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牛樟芝醇溶性提取物安全性评价

    作者:卢叶枫;陈冠敏;钟礼云;黄佳宁;陈秀锦;黄宗锈;陈润;赵康涛;林春芳

    樟芝(Antrodia camphorate)又称为樟生薄孔菌、牛樟菇、牛樟芝,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薄孔菌属珍稀药用真菌[1].牛樟树为台湾独有之原生珍贵树种,生长在海拔450至2000公尺的山区,牛樟芝生长在牛樟树干腐朽的中空内部或枯死伏倒的牛樟树阴暗潮湿的表面,数量稀少,且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因此异常珍贵.牛樟芝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多糖体(p一葡聚糖)、三萜类化合物、超氧歧化酶(SOD)、核酸类(腺苷等物质)、麦角固醇、蛋白质(含免疫蛋白)、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等[2].

  • 浅析海峡两岸输入中药材牛樟芝产业现状

    作者:陈耀金;王宫

    牛樟芝原产于台湾的一种珍贵药用真菌,其药用价值逐步被生物医药界发掘并积极关注,随着海峡两岸产业交流发展,牛樟芝已成为两岸产业交流的特色品种之一.海峡两岸对牛樟芝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不断深入,牛樟芝科学内涵逐步被揭示,有效促进牛樟芝服务两岸健康保健事业发展.

  • 牛樟芝水溶性成分的HPCE-DAD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张奉苏;陈菲;傅兴圣;刘训红;杨念云;蔡宝昌;夏敏媛

    目的:建立牛樟芝水溶性成分的HPCE-DA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色谱分离,以60mmol/L硼砂(pH值9.3)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为22kV,检测波长为260nm,压力进样为50mbar×6s,毛细管温度为28℃.以腺苷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模糊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结果:初步建立了以10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牛樟芝水溶性成分的HPCE-DAD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色谱分离度较好,达到了中药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牛樟芝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 牛樟芝和沉水樟芝的物种同源性及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王宏运;王宫;喻琳;褚克丹;徐伟;李煌

    目的 比较研究牛樟芝和沉水樟芝药材间的物种同源性,进行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建立牛樟芝和沉水樟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 牛樟芝和沉水樟芝的HPLC指纹图谱中标定了9个共有峰,11批牛樟芝相似度在0.906~0.995之间,10批沉水樟芝相似度在0.956~0.998之间.结论 本法简便、重复性好,牛樟芝和沉水樟芝的HPLC指纹图谱和红外光谱具有一定相似性.

  • 牛樟芝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齐洁;陶云;张钧;傅建

    目的:研究牛樟芝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牛樟芝低(AC-L)、中(AC-M)、高(AC-H)剂量组(250,500,1 000 mg·kg-1).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10周给药后,分别测定实验大鼠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OX-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核转录因子-κB (NF-κB)mRNA和蛋白表达;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损伤情况.结果:M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M组相比,AC-M和AC-H组内皮损伤程度减轻,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P <0.05),MDA和ox-LDL水平显著减少(P<0.05或P<0.01),主动脉LOX-1,P38 MAPK,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05或P<0.01).结论:牛樟芝可通过抑制主动脉LOX-1,P38 MAPK,NF-κB的表达,改善大鼠内皮脂质损伤,较好地保护主动脉内皮细胞,免受脂质氧化损伤.

  • 台湾牛樟芝的性味、归经与功效的探讨

    作者:苏志诚;阮时宝

    浅谈牛樟芝的生长与分布,型态与特征。研究牛樟芝的性味、经归与功效、四气与五味,毒性。如何炮制牛樟芝,它的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功效与应用。经研究牛樟芝可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性用药。

    关键词: 牛樟芝 抗癌 功效
  • 牛樟芝缓解体力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瑾;王光磊;王宫

    目的:研究牛樟芝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和牛樟芝低、中、高剂量组,进行负重游泳实验、血清尿素氮测定、肝糖元测定和全血乳酸测定。结果牛樟芝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并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含量;牛樟芝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给药后小鼠肝糖原储备,减少小鼠运动后乳酸的产生。结论牛樟芝具有缓解体力疲劳作用。

  • 樟芝菌粉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陆震鸣;敖宗华;陶文沂;邹锡良;符慧子

    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M.Zang & C.H. Su)Sheng H.Wu,Ryvaden & T.T.Chang,又名牛樟菇、牛樟芝,是一种寄生于台湾特有树种--牛樟树腐朽内壁的多孔菌[1].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牛樟芝总三萜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吕莎;张梦雅;罗晓云;王春丽;黄松;贺莲

    目的 研究牛樟芝总三萜(ACTT)提取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优化ACTT的提取工艺;通过MTT法检测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以佳质量浓度的ACTT提取物(ACTTE)处理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AnnexinV凋亡检测试剂盒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优化的工艺为加20倍量的90%乙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40 min,超声功率400 W,ACTT提取率达11.87%,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56%;不同质量浓度(12.5~200 μg/mL)的ACTTE对HepG2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直接形态显微观察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可观察到核浓缩及核碎裂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给药组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CCD-RSM优化牛樟芝的超声醇提工艺,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度高,预测性良好,是可行的;ACTTE体外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 牛樟芝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远腾;李晓波

    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是原产于台湾的药用真菌,主要含有三萜、多糖、腺苷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牛樟芝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牛樟芝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牛樟芝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牛樟芝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单丽珠;宋腾;王华庆

    目的:观察牛樟芝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牛樟芝联合化疗,对照组(30例)单纯化疗,两组同一病种化疗方案相同;观察两组化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生活质量和化疗毒副反应变化。结果:治疗组化疗后细胞免疫能力:CD4+(46.92±8.41)、CD4+/CD8+(1.50±0.39)及CD56+(20.55±4.43)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对照组CD4+(33.71±7.14)、CD4+/CD8+(0.80±0.13)及CD56+(13.44±4.42)均下降(P<0.05),化疗后治疗组CD4+、CD4+/CD8+及CD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常规在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血常规化疗后较化疗前降低(P<0.05),两组化疗后血常规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牛樟芝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稳定血常规,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减少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恶性肿瘤化疗的辅助用药。

  • 牛樟芝对易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蛋白质组学的影响

    作者:程利娟;雷虹;郭琪;王彦宗

    目的 研究牛樟芝能否延长易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生存时间,并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先选取80只雄性易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给药组每天用牛樟芝(150 mg/kg)灌胃治疗,记录卒中大鼠的自然死亡时间.另外再选取6只易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给药组给予牛樟芝灌胃治疗(150 mg/kg),连续90 d后取大鼠脑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用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对用药前后产生的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并用蛋白质印迹法进一步验证组学的鉴定结果.结果 牛樟芝延长了易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生存时间(P<0.05),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显示牛樟芝上调了脑组织抗氧化酶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P<0.05),这一结果得到了蛋白质印迹法的验证.对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研究发现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T-AOC:(66.48±16.17) U/g vs (124.75±28.43) U/g,P<0.05),表现在GST和SOD的酶活性增加[GST:(40.33±5.24)U/mg vs(70.50士6.24)U/mg,P<0.05;SOD:(109.25±23.61) U/mg vs(192.60±23.95) U/mg,P<0.05],而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含量减少[(3.96±0.45)nmol/mg vs(2.04±0.31)nmol/mg,P<0.05].结论 长期服用牛樟芝能延长易卒中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生存时间,这可能与其增加脑组织抗氧化酶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的损伤有关.

  • 牛樟芝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王宫;王瑾;徐蔚

    目的 优选牛樟芝总三萜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以牛樟芝总三萜的含量为检测指标优选其佳提取工艺.结果 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溶剂用量.结论 佳提取工艺条件为3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牛樟芝子实体的总三萜含量

    作者:杨彬君;吴建国;吴岩斌;吴锦忠

    目的 测定人工培育牛樟子实体的总三萜含量.方法 以熊果酸作对照品,5%香草醛-冰乙酸显色,比色法于510 nm处测定牛樟芝总三萜的含量.结果 熊果酸在3.4~27.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4.16×10-2X-7.85×10-2,平均加样回收率102.0%,RSD为1.96%;醇提物中总三萜含量为(29.40±0.97)%,即牛樟芝生药材总三萜含量为10.43%.结论 该法测定总三萜重复性好,可作为评价牛樟芝子实体质量的方法之一.

  • 台湾特产牛樟芝滴丸的制备

    作者:刘典谟;段俊国

    目的:台湾特产牛樟芝三萜组分滴丸制备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探讨滴丸基荆与牛樟芝三萜组分的比例、助溶剂、冷凝温度等佳条件及滴丸控制方法.结果:牛樟芝三萜类组分∶载体=1∶2.5为佳条件;分离出三萜类成分Antcin B可作为质量指标成分.结论:牛樟芝滴丸剂型质量稳定,生体可利用率高.

  • 牛樟芝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徐璐;祁荣

    目的:研究牛樟芝提取物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只雄性6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牛樟芝组。3组动物每日灌胃1次,模型组按10 mL/kg体重给予30%乙醇;牛樟芝组在造模同时给予500 mg/kg牛樟芝提取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对小鼠肝指数、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肝脏病理形态学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mRNA水平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造模组小鼠肝指数、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牛樟芝组与之相比显著降低以上指标( P<0.05)。肝脏HE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造模组肝细胞形态紊乱、出现脂肪变性、有明显的脂质沉积;牛樟芝组较之,肝脏细胞形态良好、脂质沉积明显减少。肝脏PCR结果表明,牛樟芝组可显著降低由酒精引起的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c、脂肪酸合成酶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mR-NA水平的增高( P<0.05)。结论:牛樟芝对酒精性肝损伤及肝脏脂质沉积具有抑制作用,机制与抑制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有关。

  • 中药牛樟芝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平;陆小路;赵宗杰

    本文介绍了牛樟芝的使用历史、中药归经及功效,汇总了在中国大陆地区牛樟芝的临床前研究和栽培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 基于HPLC指纹图谱对牛樟芝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周春权;庞文生;胡娟

    目的:建立牛樟芝子实体HPLC指纹图谱,使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椴木上生长的菌丝体、液态和固态发酵技术产生的牛樟芝指纹图谱相似度差异性,对不同方法生产的牛樟芝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SPD-20AV检测器,大连依利特C18色谱柱,流速为1mL/min,流动相为乙腈-0.2%冰乙酸水溶液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2nm,测定牛樟芝子实体HPLC指纹图谱。结果:在上述条件下,三种培养方法产生的牛樟芝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787,其质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结论:通过比较牛樟芝指纹图谱差异性,可以评价其质量。

  • 牛樟芝水提取物抗过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冲;侯娟;徐琳;芮菁

    目的 研究牛樟芝水提物的抗过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模型、小鼠迟发型超敏模型、小鼠全身皮肤瘙痒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观察牛樟芝水提物在体抗过敏作用.采用体外培养的RBL-2H3肥大细胞,观察牛樟芝水提物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 体内试验中,牛樟芝水提物显著降低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明显降低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提高右旋糖酐所致皮肤瘙痒阈值,减少小鼠瘙痒次数,抑制组胺所致血管通透性上升;体外试验中,其剂量相关性的抑制RBL-2H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结论 牛樟芝水提取物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其机制与促进RBL-2H3细胞凋亡有关.

  •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进行牛樟芝菌丝体组分检测的研究

    作者:初秋博;赵毅;刘燕隔;张元竹;周毓麟

    目的:采用偏小二乘法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分析牛樟芝发酵菌丝体中多糖和三萜含量的泛化能力强且预测精度高的定量分析模型,以满足牛樟芝原料药及其相关产品实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扫描化学诱变和液体深层发酵获得的165个牛樟芝菌丝体样品获得近红外光谱,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样品中多糖和三萜的含量.应用蒙特卡罗偏小二乘法识别异常样品并确定校正集样品数量为基础,以逼近度(Da)为评价指标,采用可移动窗口偏小二乘法对特征波长变量、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及建立模型的重要参数进行筛选.结果:终确定牛樟芝菌丝体中多糖和三萜的校正集和预测集样品实验测定值与预测值间相关系数(Rc和Rp)分别为0.931 1 g·g-1和0.995 9 g·g-1、0.927 9 g·g-1和0.943 4 g·g-1;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P)分别为0.031 33 g·g-1和0.010 72 g·g-1、0.031 34 g·g-1和0.012 02 g·g-1.结论: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