供体完整的脸面,包括五官和脸面部肌肉、皮下组织、皮肤等,全层移植给缺失正常脸面的患者.随着交通、能源等事业的发展,各类创伤造成的严重脸面畸形患者逐渐增多,但由于人脸面部精细的五官结构,丰富细致的表情,现代外科技术尚无法完美地重建或再造人缺失的脸面,是目前医学重大难题之一.近年来,心、肾、肝及手等器官肢体移植的成功,使移植外科成为解决疑难病症的有效方法之一[1-4].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里,异体脸面移植将是消除严重脸面畸形和恢复生活信心的有效方法.
-
骨科手术与肺栓塞
如果要回顾近10年外科的发展会发现作为外科的一大分支,骨科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断肢再植与皮瓣移植技术日益完善,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技术已趋完美;人工假体植入已由髋、膝关节发展到人工髓核,肢体移植亦在研究.而其患者群,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群体.在儿科,骨科手术可以用于矫正先天畸形;年轻患者意外伤害发生率高,骨科手术可以进行修复;老年患者退行性骨病影响生活质量,骨科手术可给予改善.手术例数的增加,围术期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因手术尽管操作在局部,可影响却往往在全身.
-
肢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细胞凋亡及致死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细胞凋亡及致死基因Fas、Fas配体(FasL)表达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近交系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原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实验观察组为异基因组,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对照组为同基因移植组,在Wistar大鼠之间移植.分别进行左腿原位移植术.术后第1,3,5,7 d分别取移植肢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电镜扫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肢体中的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肢体中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在术后发生由轻到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实验组的移植物细胞凋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及皮肤基底层细胞;术后第7 d因严重排斥使小血管广泛栓塞.异基因肢体移植组的移植物中Fas/FasL表达增高,并与病理学检查及细胞凋亡程度一致.结论 Fas、FasL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大鼠异基因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移植肢体预后及监测排斥反应的重要指标.
-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的一体化康复护理
目的总结异体肢体移植一体化功能康复护理.方法对4例(6个肢体)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患者在手术前、后开展"一体化"的功能康复护理,对移植肢体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功能康复分别做出详细而周密的计划,由专人负责并予以实施.结果4例(6个肢体)患者移植肢体功能评分均在良好以上;日常生活基本自理,其中1例已回归工作岗位.结论对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患者的功能康复必须建立一个整体的、系列的、全程的康复观念.
-
世界首例女性同种异体右前臂移植术护理体会
我科于2003年10月为一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单前臂异体移植术,此手术为世界首例女性患者接受异体肢体移植.经过抗免疫排斥药物治疗及整体化护理,现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移植肢体未发生排斥反应,功能恢复理想,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肢体移植的研究进展
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是解决肢体缺损的重要方法,本文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发生、发展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以期望同种异体肢体移植能够在实验和临床上有更好的发展。
-
猪肢体移植皮肤活检的病理学观察
目的在大型动物(猪)上建立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探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组织学改变,以及皮肤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对9只不同窝的猪进行前肢移植,其中3例为未用药组,6例为用药组.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对移植体的皮肤进行了72次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术前皮肤为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CD3、CD4、CD8检测.结果术后皮肤均在不同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未用药组发生了严重排斥反应,移植肢体在1周内坏死.用药组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移植肢体获得了长期存活.皮肤的排斥反应中CD3均有不同程度表达(100%);CD4及CD8表达分别为(23.61%)及(9.72%),主要表达在发生严重排斥反应的病例中.结论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可获得长期存活.皮肤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排斥反应的可靠依据.皮肤的排斥反应可能主要为一种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有助于判断移植肢体的存活和诊断排斥反应的发生.
-
TGF-β1 对大鼠同种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大鼠同种肢体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2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受体(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只),20只雄性Wister大鼠作为供体.建立大鼠肢体移植模型后,对照组术后注射安慰剂,实验组注射TGF-β114 d,动态监测术后肢体存活情况、皮肤排斥反应病理评分、血清IL-2、IL-10水平.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延长、存活时间长,皮肤排斥反应程度轻(P<0.01);术后3 d、5d、7 d、9 d、11d血清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肢体移植后经TGF-β1干预,细胞因子谱由Th1向Th2转换,提示建立了免疫耐受,但这种耐受是不完全和暂时的.
-
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旨在分析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各种不同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特点,确定反映肢体移植排斥反应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类型.方法将29只Sprague-Dawley成年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5只为自体肢体再植组,实验组14只为Wistar→SD同种异体肢体移植组,术后不用免疫抑制剂,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及表现,并对移植肢体中各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异体肢体移植术后第(3.36±1.15)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和皮肤红斑,这是早的急性排斥反应表表现;移植肢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7±0.78)d;移植肢体中皮肤组织的排斥反应程度强.结论Wistar→SD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中皮肤是具有代表性的、易于观察排斥反应的组织类型.
-
离断肢体保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设备的迅速发展,断肢(指)再植成功率逐步提高.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制使得同种异体肢体移植应用于临床.真正成功的肢体移植,不仅是要肢体成活,更重要的是功能恢复,这都与离断肢体的保护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对离断肢体进行保存,以减少组织的缺血损害,延缓组织变性、失活,延长再植时限,确保再植成活及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显微外科有待积极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将国内外离断肢体保护的进展综述如下.
-
供体脾细胞胸腺注射在大鼠肢体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 为临床上尽可能延长肢体移植物的生存时间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实验组受体鼠胸腺内注射供体鼠脾细胞;对照组注射脾细胞培养液,两周后建立肢体移植模型,记录移植肢体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和生存时间;于脾细胞注射前、移植前1d及移植后3、5、7、10 d检测血清IL-2、IL-10含量.结果 实验组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出现时间和肢体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诱导前血清IL-2、IL-10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后各时间段实验组血清IL-2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 供体鼠脾细胞注射给受体鼠胸腺,能显著延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但所诱导的免疫耐受是不完全和暂时的.
-
前臂同种异体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
自从2001年1月13日我院成功地为一18岁男孩高某移植双前臂以来,相继又为两名病人进行了前臂移植,被誉为“三”,即:移植前臂例数多,手术难度大,移植前臂位置高(其中一位左侧前臂移植病人的位置高达半个肘关节).肢体移植病人的心理与其它内脏器官移植病人不同,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