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大黄酚制剂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朱成琳;张丹参;宋金艳;宋志斌;薛贵平

    目的 研究大黄酚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囊、大黄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大黄酚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通过大黄酚制剂的组织分布特性来了解剂型的药效学特性.以期选出对脑部靶向强,药效佳的大黄酚制剂.方法 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制剂,按不同时间点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以及血浆,经过打匀浆去蛋白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组织的大黄酚分布.结果 三种大黄酚制剂与大黄酚单体溶液相比,均能延长在小鼠体内的消除时间,并且有较好的组织器官靶向性.结论 三种大黄酚制剂的组织分布相比较,以大黄酚脂质体在各组织的分布较好,脑组织靶向为显著.大黄酚脂质体有望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新剂型.

  • 不同粒径葛根素纳米乳动物体内吸收和分布研究

    作者:吴鸿飞;周安;鲁传华;闵智伟

    目的 研究葛根素纳米乳( Pue NE)粒径因素对生物利用度、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5种不同粒径的PueNE,采用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得出大鼠体内的药物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得出药动学参数.小鼠灌胃3种不同粒径的Pue NE,测定各组织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药动学参数和靶向参数为靶向评价指标.结果 由主要药动学参数可知,粒径为(10.3±1.7)、(24.8±2.3)、(38.7±3.0)、(54.6±6.0)、(98.4±9.8)nm的Pue NE,AUC的值分别为(16.79±3.67)、(20.20 ±4.23)、(30.16±5.78)、(36.77±3.98)、(32.69±4.04) μg·h·mL-1.与对照组比较,NE体系具有肺和肾靶向特性及滞留特性,AUC分别约提高5~6倍,MRT分别约延长2~3倍.结论在一定粒径范围内(10~60 nm),Pue NE的生物利用度(BA)与其粒径的大小成正比;其具有良好的肺、肾靶向性.

  • 静脉注射蝙蝠葛苏林碱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师少军;李忠芳;陈汇;曾繁典

    目的 研究蝙蝠葛苏林碱(DS)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兔耳缘静脉注射DS后,采用HPLC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结果 兔DS 2.5,5.0,10.0 mg·kg-1静脉注射后,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分别为0.024,0.030,0.018 h;t1/2β分别为3.0,3.4,6.9 h;CL分别为3.1,3.6,4.4 L·kg-1·h-1;Vd分别为13.1,18.0,43.6L·kg-1.在DS 2.5~5.0 mg·kg-1内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S 10.0 mg·kg-1静脉注射后,ρ0超比例增加(由2.08 mg·L-1增加至10.72 mg·L-1,P<0.01),t1/2β明显延长(P<0.01).结论 DS在兔体内分布迅速、广泛,消除较快.在2.5~5.0 mg·kg-1内DS的消除为线性动力学,而10.0 mg·kg-1静脉注射后,本品在兔体内的消除未呈线性动力学.组织分布以肺脏含量高,各组织器官中药量均显著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 替莫唑胺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动物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毕秀丽;黄桂华;张娜;窦明金;顾纪锋

    目的 制备替莫唑胺固体脂质纳米粒(TMZ-SLN),考察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小鼠组织分布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TMZ-SLN,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激光散射测定其Zeta电位和粒度分布,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体外和体内替莫唑胺的浓度.结果 纳米粒平均粒径dav=(65.0±6.2)nm,载药量为(5.9±0.9)%,包封率为(58.9±1.2)%,表面带有负电荷,Zeta电位为(-37.2±3.6)mV,在pH 6.8磷酸缓冲溶液中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以替莫唑胺溶液(TMZ-Sol)为对照,TMZ-SLN静脉注射后药物在家兔血液中的平均滞留时间显著延长,由3.82 h延长到44.88 h,小鼠肝、脾、肺、脑的分布显著增加,其中脑靶向效率由6.76%提高至13.25%(提高了96.01%),心和肾中的分布显著下降.结论 TMZ-SLN在体内具有良好的脑靶向性,对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心、肾毒副作用有一定意义.

  • 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其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霍美蓉;周建平;魏彦;吕霖

    目的 研究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的制备及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进行靶向性评价.方法 采用透析法制备紫杉醇阳离子壳聚糖胶束.昆明种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20mg·kg-1的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和紫杉醇注射液,采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药物量,以各组织药动学参数(AUC、MRT)和靶向参数[相对摄取率(re),峰浓度比(Ce),靶向效率(te)]为靶向评价指标.结果 PTX-ACM粒径为179.9 nm,Zeta电位为-28.0 mV,载药量为34.59%,包封率为89.90%.肝对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和紫杉醇注射液的大摄取量分别为给药量的91.84%和21.99%,以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在肝、脾中的AUC分别提高35.61倍和168.74倍,MRT分别延长17.13和24.92倍,靶向效率(te)分别为1617.69和736.85,而对照组肝脾te仅为3.64和0.35;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肺中药物分布略低于紫杉醇注射液,AUC为紫杉醇注射液的93.37%,而MRT是其3.31倍;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在心脏、肾脏的分布显著降低,AUC分别为对照组的27.21%和43.43%,ρmax为对照组的38.76%和19.10%,而MRT分别为对照组的1.44和1.17倍.结论 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具有优良的载药性能.相对于紫杉醇市售注射液,紫杉醇阴离子壳聚糖胶束具有极显著的肝、脾组织靶向及滞留特性,肺中分布与紫杉醇注射液相似,且具有更强的滞留特性,有利于该组织的肿瘤治疗,并可显著降低紫杉醇的心脏和肾脏毒性.

  • 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宋笑丹;刘红梅;魏华;董迪;吴琳华

    目的 考察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建立了大鼠体内β-榄香烯测定的HPLC.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0:57:3);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并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β-榄香烯脂质体和榄香烯注射液后血浆及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此色谱条件下血浆与组织的标准曲线、精密度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于分析生物样品中β-榄香烯含量.与榄香烯注射液相比,β-榄香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β-榄香烯脂质体在肝、脾、肾组织中分布相对较多.结论 β-榄香烯脂质体及榄香烯注射液在大鼠的心、脾、肾组织中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 猪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抑制剂A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

    作者:曲学伟;彭爱一;李慧;师伟;于波;杨红

    目的 pCFTRinh-A是猪CFFR特异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点.方法 按20 mg·kg-1腹腔注射给药,采用HPLC测定生物样品中pCFTRinh-A浓度.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pCFTRinh-A后5 min即可测到药物存在,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α、t1/2α、t1/2β、tmax、AUC、Pmax和CL(s)分别为(2.089±0.481),(21.576±0.761),(155.424±28.723),(11.32±1.006)min、(489.055±12.538)μg·min·mL-1、(7.461±0.143)μg·mL-1和(0.041±0.001)L·min-1.药动学特征表现为:pCFTRinh-A在小鼠体内吸收分布迅速,达峰时间快,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较高.药物分布具有一定组织分布特异性,主要分布于肝、肾、肺组织,其次为心、脾、肠组织,脑组织中分布少.结论 pCFTRinh-A在小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点的研究为建立人类囊性纤维化病变的大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 肺靶向多柔比星微球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性研究

    作者:赵志娟;丁红;罗斌华

    目的 考察肺靶向多柔比星微球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性.方法 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多柔比星微球,对其特性进行考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柔比星微球在小鼠体内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并评价其靶向性能.结果 微球外观为橙红色,形态圆整、均匀,5~15 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5.5%,载药量为4.05%,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多柔比星原料药溶液和多柔比星微球以后,微球在肺组织的分布明显提高,并且微球在肺组织的相对摄取率、靶向效率比以及峰浓度比分别为多柔比星溶液组的2.21、1.97~3.36以及1.68倍,同时肺组织切片也表明药物微球具有靶向性.结论 多柔比星微球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肺部靶向特性,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降低毒副作用.

  • 紫杉醇囊泡的研制及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作者:朱铉;扶艳;苏美琴;阮航;张真;梁信芳

    目的 制备紫杉醇囊泡,对其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 以司盘(Span)和胆固醇(CH)为主要膜材,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囊泡,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处方优化,用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和构造,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囊泡的粒径大小和ζ电位,按7.5,15,30 mg·kg~(-1)3个剂量大鼠颈静脉给药后检测一定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对照为15 mg·kg~(-1)的紫杉醇注射液.结果 紫杉醇囊泡的平均粒径为(157±16)nm,冻干后紫杉醇囊泡的平均粒径为(189±23)nm;冻干后的紫杉醇囊泡在贮存6个月的时间内包封率没有明显变化,粒径略有增大.紫杉醇囊泡相对于紫杉醇注射液体内半衰期显著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组织分布结果显示明显的肝脾靶向性.结论 成功研制了紫杉醇囊泡,囊泡有望成为紫杉醇新的剂型.

  • 氨基化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谢广平;陆玮新

    目的 检测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HANPs)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为其体内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在氨基化表面改性的基础上,对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进行125I标记,将125I标记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注射到动物体内,通过放射免疫γ计数仪检测给药后30 d内体内主要组织的放射性计数,以每克组织含百分比注射剂量(%ID·g-1)评价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在各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 肺、肝脏和脾脏是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体内主要分布组织.在给药后1d,组织蓄积量均超过5%ID·g-1;在给药后30 d内,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在肺组织中的蓄积量发生明显下降,而在肝脏和脾脏中则下降缓慢,蓄积量仍维持在2% ID·g-1以上.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肺、肝脏和脾脏是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体内生物安全性评价应重点关注的效应组织.

  • 羟基喜树碱包衣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作者:何文;吴燕;代文兵;陈健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氯化壳聚糖(CS-HCl)包衣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s)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HCPT脂质体,用CS-HCl包衣后乳匀,得到CS-HCl包衣的HCPT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100nm).除去游离HCPT后,测定其包封率(EE%)、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以5 mg·kg-1羟基喜树碱的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HCPT注射液、普通HCPT脂质体、HCPT纳米脂质体、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测定血浆及肝、脾组织中的血药浓度.结果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的EE%为(61.2±1.20)%,平均粒径为(91.9±8.78)nm,Zeta电位为(55.1±1.04)mV(n=3).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在血液中AUC0~48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3倍,为普通HCPT脂质体的4.7倍,为注射液的25.4倍.AUCplasma/AUCRES表明,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为HCPT纳米脂质体的1.4倍,为普通脂质体的8.7倍,为注射液的3.4倍.结论该包衣HCPT纳米脂质体具有大小均匀,带有较大正电荷,能显著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减少RES对脂质体的吞噬作用等特点.

  • 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包覆苦参碱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仵文英;刘硕;黄洁;张抗怀;王娜

    目的 研究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包覆的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短时超声法制备苦参碱脂质体.合成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并用其包覆苦参碱脂质体.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组织中的苦参碱浓度.结果 包覆后脂质体的平均粒径无明显变化,Zeta电位由负转正,包封率为51.0%,渗漏率略有降低,包覆前后的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均符合Higuchi方程.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包覆的苦参碱脂质体的肝脏AUC值相对于苦参碱脂质体和苦参碱溶液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覆后的苦参碱脂质体相对摄取率为肺脏>肝脏>脾脏.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包覆的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脂质体和苦参碱溶液肝脏靶向效率分别为28.85%,20.93%和13.31%.结论 与苦参碱溶液和普通脂质体相比,乳糖化羧甲基壳聚糖包覆的苦参碱脂质体可以提高肝靶向性.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在小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刘小娟;章嵘;杨力;蒋学华

    目的 建立快速、简单测定小鼠血浆和组织中盐酸川芎嗪浓度的HPLC方法,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盐酸川芎嗪原料药在健康昆明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组织分布.方法 168只小鼠,雌雄各半,分为4组,单次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对照盐酸川芎嗪原料药,测定小鼠体内血浆及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本方法血浆中盐酸川芎嗪线性范围为0.121 8 ~243.7 μg·mL-1(r=0.997 5),组织中盐酸川芎嗪线性范围为0.1218~60.92μg· mL-1(r=1.00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小鼠不同剂量静脉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后,盐酸川芎嗪可快速分布于各组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盐酸川芎嗪在各组织中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盐酸川芎嗪在体内的处置均符合一室模型.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快速,准确;盐酸川芎嗪在体内呈现非线性动力学,吸收迅速,分布广泛.

  • 芹菜素囊泡的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刘丹;胡海洋;陈大为;刘任;赵秀丽;乔明曦

    目的 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芹菜素囊泡,并对其进行大鼠体内药动学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方法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芹菜素囊泡,尾静脉注射芹菜素囊泡和自制芹菜素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芹菜素浓度,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芹菜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及小鼠的组织分布参数.结果 芹菜素囊泡包封率为(69.48±2.5)%,粒径为(148±5.03)nm.经尾静脉给予剂量为2 mg·kg<'-1>的芹菜素注射液和芹菜素囊泡注射液,体内药动结果显示,与注射液组相比,芹菜素囊泡组t<,1/2>延长了2.02倍,AUC<,0-∞>增加了1.85倍,MRT<,0-∞>增加了2.16倍,组织分布结果显示,芹菜素囊泡在肝、肺、脑部AUQ(are under the amount of drug vs time curve,Q=C×V)显著增加,在心脏、肾脏AUQ减小.结论 芹菜素囊泡明显延长了芹菜素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在心、肾的蓄积,使得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芹菜素制荆成为可能.

  •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和抗肝损伤活性

    作者:吴建梅;陈大为;虞梅

    目的 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在小鼠体内的抗肝损伤活性.方法 建立一种新的HPLC方法,以黄芩苷及其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为对照,测定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在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胃、肠、脂肪、脑及血浆中的药物含量;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病理模型,设置黄芩苷和物理混合物两个给药对照组,考察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高、中、低3个剂量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与黄芩苷类似,在各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但在胃、肾脏和血浆中的分布相对较多;抗肝损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随剂量增加其抑制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复合物的低剂量对GPT的活性具有显著性降低作用,中、高剂量则有非常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增加了黄芩苷在胃肠中的吸收并增强了药效.

  • 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作者:莫雪梅;孙晗笑;贾忠伟;许华;李秀英;张光

    目的 了解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vMIP)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 对vMIP进行碘标、分离纯化和鉴定,然后利用其进行药动学实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测量 vMIP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并检测其在大鼠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60,240 μg·kg-1 2个剂量组(静脉注射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pmax(249.4±84.50),(887.01±204.22)μg·L-1;t1/2β(1.5±0.28),(2.65±0.85)h;AUC0-∞(136.0±40.70),(493.84±49.42)μg·h·L-1.tmax10.0 min.结论 vMIP进入大鼠体内主要分布在肝和肺,在体内消除较快,其动力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

  • 丝裂霉素两亲性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大鼠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作者:张秀荣;关皎;赵阳;朱鹤云

    目的 研究丝裂霉素两亲性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方法 Wistar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0.5 mg·kg-1市售注射用丝裂霉素和丝裂霉素两亲性壳聚糖聚合物胶束,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丝裂霉素的浓度.结果 注射用丝裂霉素和丝裂霉素两亲性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的t1/2(β)分别为(0.67±0.363)和(3.33±1.47)h,AUC0→∞分别为(120.94±13.77)和(140.95±11.56)h·ng· mL-1,MRT分别为(0.829±0.128)和(1.56±0.215)h,CL分别为(5.002±1.003)和(3.001±1.000) mL·h-1·kg-1.丝裂霉素两亲性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在大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分布均低于注射用丝裂霉素,其中药物在肝脏、脾脏和肾脏中的分布有显著性降低.结论 丝裂霉素两亲性壳聚糖聚合物胶束能延长丝裂霉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显著降低药物的肝、肾毒性.

  • 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作者:冯玉兰;柴薇薇;李健和;刘新义

    目的 制备葛根素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PEG-PE)纳米胶束,并研究其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均尾静脉注射给予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剂量为20 mg·kg-1,给药5 min后,一组设为正常小鼠,另一组小鼠结扎冠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给药后30、60、90、120、150和180 min处死部分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脑等脏器,测定2组小鼠组织中葛根素的浓度.结果 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粒径约为25 nm,Zeta电位约为-3 mV,载药量约为(5.8±1.3)%,包封率约为(78.6±5.7)%;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在正常小鼠脏器中AUC大小顺序为肝>肾>心>脾>肺>脑,而在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中的AUC大小顺序为肝≈心>肾>肺>脾>脑,经计算模型小鼠心脏中的AUC为正常小鼠心脏中的1.9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葛根素PEG-PE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其在心肌梗死早期区域具有较好的心脏靶向性,可以将药物蓄积于缺血心肌,为该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长清;吕利雄;陈怡;陈蔚华;归茜;周魏;潘浩;董胜翔;张星宇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抗菌谱广,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在抗感染药物中仅次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序贯治疗在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已有所应用,本研究探讨采用左氧氟沙星针剂与片剂序贯治疗中度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 醋酸地塞米松静注乳剂的抗炎活性及动物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全东琴;崔光华;董华进;阮金秀

    目的观察醋酸地塞米松静注乳剂的抗炎活性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以大鼠角叉胶肉芽肿为抗炎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3H示踪法考察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结果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水针剂相比,醋酸地塞米松静注乳剂样品在低剂量(0.05 mg*kg-1)下与水针剂高剂量(0.3 mg*kg-1)的抑制率相当;与日本产品相比,二者无显著差异;醋酸地塞米松静注乳剂在脾、肺、炎症组织内有较高分布,而地塞米松磷酸钠水针剂在肌肉组织具有较高浓度.结论将醋酸地塞米松制备成乳剂能够改变其在动物组织内的分布,提高抗炎活性.

709 条记录 11/36 页 « 12...89101112131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