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芩苷锌对改善缺血性视神经损伤中氧化应激反应及激活血源性因子修复血神经屏障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探讨黄芩苷锌(HBZn)改善缺血性视神经损伤模型中氧化应激损伤及修复血神经屏障(BNB)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单侧夹闭颈总动脉法建立小鼠视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缺血损伤组、假手术组、黄芩苷锌组(3.75,6.5,13 mg·kg-1),黄芩苷组及葡萄糖酸锌(zinc gluconate)组.超微电镜观察视神经细胞线粒体的结构;比色法检测缺血损伤2h后各组小鼠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视神经组织中免疫球蛋白G(IgG)(缺血后12 h),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缺血后28 h),MMP-9(缺血后2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黄芩苷锌(6.5 mg·kg-1)组能保护缺血导致的线粒体损伤,增强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激活SOD活性,降低MDA,MPO水平.能修复血神经屏障,IgG,Fibrinogen,MMP-9等血源性因子蛋白表达量增加,调节MMPs/TIMPs的平衡.结论:黄芩苷对缺血性视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的等摩尔浓度HB组和等摩尔浓度锌的葡萄糖酸锌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线粒体,抑制小鼠视神经组织中血源性因子IgG,Fibrinogen,MMP-9的激活,抑制MMPs家族的表达,调节MMPs/TIMPs的平衡和异常沉积来修复血神经屏障有关,同时证明黄芩苷和锌的络合物增强了单体抗氧化应激和缺血性损伤的能力.
-
疱克软膏抗Ⅱ型生殖器疱疹病毒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疱克软膏对Ⅱ型生殖疱疹病毒(HSV-Ⅱ)的防治作用.方法:利用MTT法观察疱克软膏体外HSV-Ⅱ感染Hep-2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小鼠阴道感染模型观察疱克软膏体内抗HSV-Ⅱ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证实疱克软膏0.4~6.4mg/mL对HSV-Ⅱ的抑制率1.7%~91.7%,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疱克软膏可明显减少小鼠阴道病毒的检出率,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与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小鼠阴道粘膜病理变化显著减轻.结论:疱克软膏可能通过直接抗HSV-Ⅱ和提高机体IgG、IFN-γ水平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川椒方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每组5只.川椒方低、中、高含药血清组分别以含川椒方生药0.334、0.668、1.336 g/ml的水煎剂20 ml/kg灌胃,空白血清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筛选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BL-2H3)的佳作用浓度,并筛选含药血清佳作用时间.实验再分为模型组、川椒方治疗高、中、低剂量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治疗组、对照组.川椒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按筛选所得浓度和作用时间每孔分别给予含药血清40 μl;PP2治疗组于加抗原前30 min给予终浓度为1μM的PP2 40μl;对照组于加抗原前2h给予10%空白血清40μ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 川椒方浓度为10%时细胞活力较好,故本实验选择了10%浓度血清作为实验浓度.川椒方高、中剂量组合药血清作用120 min时,释放量少(P<0.01),故选用120 min作为作用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升高明显(P<0.01);川椒方各剂量组及PP2治疗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下降(P<0.01).结论 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
-
肾病患儿尿中三种蛋白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探索Alb、IgG和β2-MG联合测定在肾病患儿早期诊断和区分病变部位的价值, 本文采用RIA法对肾病患儿尿液中的Alb、IgG和β2-MG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肾炎组和肾病组尿中的Alb、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病组尿中的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肾炎组(P<0.01).尿中的Alb、IgG和β2-MG联合测定能高灵敏早期反映肾脏的损伤, 且能区分是肾小球还是肾小管的损害, 并与病情呈正相关.
-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IgG及血脂的相互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是脑梗死中常见的类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变的基础上,管腔狭窄、闭塞或有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1].脂质代谢紊乱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自身免疫反应又参与脑血管病变形成,本文通过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起病后外周血IgG水平及血脂浓度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
Fcγ和Fcε受体在小鼠三叉神经节的表达
目的 检测正常小鼠三叉神经节(TG)是否表达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E(IgE) Fc段Fcγ受体和Fcε受体,及其在过敏小鼠TG中的变化.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OVA和铝剂,建立小鼠过敏性结膜炎(ACJ)模型.EHSA检测血清总IgE.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cγ受体和Fcε受体的表达.结果 小鼠TG表达Fcγ受体和Fcε受体.其中IgG激活型高亲和力受体FcγRI和抑制型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Ⅱ只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上,而IgG激活型低亲和力受体FcγRⅢ表达在小鼠TG中的卫星胶质细胞上.IgE激活型高亲和力受体FcεR Ⅰ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上,而IgE低亲和力受体FcεRⅡ同时表达在小鼠TG神经元和卫星胶质细胞上.与正常小鼠比较,ACJ小鼠的血清总IgE水平升高,TG的FcεR Ⅰ和FcγRⅡ表达增加(P<0.05).而ACJ小鼠的FcεRⅡ和FcγRⅠ表达下降(P<0.05).FcγRⅢ在正常和ACJ小鼠TG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别.结论 小鼠TG表达的Fcγ和Fcε受体可能参与ACJ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渗入脑内的免疫球蛋白G与外周脂多糖引起大鼠脑内Toll样受体4的表达
目的 探讨从血循环中渗入到脑内的自体内源性免疫球蛋白G (IgG)对外周脂多糖(LPS)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Toll 样受体4 (TLR4)表达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LPS+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LPS 100μg/kg,6h后尾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5μg/kg;AD组:尾静脉给予盐酸肾上腺素(AD)15μg/kg;LPS+AD组:先腹腔给予LPS,6h后静脉注射AD;对照组大鼠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后一次注射后30 min处死动物,取脑,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 检测脑内TLR4的表达. 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单独给予AD的动物中IgG免疫阳性产物呈斑片状分布于脑实质. LPS+生理盐水组的IgG免疫阳性产物仅限于血管周围;在LPS+AD组,IgG渗出区域内可见TLR4免疫阳性产物与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共存,双标的细胞分散于脑实质及血管附近,而LPS+盐水组TLR4阳性细胞呈内皮细胞样.RT-PCR结果显示,LPS+AD组TLR4的表达显著高于LPS+生理盐水组、AD单独注射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结论 大鼠血循环中的IgG渗入脑内可促进外周LPS引起的脑内TLR4表达.
-
G-CsF和GM-Cs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和CD69表达及IgG分泌的影响
为了解造血干细胞动员剂G-CSF和GM-CS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活动性的影响,用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G-CSF和GM-CSF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TNF-α mRNA表达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69表达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 μg/ml的G-CSF和GM-CSF对PBMNC分泌IgG的影响.结果发现:0.1-2.0μg/ml的G-CSF对活动期和静止期SLE患者的PBMNC的TNF-α mRNA的表达均无影响.0.1-1.6μg/ml或0.1-2.0 μg/ml的GM-CSF不影响活动期或静止期SLE患者PBMNC的TNF-α mRNA的表达,2μg/ml的GM-CSF可增加活动期SLE患者PBMNC的TNF-α mRNA的表达.0.1-2.0μg/ml的G-CSF和GM-CSF对静止期SLE患者PBMNC的CD69表达均无影响,浓度在0.1-2.0μg/ml的G-CSF和0.1-0.4μg/ml的GM-CSF对静止期和活动期SLE患者的CD69表达无影响,但GM-CSF的浓度达到或超过0.8μg/ml时可增加活动期SLE患者单个核细胞CD69的表达.10μg/ml的G-CSF对活动期和静止期SLE患者PBMNC的IgG分泌无明显影响,而相同浓度的GM-CSF对活动期SLE患者PBMNC的IgG分泌有促进作用.结论:用G-CSF作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对于SLE患者可能是安全的,但GM-CSF可增强与狼疮活动有关的三项指标,因此可能对活动期SLE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临床上应予以注意.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IgG亚类与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IgG亚类与血细胞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8月诊断为温抗体型AIHA(排除单纯C3d型)34例免疫复合型(IgG+C3d)和单IgG型的患者.其中原发性26例,继发性8例;男1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7.8(0.5-79)岁.健康对照者30名,男15名,女15名,平均年龄42.8(18-55)岁.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者、34例AIHA患者及其中的32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进行IgG亚类检测.结合患者血细胞部分参数,分析患者IgG亚类水平与血细胞部分参数的关系.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测,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方法.结果:34例AIHA患者IgG1-4平均值高于30例健康对照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G1:t=-4.88,P<0.01;IgG2:=-3.06,P<0.01;IgG3:t=-5.39,P<0.01;IgG4:t=-3.16,P<0.01).而2组各亚类所占IgG的百分比比较显示,除IgG4外,其余3个亚类所占IgG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IgG1:t=-4.03,P<0.01;IgG2:t=7.38,P<0.01;IgG3:=-3.03,P<0.01;IgG4:t=1.73,P> 0.05).对34例AIHA患者血浆中IgG亚类与部分血细胞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gG1与Hb、RBC、HCT呈正相关(Hb:r=0.358,P<0.05;RBC:r=0.426,P<0.05;HCT:r=0.363,P< 0.05),IgG1、IgG2与WBC计数呈负相关(IgG1:r=-0.437,P<0.05;IgG2:r =-0.487,P<0.01),IgG2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0.436,P< 0.05).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各亚类所占百分比比较显示,除IgG2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3个亚类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差异(IgG1:t=6.528,P<0.01;IgG2:t=1.544,P>0.05;IgG3:=-8.488,P<0.01;IgG4:t=-9.434,P<0.05).结论:AIHA与IgG1和IgG3相关,IgG亚类检测对研究AIHA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球蛋白G IgG亚类 -
IgG4在鼻腔鼻窦炎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炎性疾病中免疫球蛋白G4阳性(IgG4+)浆细胞表达情况及其与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IgG4-S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有致密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的鼻腔鼻窦炎性疾病10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标记其病变组织中IgG4+和IgG+的浆细胞,用医学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IgG4+和IgG+的浆细胞含量.结果 103例病变组织中IgG4+浆细胞浸润程度如下:重度(> 50/HPF)28例,中度[(30~ 50)/HPF] 23例,轻度[(10~29)/HPF] 30例,阴性(< 10/HPF)22例,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2例符合IgG4-SD组织学诊断标准,即IgG4+浆细胞>50/HPF、同时IgG4 +/IgG+>40%,包括慢性鼻窦炎3例(3/20)、鼻息肉3例(3/18)、炎性假瘤3例(3/17)、真菌性鼻窦炎4例(4/20)、鼻硬结症1例(1/12)、Wegener肉芽肿7例(7/11)、Rosai-Dorfman病1例(1/2).结论 鼻腔鼻窦炎性疾病中有多种情况符合IgG4-SD时IgG4+浆细胞的诊断标准,但鼻腔鼻窦IgG4-SD的病理诊断还应结合其他临床和检查的结果综合考虑;部分原因不明的鼻腔鼻窦炎性疾病不除外可能是IgG4-SD谱系中的一员;鼻腔鼻窦存在少数IgG4-SD,IgG4在鼻腔鼻窦炎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及其组织学发生的再评价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对11例CFT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结果11例CFT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从25至52岁,平均38岁,位于盆腹腔6例、皮下软组织4例、阴囊内1例。临床上表现为缓慢增大的无痛性肿块,5例伴随其他病症或既往有炎性改变、外伤或手术史,4例病变为偶然发现,肿瘤多为单发,切除后未见复发。影像学显示病变为孤立性或多发性实性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无包膜,实质内散在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高密度钙化灶。大体上,肿瘤呈灰黄色,质硬,边清,圆形、卵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大径为0.5 ~20.0 cm,切面散在浅黄色斑点状钙化灶,切开时具有沙砾感。显微镜下显示肿瘤实质主要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及厚壁血管构成,其中散在少量梭形细胞、单核炎性细胞、沙砾体及营养不良性钙化。此外,少数肿瘤边缘区局灶性中性粒细胞呈带状浸润,另见少量神经束及脂肪组织内陷。不同病例肿瘤实质外周区局灶性具有类似于孤立性纤维瘤、纤维瘤病、瘢痕疙瘩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样形态学改变。沙砾体及营养不良性钙化分别形成于透明变性的血管及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肿瘤组织内浸润的单核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浆细胞,局部区域可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受检的肿瘤组织内梭形细胞弥漫性表达波形蛋白,少数局灶性表达CD34、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及β-caltenin,其他标记为阴性。具有特征性的是,与炎性病变相比,CFT组织中浸润的浆细胞显著表达IgG及IgG4,且IgG4+/IgG+>50%,IgG1及IgG3表达的细胞较少。结论CFT具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由于CFT与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因此,推测CFT可能为IgG4相关的硬化性疾病家族谱系中一种新的独立实体。该病变的发展呈良性经过,炎性改变及创伤可能为该病变的重要诱因,手术切除后罕见复发。
-
BIOMED-2聚合酶链反应Ig基因重排对成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BIOMED-2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成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成熟B-NHL组织标本72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7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35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反应性增生病变25例作为对照.提取以上组织的DNA,并以PCR来检测其完整性和可扩增性,选取质量合格的DNA.85.6%(83/97)的样品DNA长度>300 bp,其中60例成熟B-NHL和23例反应性增生可用于BIOMED-2 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kappa轻链(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结果 利用BIOMED-2 PCR检测的60例成熟B-NHL中,57例存在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敏感性为95%,23例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未出现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 BIOMED-2 PCR适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成熟B-NHL诊断的辅助价值很高.
-
Riedle甲状腺炎的IgG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目的 观察Riedle甲状腺炎(RT)的病理组织形态及其IgG4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RT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8月间病理诊断的5例R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 5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52~78岁,平均59岁.5例患者都是出现甲状腺双叶多发结节,结节逐年增大,并且在出现周围组织压迫症状及体征时就诊.2例女性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术前血清IgG水平升高2例,其余3例未测.B超显示结节多表现低回声或中低回声,偶有病例是低回声结节内部出现散在强回声.光镜下显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伴不等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4例可见闭塞静脉炎,3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5例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IgG4阳性细胞计数与IgG4/IgG比值分别为:20个/HPF,16%;60个/HPF,82%;22个/HPF,28%;400个/HPF,266%;33个/HPF,71%.结论 RT与IgG4-RD光镜下具有相似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RT中IgG4数值及IgG4/IgG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部分符合IgG4-RD的诊断标准,推测部分RT属于IgG4-RD.
-
同时累及泪腺/涎腺及鼻腔鼻窦的 IgG4相关性疾病13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同时累及泪腺/涎腺及鼻腔鼻窦的IgG4相关性疾病( 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13例IgG4-RD同时累及泪腺/涎腺及鼻腔鼻窦患者存档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IgG及IgG4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法)染色,结合血清学结果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选取只累及泪腺/涎腺的IgG4-RD病例9例及10例普通慢性鼻窦炎作为对照组。结果13例患者,男性8名,女性5名,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2岁。与只累及泪腺/涎腺的IgG4-RD对照组比较,血清IgG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镜下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在泪腺腺泡及导管周围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伴纤维化,IgG4+浆细胞数量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鼻腔鼻窦黏膜内以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为主,静脉闭塞和纤维化少见,IgG4+浆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普通慢性鼻窦炎对照组( P<0.05)。结论IgG4-RD同时累及泪腺/涎腺及鼻腔鼻窦少见,其诊断需结合IgG4+浆细胞在泪腺/涎腺及鼻腔鼻窦黏膜内浸润情况及血清IgG4浓度综合判断,属系统性疾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IgG4相关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探讨IgG4相关疾病( IgG4RD)的临床和病理形态特点,提高对IgG4RD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8例IgG4RD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资料,其中2例为胆总管及部分肝切除标本,2例为颌下腺切除标本,1例为肺穿刺标本,1例为开胸肺活检标本,1例为肾穿刺活检标本,1例为肾切除标本。切除标本均经充分取材,石蜡包埋,行 HE、弹力纤维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MaxVision法)染色。结果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岁。5例在术前都拟诊为肿瘤:2例拟诊为胆总管腺癌,2例拟诊为涎腺肿瘤,1例拟诊为肾盂癌。血清学检查:8例血清IgG4升高,5例IgE升高,4例嗜酸性粒细胞升高,4例为系统性病变。病理学特点:病灶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4例伴多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原组织结构破坏,伴有不同程度的编织状纤维化;IgG4阳性的浆细胞>20~50个/HPF,IgG4/IgG>40%;4例可见闭塞性静脉炎;未见坏死性血管炎、淋巴瘤等相应的病理改变。5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反应良好,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IgG4RD有相对较特异的病理形态改变,计算病灶中IgG4阳性的浆细胞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可获得明确诊断,但须结合临床除外其他可致IgG4升高的疾病。 IgG4临床表现各异,需及早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
眼附属器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IgG4相关性疾病( IgG4-RD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至2013年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例103例,对其进行组织学观察、IgG和IgG4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血清学IgG和IgG4浓度检测,选取符合IgG4-RD诊断标准的病例17例,分析总结其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1)17例眼附属器IgG4-RD,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1~71岁,平均年龄48.5岁。17例均以眼睑肿胀或眼球突出就诊,11例可见双侧累及,6例为单侧累及。病程从5个月到7年,其中13例病程>2年。6例既往有过敏性疾病(药物食物过敏)史。眼外常累及的部位有淋巴结、涎腺、肺脏和肾脏等。9例术后出现复发。5例口服激素有效,3例为部分有效。(2)血清学检查:17例IgG4浓度均>1.35 g/L(1.49~14.88 g/L)。(3)组织学上,假性淋巴瘤样模式8例,混合型模式8例,硬化型1例。14例病变位于泪腺,3例病变累及眶内脂肪结缔组织,未见发生于结膜及眼睑的病例。17例中均可见到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程度不一的组织纤维化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未见典型的闭塞性静脉炎。(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7例IgG4阳性浆细胞绝对值均>50个/HPF, IgG4/IgG阳性浆细胞比值>40%。结论眼附属器IgG4-RD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表现上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应注意与该部位近似病变的鉴别诊断。
-
北京市成人感染肠道病毒71型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和评价北京市成年健康人群肠道病毒71型(EV71)血清保护抗体水平,为EV71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医院收集北京市健康成年人群的血样和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V71 IgG抗体,用微量细胞病变中和试验方法进一步检测EV71中和抗体滴度水平.结果 检测成年人群486例,年龄分布为19~62岁,平均EV71 IgG抗体阳性率水平为40.3%,男性抗体水平与女性没有显著差异,EV71 IgG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中和抗体阳性水平滴度高于1∶256的占13.3%,中和抗体滴度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 北京市40%的健康成年人群血清中具有EV71保护性抗体,抗体滴度高于1∶256者仅占13%,随着年龄增长,EV71保护性抗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
一起戊型肝炎暴发的血清抗体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戊型肝炎(戊肝)抗体E2-IgM(抗-HEV E2-IgM)酶联免疫试剂(捕获法)在反映戊肝流行特征和对戊肝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在首发病例26 d后对某单位戊肝暴发人群和相邻单位对照人群进行血清抗-HEV E2-IgM、IgG检测;部分人群进行美国Genelabs抗-HEV IgM、IgG的平行检测.结果抗-HEV E2-IgM试剂捕获法在对照人群中仅检出1例阳性(0.11%),且阳性和阴性之间可明显区分,其特异度为99.89%;在暴发流行人群中检出145例阳性(8.66%),显著高于对照人群(P<0.001);暴发人群中戊肝患者的血清学动态变化为:抗-HEV E2-IgM在暴露时间为30~60d时保持较高吸光度(A值),随着时间的延长A值呈明显下降趋势;抗-HEV E2-IgM阳性在该组人群中与性别和年龄无关;在暴发人群抗-HEV E2-IgM(+)的115例患者中,Genelabs抗-HEV IgG检测出88份阳性,检出率为76.52%,漏检27例,漏检率为23.48%.对照人群随机抽样179例患者中有20例Genelabs抗-HEVI IgG(+),阳性率为11.17%.在110份抗-HEV E2-IgM(+)的血样中,Genelabs抗-HEVIgM只检测出76份,检出率为69.09%;有16例患者Genelabs抗-HEV IgG、IgM均未能检出;Genelabs抗-HEV IgG和IgM的不一致率为25.45%.结论抗-HEV E2-IgM具有99%左右的特异度,与在正常人群中检出较高阳性率的Genelabs抗-HEV IgG试剂相比,减少了假阳性;抗-HEV E2-IgM与Genelabs抗-HEV IgM、IgG相比,对急性戊肝感染诊断的灵敏度提高了25%~30%,减少了漏诊;抗-HEV E2-IgM试剂盒操作简单、快速,本底较好,不存在酶结合物不足的问题.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IgG抗体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临床诊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华大公司研制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酶联免疫试剂盒,对部分住院SARS患者的血清进行IgG抗体检测,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激素使用患者的SARS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在确诊的121例患者中,IgG抗体阳性率为71.1%,年龄<15岁、15~59岁和60岁以上的患者,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0%、70.2%和85.7%,差异无显著意义(P=0.766);使用激素和不使用激素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2.4%(P=0.84);病重和病情较轻患者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78.1%和67.4%(P=0.493);男性和女性患者检测率均为71.1%.结论SARS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IgG抗体的产生与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和激素的使用无显著性关系.
-
吉林省供血者人类细小病毒B19 IgG抗体的调查
目的了解吉林省供血者人类细小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为评估我国B19病毒的感染状况提供基础数据.方法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B19 IgG抗体.结果在184份血清中,抗B19 IgG抗体总检出率为55.43%.女性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段在35~45岁之间的献血人员抗体阳性率高.结论本研究数据提示吉林省地区献血人员B19病毒感染率较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B19 DNA的调查研究,为输血安全和血液制品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