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吸烟状态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较

    作者:许兆延;杨希立;周昭仑;李健民;蔡炜标;李健;温旭涛

    研究表明,全球因吸烟导致心血管疾病而致死的比例达11%[1],绝大部分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均与吸烟有关(包括被动吸烟)[2-3],戒烟虽可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但对改善心血管损伤的作用不明显[4].

  •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脂水平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王畅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汕头潮南民生医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2例。三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1次/d口服,小剂量组50mg/次、常规剂量组100mg/次、大剂量组300mg/次。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神经功能、颈动脉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69.05%及85.71%,大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其他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剂量组4.76%、常规剂量组7.14%、大剂量组9.52%,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调脂作用显著,可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缩小斑块面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军

    目的 了解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HP感染及代谢综合征(M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并分析两者对其有无协同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健康体检者,对入选人群进行血压、血脂、血糖、体质指数等内科检查、以及颈动脉超声和13C尿素呼气试验,通过上述检查收集体检者HP感染情况、颈动脉内膜厚度等相关信息.结果 共纳入对象508人,HP感染率为55. 3%.体质指数(BMI)在HP(+)组明显高于H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血糖、HDL-C、LDL-C、TG、TC、SUN不是HP感染的影响因素(P>0. 05).HP(+)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50. 53%)略高于 HP(-)者(48. 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128,P=0. 345>0. 05),MS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率(71. 4%)高于非MS患者(52. 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 416,P<0. 05).进一步分层分析,MS合并HP组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患MS组(75. 76%:65. 38%,P<0. 05),单纯患MS组的斑块形成的发生率较单纯HP(+)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 048,P<0. 05).结论 BMI可能是HP感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HP感染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MS有关,HP(+)合并MS对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L-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预防意义

    作者:刘卫东;贾淑荣

    L-Hcy为一种含硫氨基酸,已有研究表明Hcy轻、中度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有关[1],近来又有研究发现血浆L-Hcy升高与外周动脉疾病及静脉栓塞等血管疾病相关,L-Hcy水平每增加5 mmol/L的危险性相当于总胆固醇增加20 mg/d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2-4].为探讨血浆L-Hcy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笔者测定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血浆L-Hcy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以评价血浆L-Hcy水平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及预防意义.

  • 不同血管通路对老年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膜的影响

    作者:代丹娇;李艳红;夏洪

    目的:观察采用半永久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及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71例,其中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内瘘组),使用颈静脉半永久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3例(导管组),并选取3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内瘘组、导管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透析期间血清 C 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阻力指数( RI)的变化,记录随访期间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比较,内瘘组、导管组透析前、透析3个月、12个月的血清CRP均显著增高(P<0.05)。内瘘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导管组透析3个月、12个月血清CRP较透析前显著升高( P<0.05)。随访期间导管组7例患者静脉插管局部感染,8例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4例血流不.。内瘘组、导管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完成随访。根据随访前和12个月后的颈动脉血管彩超记录,内瘘组大 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稍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导管组大IMT,RI以及易损斑块比例较透析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半永久导管较自体动静脉内瘘更易加重微炎症状态,且导管长期使用会引起血管功能降低,引起颈动脉中膜增厚,斑块阳性率增加。

  • 血管年龄与早发性脑梗死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倪桂莲;殷平

    目的 探讨血管年龄与早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62例早发性脑梗死患者与54例正常对照者,所有早发性脑梗死患者按其IMT分成3个亚组:IMT≤0.9mm,0.9mm<IMT≤1.15mm和IMT> 1.15mm;记录所有观察对象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根据Framinham Risk Score转译为血管年龄,比较各组的血管年龄及CIMT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早发性脑梗死组血管年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IMT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减低.(2)在早发性脑梗死3亚组间,不同IMT水平的生理年龄、血管年龄、TC、LDL-C、HDL-C、Hcy差异有显著性(P<0.05).(3)Spearsman 相关分析显示,早发性脑梗死组IMT与HDL-C呈负相关,与其它各指标呈正相关,其中血管年龄的相关系数高,相关系数为(r=0.547,P=0.000),与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无相关.结论 血管年龄与早发性脑梗死IMT呈高度相关,利用血管年龄有助于在年轻患者中进行脑梗死风险的沟通.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春艳;尹相风;孙吉;戚群燕;雷涛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代谢综合征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合并与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颈动脉内膜厚度,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颈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明显优于无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l/FVC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对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性,而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无直接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独立相关,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高.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年急性脑血管病及血管硬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红燕;陈洁;程东升;牛晨霞;周荣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中年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中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中年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血清Hcy,彩色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Hcy水平明显低于同组男性病例(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升高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高Hcy血症是中年急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时,女性血清Hcy值低于男性;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

  • 职业性哮喘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邱丽丽;毕玉磊;胡英华;冯克玉

    目的 通过研究轻度,中度、重度职业性哮喘患者的各项动脉硬化的指标,探讨不同程度职业性哮喘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根据GBZ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进行筛选病例96例,其中轻度哮喘56例、中度哮喘30例、重度哮喘10例,根据病程和病情程度分为轻度<5年组、轻度≥5年组、中重度<5年组、中重度≥5年组四个亚组,以30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清血脂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应用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中重度哮喘患者≥5年与轻度哮喘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职业性哮喘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情程度的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可能性增大.

  • 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卢东晖;张帆;连晓芬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113例,不伴NAFLD98例,并按年龄分组,对各组间临床及生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伴NAFLD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45岁以下及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NAFLD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无关( P>0.05),45岁至60岁2型糖尿病患者NAFLD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有显著相关( P<0.05)。结论 NAFLD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4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需积极防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伴NAFLD均需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 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冠脉慢血流患者的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刘扬;何月葵;李艳兰;邝志斌

    目的 探讨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冠脉慢血流(CSF)患者的疗效及对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30例CS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分别接受每日10 mg(A组)或20 mg(B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6个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B组的显效率为73.3%,高于A组的53.3% (P <0.05);B组治疗后的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颈动脉内膜厚度均优于A组(P<0.05).结论 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CSF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颈动脉内膜厚度.

  • 患有脂肪肝的老年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

    作者:郑佳萍;叶华;严金柱;吴美娜;王小勇;黄鸿旗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笔者笔者所在医院年龄大于65岁的体检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参考《中国非酒精下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将其分为脂肪肝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颈动脉内膜厚度,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体现为ST段压低)的患病率.结果:共入组1 17例,其中脂肪肝组70例,对照组47例,脂肪肝组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数均为27例,患病率为38.57%,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例和8例,患病率分别为19.15%及1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14);脂肪肝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10.93±0.91)mm,高于对照组的(10.11±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脂肪肝组合并心电图ST段压低的比率42.86%,高于对照组的1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老年脂肪肝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数值升高,同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的发病风险增高.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卢学勉;吴锡新;叶成夫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危险因素.方法:用高分辨率彩超测定102例2型DM和46例健康对照者颈总动脉(CCA)与颈内动脉(ICA)的IMT,同时测定11项可能的危险因素,用多元趋步回归分析IMT与11项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DM组CCA IMT为0.864±0.358mm,ICA IMT为0.762±0.249mm;对照组CCA IMT为0.649±0.116mm,ICA IMT为0.644±0.119mm.两组间CCA IMT、ICA IMT均有显著差异(分别P<0.01,P<0.05).2型DM患者CCA IMT主要与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血浆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相关;ICAIMT主要与BMI、病程、IAI、血浆胆固醇(TC)、TG有关.结论:2型DM患者存在颈动脉内膜相对增厚.肥胖、胰岛素抵抗、高酯血症、FBG、病程可能是2型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作者:应小盈;王长谦;何奔;历锦华;张清;谢秀兰;徐依敏;丁弘毅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斑块的不稳定性以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等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75名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测定血清IGF-I水平与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内膜厚度等指标,并根据冠心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斑块的稳定性.结果血清IGF-I在冠心病患者中明显降低,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IGF-I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且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负相关.

  • "理督化瘀"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郭颖

    目的 :探讨"理督化瘀"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加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并配合"理督化瘀"针刺法治疗,14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

  • 血栓弹力图参数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栓面积及凝血功能的价值

    作者:姚超峰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参数评价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栓面积和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CI者53例,中度ACI者29例,重度ACI者30例.另选择8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TEG参数,包括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综合指数(CI)和血凝块大硬度或强度(MA);凝血实验参数,包括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和凝血酶原时间(PT);脑内血栓面积参数,包括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Smax).分析TEG参数与凝血功能和血栓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α角、CI、MA值高于对照组,K、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PTT、PT明显低于对照组,FIB、D-D、IMT、S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K与PT、APTT呈正相关,与D-D、FIB、IMT、Smax呈负相关;α角、MA、CI与PT、APTT呈负相关,与D-D、FIB、IMT、Smax呈正相关.结论 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和脑血栓面积有明显的相关性.

  • 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丹;魏璇;侯晓平;陈蕾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男性颈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50例HbA1c≥6.0%的老年男性患者(A组)和48例HbA1c<6.0%的老年男性患者(B组)纳入本研究,采集其空腹及餐后2h血标本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使用动态血压检测仪和彩色多普勒测量受检者的血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 (1)A组空腹血耱、餐后2h血糖、糖尿病病史、三酰甘油、24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均高于B组(P<0.05);(2)B组左侧CIMT为(0.98±0.18) mm、右侧为(0.92±0.18) mm,内膜增厚率为62.5%,斑块检出率为37.5%;A组左侧CIMT为(1.22±0.18) mm、右侧为(1.16±0.19) mm,内膜增厚率为94%,斑块检出率为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男性的CIMT与HbA1c、吸烟史、餐后2h血糖、24 h收缩压、糖尿病病史相关.结论 HbA1c是老年男性颈动脉硬化的重要预测因子.

  • H 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干预疗效观察

    作者:李凤洁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变化及叶酸干预的疗效。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病患者56例,健康体检者58例,分别测定Hcy水平。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治疗组与依那普利+叶酸治疗组,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Hcy水平、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结果与健康体检组相比,高血压组的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各级高血压组间Hcy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高血压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依那普利+叶酸片组治疗后Hcy、IM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依那普利组Hcy、IMT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Hcy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依那普利联合叶酸对H型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又能降低患者血清Hcy水平和IMT,从而降低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

    作者:徐英英;蔡劲;王陈芳;来月红;黄慧贤;黄琦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是糖尿病中医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1-2].张延群[3]经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早期以气阴两虚型为主.胰岛素抵抗是动脉粥样硬化(artery atherosclerosis,AS)、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脂代谢紊乱及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也是T2DM的重要发病环节,同时又是AS的发病机制之一[4].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arteries intimal thickness,IMT)增厚是早期反映AS的无创性指标[5].本研究探讨新诊断T2DM气阴两虚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关性.

  •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卢学勉;杨虹;叶成夫;陈良苗

    目的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对 122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 AER,并对两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 IMT与尿 AER存在独立正相关.结论尿 AER增高是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6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