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体质情况、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韩秀平;孙涛;汪丽丽;贺钰梅;张梅;李转霞;李林娟;张永莉

    目的::分析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体质情况、代谢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5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 =30)及对照组(n =25).对照组接受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接受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糖脂代谢指标、体质指标及纤溶活性相关指标、微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病情相关指标等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静脉血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 A1(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均降低,血栓调节蛋白(TM)值低于对照组而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 TLR4-NF-κB 信号通路及 DAG/PKC 信号通路的下游 TLR4、p-NF-κB p65、DAG、PKC 分子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Nesfatin-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值高于对照组,瘦素(LP)、趋化素(chemeri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空腹胰岛素(FINS)值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体质状态,优化整体病情并有望改善治疗结局.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的相关性

    作者:许宝珠;黄春霞;林花兰;吴福杉;吴述洪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与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180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治疗的7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调查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分、SF-36量表评分,分析血清hs-CRP和MQSGA评分与SF-36量表评分的关系.结果 70例MHD患者中营养不良者26例,正常营养者44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14%,hs-CRP≥8 mg/L者32例,hs-CRP<8 mg/L者38例,微炎症状态发生率为45.71%;营养不良组患者SF-36量表PCS、MCS及综合评分分别为(53.18±6.24)分、(52.25±5.29)分、(55.04±4.63)分,均明显低于正常营养组的(56.89±8.37)分、(55.69±6.72)分、(58.24±6.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8 mg/L组患者PCS、MCS及综合评分分别为(53.28±8.39)分、(54.06±6.59)分、(54.97±7.68)分,均明显低于hs-CRP<8 mg/L组的(57.74±9.46)分、(58.13±8.43)分、(58.12±9.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QSGA与SF-36量表评分呈正相关性(r=0.348,P<0.05),hs-CRP则与SF-36量表评分呈负相关性(r=-0.359,P<0.05).结论 MHD患者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的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 水盐控制对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石咏军;刘征宇;曾伟娴;钟伟强;刘冠贤

    目的了解水盐控制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肾内科门诊随诊行标准CAPD的患者32例,实验组(n=16)以健康教育的形式指导患者进行严格的水盐摄入控制,对照组(n=16)自由进水、进食;实验3、6个月时抽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并随访血压变化.结果实验组6个月时CRP、IL-6较实验前有显著意义下降(P<0.05),与相同时间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血Alb 6月时明显上升(P<0.05),与相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TG、CH两组无明显意义改变(P>0.05),实验组的血压较对照组比较呈下降趋势.结论严格的水盐控制能明显减轻CAP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机理可能与减轻容量负荷、改善营养不良有关.

    关键词: 容量负荷 CAPD 微炎症
  • 益生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晓芬;王晓慧

    目的 观察益生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12月在武汉市第五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益生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益生菌组予基础治疗+益生菌颗粒,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CRP、IL-6、TNF-α分别为(13.74±2.12)mg/L、(113.17±25.48)pg/mL、(127.87±32.09)pg/mL,微炎症指标均处于升高状态;益生菌组患者治疗前的CRP、IL-6、TNF-α分别为(13.28±2.19)mg/L、(113.52±26.33)pg/mL、(127.03±32.81)pg/mL,治疗后分别为(10.43±1.05)mg/L、(92.34±20.71)pg/mL、(90.51±22.46)pg/mL,治疗后CRP、IL-6、TNF-α较治疗前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RP、IL-6、TNF-α分别为(13.92±1.13)mg/L、(114.28±24.53)pg/mL、(127.19±29.37)pg/mL,治疗后益生菌组CRP、IL-6、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补充益生菌治疗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 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吴栋良;宫计划;陈燕;杨永铭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2型DN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B组给予控制血糖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疗程均为16周。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DN患者与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A、B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 DN患者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UAER及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A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DN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延缓肾脏病进展。

  • 养血益肾方对肾性贫血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和疗效观察

    作者:周珂;董扬洲;王小玲;周红霞;陈毅君;付铁娇

    目的 观察养血益肾方治疗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促红素组38例、养血益肾组39例和强化组(促红素+养血益肾方)39例,分别给予促红素、养血益肾方和促红素+养血益肾方治疗8周,比较各组的疗效及血肌酐(Scr)、白介素-6(IL-6)、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 强化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促红素组的78.95%和养血益肾组的69.23%(P<0.05或P<0.01),而促红素组和养血益肾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各组治疗后对Scr、IL-6、HGB和Hct的改善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强化组Scr、IL-6、HGB和Hct的改善均优于促红素组和养血益肾组(均P<0.05),促红素组和养血益肾组IL-6、HGB和Hct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养血益肾组Scr改善优于促红素组(P<0.05).结论 养血益肾方对于肾性贫血患者具有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清除IL-6有关.

  • 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慢性肾衰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

    作者:崔海兰;张碎虎;才仔全

    目的 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汤对慢性肾衰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慢性肾衰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血黏度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血清前蛋白(PA)及肾小球率过滤(GF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等微炎症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44%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含量降低,PA及GFR含量升高(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益气活血汤对慢性肾衰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肾衰,减轻微炎症状态.

  • 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董丽红;董俊杰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门诊与病房就诊的患者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治疗组,n=30)和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左卡尼汀治疗组,n=30)。另选20例同期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做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并排除糖尿病肾病。两治疗组均予胰岛素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口服液,用量为每日2g,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进行疗效的观察与指标测定。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治疗组患者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的检测。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检测以上指标。结果常规治疗组及左卡尼汀治疗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治疗后左卡尼汀治疗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左卡尼汀治疗组上述3种炎症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左卡尼汀治疗组治疗后 TC、TG、Scr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而Alb、Hb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有所减轻,肾功能、营养状态有一定的改善。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分析

    作者:赵艳艳

    目的 观察并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年内收治的共160例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治疗外,给予规律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清蛋白(AL)、前清蛋白(PA)、血清转铁蛋白(SF)、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AL、PA、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及Scr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可有效地保护残存肾脏功能、显著抑制体内微炎症状态,极大阻止或延缓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指标变化的探讨

    作者:张玲;许树根;王厚照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测80例血透患者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丙二醛(MD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并与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 <0.05),hs-CRP 水平与 IL-6、TNF-α、Hcy、MDA、iPTH 水平呈正相关,而与ALB、Tf 水平呈现负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指标高于健康人,急需进行相关治疗。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 TBIL 、SOD 、T NF-α水平分析

    作者:张斌;张珏;孟佳丽;陈建中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23例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依据尿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成3组:正常清蛋白尿(NA)组40例,微量清蛋白尿(MA)组40例,大量清蛋白尿(OA)组43例,另选择4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NC)组,检测血清 TBIL 、SOD 、TNF-α水平,分析 TBIL 、SOD 、TNF-α与 UACR 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 UACR 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NC 组、NA 组、MA 组、OA 组,TBIL 、SOD 依次降低,OA 组 TBIL 、SOD 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但其他3组间 TBIL 、SO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依次升高,OA 组 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MA 组和NA 组 TNF-α水平明显高于 NC 组(P<0.05),但 MA 组与 N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DN 患者 UACR 与 TBIL 、SOD 水平呈负相关,与 TNF-α水平呈正相关。血清 TBIL 与 SOD 呈正相关,与 TNF-α呈负相关, SOD 与 TNF-α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BIL(β=-0.068,P=0.001),SOD(β=-0.012,P=0.000),TNF-α(β=-0.018,P=0.002)是 UACR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N 患者早期即存在微炎性反应,在 OA 组更伴有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与微炎症互相促进,与肾功能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 生血宁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治疗中减少微炎症风险的临床观察

    作者:柳永兵;胡大军

    目的:观察生血宁片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中减少患者微炎症风险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每周透析时间累计12 h,血流量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并且均常规用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生血宁片1.0 g,tid;对照组患者口服琥珀酸亚铁0.2 g,tid;同时,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每次10000 IU,每周1次,疗程均为3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及每隔1个月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的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为90.00%,但观察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宁片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疗效较好,且能减轻患者因长期使用EPO及铁剂所带来的微炎症风险。

  • 生血宁和蔗糖铁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氧化应激及微炎症影响的比较

    作者:易晔;卢远航;冀倩倩

    目的:比较生血宁片和蔗糖铁注射液两种补铁方式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80例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血宁组和蔗糖铁组,各40例.两组患者透析频率均为每周3次,每次4 h,血流量为200~300 ml/min;均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次,每次10 000 IU,皮下注射.在此基础上,生血宁组患者口服生血宁片,每次0.5 g,tid;蔗糖铁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开始2 h后通过透析机静脉端输入100 mg蔗糖铁注射液,每周2次,完成总剂量1 000 mg后改为每周1次,使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维持在100~300μg/L.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Hb、Hct、SF、TSA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蔗糖铁组患者的MDA、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生血宁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因而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血宁在改善MHD患者贫血、铁缺乏状态方面与蔗糖铁疗效接近,但不会加剧氧化应激及微炎症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补铁药物.

  • 左旋肉毒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丁德良;李环波;许敏玲

    目的:观察左旋肉毒碱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营养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MHD患者微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66例MHD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旋肉毒碱1.0 g,对照组不使用左旋肉毒碱.2组其他药治疗相同,研究期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CRP和血红蛋白(Hbg)、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胆固醇(Tch)及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等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3个月后治疗组Hbg上升非常显著(P<0.01),Alb、PAB和Tf也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左旋肉毒碱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

  • 左卡尼汀联合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张悦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联合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左卡尼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对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TG,CRP,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TG,CRP,TNF-α,IL-6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明显抗炎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 金水宝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43例临床评价

    作者:冯召岚

    目的 探讨金水宝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金水宝胶囊+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缬沙坦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UTP)、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 金水宝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维持性血透患者高抵抗素血症及其意义探讨

    作者:钟玲;刘玲;冯利平;雷建蓉;张玲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抵抗素(Resistin)水平,探讨与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透患者73例,健康志愿者20例,ELISA法测研究对象的空腹IL-6、TNF-α、血抵抗素水平与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并测定血脂、白蛋白、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空腹血糖×胰岛素/22.5计算胰岛素抵抗(IR)值.结果: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为(40.15±22.46)ug/L vs(11.78±6.29)ug/L(P<0.01),同时CRP、IL-6、TNF-α也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分别为(4.56±1.46)mg/L vs (2.10±0.67)mg/L (P<0.01),(90.19±32.04)ng/L vs(49.30±28.12)ng/L(P<0.01),(115.16±90.35)ng/L vs (48.21±36.54)ng/L(P<0.01),Spearmen相关分析显示抵抗素与TG、CRP呈正相关(r=0.271,0.246,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微炎症状态有关,抵抗素可能在ESRD患者心血管损伤中起作用.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与微炎症的研究

    作者:黄朝莉;钟玲;陈建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内胰岛素信号转导蛋白: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ser473磷酸化水平以及微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方法:取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对照组)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原代培养,用免疫沉淀法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脂肪细胞内胰岛素刺激后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AKT-Ser473磷酸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脂肪细胞培养液中IL-6蛋白的水平.结果:(1)2型糖尿病组脂肪细胞内胰岛素刺激后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AKT-Ser473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型糖尿病组脂肪细胞培养液中IL-6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和微炎症状态.

  • 口服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几种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冯利平;张玲;钟玲;朱冬菊;刘玲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MHD患者58例,口服维生素E 400 mg/d,服药6周,观察用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等炎症指标及血浆中维生素E浓度,选20例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血透患者CRP水平[(4.71±1.81)mg/L与(2.10±0.67)mg/L]、IL-6水平[(96.25±46.19) pg/ml与(49.30±28.12)pg/ml]、IL-10水平[(75.12±32.29) pg/ml与(48.21±24.77) pg/ml]、TNF-α水平[(0.082±0.03) ng/ml与(0.037±0.02)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维生素E治疗后,CRP水平[(3.49±1.34) mg/L与(4.71±1.81)mg/L]和TNF-α水平[(0.042±0.02)ng/ml与(0.082±0.03)ng/m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L-6水平[(92.73±34.05) pg/ml与(96.25±46.19)pg/ml]和IL-10水平[(1.42±20.62)pg/ml与(5.12±32.29)pg/ml]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E(400 g/d)可以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血透患者短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E未见明显副作用.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易晔;卢远航;冀倩倩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50例,分为HFHD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组,每组各25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LFHD组患者血IL‐6、TNF‐α、hs‐CRP、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SOD、GSH‐Px显著降低(P<0.05);HFHD组与治疗前相比,IL‐6、TNF‐α、hs‐CRP、MDA 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OD、GSH‐Px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长期LFHD可加重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及炎性反应,HFHD可缓解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

402 条记录 18/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