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

    作者:杜威

    目的 研究羟苯磺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等微炎症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慢性肾衰竭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采用双盲、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羟苯磺酸钙进行治疗的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ALB) 、前白蛋白(P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hs-CRP、TNF-α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7.590,t=1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ALB、PA明显高于对照组(t=15.504,t=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炎症状况及营养状态,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及其与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佳佳;褚以德;李瑜琳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表现为全身循环中炎性因子的轻度持续增高,其发生与CKD时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加、血脂代谢紊乱、持续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有关。CKD患者微炎症状态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因素,与微炎症有关的TNF-α、瘦素、脂联素等炎症因子均参与了CK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 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学飞;杨红;张良伟

    目的 探讨微炎症状态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23例2型糖尿病(DM)患者、2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离淋巴细胞并检测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介素-2(IL-2)表达,分析hs-CRP与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表达的关系.结果 DM患者血清hs-CRP为(3.25±1.64)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7±0.65)μg/L(P<0.05),而DN组血清hs-CRP为(7.42±4.16)μg/L明显高于DM组(P<0.05).DN组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2分泌较对照组和DM组均显著降低(P<0.05).在DN组中,hs-CRP与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IL-2分泌呈负相关(r=-0.652,P<0.05;r=-0.715,P<0.05),其他各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微炎症和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两者明显呈负相关,消除或控制促炎因素,可能对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免疫功能障碍有益.

  •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作者:金仲品

    我国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约为10%左右.以往常把该病误诊为"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消化不良"等.近年来逐渐使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这一诊断用语.其主要症状是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痛或不适、恶心、嗳气和餐后饱胀等,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胃镜检查胃及十二指肠正常或仅有轻微炎症,上消化道不存在糜烂、溃疡、食管炎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总之,本病的特点是主观症状多,客观阳性体征少.

  • 不同剂型益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喜奎;许云龙;郭远华

    目的:研究汤剂、颗粒剂、胶囊剂3种不同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5/6肾切除建立大鼠CRF模型,磺柳酸法测24 h尿蛋白量,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常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Scr、BUN,光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3种剂型均能明显提高RBC、Hb及明显降低CRF大鼠Scr、BUN、24 h尿蛋白量,且与颗粒剂、胶囊剂相比,汤剂的作用更显著;光镜结果显示尿毒清颗粒与益肾降浊方均能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结论:3种剂型的益肾降浊方均能有效治疗CRF大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且汤剂对CRF大鼠的疗效优于颗粒剂、胶囊剂.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机体的影响

    作者:刘志华;董彬;李颖;任鲁颖;冯国庆;邹永艳;刘丹丹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机体的影响.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90例患者,以C-反应蛋白(CRP)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分为微炎症组(透前CRP≥8 mg·L-1)和正常组(透前CRP<8 mg·L-1)各45例,进行临床对照,检测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微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氯、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总结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下对患者实验室检查的干预.结果:MHD微炎症状态患者透析后中医证候积分加重(P<0.05),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脂蛋白、白蛋白、MDA及AOPP高于正常组(P <0.05);SOD、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均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状态下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情预后,应给予足够重视.

  • 微炎症在腹膜透析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真;盛梅笑

    腹膜透析治疗可导致微炎症状态的发生,其还与PD患者心血管疾病、营养、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测定CRP、IL-6、TNF-a等炎症因子,来判断是否存在微炎症状态,对PD患者的预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预测.

  • 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26例

    作者:刘红亮;邓伟;王玉玲;杜文森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如饮食控制、健康宣教、运动锻炼,同时口服降糖药和(或)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片,8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方(山萸肉、党参、丹参、黄芪、山药、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麦冬、五味子、石斛、三棱、莪术),1 d 1剂,水煎400 mL,早、晚两次分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SCr、BUN和24 h UAE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CD4+、CD8+、CD4+/CD8+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CD4+、CD8+、CD4+/CD8+治疗前后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老年糖尿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 他汀类药物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朱晗玉;张冬;洪权;耿文佳;刘沫言;陈香美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2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68例为治疗组,未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21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 治疗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治疗后(1.23±1.11)mg/L较治疗前(1.58±1.49)mg/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1.93±1.22)mg/L与治疗后(2.10±1.77)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30.60±24.50)u/kg明显低于对照组(47.30±31.20) u/kg(P<0.05),且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2.82±1.73)低于对照组(4.5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s-CRP、透析时间、血清铁蛋白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减少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关系

    作者:姚少峰;周健美;袁自宏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静脉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呈现明显负相关(r=-0.251,P<0.05;r=-0.343,P<0.01);白蛋白与前白蛋白、肌酐水平、年龄呈现正相关(r=0.734,P<0.01;r=0.393,P<0.01;r=0.410,P<0.01),与透析龄呈现负相关(r=-0.349,P<0.05),与IL-6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反应蛋白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而微炎症反应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起着重要的影响.

  •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血液透析患者TLRs/MYD88信号通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赵艳艳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血液透析患者TLRs/MYD88信号通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进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透析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临床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单个核细胞TLRs/MYD88信号通路和微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LR2、TLR4、MYD88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L-2、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MDA、AOPP均较治疗前下降,氧化物GSH-PX、SO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助于抑制TLRs/MYD88信号通路活化,抑制微炎症状态.

  • 尿毒清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宫少辉

    目的 探讨尿毒清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生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尿毒清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脂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超敏C反应蛋白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4项血脂指标水平和对照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且研究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尿毒清联合阿托伐他汀水平治疗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

    作者:董志军;陈志宏;李玲娜;于宏飞;杨帆;董微丽

    目的 探讨丝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和微炎症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4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丝胶治疗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同周龄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后丝胶治疗组给予丝胶溶液空腹灌胃、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35 d.药物干预后,检测3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 1,HO-1)、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结果 各指标三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0.01).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MDA含量、NF-κB和TNF-o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4.145±0.282) mmol·gprot-1、0.232±0.027和0.761±0.058,较糖尿病模型组的(6.813±0.446)mmol·gprot-1、0.334±0.024、0.994±0.084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还原型GSH含量、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78.518±4.317) mg·gprot-1、0.591±0.054和0.954±0.091,较糖尿病模型组的(59.890±5.932) mg ·gprot-1、0.351±0.044、0.585±0.054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内界膜肿胀,神经节细胞可见空泡、水肿样改变,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形态较规则、排列轻度紊乱,病理变化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丝胶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的损伤,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

  • 百令胶囊联合α-酮酸片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作者:马亚丽;陈宝平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联合α-酮酸片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复方α-酮酸片2.52 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百令胶囊2.0g,每日3次,2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总胆固醇(TC)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IL-6、ALB、PA、TRF、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LB、PA、TR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ALB、PA、TR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C水平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SGA评分A级(营养良好)37例,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3例;观察组患者A级38例,B级2例.治疗后对照组患者SGA评分A级37例,B级3例;观察组患者A级39例,B级1例.治疗前后2组患者SG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α-酮酸片能更好地协同改善非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红艳;落恒;张亚莉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流对糖尿病肾病血流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糖尿病肾病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微炎症反应检测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白细胞介素-1β3、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31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 67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陈环宇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从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微炎症的标记物,并选取3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C反应蛋白升高组中有患者40例,占总人数的59.70%,而C反应蛋白升正常组中有27人,占总人数的40.30%.同时,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有无高血压、出现高血压的时间、病死率和学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就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来说,微炎症状态是导致其出现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白芍总苷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付会玲;蔡威;陈文莉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60例MHD患者及30例体检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前、后抽取所有入组者的空腹静脉血,分别用生化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水平.结果 MHD患者外周血hs-CRP、IL-6、TNF-α和NGAL的含量分别为(6.6±2.3) mg/L、(351.2±42.3) ng/L、(8.5±3.2) ng/L和(548.2±37.8)ng/m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TGP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4.2±2.3) mg/L、(298.5±52.7) ng/L、(7.3±3.3) ng/L和(440.6±42.0)ng/m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D患者外周血TLR4和MyD88 mRNA水平分别为(2.35±0.16)和(3.62±0.2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TGP治疗后,上述指标分别为(1.28±0.14)和(1.64±0.24),较治疗前水平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芍总苷可能通过抑制TLR4/MyD88信号通路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从而对MHD患者发挥保护作用.

  • 外周血炎症细胞比值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微炎症的关系研究

    作者:蔡怡旎;杨定平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10例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3组,透析前CKD 3~5期患者50例(透析前组)、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90例(MHD组)及腹膜透析(PD)患者70例(PD组),另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NLR、PLR值,分析各组指标之间的差异及NLR、PL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依据hs-CRP水平将210例CKD患者分为hs-CRP低水平组(≤3.0 mg/L)和hs-CRP高水平组(>3.0 mg/L),hs-CRP>3.0 mg/L提示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分析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计算NLR、PLR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D患者的NLR、hs-CRP显著升高,MHD组及PD组的PLR显著升高(P<0.05);CKD患者的NLR、PLR与hs-CRP成正相关(P<0.05).hs-CRP> 3.0 mg/L的CKD患者年龄、NLR和PLR均较高(P<0.05),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NLR和PL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8.8%、53.3%和78.8%、41.7%.结论 NLR可作为CKD患者反映体内微炎症状态的指标,PLR可作为CKD透析患者反映体内微炎症状态的指标,两者都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是容易检测而且廉价的实验室指标.

  • 辛伐他汀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的影响

    作者:苏波;李毅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汉中市三二○一医院收治的76例尿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方案上加用辛伐他汀,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营养指标、血脂、肾功能指标及心脏功能指标,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无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指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指标均降低,但降低程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联合基础透析法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高通量透析治疗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影响

    作者:沈伟;杨婷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普爱医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而治疗组采取高通量透析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血浆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 Alb)、转铁蛋白水平(transferring,TRF)、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 inflammation score,MIS)营养指标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症指标.观察2组尿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患者的Hb、TP、Alb、TRF、MIS等反应营养的指标和hs-CRP、TNF-α、IL-6等反应炎症的指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的hs-CRP、TNF-α、IL-6水平及MIS评分明显下降,Hb、TP、Alb、TRF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高通量透析能够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hs-CRP、TNF-α、IL-6水平,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的状态,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402 条记录 13/21 页 « 12...10111213141516...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