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作用

    作者:张忠斌;高天;丁文雅;林小兵;张金娜;田明

    目的:考察大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消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情况;利用TCP法测定浓度为31.2 mg/mL,15.6 mg/mL,7.8 mg/mL和3.9 mg/mL大黄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效果;考察不同作用时间6 h、12 h和24 h大黄提取物对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的影响.结果:当大黄提取物浓度大于7.8 mg/mL时大黄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具有显著的消除作用;当药物的作用时间大于12 h时,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消除效果较好.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中药大黄提取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具有消除作用,且其消除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 苦参碱、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渗透作用的研究

    作者:闫玲;石晶金

    目的:比较苦参碱、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为中药及中西药联用治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研究的依据。方法:在体外建立SE-BF(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模型)和PB(生物被膜渗透模型),观察并测量含药滤纸片抑菌圈直径(每个时间点取样3个),计算苦参碱、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PB的渗透率。结果:苦参碱、鱼腥草素钠、苦参碱与红霉素及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联用对Se738的36h渗透率分别达到93.94%、96.97%、89.34%、93.53%;苦参碱、鱼腥草素钠、苦参碱与红霉素及鱼腥草素钠与红霉素联用对ATCC35984的36h渗透率分别达到82.83%、88.55%、91.47%、96.76%。结论:中药有效成分苦参碱、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均有较强的渗透性。

  • 阴香植物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制研究

    作者:黄晓敏;王晨明;管文华;林少芸;袁华珍;余培凯

    目的 观察阴香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BF)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Brown平板连续培养法制备生物膜和应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对阴香精油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 用体积分数2.5%阴香精油作用30 min,对培养3 d的白色念珠菌生物膜达到完全杀灭;作用90 min对培养7 d的白色念珠菌生物膜达到完全清除.用体积分数2.5%阴香精油作用10 min,可完全杀灭悬液内白色念珠菌浮游菌.结论 阴香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清除效应,可抑制生物膜形成,对悬液内浮游菌杀灭效果更好.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清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晓娜;李武平;徐修礼;惠娜;陈晓华;丁敬美

    目的 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EOW)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清除效果.方法 采用细菌定量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EOW清楚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人工培养生物膜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组不同pH值EOW作用5 min和10 min清除率均达99%以上,作用20 min清除率均达100%,3组之间的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pH值的EOW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细菌生物膜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pH值为6.0 ~7.0的EOW无腐蚀性,可用于临床细菌生物膜感染的创面和伤口等.

  • 细菌生物被膜与游离菌对消毒剂抗性比较研究

    作者:张丽蓉;宋金武;黎英文;邓金花

    目的:比较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和游离菌对消毒剂的抗性.方法:采用超声波平板法和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800mg/L的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1min,对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游离菌的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0.53%、87.64%和83.16%,对其细菌生物被膜的平均杀灭率仅为82.56%、84.81%和82.85%;用含15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1min,对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游离菌的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6.95%、96.18%和96.05%,对其细菌生物被膜的平均杀灭率仅为86.37%、89.54%和91.20%.结论:形成生物被膜的细菌对消毒剂抗性都比游离菌强,鲍曼不动杆菌差异尤为明显.

  • 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

    作者:朱小明;杨家卿;张昌峰;程惠娟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牛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1,3d均为15.6 g·L-1,7 d31.25 g·L-1;SMIC801,3,7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 鱼腥草素钠增强亚胺培南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作者:程惠娟;杨敏;汪长中;王艳;张昌峰;褚春云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联合亚胺培南增强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方法:2倍稀释法测定被试药物小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检测1/2MIC,1MIC,2MIC的鱼腥草素钠(SH)、亚胺培南(IMP)单药组和1/2MIC的SH与IMP各药物浓度联合组对黏附菌的清除量、生物被膜生长量、藻酸盐产生量的影响.FDA-PI荧光素双染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组膜分散后死活细菌、生物被膜形态.结果:鱼腥草素钠能增强亚胺培南抗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尤以2MIC药物浓度联合组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0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死活细菌、生物被膜形态支持了上述结果.结论:鱼腥草素钠联合亚胺培南能增强抗生物被膜作用,预期两药联合会提高相关感染的临床疗效.

  • 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黏附的清除作用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程惠娟;汪长中;卢文波;胡跃龙;高磊;朱玲玲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 houttuyfonate sodium,SH)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黏附的清除作用及对生物被膜( biofilm,BF)形成的影响.方法:用96孔板孔建立铜绿假单胞菌黏附生物被膜,MTT法检测膜内菌的代谢变化、评价药物对黏附菌的小清除浓度( minimum eliminateing concentration,MEC)及小抑膜浓度(sessil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菌落计数法观察药物对黏附、膜内菌量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药物对受试菌黏附作用及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构影响.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EC80为500 mg·L-1,MEC50为125 mg·L-1,对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和成熟生物被膜SMIC80均为500 mg·L-1,早期生物被膜、成熟生物被膜SMIC50分别为31.25,1.95 mg·L-1.250mg·L-1药物浓度使载体上黏附的及初步生物被膜、成熟生物被膜内的活菌数明显减少,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载体上的细菌明显减少,连续用药后,成熟生物被膜阶段载体上未见有生物被膜结构,菌量明显减少并且细菌形态发生变异,由杆状变为球杆状.结论: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有较强的清除活性,通过连续给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作用初探

    作者:官妍;章九云;汪长中;王宁;刘志芳;石晶金

    目的:通过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研究,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以红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药,利用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初始黏附及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该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态学影响,刚果红培养基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对PIA( polysacchat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胞间多糖黏附素)形成的影响.结果:穿心莲内酯1 000,100,10 mg·L-1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均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大于31.25 mg· L-1对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时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态有显著影响,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对PIA的形成无影响.结论: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及红霉素.

  • 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luxS,agr/RNAⅢ影响的研究

    作者:许甘霏;王晶晶;吴大强;官妍

    细菌的群体感应及特异基因表达调控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luxS,agr均是表皮葡萄球菌群体感应调控中的关键基因,RNAⅢ是agr系统的效应器分子.为了评估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对产膜表皮葡萄球菌转录水平的影响,采用连续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红霉素、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荧光定量PCR测定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万古霉素、红霉素等对表皮葡萄球菌作用后不同时间段luxS,agr/RNAⅢ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1/2MIC,1/4MIC鱼腥草素钠,1/2MIC鱼腥草素钠+1/2MIC红霉素,1/4MIC鱼腥草素钠+1/4MIC红霉素,1/8MIC鱼腥草素钠+1/8MIC红霉素等在作用于ATCC 35984伊始,就可迅速上调luxS 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作用6,12,48 h后,鱼腥草素钠依然存在对luxS的上调作用.鱼腥草素钠在MIC,1/2MIC浓度时对agr表达均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1/2MIC鱼腥草素钠与1/2MIC红霉素联用、1/4 MIC鱼腥草素钠与1/4MIC红霉素联用,在作用6,12,24 h等时间段对agr表达的下调作用也很显著(P<0.05).鱼腥草素钠在MIC浓度时,对RNAⅢ表达亦有显著下调作用(P<0.05),1/2MIC鱼腥草素钠与1/2MIC红霉素联用对RNAⅢ表达的下调效果也很显著(P<0.05).提示鱼腥草素钠及其与红霉素联用,可以迅速上调表皮葡萄球菌luxS转录水平的表达,在特定浓度下可下调agr/RNAⅢ的表达,具有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之间的相互黏附聚集、抑制膜内营养和输水通道的形成、阻止膜内细菌脱离、并抑制细菌外毒素形成等作用的可能.

  • 亚抑菌浓度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合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作者:官妍;李春;石晶金;周华娜;刘丽;王艳;濮燕萍

    目的:观察亚抑菌浓度(亚-MIC)的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连续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棋盘格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XTT递减法评价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对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亚抑菌浓度下2药单独及联合用药后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情况.结果: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7.812 5 mg·L-1;1/8MIC鱼腥草素钠、1/2MIC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为协同,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红霉素以及二者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黏附和代谢均有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牛物被膜的形态有影响.结论: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牛物被膜有抑制作用;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联合用药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和生物被膜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在对生物被膜菌代谢的抑制和对牛物被膜形态的影响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 群体密度感应分子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菌毛集合系统的影响

    作者:乔霞;杨勇;刘晓明;魏军

    目的 探讨群体密度感应系统小分子N-3-oxo-octanoyl-L-Homoserine lactone(3-oxo-C8-AHL)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7978菌株菌毛集合系统基因表达以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通过细菌运动性试验及生物被膜定量试验测定3-oxo-C8-AHL对ATCC1797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晶紫试验观察ATCC17978生物被膜形成的结构;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3-oxo C8-AHL对ATCC17978 CusABCDE、BfmS、BfmR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与3 oxo-C8-AHL组ATCC17978运动直径分别为(3.0±0.1)cm和(1.0±0.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2,F=0.313,P<0.05);生物膜形成试验测得3-oxo-C8-AHL组和对照组A值分别为0.07733和0.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1,F==2,P<0.05);结晶紫染色观察3-oxo-C8-AHL组细菌不易聚集形成生物被膜,而对照组易聚集、成膜;荧光定量PCR测定了3-oxo-C8-AHL组菌毛集合系统CusABCDE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34.1%以上(P<0.05),BfmS和BfmR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下调44.1%和38.2% (P<0.05). 结论 菌毛集合系统基因与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群体密度感应系统小分子3 oxo C8 AHL对菌毛集合系统等相关基凶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从而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运动,致使生物被膜结构形成缓慢.

  • 大肠埃希菌多耐药与生物被膜相关性分析

    作者:余玥;刘鑫;王晓燕;杨颖丞;唐小平;黄永茂;陈枫

    目的 探讨细菌耐药程度与细菌生物被膜(BBF)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株29株,单耐药菌株21株,多耐药菌株60株,采用银染法,以“+”作为BBF量化指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BBF厚度,每个视野扫描8~32层,求平均值.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情况. 结果 银染结果药物敏感组“-”有5株、“+”15株、“2+”8株、“3+”1株;单耐药菌株组“-”有3株、“+”6株、“2+”10株、“3+”1株、“4+”1株;多耐药菌株组“-”有1株、“+”7株、“2+”15株、“3+”16株、“4+”21株;多耐药组BBF高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x2=15.5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层扫多耐药组BBF厚度为(47.97±9.53)μm,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分别为(25.91士5.84)μm和(31.84±4.91)μm,多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和单耐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0,P<0.05).扫描电镜观察BBF生长,药物敏感组细菌多为杆状生长.多耐药菌株组细菌之间黏液样物质明显增多,细菌相互包裹成块状,47株有大块状.单耐药菌株组中有2株大块状. 结论 多耐药大肠埃希菌BBF量或厚度高于单耐药及药物敏感大肠埃希菌,表明BBF与大肠埃希菌多耐药有关.

  • 细菌生物被膜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阴银燕;何凯明;吴梦星;周悦;史艺;秦涛

    生物被膜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微生物群体.超过65%的人类疾病与生物被膜有关,尤其是慢性疾病,主要由于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会增强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应答的抵抗力.生物被膜的清除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亟需开发能拮抗生物被膜的新型抗菌药物.本文就近年来生物被膜拮抗剂开发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 黄芩水煎液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及对左氧氟沙星的增效作用

    作者: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王立赞;闫萍;覃雪军;朱莲娜

    生物被膜(biofilm,BF)使细菌能够逃逸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造成感染的反复发作.铜绿假单胞菌(Pa)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检出率较高,也是BF相关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本文探讨黄芩水煎液和左氧氟沙星(LFX)联用以后,对Pa的BF内细菌的抗菌活性的影响.

  • 药物流出泵抑制剂联合咪康唑清除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的研究

    作者:亓庆国;王文霞

    目的 观察咪康唑分别与两种药物流出泵抑制剂联用清除耐药株(persister)的效果.方法 白假丝酵母菌参考株YEM30,在96孔板中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CDR1抑制剂Enniatin B、CDR1/CDR2抑制剂Milbemycins α25单独或联合与咪康唑作用后,采用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的方法统计耐药株的数量.采用SAS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q检验.结果 咪康唑分别联合两种药物流出泵抑制剂清除生物被膜耐药株的效果明显优于咪康唑单独使用(P<0.001),其中咪康唑与Enniatin B联用效果更佳.结论 咪康唑与药物流出泵抑制剂联合应用具有清除生物被膜中表现型耐药株的作用,这为提高抗真菌治疗的效果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和新思路.

  • 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生物被膜的致病作用研究

    作者:陈一强;闫萍;宋志军;吴红;孔晋亮;覃雪军

    目的建立慢性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生物被膜(biofilm,BF)肺部感染的大鼠模型,探讨Pa生物被膜的致病作用特点.方法体外测定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及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对藻酸盐包裹的PAO579及浮游PAO579的低抑菌浓度(MIC)、低杀菌浓度(MBC).从大鼠切开的气管内注入0.1ml 109CFU/ml藻酸盐包裹的PAO579或浮游PAO579,术后第3、7、14天观察大鼠肺部的细菌学、病理学特点及TNF-α反应.结果体外LFX、CAZ对藻酸盐包裹的PAO579的MIC、MBC均高于浮游PAO579.体内藻酸盐珠组的细菌形成单位(CFU)显著高于浮游菌组(P=0.002,P=0.004,P=0.002);肺大体病理及炎症反应程度均较浮游菌组严重;肺TNF-α水平均高于浮游菌组(P=0.002,P=0.002,P=0.022).相关分析表明,TNF-α水平与大体病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Pa生物被膜有保护细菌抵御抗菌药物杀伤的作用,同时有介导肺免疫损伤及保护细菌逃避宿主免疫防御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立艳;魏殿军;门昆;武大伟;陈锦英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rtosa,Pa)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多糖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收集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浮游菌及生物被膜菌,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基因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多糖合成相关基因pslA、algD.pelA的mRNA在生物被膜菌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浮游菌.结论 .pslA、algD,pelA的表达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在生物被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lasR rhlR基因缺陷对大鼠慢性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刘晓岚;宋志军;吴红;陈一强;王立赞;王恒壮;孔晋亮;Niels Hφiby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PA01野生型及群体感应(quo rum sensing,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缺陷型Pa菌株人工生物被膜致病性的差异,及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在Pa生物被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地位.方法 从大鼠支气管内直接予以Pa(菌种为PAO1野生型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109 CFU/ml)攻击,建立PAO1野生型及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被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1周和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IL-4、IL-10)反应的变化.结果 感染1周和2周后,PA01野生型组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改变均明显重于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01);感染1周后PAO1野生型组肺部的IL-4、IL-10水平都高于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1,P<0.05);2周后PA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明显高于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01).结论 PAO1野生型组在病程中引起持久和严重的肺部感染,激发了TH2样免疫反应,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的肺部病变明显轻于PAO1组,说明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在Pa肺部感染的建立及慢性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依地酸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对豚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模型的作用

    作者:林雅茵;余加林;芦起;林丽华

    目的 探讨依地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与环丙沙星联用对豚鼠体内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清除作用.方法 吸入法建立豚鼠肺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模型;EDTA腹腔注射、环丙沙星雾化吸入,单独及联合作用于感染后豚鼠;平板计数法对比药物作用前后生物被膜菌落数变化,HE染色及电镜观察肺部病理变化.结果 EDTA、环丙沙星单独及联合均对生物被膜有杀菌作用(P<0.05),联合应用的效果好,使菌落数由105 CFU/g降至10 CFU/g(t=24.67,P<0.05)且肺部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生物被膜结构也被破坏.结论 EDTA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对体内肺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有显著清除作用.

330 条记录 1/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