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乙酰天冬氨酸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蔺俊斌;廖维靖

    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60%~80%.及早治疗而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近年医学研究的热点.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研究生物体受到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变化的科学.

  • 猫局灶脑缺血区氢谱分析及其病理基础的研究

    作者:张运周;尹岭;朱克;金香兰;刘买利;卢广

    目的:对一未知氢谱(an unknown peak,Pu)进行研究,探讨猫持续性局灶脑缺血Pu的病理基础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猫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行弥散加权磁共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检查,结合立体定向图谱,作为缺血后不同区域氢谱定位标准,在缺血后不同时间进行氢谱检查,除观察乳酸 (lactate, Lac)、N-乙酰天冬氨酸 (N-acetyl aspartate, NAA)、肌酐(creatine, Cr)及胆碱(choline, Cho)等变化外,重点研究Pu产生时间、区域,并在缺血后不同时间进行HE染色,观察Pu产生部位的相应病理改变,推测Pu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猫局灶脑缺血后,缺血脑区出现乳酸增多及NAA减少.在缺血后2d至7d内,Pu在缺血受累脑区持续存在,病理结果证实Pu出现的脑区局部神经细胞坏死.结论: Pu的出现与脑缺血坏死有密切的关系,它可能是脑组织坏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Pu的出现提示脑组织缺血坏死.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定量分析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作者:陈若伟;郑文斌

    磁共振波谱是基于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化学位移及自旋耦合现象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它的应用使无创性的动态观察脑梗死细胞代谢的变化成为可能.脑梗死后代谢物的改变以N-乙酰天冬氨酸和乳酸的变化为重要,N-乙酰天冬氨酸的明显下降和乳酸的升高是诊断急性脑梗死敏感而有效的指标;梗死灶边缘、周围N-乙酰天冬氨酸正常或轻度下降而乳酸升高的区域提示缺血半暗带的存在;二者的变化亦能对患者的预后做出评估.文章的后部分对磁共振波谱定量方法问题做了评述.

  • 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对脑半卵圆中心代谢作用的探讨

    作者:高幼奇;漆琼瑶;李明智;胡国柱;黄刚;曹文锋;张昆南;吴晓牧

    目的: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急性脑梗死梗死灶体积大小对患侧半卵圆中心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28例临床和MRI确诊为大脑中动脉支配区急性(6~48 h)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同期收治的半卵圆中心脑梗死患者10例(阳性对照组)和健康志愿者20名(正常对照组)均进行 1H-MRS检测,测量患侧及健侧半卵圆中心感兴趣区(ROI)的 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胆碱化合物(Cho)/肌酸(Cr)比值,所用序列为点解析波谱序列.采用Efilm workstation影像软件处理MRI,测量并计算梗死灶体积.根据脑梗死灶体积大小再将病例组分为 0.5~7.9 cm3、8~15.9 cm3和16~24 cm3亚组,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病例组(双侧)、正常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半卵圆中心ROI:NAA/Cr、Cho/Cr比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患侧ROI:0.5~7.9 cm3亚组NAA/Cr、Cho/Cr比值均较8~15.9 cm3组和16~24 cm3亚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16~24 cm3亚组NAA/Cr、Cho/Cr比值均较0.5~7.9 cm3亚组和8~15.9 cm3亚组低,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梗死灶体积为0.5~24 cm3时,病例组患侧半卵圆中心ROI损伤随梗死灶面积增大而加重;其中16~24 cm3亚组半卵圆中心ROI的损伤为严重.

  • 利鲁唑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浓度的影响

    作者:姜寿峰;伍爱民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扫描(1HMRSI)研究谷氨酸释放抑制剂利鲁唑对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的急性和慢性作用,探讨NAA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16例未经治疗的GAD患者利鲁唑给药前、给药24h和8周经1HMRSI检测海马NAA浓度.16例患者中10例为应答者,其余6例为非应答者.8名年龄、性别和体重相似的健康受试者同时进行对照研究.双侧海马NAA浓度和焦虑评分变化作为主要研究指标.结果:对利鲁唑有应答的患者海马NAA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对利鲁唑没有应答的患者海马NAA浓度随时间降低.治疗8周时,与基线相比,患者海马NAA浓度的增加与紧张焦虑症的改善相关.结论:本项初步试验结果显示GAD患者经利鲁唑治疗后症状的缓解与海马NAA浓度具有相关性.

  •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代谢和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涛;王中;周岱;陈泽军;陈剑华;沈海林;姚选军;胡春洪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细胞代谢的变化及其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关系.方法二次注血法制作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利用磁共振氢谱研究脑组织细胞代谢的变化,并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rCBF的变化.结果正常组NAA/Cho+Cr为0.885±0.044,SAH组在注血后NAA很快减少,第3 d减为注血前的75%,第7 d下降为显著,为注血前的61%,第14 d轻度回升.rCBF在注血后的第3 d下降为明显,随后开始回升,第14 d为SAH前的67%.病理检查显示:颞叶、顶叶局部脑区神经细胞的细胞质浓缩、核浓染,以SAH后第7 d为明显,没有发现细胞坏死.结论 NAA/Cho+Cr的减少与SAH后的局部脑缺血密切相关,但是较rCBF的下降晚,说明SAH后同时存在细胞代谢和rCBF的变化,并且细胞代谢变化可能是脑血管痉挛的继发反应.

  • MR氢质子波谱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袁蕾蕾

    目的:探索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技术对颅脑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经完整资料诊断为多发性硬化患者于脑内病灶和病灶周围正常表现脑白质区( NAWM)行多体素1 H-MRS检查,并选择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变区及NAWM的NAA/Cr值均明显降低(P﹤0.05);强化病灶与无强化病灶NAA/C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Cho/Cr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强化病灶与NAWM的NAA/Cr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Cho/C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1 H-MRS技术可以为多发性硬化的病灶内及病灶周围表现正常的脑白质提供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信息,并能与病理改变很好的联系起来,有助于我们对多发性硬化的脱髓鞘和非脱髓鞘病理改变的认识。

  • 抑郁症患者额叶、前扣带回、海马N-乙酰天冬氨酸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

    作者:李国海;刘珺;申变红;张礼荣;尉传社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额叶、前扣带回皮质、海马N-乙酰天冬氨酸(NAA)的相对含量.方法 对13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及13位健康志愿者前扣带回行多体素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扫描,抑郁症患者经6周抗抑郁治疗后再次作1H-MRS扫描,测定的生化物质为NAA和肌酸(Cr).结果 抑郁症组左侧和右侧额前皮质、左侧和右侧海马NAA/Cr值[分别为(1.29±0.18),(1.33±0.23),(0.93±0.21),(0.96±0.19)]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 <0.01),双侧前扣带回皮质NAA/Cr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抗抑郁治疗后,左侧额前皮质NAA/Cr值(1.63±0.42)较治疗前(1.29±0.18)升高( P =0.010);右侧额前皮质、双侧海马、右侧前扣带回皮质NAA/Cr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双侧额前皮质、双侧前扣带回皮质、左侧海马NAA/Cr值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额前皮质和海马N-乙酰天冬氨酸的含量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和抗抑郁剂的疗效有关.

  • 冲突性应激对大鼠额叶代谢物水平的影响

    作者:吴万振;赵虎;陈夫银;柳威;于恩彦;罗文鸿

    目的 探讨冲突性应激对大鼠额叶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水平的影响.方法 21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4周应激组,4周应激用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额叶NAA浓度.结果 4周应激组大鼠皮质酮的水平[(161.02±17.86)ng/ml]比其对照组[(89.23±12.34)ng/ml]的高(P<0.01),4周应激用药组大鼠皮质酮的水平[(83.5±9.33)ng/ml]已经基本上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而远远低于4周应激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6.23±O.61)μmol/g]相比较,4周应激组NAA浓度[(5.17±0.54)μmol/g]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应激用药组[(6.43±0.83)μtmoL/g]比较,4周应激组代谢物浓度显著下降(P<0.01).用药组和正常对照组NAA浓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冲突性应激可以诱发皮质酮水平的升高,脑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酰含量下降,帕罗西汀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 基于MRS对HIV-1感染者早期脑损伤能量代谢研究

    作者:齐石;左盼利;员达;赵晶;米海峰;张岩岩;柳娇娇;李云芳;李宏军

    目的 利用单体素MRS探讨无认知功能障碍症状HIV感染者与正常志愿者间不同脑区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酸(Cr)代谢物质的差异.方法 采用3.0T MR扫描仪对CD4细胞计数≥200 cells/μL(22例,A组)、<200 cells/μL(27例,B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HIV阳性患者及正常志愿者33名(C组)行单体素MRS检查,分别测量基底节区、额叶白质、顶叶白质区域,比较NAA/Cr与Cho/Cr组间差异.结果 A组、B组与C组比较在基底节区NAA/C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A组与C组)和P< 0.001(B组与C组)].在额叶白质A组与B组、C组比较NAA/Cr值升高[P=0.002(A组与B组)和P=0.017(A组与C组)].A组与C组比较Cho/Cr在基底节区与额叶白质区域显示升高(P=0.023和<0.001).结论 MRS能够检测出无认知障碍症状HIV感染者在脑基底节区域及额叶白质区域存在代谢异常.

  • 多发性硬化的非脱髓鞘性病变

    作者:李美山;许虹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多发性硬化(MS),目前认为其存在轴突横断、丧失及神经元损害等非脱髓鞘性病变,并且是造成MS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监测、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病理、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一阐述.

  • 猫脑缺血坏死后Lac波1.2ppm处出现一未知氢波的观察

    作者:张运周;陆兵勋;尹岭;朱克;刘买利;卢广

    目的在猫持续性局灶脑缺血模型上对某一未知氢波(Peak of unknown,Pu)进行证实,并推测其未来的应用价值.方法猫脑缺血后以DWI及猫立体定向图谱为缺血后不同区域氢谱定位,并在缺血后不同时间进行氢谱检查,观察乳酸、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胆碱及Pu的变化.结果猫局灶脑缺血后,缺血受累区在乳酸出现及NAA减少的前提下,缺血后2 d至7 d内,Pu波持续存在.结论Pu波的出现与脑缺血坏死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脑组织坏死后产生的固有物质.它可能作为脑组织坏死的特异波而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