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发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分析

    作者:周一帆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妇产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绒毛组织染色体进行检查,回顾分析复发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常核型.结果:全部110例复发性流产观察对象的绒毛组织中,28例存在异常核型,约占25.45%.染色体异常观察对象约占产妇总数的27.28%(30/11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诱发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原因,因而复发性流产患者清宫术过程中需实施染色体检查,确定染色体核型,从而实现优生优育.

  • 口服地屈孕酮与肌注黄体酮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疗效比较

    作者:陈雪君;何淑娟;陆文昊

    目的:比较口服地屈孕酮与肌注黄体酮对复发性早期流产的临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经临床筛查排除遗传、感染、解剖因素的复发性早期流产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C、D四组,A、B组患者自排卵后开始黄体支持,A组口服地屈孕酮,B组肌注黄体酮;C、D组患者自确诊妊娠后开始黄体支持治疗,C组口服地屈孕酮,D组肌注黄体酮.四组均用药至孕12周,比较孕早期成功妊娠率.结果:A组成功妊娠率96.67%与C组成功妊娠率9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成功妊娠率93.33%与D组成功妊娠率83.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地屈孕酮与肌注黄体酮治疗复发性早期流产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排卵后即开始治疗效果优于确诊妊娠后再治疗.

  •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肝素与地屈孕酮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秀云

    目的 :分析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结合肝素与地屈孕酮片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收治9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资料予以对比分析,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40例)予以人绒毛膜促性激素联合黄体酮,治疗组(50例)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结合肝素与地屈孕酮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足月分娩率88.00% 等妊娠结局均较对照组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纤维蛋白原(4.30±1.05)g/L等血液状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结合肝素与地屈孕酮片,可获取明确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游离睾酮指数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探讨

    作者:李丽玮;董丽霞;殷秀荣;韩研;闫娅妮

    目的 探讨游离睾酮指数(FTI)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RSA)关系. 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原因不明RSA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于我院计划生育科有一次以上正常生育史的育龄女性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早卵泡期睾酮、FTI、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分析FTI升高的RSA患者排卵情况. 结果 1.观察组血清FTI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高FTI的RSA患者异常排卵发生率高. 结论 FTI升高可能与部分原因不明RSA有关.

  • 复发性流产与精子畸形率的相关性

    作者:张洲;师娟子;周寒鹰;郭宝珠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与丈夫精子畸形率的相关性. 方法 按纳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成复发性流产患者丈夫组(流产组)(n=37)、孕前常规检查组(孕检组)(n=48)和正常生育男性组(生育组)(n=26),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法,按照严格Kruger标准检测对象精子畸形率,以及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三组年龄、禁欲时间、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以及颈部和中段畸形率、尾部畸形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精子头部畸形率和总畸形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流产组与孕检组及生育组精子头部畸形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孕检组与生育组精子头部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组精子总畸形率与孕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生育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孕检组与生育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丈夫精子畸形率高与妻子复发性流产存在相关性,精子畸形率高与复发性流产的之间相关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Treg及Th17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长明;丛林;袁静;方慧琴;陈薇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Treg和Th17转录因子(Foxp3、ROR-γt)和功能因子( EBi3、IL-17A)的影响.方法 确诊为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的患者20例,并行一个疗程(3次)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Foxp3及ROR-γt因子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白介素(IL)-17A及IL-35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后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6)、(0.52±0.0);ROR-γt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11)、(0.42±0.09);IL-17含量分别为(16.12±4.16、14.72±1.98)ng/L;IL-35含量分别为(11.53±2.26、26.34±2.7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前后Treg和Th17细胞因子存在显著差异,且Treg因子变化更为明显,提示在妊娠结局中Treg细胞可能起较重要的作用.

  • 干预协同刺激信号诱导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h1/Th2转换的体外研究

    作者:刘西茹;李尚为;汪燕;樊伟

    目的 观察体外干预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Th2转换的影响. 方法 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制备的滋养细胞抗原刺激30例URS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为实验组A:加重组蛋白CTLA-4Ig(10和1 mg/L)组,实验组B:加CTLA-4抗体(10和1 mg/L)组;对照组:加IgG(10和1 mg/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IA)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和IL-4水平. 结果 与相应浓度的对照组相比,CTLA-4Ig组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IL-2显著降低(P<0.05),IFN-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TLA-4抗体组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IFN-γ、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LA-4Ig 10 mg/L组与CTLA-4Ig 1mg/L组比较,IL-4显著升高(P<0.05),IL-2显著降低(P<0.05),IFN-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浓度的对照组及CTLA-4抗体1 mg/L组相比,CTLA-4抗体10 mg/L组IL-4较低,而IFN-γ和IL-2稍高,但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TLA-4Ig使URSA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向Th2型细胞因子偏移,有利于URSA的治疗;而CTLA-4抗体可以上调Th1型细胞因子,下调Th2型细胞因子,不利于妊娠.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章莉;周春慧;李新蓉;王敏;谭艳

    目的 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在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55例封闭抗体阴性所致的复发性流产,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对照组25例,未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仅采用地屈孕酮常规保胎治疗.观察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妊娠成功率为8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妊娠成功率44.0% (11/25) (P<0.05).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妊娠成功率91.7%(22/24)显著高于封闭抗体阴性组[50.0%(3/6)](P<0.05). 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封闭抗体阴性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成功率较高;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妊娠率高.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丁卫;吴春香;刁飞扬;黄洁;马翔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对其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并胚胎移植的87例不明原因的RSA患者,其基础甲状腺功能三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及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均在正常范围内.根据研究对象的TSH水平分为两组:A组:0.27 mU/L≤TSH≤2.5 mU/L,62例;B组:2.5 mU/L<TSH≤4.2 mU/L,25例.记录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流产次数、双侧AFC数目、获卵数、MⅡ卵数、2PN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 结果 两组间获卵数、MⅡ卵数、2PN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不明原因的RSA、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其TSH水平高低对IVF-ET妊娠结局影响不显著.

  • 380例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疗效观察

    作者:陈建玲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院诊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749例,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组(380例)和黄体酮常规保胎对照组(369例).根据淋巴细胞注射时机和淋巴细胞来源不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组又分为3组.A方案:常规方案;B方案:应急方案;C方案:备选方案.对各组的妊娠结局、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流产率(10.3%)显著低于对照组(67.8 %) (P<0.05).主动免疫治疗组患者妊娠成功率为89.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32.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疗A、B、C三方案的再发流产率与妊娠成功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有效治疗复发性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封闭抗体检测能够对妊娠结局有积极的预测作用.

  • 复发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作者:赵花;韦相才;钟兴明;苗竹林;秦卫兵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后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URSA患者LIT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P>0.05). 结果 25例URSA患者经LIT后成功妊娠16例,治疗后所有URSA患者(n=25)和妊娠成功组(n=16)外周血CD3+T细胞、CD4+ HLA-DR+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CD4+T和CD3-CD56+ NK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前后B细胞和Treg细胞、CD56brightCD16-NK、CD56 dim CD16+ NK、CD3+ CD56+ NKT及CD69+NK细胞比例则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LIT后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CD4+T细胞、CD3 CD56+ NK细胞比例降低和CD3+T细胞、活化CD4+T细胞增加也许有利于维持妊娠,T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表型有望作为LIT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 复发性流产慢性内膜炎患者内膜免疫细胞的变化

    作者:吴彤华;余姝毅;陈聪;黄春宇;陈现;刁梁辉;曾勇;尹彪;李玉叶

    目的 观察复发性流产(RM)患者中慢性子宫内膜炎(CE)患者内膜免疫细胞表达的变化,以期探讨子宫内膜免疫平衡受损的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177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CE分为CE组和非CE组,于黄体中期取子宫内膜样本.免疫组化分析两组内膜CD138、CD56、CD8、Foxp3及CD68的表达情况,并运用Vectra(R)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各阳性细胞占内膜总细胞的比例. 结果 RM患者中CE的发生率为10.2%.与非CE组比较,CE组子宫内膜CD56+ NK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而CD8+T细胞比例[(6.29±4.26)% vs.(3.45±1.79)%,P=0.003]和Foxp3+ Treg细胞比例[(0.18±0.86)%vs.(0.11±0.75)%,P<0.001]显著增高. 结论 在RM人群中,CE可能导致子宫内膜CD8+T细胞和Foxp3+ Treg细胞比例上调,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 维生素D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徐士儒;王云霞;连若纯;张諝;陈伟洪;何来宾;陈婉如;陈现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的调节作用. 方法 收集99例RM患者黄体中期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和细胞毒性.根据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将其分为三组:维生素D正常组(vitamin D normal.VDN)、维生素D不足组(vitamin D insufficiency,VDI)和维生素D缺乏组(vitamin D deficiency,VDD).对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RM患者补充1,25(OH)2D,分析维生素D补充对RM患者的NK细胞的调节作用. 结果 CD3 CD56-NK细胞比例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VDI组中NK细胞毒性在效靶比(effector-to target ratio,E∶T)为50∶1(51.6±8.8 vs.45.3±12.4)(P<0.05)、25∶1(43.2±9.1 vs.35.8±11.8)(P<0.01)和12.5∶1(30.2±10.3 vs.23.0±10.6)(P<0.01)这三个条件下均显著高于VDN组.补充维生素D后,可显著降低E∶T为50∶1(41.6±14.0 vs.51.0±10.5)(P<0.01)、25:1(34.9±14.3 vs.43.1±10.8)(P<0.01)和12.5∶1(22.6±11.4vs.29.9±10.7)(P<0.01)的NK细胞毒性. 结论 低水平维生素D的RM患者外周血 NK细胞毒性增加,而补充1.25(OH)2D可在一定程度上降调NK细胞毒性.

  • 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与复发性流产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数量分析

    作者:陈聪;黄春宇;李玉叶;余姝毅;陈伟洪;林升来;杜晨阳;莫美兰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与复发性流产(RM)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情况.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生殖医学助孕中心的RIF患者(20例)和RM患者(35例),对照25例.于患者尿LH试纸检测峰值出现后第7~9天,利用子宫内膜取样器刮取少量子宫腔内膜组织;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学Noyes标准,确定RIF患者组(n=20)、RM患者组(n=35)与对照组(男性因素不孕患者,n=25)子宫内膜分期;以CD56作为uNK的表面标记物,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组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CD56阳性细胞的数量,并利用Vectra自动病理成像定量分析系统计算细胞阳性细胞率. 结果 3组患者内膜形态学分期均有早、中、晚分泌期病例;RIF组与RM组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CD56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7.59±12.59)%、(16.54±11.37)%]显著高于对照组[(8.01±7.19)%](P<0.01);3组患者子宫内膜CD56阳性细胞率从分泌早期到分泌晚期均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RIF组与RM组分泌早期、中期及晚期CD56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IF与RM患者子宫内膜分泌早、中、晚期uNK细胞数量异常升高,提示其可能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导致妊娠失败.

  • 环孢素A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IFN-γ、TNF-α的调控

    作者:张涛;连若纯;林嘉音;张谞;曾勇;黄春宇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a)表达的影响. 方法 收集79例正常育龄期妇女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3+ CD4+T细胞中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制定正常参考范围.入选36例IFN-γ、TNF-α表达量异常升高的uRM患者,于月经第1天口服CsA50 mg,2次/d,直至黄体中期;收集uRM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正常育龄期妇女外周血CD3+ CD4+T细胞中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呈正态分布,以百分位数P10~P90(分别为6.7%~30.5%,12.6%~41.0%)作为正常参考范围.IFNγ和/或TNF-α异常升高的uRM患者服用CsA后,其表达量均显著降低[IFNγ:(36.7±9.3)%vs.(28.5±11.0)%,TNF-α:(52.8±7.2)% vs.(40.9±13.8)%,P<0.01]. 结论 CsA可以下调uRM患者外周血中IFN-γ、TNF-α的表达量,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调节胚胎植入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惠慧;纪亚忠

    免疫因素介入的反复种植失败和复发性流产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胚胎着床率、降低复发性流产逐渐成为相关研究热点.本文从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对G-CSF在辅助生殖医学中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内分泌水平分析

    作者:任建荣;张文静;康喜红;范艳霏;柳树林

    目的:通过检测流产组与对照组性激素水平,探讨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患者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实验对象选择自2015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沽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复发性流产妇女,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空腹测定被检者血清中性激素六项: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睾酮(T)和孕酮(P).数据得出后分别比较对照组与流产组性激素六项.检测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流产组E2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LH、FSH、PR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和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水平降低,LH、FSH、PRL升高,影响卵巢功能,使内膜变薄,导致复发性流产.

  • 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陈兰婷;李大金;王凌

    复发性流产是不育症的常见类型之一.复发性流产的原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感染、免疫相关因素、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等众多因素,其中遗传学因素是复发性流产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包括染色体核型异常、基因突变、遗传多态性等,本文旨在对复发性流产的遗传学因素做一综述.

  • 免疫因素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龙燕;边旭明;田秦杰

    引起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miscarriage,RM)的原因中,免疫因素约占50%~70%,主要影响30~40岁妇女.RM分为自身免疫和同种免疫两种病型,前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一方面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另一方面可损伤血管内皮,造成胚胎供血障碍;后者可能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异常有关.目前的免疫性治疗基本是建立在免疫学假说基础上的经验性治疗,各种药物分别作用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终使免疫反应向有利于维持妊娠的方向发展.现将近几年RM的免疫性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信贤;郭影;单晓微;郑嘉华;郝桂敏;王玮

    复发性流产(RSA)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遗传、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免疫因素、子宫发育异常、血栓形成倾向、感染、精液质量和生活方式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持续性无排卵、多卵泡不成熟、雄激素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的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PCOS患者RS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30%~40%的PCOS患者存在自然流产史.目前,PCOS患者易发生RSA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高黄体生成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全、血栓形成等有关.本文从上述方面对PCOS患者发生RSA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进行综述.

1173 条记录 1/59 页 « 12345678...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