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伸筋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滕翠翠;何永志;冯金磊;巴晓雨;李东影

    目的 研究伸筋草Lycopodium japon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萃取,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伸筋草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IR、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法对结构进行解析和鉴定.结果 从伸筋草中分离鉴定了7个三萜化合物、2个甾体化合物、1个单萜和1个脂肪醇,分别为3R,21α,24-trihydroxyserrat-14-en-16-one(1)、千层塔-1-4-烯-3β,21β-二醇(serrat-14-en-3β,21βdiol,2)、serrat-14-en-3β,21α-diol(3)、豆甾醇(4)、β-谷甾醇(5)、正二十八烷醇(6)、3-epilycoclavanol(7)、石松三醇(1ycoclavanol,8)、α-芒柄花素(α-onocerin,9)、26-nor-8-oxo-α-onocerin(10)、伸筋草素D(japonicumin D,11).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从伸筋草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伸筋草 三萜 甾体
  • 南五味子根中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亓新柱;刘佳宝;陈佳宝;李帅

    目的 研究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相硅胶、C18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等多种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南五味子根具有抗炎活性的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10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和5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1)、(2S,3S)-4,4-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2,3-二甲基-1-丁醇(2)、窄叶南五味子素K(3)、苯甲酰氧代南五味子醇(4)、丙酰氧基氧代南五味子醇(5)、冷饭团素C(6)、异形南五味子素E(7)、台湾五味子木脂素C(8)、异形南五味子素J(9)、菲律宾南五味子素J (10)、合蕊五味子二内酯J(11)、黑老虎内酯C(12)、菲律宾南五味子内酯B(13)、五味子二内酯D (14)、五味子二内酯H(15).结论 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11、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为新的天然产物.

  • 路路通中1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

    作者:商洪杰;王文静;李丹毅;华会明;李占林

    目的 研究路路通Liquidambaris Fructus(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制备薄层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路路通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 α-methoxyl-28-nor-β-amyrenone (1)、28-nor-β-amyrenone (2)、3-oxo-12 α-hydroxy-oleanan-28,13β-olide (3)、3α-acetoxyl-25-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4)、古柯二醇(5)、路路通酸(6)和苏合香素(7).结论 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路路通酮A;化合物5、7为首次从枫香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灰毛泡根部的化学成分

    作者:刘戎;丁立生;陈能煜;王明奎

    目的研究灰毛泡根部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MCI,Rp-18)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技术(13CNMR,DEPT,1HNMR,FABMS)及标准样品对照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α,19α-二羟基-3-羰基乌索-1 2-烯-28-酸(Ⅰ)、2-羰基坡曼酸(Ⅱ)、覆盆子酸(Ⅲ)、蔷薇酸(Ⅳ)、2α,3α,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Ⅴ)、2,3-O-异丙叉蔷薇酸(Ⅵ)、坡曼酸(Ⅶ)、2α,3β-二羟基羽扇豆烷-20(29)-烯-28-酸(Ⅷ)、儿茶素(Ⅸ)和胡萝卜苷(Ⅹ).结论这是首次报道该植物的化学成分.

  • 黄花败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夏明文;谭菁菁;杨琳;尚振萍;赵庆春;史国兵

    目的 对黄花败酱Patrinia scdbiosae foli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2α-羟基乌苏酸(1)、2α,3α-2β-23-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2α,3β,19α,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3)、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g吡喃阿拉伯糖苷(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咖啡酸(7)、3,4-二羟基苯甲酸(8)、东茛菪内酯(9)、β-谷甾醇(10).结论 化合物2、3、7为首次从败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湖北大戟中的鞣质类成分

    作者:阮汉利;周雪峰;张勇慧;皮慧芳;吴继洲

    大戟属是大戟科中大的一个属,全世界约有2 000余种,我国有80多种.大戟属植物主要含有二萜酯类、三萜、甾醇、黄酮、鞣质和酚性成分,民间主要用于除疣、抗肿瘤等[1].湖北大戟Euphorbia hylonoma Hand.-Mazz.又名冷水七、九牛造、翻天印、震天雷,为大戟属植物,具有通便利水、积破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二便不通、肝癌和肝硬化腹水等症[1].

  • 马甲子的三萜类成分研究

    作者:陈晨;罗观堤;付宏征

    目的 研究鼠李科马甲子属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中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开放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解析.结果 从马甲子地上部分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β,24-二羟基-A(1)-去甲-2,20(29)-羽扇豆二烯-27,28-二羧酸(1)、大枣烯酸(2)、3-O-原儿茶酰美洲茶酸(3)、美洲茶三酸(4)、2-O-咖啡酰麦珠子酸(5)、3-O-咖啡酰麦珠子酸(6).结论 化合物l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马甲子酸A,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报道化合物3的完整核磁数据.

  • 龙骨马尾杉PcFPS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张鑫;罗红梅;殷秀梅;宋经元

    目的 对龙骨马尾杉Phlegmariurus carinatus法呢二磷酸合成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基因PcFPS1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方法 根据已获得的龙骨马尾杉转录组数据,从中获得1条编码FPS的转录本,采用RT-PCR方法获得PcFPS1的编码区序列,并对PcFPS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PcFPS1基因编码区长为1 119 bp,编码372个氨基酸残基,PcFPS1与挪威云杉Picea abies的FPS具有70%的序列相似性.生物信息学预测PcFPS1蛋白基本不含跨膜区,具有萜类合酶保守结构域,不含信号肽.结论 首次获得龙骨马尾杉PcFPS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PcFPS1在石杉科植物萜类及甾醇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鉴定酶活性位点奠定基础.

  • 6种地被竹叶有效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作者:倪勤学;刘颖坤;龚凌霄;林新春;方伟;张英

    目的 研究6种地被竹叶的有效成分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分别用Folin试剂还原比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测定6种地被竹叶子中总酚、总黄酮和三萜的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分析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香豆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8个特征性成分的量.同时,采用DPPH法和FRAP法调查不同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还原能力.结果 6种竹叶均含有较高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干基计,总酚的质量分数为4.15%~9.12%,总黄酮为1.62%~4.00%,总萜为0.44%~0.57%;8个特征性成分在各自总酚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隈笹6.81%>铺地竹4.80%>翠竹4.35%,黄条金刚竹4.35%>倭竹1.54%>阔叶箬竹1.08%.不同地被竹种的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倭竹和黄条金刚竹的总酚和总萜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地被竹.

  • 真菌诱导子对白桦悬浮体系中N和P的吸收利用和三萜合成的影响

    作者:王晓东;李晓灿;翟俏丽;詹亚光;范桂枝

    目的 分析真菌诱导的白桦悬浮体系中N、P的吸收利用和三萜合成的关系.方法 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40 μg/mL真菌诱导子,采用比色法分析真菌诱导后白桦悬浮体系中N、P和三萜量的变化.结果 白桦细胞的干质量、三萜量和产量随着真菌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其中,三萜量和产量均于真菌诱导后第1天达到高,分别为21.98 mg/g和123.82 g/L,约为对照的2倍;白桦悬浮体系的pH值和电导率在真菌诱导后第1天达到高峰,pH值增长了6.10%,电导率增加了8.20%;除细胞内磷酸根质量分数在诱导的第1、2天分别降低了28.67%、15.68%外,真菌诱导使白桦悬浮培养体系中硝酸根、铵根、磷酸根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真菌诱导使胞外磷酸根、铵根和硝酸根质量分数与三萜量的相关性显著提高.结论 真菌诱导后白桦三萜合成的增加可能与磷酸根、硝酸根和铵根质量分数的变化相关.

  • 基于均匀设计的泽泻体外抗草酸钙结晶的有效组分配伍研究

    作者:黄锦芳;李小艳;黄小强;吴婷婷;许文;吴水生

    目的 研究泽泻中6种主要三萜成分(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及其组分配伍对体外抗草酸钙结石的作用.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不同泽泻三萜组分配伍组,应用标准钙离子种晶技术分别检测不同配伍组对草酸钙结晶生长的抑制指数.结果 6种成分及其不同比例配伍组溶液均能抑制草酸钙晶体生长(P<0.05),其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组分配伍时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效果佳(P<0.05),抑制指数为188.29%.结论 泽泻三萜成分是泽泻抑制草酸钙结晶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和24-乙酰泽泻醇F均具有体外抑制草酸钙结石生长的作用,且6种成分合用作用更强,其佳组分配比为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泽泻醇F-24-乙酰泽泻醇F(2.2∶3.8∶1∶3.5∶2.2∶1).

  • 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李娇妹;郑纺;翟丽娟;薛照辉

    三萜是一类具有独特空间结构的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不仅在抗炎、抗菌、保肝护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极有可能被开发为新一代的抗癌药物.对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以及成药特性改良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为深入研究三萜的抗肿瘤特性,进一步开发抗癌药物提供科学研究基础.

  • 野鸦椿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梁文贤;倪林;邹小兴;黄维;邹双全

    野鸦椿属植物共有3种,中国有2种,分别为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和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目前,野鸦椿属植物中己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及其他类,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抑菌等药理活性.对野鸦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谢晨琼;周萍;李祥;陈建伟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是雷公藤属植物,民间常用于治疗跌打骨折、关节炎、肿瘤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昆明山海棠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萜、三萜和倍半萜类生物碱,此外还有黄酮、甾体、鞣质、糖类等成分,其中二萜和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昆明山海棠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病毒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等疾病.对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昆明山海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南五味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董文雪;舒永志;刘意;何泉泉;延在昊

    五味子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部分为民间药用植物,主要含有木脂素和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对2003年以来南五味子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该属植物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资料.

  • 耳草属植物中三萜成分及其波谱特征研究进展

    作者:袁青梅;赵静峰;杨靖华;李良

    从耳草属植物中分离出28种三萜成分,大多为五环三萜,其基本骨架为乌索烷及齐墩果烷,少数为羽扇豆烷衍生物.综述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波谱特征.

  • 文冠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万国盛;王晓波;吴立军;高慧媛

    文冠果为无患子科植物,单属单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植物.近年来从其种仁、外果壳、枝干中发现大量的活性成分,如三萜、黄酮、苯丙素、酚酸、甾类、生物碱等.药理研究显示其三萜类成分具有改善学习记忆、促进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神经突触生长、抗炎、抗肿瘤、抗HIV等多种活性.经系统文献调研对文冠果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深入认识该植物,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牛樟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远腾;李晓波

    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是原产于台湾的药用真菌,主要含有三萜、多糖、腺苷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牛樟芝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牛樟芝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牛樟芝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伸筋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蔡卓亚;周自桂;李萍;秦勇

    伸筋草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含有生物碱、三萜类成分,常用于治疗屈伸不利、风湿痹症和跌打损伤等疾病,临床应用历史悠久,且疗效确切.为进一步了解伸筋草化学成分,探讨开发利用伸筋草药用资源,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伸筋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鹅绒委陵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意;成亮;延在昊;何泉泉;孔德云

    蕨麻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已有1 200多年的药用历史.蕨麻为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膨大的块根,鹅绒委陵菜化学成分研究发现其主要含有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近年来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缺氧、抗氧化、保肝、增强免疫力等作用.现对鹅绒委陵菜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415 条记录 10/21 页 « 12...78910111213...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