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僵人综合征伴侵袭性胸腺瘤、天疱疮和重症肌无力一例

    作者:李海峰;高翔;王梓炫;徐昕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7岁,因"双下肢发紧、乏力、容易跌倒11年,四肢无力1年,加重伴轻微憋气1个月"于2008年10月就诊.早期无明显晨轻暮重,紧张和生气时下肢发紧加重,感僵直且因此跌倒,严重时面部和腹部肌肉也有僵直感,放松和睡眠时减轻.症状逐渐加重.6年前行神经传导和针极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4年前当地医院以"肌张力异常"予多巴胺治疗无效.

  • CT诊断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磊

    目的:分析CT诊断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基线及CT影像学资料,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将其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Masaoka-Koga分期)对照,分析CT诊断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价值.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0.00%、灵敏度为95.34%、特异度为76.47、阳性预测值为91.11%、阴性预测值为86.67%;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瘤体呈不规则分布、瘤体边缘毛糙/边界不清、瘤体囊变/坏死或钙化、纵膈脂肪层浑浊或消失、心包受浸、大血管受浸及不均匀强化病例占比皆较多于非侵袭性胸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非侵袭性胸腺瘤和侵袭性胸腺瘤具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介.

  • 老年侵袭性胸腺瘤支气管内生长1例

    作者:孟祥一;王伟;崔有斌

    胸腺瘤是纵隔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低,约每年0.15/100000人〔1〕。胸腺瘤通常来源于胸腺的胸腺上皮细胞,它与一种可变异的T淋巴细胞增殖有关〔2〕。侵袭性胸腺瘤可直接穿透胸膜,心包膜或其他纵隔结构。

  • 双侧胸腔镜手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许哲男;商圣涛;陆毓峰;张吉;陈冲;陈悦;赵维

    目的:观察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的双侧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操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1例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患者,双侧入路完整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观察其疗效.结果:双侧胸腔镜手术切除侵袭性胸腺瘤达到了根治效果,术后患者肌无力症状明显缓解,同时避免了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以及单侧胸腔镜下不能清扫对侧脂肪及遗留迷走胸腺的弊端.结论:双侧胸腔镜下微创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并发重症肌无力同样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证实了手术操作的可行性.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为侵袭胸腺瘤1例分析

    作者:于兵;朱昌苗;黄建伟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35~40%[ 1 ].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但有约30%~40%的患者首发于淋巴结外,少数可以发生在胸腺,极易误诊为侵袭性胸腺瘤,现就我们遇到1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及分析

    作者:席建平;马新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胸腺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并对比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1.3%、阳性预测值为90.5%和阴性预测值为95.5%.侵袭组与非侵袭组患者的胸腺瘤在形态、钙化、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纵隔脂肪线、均匀增强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具有操作简便、诊断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且根据CT表现可以有效鉴别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 侵袭性胸腺瘤的 Axin 和β-catenin 表达研究

    作者:陈晓军;杨磊;师大雷;王政

    目的:对侵袭性胸腺瘤病例 Axin 与β-catenin 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指导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胸外科经 CT 诊断及手术病理检验后确诊为胸腺瘤的112例患者根据 Masaoka 分期方法分为非侵袭性组52例(Ⅰ期)和侵袭组60例(Ⅱ~Ⅳ期),其中Ⅱ期52例,Ⅲ期6例,Ⅳ期2例。均行组织样本免疫组化法检测,比较 Axin 与β-catenin 阳性情况。结果侵袭性胸腺瘤的 Axin 阳性表达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57.7%(3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2,P ﹤0.01);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中Ⅱ期 Axin 阳性表达率为50.0%(26/52),Ⅲ期为66.7%(4/6),Ⅳ期为100%(2/2),三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11,P ﹥0.05)。侵袭性胸腺瘤的β-catenin 阳性表达率为93.3%(56/60),显著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的57.7%(3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P ﹤0.01);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中Ⅲ期的β-catenin 阳性表达率均为100%(6/6),Ⅳ期为100%(2/2),Ⅱ期为92.3%(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0,P ﹤0.01),两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xin 与β-catenin 在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中较非侵袭性胸腺瘤有高表达,可能成为临床诊断与鉴别侵袭性胸腺瘤的较为有效的分子学评价指标,二者结合应用可能对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5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刘立刚;潘铁成;李军;魏翔;陈涛;郑智

    目的 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 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43 例,胸前外侧切口15例;41例肿瘤完全切除,14 例肿瘤姑息切除,3例仅行病理活检;其中36例肿瘤扩大切除,包括纵隔胸膜及心包部分切除27例,肺楔形切除7例,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部分切除加成形修补9例,上腔静脉置换4例;17例Ⅲ、Ⅳ期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或取活检术.残余肿瘤组织予以放射性质子粒(碘125)植入14例,射频透热治疗1例.全组病例无死亡.41例根治性切除患者,除1例行上腔静脉置换术后颜面部浮肿消除不满意外,其余恢复良好,术后随访患者生存质量较高.23例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年,3年生存率为39.7%.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的重要手段.手术病例应尽可能做到根治性切除,并注意纵隔脂肪的清扫以减少复发机会.对于瘤体巨大不能根治性切除病例要酌情结合术前或术后放疗或放化疗来提高切除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侵袭性胸腺瘤伴胸膜局限性受侵一例

    作者:张洪涛;李功杰

    患者女,40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痛,呈针扎样疼痛,深呼吸时加重,同时伴胸闷及干咳,未曾就诊,胸痛症状逐渐减轻,但仍有胸闷.并于1周前行胸片检查发现“纵隔肿瘤,左侧胸膜包块”入院治疗.自患病以来,无发热及乏力,偶有咳嗽,呈干咳,无声音嘶哑、无呕血及黑便,无腹痛、腹泻,饮食可、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3kg.

  • 原发胸腺淋巴瘤的 CT 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金贤德

    目的:探讨原发胸腺淋巴瘤的 CT 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胸腺瘤患者的 CT 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 CT 表现与胸腺癌及侵袭性胸腺瘤的 CT 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0例原发胸腺淋巴瘤中,CT 平扫显示结节状突起9例,密度较均匀8例,肿块向两侧生长13例。原发胸腺淋巴瘤CT 增强扫描示包绕血管征16例,瘤内小囊肿样改变10例,强化值<20 HU 15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的 CT 增强表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胸腺淋巴瘤的 CT 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与侵袭性胸腺瘤及胸腺癌相鉴别,是该病的较好的诊断检查方法。

  • 侵袭性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0例分析)

    作者:严文远;张朝杰

    目的: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0例临床表现有胸痛、咳嗽伴有不同程度重症肌无力等临床症状,X线胸片检查提示有上纵隔肿瘤、疑为胸腺瘤的病例,经CT或MRI平扫和增强,结合手术和活检细胞学诊断及随访观察,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5例呈非浸润性生长,显示肿瘤轮廓清楚,边缘光整,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和器官分界清楚,表现为良性胸腺瘤的特征.另外5例肿瘤呈分叶状,边缘模糊且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并显示有纵隔浸润、胸膜播散,心包受侵、以及胸椎骨质破坏等影像改变,表现为侵袭性胸腺瘤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利病理诊断,提示上述影像表现为恶性胸腺瘤的表现.结论:胸腺瘤呈浸润性生长,广泛浸润纵隔、胸膜及心包,并胸膜播散及骨质破坏等.可为临床提供这些病理改变的影像学变化特征,有助于胸腺瘤的定性诊断.

  • 上腔静脉置换术在胸腔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朱鹏志;王平;桂龙生;李永武;彭浩;熊健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腔静脉置换治疗晚期胸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上腔静脉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手术经验.其中局部晚期肺癌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术中行原发肿瘤和受累上腔静脉全部切除并重建上腔静脉.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早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无远处转移、侵犯上腔静脉的局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包括上腔静脉置换在内的扩大切除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 不同CT征象对胸腺瘤与常见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管文举;袁雁雯;刘昕

    目的:分析不同CT征象对胸腺瘤与常见纵隔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9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30例,侵袭性胸腺瘤28例,纵隔恶性肿瘤32例。所有肿瘤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利用MSCT的动态增强及MPR成像,分析三种类型纵隔肿瘤的CT图像特征,比较三种肿瘤基本特点的差异性。结果:经过MSCT的动态增强技术及MPR技术成像分析,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的形态规则28例,欠规则2例,边缘光滑27例,欠光滑3例,毛糙0例,密度均匀27例,欠均匀3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形态是否规则、边缘是否光滑、密度是否均匀的差异性比较明显,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的MCI形态凸出型27例,平坦型3例,灌注型0例,周围脏器间隙清晰29例,部分层面清晰1例,间隙不清晰0例,周围组织分界清晰30例,分界不清0例,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MCI形态类型、周围脏器间隙是否清晰以及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晰差异性显著,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经过MSCT的动态增强技术及MPR技术分析,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CT成像经过强化,强度变化不明显24例,轻度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0例,伴有胸腔积液1例,无胸腔积液29例,纵隔、腋窝与颈部基本无患者具有肿大淋巴结,与侵袭性胸腺瘤和纵隔恶性肿瘤CT成像的强化特点、是否伴有胸腔积液、有无肿大淋巴结等差异性显著,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 P<0.05)。结论:利用MSCT动态增强技术和MPR技术,能够明显区分非侵袭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与纵隔恶性肿瘤,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区分三种类型肿瘤的鉴别方法。

  • 诱导治疗后手术切除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江;王祥;何金涛

    目的 探讨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的诊断及术前诱导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3例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8例,Ⅳa期5例.肿瘤均侵犯大血管、心包或肺组织,或胸膜、心包转移.所有患者均经带芯穿刺、胸腔镜或前纵膈切开活检确诊,经长春瑞滨+顺铂(NP)或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CAP)方案术前诱导化疗3周期或同步放疗30 GY,肿瘤缩小、分期降低后行完全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均长期随访.结果 13例病理均为恶性胸腺瘤,其中B2型4例,B3型6例,C型3例.诱导化疗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4例.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2例.9例手术患者均存活超过3年,超过5年7例(77.7%),超过8年1例;4例未手术患者均在4年内死亡.结论 对于无法完全切除的Ⅲ、Ⅳa期侵袭性胸腺瘤,术前诱导治疗,可使原发肿瘤缩小,控制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的完全切除率,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

  • 外科治疗36例侵袭性胸腺瘤伴血管置换的临床经验

    作者:傅世杰;顾畅;潘旭峰;赵珩;方文涛;杨骏

    目的 探讨累及纵隔大血管侵袭性胸腺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术后疗效.方法 2007年4月—2017年4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共收治累及纵隔大血管侵袭性胸腺瘤患者3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辅助放化疗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术中或院内死亡病例,29例(81%)患者的肿瘤被完全切除.14例患者行单纯上腔静脉置换;10例患者行左无名静脉—右心耳搭桥;3例患者行右无名静脉—右心耳搭桥;2例患者行左无名静脉—右心耳搭桥+上腔静脉切除,其余患者均行复杂血管置换手术(>1根血管桥).共10例(27.8%)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5例,电解质紊乱2例,乳糜胸、肺不张、活动性出血二次手术开胸探查各1例.其余患者中,13例复发患者中10例在随访过程中死亡.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1%和58.8%.与姑息切除组(n=7)相比,完全切除组(n=29)患者的预后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48).结论 侵袭性胸腺瘤累及纵隔大血管后行人工血管置换是可行的手术方式.完全切除肿瘤及其累及组织对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侵袭性胸腺瘤与纵隔淋巴瘤的能谱CT成像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张延军;徐晶晶;李连霞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侵袭性胸腺瘤与纵隔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4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我院治疗的16例纵隔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扫描,比较两组CT表现、双期增强扫描基物质浓度与单能量CT值.结果:观察组明显分叶、钙化、中重度肿瘤强化等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期水浓度低于对照组,碘浓度、单能量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胸腺瘤与纵隔淋巴瘤均有较为明显的CT影像学特征,利于临床鉴别诊断,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