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β-内啡肽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运动
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在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主要来自于垂体和下丘脑的阿黑皮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POMC是含有265个氨基酸残基的糖蛋白,不同种属稍有差别,其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显子组成,是三大阿片肽中的一类.因其能产生阿片样肽、促黑素细胞激素(me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 M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而得名.POMC生物活性肽段主要位于C端,包括ACTH和β-脂肪酸释放激素(β-lipotropin, β-LPH),β-LPH进一步裂解可产生β-EP.
-
盐酸钠洛酮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纳洛酮(naloaonehgdrkchioride.NX)作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烃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具有拮抗中枢性内阿片样肽(EOP)和某些中枢麻醉药的作用.易透血脑屏障,较快地与内源性μ、K、δ 3种阿片受体起竞争拮抗,系广谱的内阿片肽拮抗剂.结构与吗啡相似,但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早用于治疗麻醉剂与非麻醉剂的过量和中毒,休克、急性呼吸抑制.
-
瘙痒症患者血浆中阿片样肽的检测
阿片样肽参与许多与精神因素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为了探讨瘙痒症与阿片样肽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20例瘙痒症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浆β-内啡肽,脑啡肽水平,结果瘙痒症患者β-内啡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啡肽水平与正常无显著差异.说明阿片样肽与瘙痒症的发病有关,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证实.
-
P物质、蛋白酶、阿片样肽3种非组胺依赖性瘙痒介质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P物质、蛋白酶、阿片样肽3种非组胺依赖性瘙痒介质的外周致痒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和其它系统性疾病的抗瘙痒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纳洛酮治疗失血性休克26例疗效观察
纳络酮(naloxonehydrkchloride,NX)系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烃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具有拮抗中枢性内阿片样肽(Eop)和某些中枢麻醉药的作用,它极易通过血脑屏障,较快地与内源性μ、κ、δ 3种阿片受体起竞争性拮抗作用,属广谱内阿片肽拮抗剂.纳络酮结构虽似吗啡,但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合成至今.
-
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研究
1981年Livett[1]发现肾上腺嗜铬细胞可分泌阿片样肽(opiatic peptide)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后,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研究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肾上腺嗜铬细胞移植或与神经细胞联合移植被推荐用于治疗顽固性疼痛和由脑神经细胞损伤而引起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实际上肾上腺嗜铬细胞不仪分泌上述神经活性物质,同时还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凶子等[2],这使它住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