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鼻窦灌注治疗上颌窦炎的体会
上颌窦炎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探索中药治疗的效果,我们自1997年以来,应用中药行上钡窦内灌注,配合中药方剂口服治疗60例,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40例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50岁。……
-
鼻窦结核1例报告
患者,男,65岁,患慢性鼻窦炎(以右侧上颌窦炎为主)50余年,每逢感冒时病情加重,鼻塞、流脓涕,每次抗炎对症治疗上述症状均能明显缓解.患者自1998年8月份起常感冒,鼻塞、流脓涕,伴午后发热(体温高时达39℃),盗汗,全身乏力,多次在综合医院静点青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药,症状均无好转,1998年11月10日在河北省医院行上颌窦穿刺术,抽出干酪样坏死物,11月15日右上颌窦X线摄片示局部呈模糊阴影.行内窥镜开窗清创术,发现大量干酪样物质.疑为鼻窦结核.于1998年11月20日转入我科.胸部X线片示:右肺尖少量钙化点,PPD试验72小时局部反应结果:30mm×30mm水泡,查痰未找到抗酸杆菌.查体:T 37.5℃,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膈无异常.我科对患者行抗痨治疗,方案为6H3R3Z3E3/12H3R3E3.规律用药满1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3个月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坚持抗痨治疗一年半,自觉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无复发.讨论:鼻窦结核在临床上极少见,可单发也可与肺结核或肺外结核同时存在.结核菌可通过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侵入鼻窦内.本例确诊为鼻窦结核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结核中毒症状明显.(2)上颌窦穿刺及清创术均发现干酪样物.(3)PPD试验呈强阳性.(4)抗炎、对症治疗无效,而抗痨治疗十分有效.
-
针刺加神灯照射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疗效观察
慢性鼻窦炎是以鼻流脓涕、鼻塞、头疼和局部疼痛、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中医称鼻渊.采用针刺加神灯照射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取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5~60岁;病程1个月~15年.按其发病部位分为:上颌窦炎35例,额窦炎20例,筛窦炎4例,蝶窦炎1例.
-
深刺睛明治疗额窦炎62例
1 临床资料62例均为1994-2003年门诊患者,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小11岁,大52岁;病程短14天,长9年;合并上颌窦炎者11 例,筛窦炎者8例,蝶窦炎者6例;急性47例,慢性15例.62例患者均经门诊耳鼻喉科专家诊查后除外鼻腔、额窦区的器质性病变而确诊为额窦炎,其中61例曾采用对症抗炎、引流、穿刺冲洗等保守治疗,其中6例还曾采用鼻内窥镜治疗,效果均不明显.
-
苍耳子散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方剂是诸味药的有机结合,全方作用优于其组成药味.苍耳子散为历代经典名方,主要由苍 耳子、辛夷、白芷、薄荷4味药组成,具有祛风散热,宣通清窍之功能[1].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剂对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上颌窦炎及急慢性鼻炎均有较好疗效[2-5],复方应用明显优于单味药物.苍耳子散成方制剂已收入四川省药品标准,主要有效部位为挥发性成分,提油制成滴鼻剂应用.利鼻软胶囊也是以苍耳子散为主开发的新的中药制剂[6].
-
不同护理干预对上颌窦穿刺患者疼痛的影响
目的比较2种护理模式下上颌窦穿刺患者疼痛的程度.方法将40例需上颌窦穿刺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和护理干预模式),每位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标准分级,比较2组上颌窦穿刺引起的疼痛程度.结果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护理组疼痛程度较低.结论护理干预模式可减轻上颌窦穿刺患者的疼痛感,此方法优于常规护理.
-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MSCT诊断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MSCT示上颌窦内不均匀软组织影,密度较高,内有钙化13例,窦口扩大9例,窦壁骨质增生14例,骨质破坏7例.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一定的MS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
-
上颌窦炎辨证分型的影像诊断学初探
上颌窦炎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伴有发热出汗,上颌窦区疼痛,头痛,鼻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上颌窦炎患者常常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鼻甲及其他鼻副窦炎症,特别是筛窦炎和蝶窦炎.侯键等[1]认为,观察鼻甲及筛窦,对上颌窦炎的诊断治疗有一定价值.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
总结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混合感染致颌面间隙脓肿、上颌窦炎的护理.对患者行左内眦及颊部切开排脓,严密观察是否出现颅内、眶内和全身性感染并发症,控制局部感染病灶,给予营养支持,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做好疼痛护理、关节护理、心理支持和出院指导.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痊愈出院.
-
右中鼻道骨性闭锁一例
患者男,20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3年"于2011年09月14日入院,既往有鼻内镜下右上颌窦开放手术史.查体见鼻中隔基本居中;左下鼻甲充血、肥大,1%麻黄碱收缩效果差;左下鼻道、总鼻道、嗅裂及右总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右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连续性黏连致使中鼻道无法窥及.鼻窦CT检查:(1)右上颌窦炎;(2)左下鼻甲肥厚.
-
阿司匹林性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一例
患者男,60岁.反复鼻塞、流涕39年,喘憋、咳嗽36年.患者21岁时出现鼻塞、流涕,24岁时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后1 h内发作喘憋、咳嗽、咳白黏痰,此后8年间因反复发热服用NSAIDs后引起上述症状10余次.33岁时查X线鼻窦相示左上颌窦窦腔缩小,黏膜增厚,考虑为左上颌窦炎.诊断为阿司匹林性支气管哮喘(aspirin induced asthma,AIA),严格避免应用NASIDs,并给予倍他米松、丙酸培氯松及氨茶碱等治疗,症状缓解.
-
老年重症颌面部多间隙脓肿合并霉菌性上颌窦炎一例
患者女性,65岁,农民.因左颌面部肿痛6d于2011年6月29日入院.6d前患者左上颌尖牙区疼痛,眶下区肿胀,当地医院行口内脓肿切开引流,补液抗感染治疗,但左面部肿痛加重,转入我院口腔科住院治疗,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和青霉素过敏史,长期服用雷公藤和强的松等.入院查体:腋温:37.2℃,左侧面部广泛肿胀,达左眶下间隙、颊间隙和左眶周间隙,皮肤红肿发亮,压痛及波动感明显,22残冠,23、24、25上覆不良修复体,22~25叩痛,Ⅰ度松动,对应牙龈及前庭沟红肿、压痛,上见切开引流口,脓液引流不畅.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颌窦炎
上颌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者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病人多伴头痛,鼻塞,流脓涕等"感冒"症状.由于病人忽视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或缺少有效的治疗,易使急性上颌窦转为慢性,缠绵难愈,日久上颌窦黏膜肥厚,常合并上颌窦囊肿或黏膜息肉样变.我科自2003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上颌窦穿刺冲洗等综合措施治疗上颌窦炎216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中西结合治疗上颌窦炎
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病人,均为鼻窦X线平片检查或鼻窦CT检查确诊为上颌窦炎,根据病人是否愿意接受中药内服及上颚窦刺冲洗治疗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6例:男114例,女102例.单侧发病93例双侧发病123例;年龄7岁~48岁,年均20.2岁:病程1周~12年平均3~6年.有11例合并上颌窦炎肿囊.
-
上颌窦霉菌病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口扩大术治疗非侵袭性霉菌球型上颌窦炎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6例非侵袭性霉菌球型上颌窦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60 min.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住院5 ~7 d,平均6 d.16例术后病理找到菌丝和孢子,9例霉菌培养为曲霉菌.1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14例无症状,内镜示窦口通畅,窦腔粘膜正常;2例复发,再次扩大窦口,分别随访6、13个月无复发. 结论非侵袭性霉菌球型上颌窦炎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口扩大术可达到根治和微创的临床效果,但应特别注意窦口处理.
-
超高龄右上颌第三磨牙萌出一例
第三磨牙临床又称为智齿,萌出时间较晚,一般在17~21岁[1],但有终生埋伏在颌骨内不萌出的病例.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口腔科2012年12月收治1名右上颌第三磨牙部分萌出伴牙周软硬组织感染及右上颌窦炎的80岁老年患者,现报道如下.
-
牙源性上颌窦炎
目的 探讨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慢性牙源性上颌窦炎17例,急性牙源性上颌窦炎1例.病因分别为根尖周炎11例、含牙囊肿感染3例、拔牙损伤继发感染2例、异位牙1例、角化囊肿1例.主要症状为鼻漏14例、颔面部疼痛9例、颌面部肿块4例、鼻塞5例、牙根流脓1例、张口困难1例.行上颌窦根治术12例,鼻内镜手术4例,口腔上颌窦瘘修补2例,鼻旁异位牙切除1例,拔牙10例.17例手术效果良好,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1例口腔上颔窦瘘两次修补未成功.结论 牙源性上颔窦炎主要由于根尖周炎引起.症状以鼻漏、鼻塞、颔面部疼痛和颌面部肿块多见.同时处理牙源性病变和鼻窦病变疗效较好.
-
慢性上颌窦炎鼻内镜下开窗方式的选择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不同开窗方式的选择与疗效分析.方法 56例单侧慢性筛、上颌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Lund-Mackay CT评分,CT评分=2者纳入研究对象,术中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28例,分别行中鼻道开窗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以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 (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量表中文版、Lund-Kennedy评分及糖精试验黏液纤毛传输时间(mucociliary transport time,MTT)对比术后疗效,另外,用亚甲蓝染色观察黏液纤毛传输途径.结果 术后6个月时,A、B两组SNOT评分、LundKennedy评分及MT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亚甲蓝从上颌窦口下缘流出,5例亚甲蓝从上颔窦口前缘流出.结论 ①对于慢性上颌窦炎Lund-Mackay CT评分=2的病例,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②上颔窦口下缘黏膜是黏液纤毛传输的重要途径,对上颌窦的引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上颌窦真菌球诊治分析
随着鼻内镜、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上颌窦真菌球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998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共收治52例本病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探讨CT、鼻内镜在诊治上颌窦真菌球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婴儿上颌骨慢性骨髓炎长期误诊1例
患儿,女,出生11个月.因右面部反复肿痛,伴右鼻腔及上颌后牙槽流脓10个月而入院.缘于出生刚满月时不明原因出现右面部红肿,疼痛,发热,高体温达38.5℃,继而右鼻腔和右上颌后牙槽流脓,量多,在当地卫生院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右面部红肿消退,体温恢复正常,但右鼻腔及上颌后牙槽仍持续流脓,而且每遇感冒均会诱发加重,右面部逐渐隆起,先后曾住两家大医院均被误诊为上颌窦炎,予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