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腰椎间盘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郑召民;张奎渤;刘辉

    引言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s,DDD)是脊柱外科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此所引起的下腰痛(1ow back pain)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高达80%的人一生中有过下腰痛的症状,它仅次于普通感冒,是造成病人求医位居第二位的原因[1,2].

  •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七例分析

    作者:侯开宇;陆晓涛;王宇飞

    目的 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正中人路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患者均经6个月以上的非手术治疗且效果不满意.结果 随访12个月,均无假体移位.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P<0.01).脊柱向前、向后及侧屈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Oswestry疼痛功能指数评分由术前平均为(61.5±2.3)%降至(17.3±1.4)%(11%~18%)(P<0.01).X线侧位片显示椎间盘高度术前(8.6±0.3)mm,术后12个月为(10.2±0.2)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显著,但病例和假体的选择及手术技术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洪伟;叶军;苏训同;宋连兴

    目的 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4年3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23例经标准后侧入路单枚PDN植入,1例经横突间入路单枚PDN植入,1例经腹膜后入路单枚PDN植入.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例术后1周出现剧烈腰痛,摄片示PDN位置好,给予卧床、镇痛、脱水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4周出现腰腿痛,摄片示PDN部分移位于椎管,二次手术取出PDN行融合术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个月PDN部分塌陷入椎体内,偶有腰痛,对症治疗,症状缓解.X线片复查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平均增加3.34 mm.腰椎各方活动基本正常,根据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临床成功率84%,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够增加椎间高度,保留腰椎的正常运动功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李宏伟;马远征;陈兴

    目的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短期疗效观察结果.方法对2002年2月~2003年5月接受人工髓核置换术的28例患者,进行短期随访,时间6个月~1年9个月,平均1年2个月,通过其自觉症状变化及X线片情况,初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复查X线片,术后椎间高度不同程度恢复,未见有髓核位置的明显变化,也未发现有终板塌陷的现象.患者下腰椎活动度及腰痛均有改善.结论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是脊柱解剖与功能重建的一种趋势,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附19例随访报告)

    作者:胡明;马远征;陈兴;才晓军;白一冰;冯会成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PDN)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访自2002年3~7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均为单间隙病变,手术节段为L4~511例,L5S1 8例,随访时间32~37个月,平均35.3个月.结果19例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2例出现假体移位,1例出现假体脱出,7例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丢失,2例出现终板塌陷.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在选择PDN置换还是椎间融合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 腰椎间盘突出人工髓核置换术的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张辉;靳安民;赵卫东;姚伟涛

    目的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1~S1),制成三种L4~L5运动节段的试验模型:正常腰椎,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后,人工髓核植入术后,分别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不同运动状态下脊柱节段运动范围(ROM)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脊柱组比较,去髓核组运动节段活动明显增大(P<0.05),稳定性下降,人工髓核植入组与去髓核组比较运动节段活动明显减小(P<0.05),与正常脊柱组相比较,运动节段活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的植入能较好地恢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运动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 人工髓核(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陆晓涛;王宇飞;王少飞;杨克敏;杨云平;李光全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2年5月以来应用后路PDN置换术治疗L4-5单一间隙椎间盘突出症3例,术前JOA评分分别为5、6、10分,平均7分.结果:随访率100%,截止2002年12月,平均随访6月(4月~8月),术后JOA评分分别为28、28、29分,平均28.3分.结论:PDN置换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其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的观察

    作者:赵亮;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金大地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人工髓核(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置换术对维持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3年11月采用单枚PDN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将术后平均随访24、36、48个月的57例患者分为A组(23例)、B组(22例)、C组(12例),观察各组术后的主观症状、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ROM)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并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除C组2例假体脱出,二次手术取出外,其余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A组术后第24个月手术节段平均ROM为15.2°,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4.2%;B组术后第24个月平均ROM为13.5°,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12%,第36个月平均ROM为13.2°,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12%;C组术后第24个月平均ROM为13.0°,椎间隙高度较术前降低12%,第36个月平均ROM为13.0°,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17%,第48个月平均ROM为13.2°,椎间高度较术前降低18%.结论:单枚PDN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维持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尚不能有效保持椎间隙高度.

  • 人工髓核柔性稳定系统对犬邻近颈椎间盘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鲍达;马远征;彭伟;李宏伟;赵铭;葛彦虎

    目的:比较人工髓核柔性稳定一体化系统与钢板内固定系统置入对犬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杂种犬23只,雌雄不限,犬龄1.5~2.5 岁,体重20.0~30.0 kg.预实验组5只,测量犬颈椎间盘压力正常参考值.18只实验用犬随机分为人工髓核柔性稳定组(A组,9只)及钢板内固定组(B组,9只),均经前路行C3/4椎间盘摘除、内置物置入手术.术中测量邻近颈椎间盘(C4/5)压力,并计算施术前后C4/5椎间盘压力差作为撑开压力,t检验比较A、B组问压力差有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行影像学(Pearce标准)及组织学观察,评价邻近上位颈椎间盘(C2/3)退变程度.结果:A、B组问施术前后邻近颈椎间盘(C4/5)压力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B组动力位X线片发现C2/3有失稳表现者4例(44.4%).MRI T2加权像C2/3椎间盘Pearce分级A组(平均1.78级)低于B组(平均3.22级);A组C2/3椎间盘退变组织学分级(平均1.56级)亦低于B组(平均2.78级),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内撑开压力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过高的撑开压力易导致犬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问盘退变,应用人工髓核柔性稳定系统较钢板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

  • 新型可注射性人工髓核的生物力学测试

    作者:姬勇;邹德威;吴继功;庹新林;王晓工;王婧;周雪峰;马华松

    目的:对自行研制的新型可注射性人工髓核进行体外生物力学测试,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用聚碳酸酯聚氨酯(PCU)被囊和硅橡胶填充物制备而成的人工髓核在生物力学测试机上进行压缩模量试验、静刚度试验、动刚度试验、屈服极限试验,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以10N/s的速度对假体纵向缓慢加载到150N、250N、350N、500N、1000N时人工髓核的应力和应变成非线性关系,弹性模量约为2.5MPa:以10N/s的速度纵向加载到1000N过程中静刚度逐渐增大,且为非线性;以10N/s的速度缓慢纵向加载到400N时,动刚度在0.5~3Hz激振频率范围内其应力滞后于应变的相位角约为13°,在激振频率为3Hz时,动刚度约为静刚度的3.5倍:以10N/s的速度从500N~2000N范围内缓慢加载,填充物没有塑性变形;在1200N时,1个假体发生屈服.结论:新型可注射性人工髓核具有良好的粘弹性,抗形变能力强,可试用于动物体内研究,但材料尚需进一步改进.

  • 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髓核置入对腰椎运动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薛海滨;马远征;周献;高瑾;刘国权;顾正秋;彭伟

    目的:研究髓核摘除后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髓核置入对腰椎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对7具新鲜成人尸体L4/5正常椎间隙、髓核摘除后和置入人工髓核后在8.0Nm扭矩下的屈伸、侧弯和旋转的活动度(ROM)、中性区(NZ)和椎间隙高度变化进行测试、比较.结果:髓核摘除后,L4/5椎间屈伸、侧弯、旋转的ROM和NZ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或0.01),在0和200N的负荷下椎间隙高度较相同情况下正常组分别下降1.2mm和1.7mm;置入人工髓核后,相对于正常椎间隙,L4/5椎间屈伸、侧弯、旋转的ROM和NZ无明显差异,较髓核摘除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在0N和200N的负荷下椎间隙高度较相同情况下髓核摘除组分别增加1.6mm和2.0mm.结论: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髓核置入椎间盘切除后的椎间隙可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维持腰椎节段正常的三维运动功能稳定性.

  • 果胶/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黄曹;瞿东滨;赵卫东;张忠民;金大地

    目的:评价果胶/聚乙烯醇复合(CoPP)水凝胶的生物力学性能,为研制新型人工髓核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圆柱状CoPP、聚乙烯醇(PVA)水凝胶试件,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纵向加载,实时采集力、位移,测量加载前、卸载后质量、尺寸,计算弹性模量、能量吸收率、归一化蠕变量及归一化质量、体积百分比.结果:CoPP水凝胶弹性模量为(2.76±0.09)MPa,显著小于相应浓度PVA水凝胶的弹性模量(4.89±0.61)MPa,CoPP水凝胶能量吸收率是PVA水凝胶的1.46倍.持续加载30min,CoPP、PVA水凝胶均达到蠕变平衡.卸载后即刻,CoPP水凝胶归一化质量百分比为(97.67±0.98)%,显著小于PVA水凝胶的(99.15±0.18)%.卸载后24h,CoPP、PVA水凝胶归一化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与加载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oPP水凝胶是一种软而韧、缓冲载荷能力较强、渗透性好的粘弹性材料,可用于研制成形人工髓核假体.

  • 正常人腰椎间盘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亮;瞿东滨;金大地

    目的:为国人开展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cs huGleus,PDN)置换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56例正常人的腰椎间盘(男44例,女12例)MRI T2加权像中髓核矢状径、横径,椎间隙前、中、后高度进行了测量.所选PDN假体为目前统一规格:前后径为12mm,高度分别为5mm、7mm、9mm.结果:髓核矢状径、横径及椎间隙高度均数之间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髓核矢状径均大于12mm,但大于24mm在L2/3中为23.2%,L3/4中21.4%,L4/5中21.4%,L5/S1中16.1%.椎间隙后高较低,5mm~9mm者在L2/3中为85.7%,L3/4中82.1%,L4/5中82.1%,L5/S1中58.9%,大于9mm者L2/3中0%,L3/4中1.8%,L4/5中1.8%,L5/S1中3.6%.结论:国人中大多数人腰椎间盘内仅可容纳单枚PDN假体,适合高度为5mm或7mm,可因人而异选择.

  • 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海涌;李宝俊;周建伟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有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该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医疗花费巨大[1].治疗该病的传统方法是腰椎融合术,但术后由于相应节段运动功能丢失以及融合时造成的局部结构损伤,可导致相邻上下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加速,进而产生椎间盘源性腰痛甚至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改变.腰椎人工髓核置换术(nucleus pulposus replacement,NPR)由于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同时保留了脊柱的运动功能,理论上可以克服腰椎融合术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访结果显示这种方法的短期临床疗效较好[2].现就腰椎NPR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人工椎间盘时代到来了吗?

    作者:邹德威

    在过去30年针对脊柱下腰椎退行性变所进行的融合手术的基础上,近年来,基于脊柱是由微动关节将多个椎体连接而成的柱状体的功能结构,兴起了人工椎间盘置换的手术,并相继发展了机械椎间关节取代椎间盘和弹性材料制成人工髓核置于纤维环内取代髓核的术式.如Link公司提供的人工椎间盘及由R.Schonmayr首先报告的由条状弹性材料制成的组合人工髓核PDN(prosthetic disc nucleus).就像人工关节30年前的情形,在退行性关节病变的治疗领域中,由关节融合术发展到了以人工关节重建关节功能的时代,如果说在30年前人工全髋全膝置换还是人们顾虑重重的手术的话,那么今天,其确实的效果及大量病例长期随访的结果,已使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接受.随着人们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技术总是要不断发展的,但在脊柱外科领域,脊柱作为由多个椎间微动关节将若干个椎体连接而成的柱状体,除了其对身体的支撑功能以外,还是神经系统的保护结构,其情形相对于肢体一个大关节来讲要复杂得多.以腰椎为例,下腰椎退行性变所带来的病理变化结果,不仅仅是椎间微动关节的功能减少或丧失,由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变化,还常常对神经产生占位和压迫,从而带来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同时退行性变随时间推移有不同的阶段,其生物力学内环境也不一样.

  • 人工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作者:郑召民;刘尚礼;邓方跃

    人工椎间盘经过40年的研究和发展,已近成熟,达到了临床试用阶段,其结果令人振奋[1、2].人工椎间盘技术包括人工全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现将人工髓核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作一综述.

  •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后翻修一例

    作者:朱爱剑;蔡启文;赵亮;金大地

    编者按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国内一些医疗单位已开展了此项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是否需要做人工髓核植入,目前尚有较大争议.从现有资料看,人工髓核置换术后假体移位的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严重,说明在假体设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等方面尚欠成熟.因此,临床上开展此项技术应十分慎重,特别是对于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应当十分严格.

  • 人工髓核置换的进展及其展望

    作者:黄曹;金大地

    人工髓核置换是保留脊柱运动功能的非融合技术之一.随着材料科学、组织工程、制造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髓核假体取得了快速、全面的发展.现就人工髓核假体、人工髓核置换的进展动态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 新型原位聚合注射性人工髓核假体的遗传毒性研究

    作者:白克文;邹德威;吴继功;程晓非;周雪峰;马华松

    目的 检测新型原位聚合注射性人工髓核材料的遗传毒性.方法 制备新型人工髓核材料的浸提液,用于遗传毒性检测,包括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利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进行的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CA)试验和小鼠微核(MN)试验,从对DNA的影响、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三种水平检测新型人工髓核材料的遗传毒性.结果 Ames试验中受试样品各个剂量组中5个试验菌株在加入代谢活化系统(S9)和不加S9条件下,回变菌落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2.因此判定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染色体畸变试验中,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试验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微核试验中,试验组的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内内植物,原位聚合注射性人工髓核假体无明显遗传毒性.

  • 人工髓核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毛宾尧

    对常见的椎间盘退变引发腰腿痛的传统椎间盘突出行髓核摘除,和对伴有滑脱或不稳脊椎行脊椎融合术,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受到普遍肯定.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