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鼻窦炎患者中耳功能的测定

    作者:吉晓滨;王磊;杨桂梅;孟庆翔;谢景华;吴晓钟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10例健康成人做声阻抗和纯音测听.结果 (1)53例患者中,声阻抗鼓室导抗图A型33例(62.26%),As型4例(7.55%),B型2例(3.77%),C型14例(26.42%);正常听阈35例(66.04%),轻度聋16例(30.19%),中度聋2例(3.77%);(2)As、B、C型异常导抗图、峰压值、同侧对侧镫骨肌反射、坡度在鼻窦炎各分型与对照组、各分型之间比较,30组比较中9组有统计学差异.静态声顺值无统计学差异;(3)听阈各频率中鼻窦炎各分型与对照组、各分型之间进行比较,60组比较中47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慢性鼻窦炎分型分期加重,异常导抗图、镫骨肌反射消失增多,峰压值偏向负压,坡度值增加;静态声顺值无或少变化;同时听力损伤加重.

  • 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时凿断翼钩对中耳功能影响

    作者:于加友;孙健;杨学财;陈立强;霍俊峰

    目的 探讨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时凿断翼钩对腭裂病人听力及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腭裂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2例,行腭裂修复术时凿断翼钩,解剖并重建腭帆提肌;对照组30例,解剖并重建腭帆提肌,但术中不凿断翼钩.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均作声阻抗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以判定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听力及中耳功能均获得改善(t=3.38、2.18,P<0.05;χ2=61.46、51.42,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腭裂有助于腭裂病人听力及中耳功能的改善,手术中凿断翼钩与否对术后听力及中耳功能的改善无显著影响,提示腭帆提肌重建在维持中耳功能中的作用占主导地位.

  • 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疗效观察

    作者:温秀友;徐文强;马聪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鼓膜、中耳黏膜或骨的慢性感染,患病后耳内会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的流脓、鼓膜穿孔等,严重时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1]。手术是治疗严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法,可彻底清除病灶,恢复中耳功能,提高患者听力。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们采用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唇腭裂患儿术前听力学检测结果的分析

    作者:柳荫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对42例(84耳)先天性唇腭裂术前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声导抗测试并与正常儿童比较.结果:唇裂组1耳(5.56%)、腭裂组36耳(75.00%)和唇腭裂组12耳(66.67%)为B型、C型导抗图.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唇裂患儿听力异常为2耳,占11.11%;腭裂患儿听力异常为41耳,占85.41%;唇腭裂患儿听力异常为16耳,占88.89%.结论:传导性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在腭裂、唇腭裂患儿群体中有高发病率,唇裂对听力影响较小.

  •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陈洁;高寸雅;李玉娥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hith effusiom,OME)是引起婴幼儿听力障碍常见原因之一.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当急性OME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时,可能转化为慢性OME而迁延不愈.为探讨鼓膜切开加置管,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我院自2008年应用耳内镜系统进行了31例(38耳)的临床观察,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 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相关多因素量化分析

    作者:陈其国;张威;梁勇;刘小龙;陈怀宏;汪琼;赵向东;杨村

    目的:探索量化和客观评价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的方法,采用多因素及量化的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20例(320耳)鼻咽癌初诊患者行电耳镜、声导抗检测、纯音听阈测试、鼻咽部及中耳CT或MRI扫描、咽鼓管功能检查、电子鼻咽镜检查,量化评估中耳功能;采用SPSS 13.0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T分期、临床分期、肿物部位、扩散类型、形态、咽鼓管功能及咽口形态、影像学侵犯范围(鼻腔、颅底、咽隐窝、咽旁间隙、腭帆张肌、腭帆提肌)是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单因素,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N分期、M分期对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肿物部位、咽鼓管功能、腭帆张肌侵犯、颅底侵犯是影响鼻咽癌初诊患者中耳功能的独立因素.结论: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受T分期、肿物部位、咽鼓管功能、腭帆张肌侵犯、颅底侵犯等相关因素影响,本研究探讨的中耳量化标准能较为客观地评估鼻咽癌初诊患者的中耳功能.

  • 婴幼儿226Hz与1000Hz探测音声导纳测试比较分析

    作者: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苏仁杰;沈安民;史波宁

    目的:比较分析1000 Hz、226 Hz探测音声导纳在3岁龄内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患儿中的测试结果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321耳)正常婴幼儿与122例(171耳)中耳炎婴幼儿,做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及共振频率测试,运用SPSS11.0软件对峰导纳、斜率及共振频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按年龄分组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并检验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在1000 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差别的统计学意义;并分别计算以1000 Hz探测音峰导纳,226 Hz探测音峰导纳、斜率等测量值作为诊断标准时,出现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并做x2检验.结果:1000 Hz峰导纳的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2时,0~12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07%、1.84%;正常值判断值定为≥0.3时,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3.26%、5.26%,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52%、0.00%;正常婴幼儿与中耳炎婴幼儿的226 Hz探测音声导纳斜率组间比较,其中0~12个月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26 Hz探测音斜率作为诊断标准时,中耳炎婴幼儿在13~24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4.57%、31.58%,25~36个月龄组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6.67%、6.67%.结论:①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在诊断0~36个月婴幼儿中耳炎时,准确性优于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建议3岁龄前的婴幼儿应采用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纳图来评估中耳功能;②0~12个月龄内婴儿将正峰≥0.2 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13~36个月龄内幼儿将正峰≥0.3 mmho作为正常标准较为合理.

  • 新生儿226和1000Hz探测音鼓室图研究

    作者:李梦茵;郑芸;李刚;王恺

    目的:研究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226、1000Hz探测音鼓室图测试结果,探讨对新生儿鼓室图结果的正确解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双耳通过DPOAE听力筛查、无2007年美国新生儿听力联合委员会提出的任何一项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206例2~7 d龄[(3.92±1.24)d]的新生儿分别进行226、1000 Hz探测音鼓室图测试.结果:408耳鼓室图测试结果:226 Hz探测音鼓室图中单峰型213耳(52.20%)、双峰型194耳(47.55%)、无峰型1耳(0.25%);1000 Hz探测音鼓室图中单峰型387耳(94.85%)、其他型21耳(5.15%).1000 Hz探测音单峰型鼓室图的各参数值分别为:鼓室图峰压(33.24±44.37)dapa;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0.52±0.25)mmho;鼓室图宽度:左耳(121.38±28.79)dapa、右耳(108.63±26.00)da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226 Hz探测音测得的等效外耳道容积为:男(0.44±0.10) ml,女(0.43±0.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226 Hz探测音鼓室图以双峰型与单峰型为主;1000 Hz探测音鼓室图以单峰型为主,且较226 Hz探测音对新生儿中耳功能更为敏感,新生儿鼓室图测试宜使用1000 Hz探测音.本研究所获226、1000 Hz探测音鼓室图的各参数值可试用于新生儿鼓室图结果的临床解释以评估其中耳功能,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在该领域进行相关研究.

  • 中耳功能正常与异常婴儿的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特性研究

    作者:王素菊;商莹莹;倪道凤;高志强;郝文洋;徐春晓;李奉蓉;赵翠霞

    目的:对比中耳功能正常与异常婴儿宽频声导抗(wideband acoustic immittance ,WAI)能量吸收率(wideband absorbance ,WBA)的差异,探讨宽频声导抗对婴儿中耳功能诊断的作用。方法根据高频(1 kHz)声导抗(high frequency tympanometry ,HFT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将3~12月龄婴儿46例分为中耳功能正常组31例(50耳)和中耳异常组15例(20耳),用96 dB peSPL 的宽频短声(频率范围226~8000 Hz)对两组进行宽频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能量吸收率特性,分析中耳功能对不同频率能量吸收率的影响。结果无论外耳道压力为峰压还是0 daPa时,除8000 Hz外,中耳功能正常组婴儿的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均高于中耳功能异常组,且2000 Hz处两者差异大。当外耳道压力为峰压时,中耳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226~6727 Hz WB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外耳道压力为0 daPa时,中耳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500~6727 Hz W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功能正常与异常婴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吸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宽频声导抗可作为有效检测婴儿中耳功能的方法之一。

  • 不同年龄婴幼儿1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分析

    作者:高胜利;邹宇;罗仁忠;温瑞金;彭峤琛;谢小赳

    目的 探讨婴幼儿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的一致性及准确性,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方法 将1 306例(2 612耳)婴幼儿按年龄分为13组:0~、1~、2~、3~、4~、5~、6~、7~、8~、9~、10~、11~、12~24月龄组.使用美国GSI 33 Ⅱ型中耳分析仪对各组行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比较两者结果,分析其一致性,并比较不同年龄段婴幼儿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的正常图形比例,了解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评估不同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的准确性.结果 1 306例(2 612耳)中,ABR、DPOAE均正常且不伴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644例(1 208耳)中,各月龄段婴幼儿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均较高,小于10月龄各组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亦较高,与同月龄段各组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正常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月龄及以上组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正常比例明显高于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P<0.05).1 306例(2 612耳)中,小于6月龄和大于10月龄段婴幼儿的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结果一致性低,在6~10月龄段两者的一致性较高,达87.5%~92.74%.结论 用声导抗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时,<6月龄婴幼儿应使用1 000 Hz探测音,6~10月龄婴幼儿或许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均可选用,而≥10月龄的婴幼儿宜选用226 Hz探测音.

  • 儿童OSAHS患者中耳功能分析

    作者:徐恩明;徐忠强;王智楠;吴展元

    目的 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中耳功能.方法 对413例OSAHS患儿(OSAHS组)(3~岁144例、6~岁206例、9~16岁63例)术前进行声导抗检查,异常者行听力测试,术后3个月复查声导抗及听力,并与正常对照组279例(3~岁94例,5~岁104例,9~16岁81例)进行比较.结果 OSAHS组中288例328耳有不同程度的中耳功能损害,阳性率为69.73% (288/413),69例72耳(16.71%,69/413)有不同程度听力下降,中耳功能异常和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3% (21/279)和1.43%(4/27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中耳功能异常和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 儿童OSAHS患者有不同程度中耳功能和听力损害的可能,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逐渐降低.

  • 125例新生儿的鼓室导抗测试结果分析

    作者:陈文霞;许政敏

    目的 比较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125例(250耳)新生儿进行226、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异常或可疑者再行颞骨薄层CT检查明确有无中耳积液.结果 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有1耳为As型,其余耳均为A型,其中单峰型占43.2%(108/250),双峰型占56.8%(142/250);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74耳,其中65耳为B型,4耳为As型.5耳为C型.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异常者有35耳,其中26耳为B型,5耳为As型,4耳为C型,声导抗测试异常或可疑者43例(86耳)颞骨薄层CT检查显示30耳存在中耳腔积液.结论 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不能反映新生儿的中耳功能;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较好,但特异性较差;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佳.

  • 慢性鼻-鼻窦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福权;邱建华;乔莉;刘永收;刘晓;黄华;风亚妮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218例慢性鼻窦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中耳功能,中耳功能异常的患者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后复查鼓室导抗图和纯音测听.结果 218例患者中28例(36耳)中耳功能异常,慢性鼻窦炎Ⅲ型患者中耳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鼻窦炎Ⅰ型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P<0.05,P<0.01),慢性鼻窦炎Ⅱ型患者中耳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P<0.05).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后随访6.5月,36耳中治愈19耳,好转15耳,无效2耳.结论慢性鼻-鼻窦炎可能影响中耳功能,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有利于中耳功能恢复.

  • 鼻咽癌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敬淳;刘明

    鼻咽癌(NPC)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对放疗和化疗都较敏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非手术治疗的头颈部肿瘤~([1]),目前,其5年总生存率达76%,I、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90%~([2]).由NPC及其治疗所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OME)及相应症状是NPC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医生对NPC放疗前后咽鼓管和中耳功能的变化更加关注,对NPC放疗前后并发OME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 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的应用

    作者:陈文霞;许政敏

    目的 评价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及500、1 000 Hz镫骨肌反射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128例听力正常婴儿(256耳)和104例听力异常婴儿(166耳)进行226、678、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及500、1 000 Hz镫骨肌反射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 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表现为单峰型、双峰型、无峰型图形,<6月龄婴儿的226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图形特点在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月龄组的678、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图形特点在听力正常组和异常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 Hz镫骨肌反射引出率与1 000 Hz镫骨肌反射引出率在同年龄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听力正常和异常组之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678、1 000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是诊断小于6月龄婴儿中耳功能较准确的检查方法,3种频率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6月龄~1岁婴儿均较敏感.500和1 000 Hz镫骨肌反射引出率在同月龄婴儿无明显差异,且随着年龄增长镫骨肌反射引出率逐渐增加.

  • 婴幼儿鼓室导抗测试研究进展

    作者:刘志奇;黄治物

    鼓室导抗测试是了解中耳功能正常与否的客观测试方法.目前,在确定婴幼儿中耳病变时缺乏鼓室导抗测试的明确诊断标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鼓室导抗测试结果在婴幼儿中有着与成人不一样的特点,现将国内外有关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为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

  • 213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听力及中耳功能状况分析

    作者:李菊兰;梁传余;蔡华城;韩伟;余顺先

    目的探讨其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13例426耳先天性唇腭裂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纯音测听以及声导纳测试.结果腭裂患者听力障碍与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高,并且听力问题受重视程度低.完全腭裂与不完全腭裂的中耳功能障碍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伴发唇裂的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单纯腭裂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传导性为主的听力损失以及中耳功能障碍在腭裂患者群体中有高发病率,与腭裂的分型无关,与唇裂的伴发无关.

  •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要点

    作者:郑谦;石冰

    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治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较早地在国内开展了腭裂伴发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本文对腭裂伴发中耳炎的高发性、隐匿性和潜在危害性进行介绍,并提出了早期积极治疗是腭裂伴发中耳炎的基本治疗原则,总结了鼓膜切开置管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技术要点等.

  • 多频鼓室导纳测试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赖丹;黎万荣

    静态鼓室图在上世纪70年代,已作为检测中耳功能的常规手段应用于临床,通过测试中耳的声阻抗或声导纳了解中耳的功能状态.在听力学和耳科学常用的"声导抗"多指静态鼓室图,它对耳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由于我国临床听力学发展的相对缓慢,大多数医院仍停留于静态鼓室图所能提供的信息水平.

  • 飞机座舱压力高度突变对机组人员的中耳功能及听力的影响

    作者:窦艳玲;冯怀志;刘涛;曾颖

    目的 探讨新型运输机座舱压力高度突变对机组人员中耳及听力的影响.方法 某新型运输机在空中座舱压力高度发生突变后,机组人员及时发现,立即紧急着陆.48 h内对全体机组人员(2名飞行员、3名机务人员)进行医学检查,排除危及生命的疾病后,进行中耳及听力学指标的检测.结果 2名飞行员中,1名出现明显身体受压,感觉疲劳,出现耳鸣耳痛,双耳高频(8 kHZ)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另1名飞行员无耳部不适,各项听力学指标正常.3名机务人员均出现一过性耳痛耳闷耳鸣,其中2名出现轻度耳气压伤.结论 飞机座舱压力高度突变是机组人员出现轻度中耳功能和听力异常的主要原因,咽鼓管功能异常也是造成中耳气压伤的主要诱发因素,意外课程的培训是预防飞行意外的关键.

4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