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作者:毛爱芹;李保奇;苏爱江;梁平;魏广占;王红哲

    目的 评估二线化疗方案中,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LP)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治疗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58例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LP组29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IP组29例,接受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治疗前及每2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LP组和IP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7.6%和37.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2%和6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P组和IP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和8.6个月(P=0.28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4.9个月(P=0.043);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疲劳乏力、恶心呕吐和腹泻,其中LP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IP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LP方案与IP方案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当,但IP方案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或5-FU治疗UGT1A1*28野生型TA6/6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作者:秦琼;黄镜;杨林;周爱萍;陶云霞;王金万

    目的:比较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28启动子为野生型的TA6/6患者在使用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联合顺铂与CPT-11联合5-FU/亚叶酸钙治疗时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采取的治疗方案将98例UGT1A1*28野生型TA6/6患者分为CPT-11联合顺铂组(IP组,n=47)和CPT-11联合5-FU/亚叶酸钙组(FOLFIRI组,n=51),对患者进行UGT1A1*28启动子多态性检测,比较不良反应差异。结果在总体3~4级不良反应方面,IP组的发生率(61.7%)明显高于FOLFIRI组(39.2%),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IP组3~4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4.0%、51.1%、14.9%和8.5%,FOLFIRI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8%、29.4%、2.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血液学方面,FOLFIRI组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为9.8%,IP组未发生3~4级腹泻,两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UGT1A1*28野生型TA6/6患者在接受CPT-11联合顺铂和CPT-11联合5-FU/亚叶酸钙两种化疗方案治疗的不良反应谱存在差异;应用CPT-11时,不但要考虑到UGT1A1*28启动子多态性对不良反应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CPT-11联合不同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 伊立替康疗效相关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征云;沈洁;刘宝瑞

    0 引言喜树碱人工半合成物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是近10年来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被用于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CPT-11是一种无活性的前药,需经羧酸酯酶2(carboxylesterase 2,CES2)的活化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SN-38后,与Ⅰ型DNA拓朴异构酶1(Top1)结合,使肿瘤细胞发生G2期阻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绍俊(综述);李桂生(审校)

    药物遗传基因组学是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伊立替康在体内转化为活性成分SN38后主要经UGT1A1解毒成SN38G排出体外。UGT1A1发生*28或*6突变后功能下降,需减少伊立替康剂量以避免毒副反应。

  • FOLFOXIRI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秋霞;黄镜

    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化疗。目前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仍然是治疗结直肠癌基本也是有效的化疗药物,这三种药物联合的化疗方案(FOLFOXIRI)较两药联合的方案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毒副反应。如何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减少化疗药物的相关毒副反应成为治疗的关键。

  • 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进展

    作者:顾阳春;马力文

    晚期胃癌患者能否进行二线治疗一度备受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体力状况较好的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其死亡风险。所用的化疗药物主要为伊立替康或紫杉类药物。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舒尼替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单克隆抗体雷莫芦单抗等靶向药物也开始崭露头角。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预后指标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所涉及的胃癌二线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希望能为临床晚期胃癌的二线治疗提供参考。

  •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1例报道

    作者:迟·依荷芭丽;李玉升;黄镜;王金万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我国也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全世界约35%的胃癌发生在中国.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患者超过26万[1],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0%.Ⅰ期和Ⅱ期的胃癌患者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30%~80%,Ⅲ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10%,而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0.70%~80%的胃癌患者被确诊时属于胃癌局部晚期或转移而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关键词: 胃癌 伊立替康
  •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I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毒性和疗效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兴胜;林琳;张苗苗;郝学志;王子平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9-01-01-2012-12-31初治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其与UGT1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4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IP方案化疗后CR 3例,PR 32例,SD 4例,PD 9例,总有效率为73.0%,疾病控制率为81.3%.主要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贫血29例,血小板减少14例,恶心呕吐38例,迟发性腹泻26例,便秘15例,脱发5例,乏力38例,转氨酶升高14例,心电图异常9例.UGT1A1* 28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为TA6/6野生型基因34例,TA6/7杂合突变型基因11例,TA7/7纯合突变型基因3例;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为G/G野生型基因33例,A/G杂合突变型基因13例,A/A纯合突变型基因2例.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提示UGT1A1突变型基因可增加患者发生迟发性腹泻的风险,而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影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GT1A1* 28、UGT1A1*6、ECOG评分和治疗周期数对迟发性腹泻有明显影响;同时ECOG评分和治疗周期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存在影响.结论:UGT1A1突变基因对患者迟发性腹泻有明显影响,UGT1A1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为临床应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相关不良反应的预测提供依据,对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DP与IP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作者:朱益平;盛莉莉;王潞

    目的 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的一线化疗方案主要以氟尿嘧啶类及顺铂为基础,一旦出现肿瘤进展,二线治疗疗效欠佳.本研究主要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以及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二线治疗AG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1-01-2014-01-31入住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肿瘤内科的94例既往接受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AGC患者,分为DP和IP组.DP组51例,多西他赛(docetaxel,TXT) 35 mg/m2,静脉滴入,d1、d8;顺铂(cisplatin,DDP) 20 mg/m2,静脉滴入,d1~d4;21 d为1个周期.IP组43例,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 65 mg/m2,静脉滴入,d 1、d8;DDP 20 mg/m2,静脉滴入,d1~d4;21 d为1个周期.化疗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根据不良反应的程度调整药物用量.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9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DP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1.96%),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13例(25.49%),稳定(stable disease,SD) 15例(29.41%),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22例(43.14%),客现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27.45%,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56.8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survival,mPFS) 5.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8.4个月.IP组PR 9例(20.93%),SD 13例(30.23%),PD 21例(48.84%),ORR为20.93%,DCR为51.16%,mPFS 4.5个月,mOS 7.6个月.2组间ORR(x2-0.063,P=0.467)、DCR(x2 =0.305,P=0.581)、mPFS(x2=0.320,P=0.571)和mOS(x2 =0.436,P=0.509)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临床分期较早者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分期较晚者,P=0.009;ECOG评分较好者疗效明显优于ECOG评分较差者,P=0.009.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和脱发等.DP组的脱发和口腔黏膜炎发病率高于I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854和-2.726,P值分别为<0.001和0.006;IP组的腹泻及胆碱能综合征发病率远高于DP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648和-2.741,P值分别为<0.001和0.006;2组血液学毒性类似,多为Ⅰ~Ⅱ度,可耐受,IP组血小板下降发病率高于D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77,P=0.076.结论 DP和IP方案二线治疗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失败的AGC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患者可耐受,不失为较好的挽救方案.

  •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作者:周风举;彭晔;王宁;李俊红;谢娜;李竞;王兵;李聪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时间(TTP).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132例,平均分为治疗组66例,给予CPT-11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对照组66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均为一线治疗.治疗组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对照组每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的客观疗效、不良反应及TTP.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2.12%(41/66)、90.91%(60/66),高于对照组的42.42%(28/66)、75.76%(50/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1 8,P=0.023 5),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4 5,P=0.019 5;TTP治疗组为8.2个月(6~26个月),对照组为5.8个月(4~2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 3;不良反应治疗组主要为消化道反应、手足综合征和血液学毒性,对照组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两组多为Ⅰ~Ⅱ度.结论:CPT-11联合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与FOLFOX4方案比较,疗效显著,TTP延长,毒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且用药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及拓扑替康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尹良伟;马海英;王颖;杜晓红

    目的:比较依托泊苷(Vp-16)、伊立替康(CPT-11)和拓扑替康(TPT)分别联合顺铂(DDP)组成的EP、IP和TP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81例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7例,分别接受EP、IP或TP方案化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EP组患者近期有效率(RR)为66.67%(18/27),IP组为74.07%(20/27),TP组为62.96%(17/27). EP和I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9,P=0.766;EP和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IP和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3,P=0.559.EP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8.89%(24/27),IP组为88.89%(24/27),TP组为85.19%(2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1.000.TP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IP组,x2=5.494,P=0.018;TP组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EP组,x2=3.668,P=0.050;IP组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x2=4.688,P=0.023.结论:IP和TP方案一线治疗SCLC与EP方案疗效相当,IP方案有相对较高的迟发性腹泻发生,TP方案有较高的血液毒性,这些毒副作用通过对症处理可控制.

  • 复治性晚期结直肠癌多通道编程输液泵IFL方案时辰化疗临床观察

    作者:邬麟;殷先利;王倩之;曾德余;曹军;周慧俊;蒲兴祥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组成的IFL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与常规FOLFIRI方案化疗进行比较.方法:2009-04-01-2012-05-3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83例晚期结直肠癌复治患者分别采用IFL方案时辰化疗和FOLFIRI方案常规化疗.时辰组(42例)采用Melodie多通道编程输液泵,CPT-11 160 mg/m2,d1,2:00~8:00持续静脉滴入,高峰为凌晨5:00;5-FU 600mg/(m2·d),d2~d5,22:00~10:00持续静脉滴入,高峰为凌晨4:00;LV 200 mg/(m2·d),d2~d5,用法同5-FU.常规组(41例)白天给药:CPT-11 160 mg/m2静脉滴入,d1;LV 200 mg/(m2·d),静脉滴入2h,di~d2;5 FU 400 mg/(m2·d)静脉推注,d1~d2;5-FU 600mg/(m2·d),持续静脉滴入22 h,d1~d2.结果:时辰化疗方案和FOLFIRI方案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26.2%和71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9.5%和63.4%;时辰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9.3个月;FOLFIRI方案的PFS为4.1个月,OS为8.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方案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脱发,但多以1~2级为主;3~4级毒副作用在时辰化疗方案中的发生率低于FOLFIRI方案,P<0.05.结论:IFL方案时辰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较好,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方案.

  • UTG1A1*28基因型指导伊立替康用药剂量选择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燕燕;何炜;扬子长;杨凯;王亚楠;樊青霞

    目的 研究UTG1A1* 28的不同基因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8-01-2014-03-3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1例结直肠癌患者UTG1A1* 28基因多态性情况,记录伊立替康用药剂量,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的关系.结果 111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TA6/6、TA6/7和TA7/7各基因型分别有85、26和0例.85例TA6/6型患者应用低剂量伊立替康(每周50~79 mg/m2)36例,中等剂量(每周80~99 mg/m2)38例,高剂量(每周100~120mg/m2)11例;发生3级以上腹泻分别为7例(19.44%)、8例(21.05%)和3例(27.27%),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4例(11.11%)、4例(10.52%)和2例(18.18%);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级以上腹泻P=0.856,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P=0.645).26例T6/7型患者低剂量组9例,中等剂量组11例,高剂量组6例;3组发生3级以上腹泻分别为2(22.22%)例、2例(18.18%)和5例(83.33%),发生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1例(11.11%)、2例(18.18%)和2例(33.33%);高剂量组3级以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P=0.011;而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结论 对于应用伊立替康的患者推荐检测UGT1A1* 28基因来指导个体化治疗.应用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TA6/6型患者,可考虑适当增加伊立替康剂量以提高疗效.

  • 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疗效和毒副作用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赵荣荣;牛作兴

    目的:总结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CPT-11)疗效及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UGT1A1* 28基因多态性、CPT-11、疗效和毒性”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2-05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08篇和中文文献8篇.纳入标准:1)CPT-11的体内代谢;2)UGT1A1* 28基因型特点;3)一线化疗;4)UGT1A1* 28基因多态性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8篇.结果:CPT-11的体内代谢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家族(UGTS)密切相关,UGTS的表达由UGT1A1基因位点决定.UGT1A1* 28为7个TA重复序列,包括纯合型(TAT/TA7)和杂合型(TA6/TA7),随着TA重复序列数目的增加,CPT-11相关毒性增加.多数研究表明,UGT1A1* 28基因多态性与CPT-11化疗疗效无关.在欧美人群中,UGT1A1* 28与CPT-11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即延迟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明显相关性;在亚洲人群中,UGT1A1* 28与腹泻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UGT1A1*28基因多态性具有种族差异,今后尚需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UGT1A1* 28基因多态性与CPT-11疗效和毒性的关系,从而指导个体化治疗.

  • 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海金;董良;李英;陈亚男;尚官敏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62例广泛期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伊立替康120 mg/m2,静脉滴入,d1、d8;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入,d1;3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30例,依托泊苷80 mg/m2,静脉滴入,d1~d5;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入,d1;3周为1个周期.分别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生存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8.75%(22/32)和46.67%(14/30),X2=3.10,P=0.08.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治疗组(71.88%,23/32)少于对照组(100%,30/30),Y2=7.73,P=0.01.腹泻发生率治疗组(31.25%,10/32)高于对照组(10.OO%,3/30),Y2=4.22,P=0.04.而二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0%和43.33%,Y2=2.28,P=0.13.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广泛期SCLC相比依托泊苷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疗效提高,骨髓抑制反应轻,虽然腹泻发生率高,但能够耐受.

  • 伊立替康单药和联合沙利度胺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疗效比较观察

    作者:苏安;潘战和;张靖;王馨;吕霞;肖莉;王琳

    为了比较沙利度胺加伊立替康与伊立替康单药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的疗效与毒性,对入选的38例患者分为沙利度胺组18例,接受伊立替康125 mg/m2 ,d1、d8,每21 d为1个周期,加沙利度胺100 mg/d起步,逐渐加至200 mg/d;对照组20例单用伊立替康.结果:38例患者可评估,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27.8%和15.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1%和35.0%;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6和3.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和10个月.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沙利度胺加伊立替康对比伊立替康单药治疗铂类耐药卵巢癌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

  • 伊立替康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建璜;卢景琛;钟美佐

    为了评价和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与亚叶酸钙(LV)双周方案(FOLFIRI)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5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FOLFIRI双周方案治疗,剂量为CPT-11180 mg/m2,静脉滴入90 min,d1,LV 200 mg/m2,静脉滴入,d1,d2,5-FU 400 mg/m2,静脉推注,d1,d2,5-FU600 mg/m2,持续静脉滴入22 h,d1,d2,14 d为1个周期.54例可评价疗效,CR 1例,PR 17例,SD 23例,PD 13例,有效率33.3%.不良反应主要为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胆碱能综合征.初步研究结果提示,FOLFIRI双周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熊峰;陶敏;段卫明;王振兴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化疗是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靶向治疗,以其有效低毒的特点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并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获得了实质性的疗效[1].其中,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治疗备受关注.本研究就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结果报道如下.

  • 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相关毒性Meta分析

    作者:侯慧轩;曲彦丽;汤旭山;唐勇

    目的 伊立替康(CPT-11)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5-FU/LV)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优于5-FU/LV,但CPT-11的毒副作用不可预测.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e transferase 1A1,UGT1A1)是参与CPT-11在人体内失活代谢重要的酶,其酶活性受到UGT1A1基因多态性的调控.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UGT1A1* 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CPT-11相关毒性存在关系,但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UGT1A1* 28基因多态性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CPT-11相关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2014-12之前发表的相关文献,以CPT-11、UGTlA1、多态性和结直肠癌为检索词,按纳入标准,选择相关的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2及R软件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并对其发表偏倚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在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中,UGT1A1* 28/* 28(OR=3.58,95%CI为1.91~6.71,P<0.001)和UGT1A1* 1/* 28(OR=1.82,95%CI为1.30~2.54,P=0.000 4)较UGT1A1* 1/*1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UGT1A1* 28/* 28(OR=5.51,95%CI为2.82~10.75,P<0.001)和UGT1A1* 1/* 28(OR=1.83,95%CI为1.22~2.76,P=0.004)较UGT1A1* 1/*1发生3~4级腹泻的风险增加;UGT1A1A/A较UGT1A1G/G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OR=2.41,95%CI为1.28~4.55,P=0.007;UGT1A1G/A较UGT1A1G/G不会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OR=1.32,95%CI为0.96~1.83,P=0.09;UGT1A1A/A(OR=4.40,95%CI为2.12~9.12,P<0.001)和UGT1A1G/A(OR=1.89,95%CI为1.26~2.84,P=0.002)较UGT1 A1G/G发生3~4级腹泻的风险增加.结论 在亚洲人群晚期结直肠癌中,UGT1A1*28基因多态性或UGT1A1*6基因多态性能预测CPT-11 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及3~4级腹泻的毒性.

  • UGT1A*28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华南地区研究报告

    作者:彭建军;邓艳红;马东;廖旺军;何裕隆

    目的 检测华南地区伊立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UGT1A* 28基因的多态性,观察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华南地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214例,给予伊立替康联合5-FU/LV方案化疗,并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测定,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67例(80.29%)患者为TA6/6纯合野生基因型,40例(19.23%)患者为TA6/7杂合突变基因型,1例(0.48%)患者为TA7/7纯合突变基因型.TA6/6野生基因型和突变基因型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31.20%和20.0%(P=0.19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78%和74.29%(P=0.008).TA6/7及TA7/7突变基因型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时严重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9.76%,高于TA6/6野生基因型的5.39%和3.59%.结论 UGT1A1 *28不同基因型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差异.

939 条记录 4/47 页 « 12345678...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