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脂康联合别嘌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血脂及血尿酸影响

    作者:杨玫;丁小亮;徐建鑫;叶引娣;胡立江

    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不同剂量别嘌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血脂、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血脂康治疗)、B组(血脂康+小剂量别嘌醇治疗)及C组(血脂康+常规剂量别嘌醇治疗),各40例.治疗1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血尿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及斑块厚度变化B、C组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及斑块厚度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变化,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HDL-C增加较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三组TC、TG、LDL-C、UA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均比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血脂及血尿酸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别嘌醇能有效改善代谢综合患者的血脂、血尿酸水平,同时具有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缩小斑块的作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 H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的干预价值初步分析

    作者:凌莎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30例H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常规组,测量两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30例H型高血压病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加叶酸治疗,治疗11周之后,测量其颈动脉内膜厚度(IMT)、Hcy水平.结果:比较常规组而言,研究组患者Hcy水平明显提高(P<0.05),但经过依那普利、叶酸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Hcy水平、IM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研究组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但是经过依那普利、叶酸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cy水平、IMT得到了显著降低,表明依那普利结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的Hcy水平、IMT,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奠定了基础.

  • 小檗碱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血管形态改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巨伦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双侧颈内动脉管腔直径及内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同期入选经OGTT实验明确符合糖耐量异常诊断的患者80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小檗碱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同期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小檗碱干预,随诊用药半年,试验前后测量所有糖耐量异常患者双侧颈内动脉管腔直径及内膜厚度,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内动脉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与试验前对比,试验组患者双侧颈内动脉血管内膜厚度减小,管腔直径变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管形态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耐量异常属中医“消渴”范畴,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消渴方”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中应用黄连清热降火,取其小檗碱能稳定血糖,防止血管内膜增厚、扩张血管之效用,从而改善血管形态。

  • 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宁;林洪丽;李龙凯;赵光本;周娜;张瑜;姜雪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EM9001AI测定AI,半定量计算AAC,彩色多普勒测定IMT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A)比值(E/A)、射血分数(EF).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I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AI与AAC正相关性(r=0.435,P<0.05),与IMT正相关性(r=0.458,P<0.05),与LVDd(r=0.537,P<0.01),LVPW(r=0.469,P<0.05),LVMI(r=0.59,P<0.01),IVS(r0.478,P<0.01)正相关,而与舒张功能指标E/A (r=-0.523,P<0.01)及EF(r=-0.534,P<0.01)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性别、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压、AAC、IMT以及LVDd、LVPW、LVMI、IVS是AI的影响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和心脏功能具有相关性,多种因素影响AI的改变.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伴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晶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伴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伴亚临床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其中常规组30例行常规降糖处理,研究组30例在降糖治疗的同时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IL-6、hs-CR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NF-α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测定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伴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的同时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减轻其炎症水平,但是对颈动脉内膜厚度无任何影响.

  • 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研究

    作者:郭祥;张伟国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液半胱氨酸水平(HCY)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3~2018.3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血液半胱氨酸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 umol/l)与普通组(HCY<10 umol/l),所选受试者入院后常规抽血化验血糖,血脂,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生测定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进而分析HCY水平与CIMT的关系.结果 H型高血压组较普通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且随着HCY值增加,IMT值也相应的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相比较与一般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且HCY可作为颈动脉硬化的预测因子.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张妍;徐桂芳;程雯;徐婷;陈淑雯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选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12周后,测定2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计算0与12周之间各组变化值(△IMT).结果 2周后,试验组IMT明显下降;而对照组IMT明显增厚;2组△IMT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试验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bA1c、TC、TG、CRP均较干预前下降;以IMT为应变量进行相关分析,IMT与HOMA-IR、HbA1c、CRP、TC呈显著正相关,与TG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高血糖及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而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无关.罗格列酮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

  • 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血纤维蛋白原(FIB)生化指标分析、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检测,对FIB和IMT、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经IMT检测显示斑块形成38例,内膜增厚26例,正常12例,斑块组IMT和FIB水平均高于增厚组和正常组,增厚组FIB和IMT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可以将FIB过高作为判断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同时应注意给予患者降纤、抗凝等治疗,对预防疾病发生和控制疾病发展、复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叶酸片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

    作者:葛久欣;刘艳;王玉倩;孙丽;侯萍;王翠宏

    目的:对比研究叶酸片联合常规降压和单纯常规降压对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常规降压药,试验组加服叶酸片,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骨密度值(B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治疗期间连续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和心脑血管事件以及骨折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 Hcy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 BMd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iMt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试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无骨折发生,对照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片降 Hcy 水平效果显著,同时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升高骨密度值,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个性化干预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周霞;廖生武;谢翠华;易松;江霞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健康查体且经OCTT试验诊断为糖耐量异常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加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进行强化饮食控制加标准量化运动方案的生活方式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0.5、1、2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情况、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等情况.结果 干预0.5、1、2年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HDL-C、LDL-C、IMT、cf-PWV、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饮食控制加标准量化运动方案的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改善糖耐量异常人群的血糖、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减少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2型糖尿病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及股动脉内膜关系的研究

    作者:姜虹;王尚农;马中亮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高纤维蛋白原(FIB)血症与颈动脉内膜厚度(CAIMT)、股总动脉内膜厚度(FAIMT)及斑块累及的相关性.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164例2型糖尿病病人及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CAIMT、FAIMT,同时测定凝血象、血脂等9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CAIMT≥0.09cm组与CAIMT<0.09cm组比较内膜厚度(IMT)与FIB、CHO、TG、LDL、年龄、DM病程(P<0.01)、高血压病程(P<0.05)呈正相关,与HDL、凝血酶时间(PT)呈负相关(P<0.01);FAIMT≥0.10cm组与FAIMT<0.10cm组结果与颈动脉组相似;两组DM组较正常对照组IMT均明显增厚(P<0.01),DM高FIB组较DM正常FIB组CAIMT、FAIMT均增厚(P<0.01),且上下肢均累及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FIB水平大动脉内膜增厚更明显,FIB升高是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恒斌;陈丹;吕国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IMT(1.03±0.32)mm,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更高水平的FIB,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 临床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孙艳转;许宜冠;刘奇良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4年3月30日我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384例。其中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45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2例,采用普伐他汀治疗63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9例。未采用他汀药治疗235例。对比5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 LDL-C)水平,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和劲动脉斑块大面积。结果5组治疗前后TG、TC、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用药后IMT较治疗前均有增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他汀类用药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增大( P<0.05)。结论小剂量他汀药物可能对斑块逆转无作用,但可能有延缓斑块面积增长作用。

  • 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丁帅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6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按其血浆Hcy水平分为普通组( Hcy<10μmoL/L,n=52)和H型组( Hcy≥10μmoL/L,n=54),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 n=53)。所有受试者均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测和Hcy检测,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分析血浆Hcy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三组Hcy水平、IMT比较:H 型组>普通组>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Hcy水平的增高,IMT值也越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IMT与年龄、TC、TG、LDL-C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Hcy与H型组IMT呈正相关(r=0.317),与普通组IMT无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高Hcy水平为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高Hcy水平是导致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H型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患者在降压、调脂的同时可加入降Hcy治疗。

  • 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艾阳;汪坤;李必龙;方淑玲;朱春甲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 SCF)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因可疑冠心病在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提示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病例84例。采用TIMI血流计帧法,将冠状动脉平均帧数>27帧者归为 SCF,将患者分为 SCF组( n=36)和对照组(n=48)。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CF组颈总动脉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内膜厚度是SCF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SCF有关,可能参与了SCF病理生理过程。

  • 类风湿关节炎与动脉硬化关系探讨

    作者:俞春霞;赵新;赵衍芝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免疫机制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比较不同程度类风湿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炎性标志物及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变化,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RA组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且随着RA活动性增加,差别越来越明显(P<0.05);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作为炎性标志物,与风湿活动密切相关,完全可以反映病情轻重及控制程度(P<0.05);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两者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 RA的病程及活动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相关,即炎症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重.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引闹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为一种含硫氨基酸.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Hcy轻度、中度升高与冠脉疾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厚度等、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Hcy水平与高血压水平呈正相关.本文就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做初步探讨.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影响

    作者:束金莲;李贺;叶岚;姚少峰;梁超;黄婷;孙本贵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5年06月的糖尿病肾病MHD患者共60例,随访6个月,其中采用HFHD组30例,常规血液透析(HD)组3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基线和随访治疗6个月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应用超声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结果:(1)MHD患者体内MDA、hsCRP明显高于健康人群,SOD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2)IMT与hsCRP、MDA呈显著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P<0.05).(3)HFHD组治疗6个月后其体内hsCRP、MDA、IMT明显低于透析前,而其体内SOD含量则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HFHD组患者hsCRP、MDA、SOD、IMT较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较常规血液透析能明显改善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IMT.

  • 2型糖尿病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石翠梅;曾兴蓉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IMT,并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均值:1.021mm,较对照组增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MT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检测指标.

  • 蒙古族与汉族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比较分析

    作者:郝永哲;程文俊;李晶;杜海燕

    目的:探讨224例蒙古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的特点.方法:选择2014-05~2016-12收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高血压病人224例,分为汉族118例,蒙古族106例.收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并测得其24 h动态血压(ABPM)各参数进行比较,同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左室肥厚(LVH)并进行对比.结果:(1)蒙古族组饮酒率、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蒙古族各组EH病人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3级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均显著组显著高于汉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蒙古族1、2级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及各组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高于汉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蒙古族组1、2级和3级组非勺型率、左室肥厚率、颈动脉内膜斑块、狭窄率均显著高于对应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蒙古族EH病人24 h各时间段收缩压变异性和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明显高于汉族病人,心脏、颈动脉损害率亦明显高于汉族EH病人.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