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不仅能方便迅速开辟静脉通道,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1].随着套管针的广泛应用,各种型号、各种厂家生产的套管针在临床应用的操作方法也各有不同.为了能够合理应用静脉留置针,现就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常应用的两种周围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操作方法分析如下:
-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PICC与PIV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对使用PlCC和PIV的肿瘤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及留置时间进行比较.结果: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PIV组为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50±12)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4±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抢救、高营养治疗中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PIV.
-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周围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周围留置针使用率的影响.方法 2011年7月至201 2年5月.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干部病房的周围静脉留置针使用进行系统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留置针使用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干预后,周围静脉留置针使用率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周围留置针的使用率,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逐渐增多.脑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卧床久,输液时间长,加之老年人血管生理特点:静脉细、弹性低、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反复穿刺可造成周围静脉的严重破坏.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用药及时,在长期静脉输液中静脉得到保护.
-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年人口的增加,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逐渐增多. 脑血管病患者大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 卧床久, 输液时间长, 加之老年人血管生理特点: 静脉细、弹性低、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反复穿刺可造成周围静脉的严重破坏.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使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用药及时, 在长期静脉输液中静脉得到保护.
-
肺癌患者静脉化疗途径选择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科患者行静脉化疗时静脉途径的选择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合理选择静脉化疗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对100例肺癌患者进行三部分内容的调查:即患者对化疗途径选择情况、患者对化疗途径的知晓情况以及影响患者选择PICC留置的相关因素.结果:94%的肺癌患者选择周围静脉留置针,仅有4%的患者选择PICC置管,并且55%的患者完全不了解输液港.结论:我院肺癌患者对于静脉化疗途径的选择还较单一,对于多种化疗途径了解不足,对自身血管的使用缺乏预见性,护士需要从各个方面让患者全方位的了解静脉化疗途径,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化疗途径,确保化疗安全.
-
周围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理化刺激与静脉炎的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我国普及以来,静脉炎是静脉置留针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来源于物理因素和化学因子的刺激.笔者统计1年来住院病人输液的资料表明,95%以上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75%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对不同型号留置针在不同血管使用中药物浓度、输入速度、固定方法与静脉炎的关系讨论如下.
-
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分析
目的:观察脐静脉置管术(UV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月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0例行 UVC 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50例行 PIV 的早产儿为对照组,研究组行 UVC,对照组行常规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对两组患儿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置管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出现13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VC 的静脉穿刺次数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建议在 NICU 中推广。
-
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含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中的应用
周围静脉留置针以其能减轻病人痛苦,维持血管通路,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自2004年6月以来,将周围静脉留置针应用于含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中,收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电子镇痛输注泵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和护理
术后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改变,还可导致内分泌和代谢改变,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所以积极治疗疼痛是非常重要的.我院采用BCDB-200型一次性电子镇痛输注泵通过周围静脉留置针(PCIA)和硬膜外导管(PCEA)两种给药对200例麻醉术后病人进行疼痛治疗.
-
肺癌病人两种化疗静脉通路的静脉并发症分析
化疗是临床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使用途径为静脉通路.因此,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对减少静脉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肺癌病人常选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作为静脉通路.有文献报道,使用PICC存在静脉并发症,加重病人的心身负担,降低其生存质量[1].为探讨肺癌病人化疗过程中PICC及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对其发生静脉并发症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消炎膏外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和外科病人术后肠外营养应用氨基酸、脂肪乳、高渗糖、氯化钾等刺激性药物,使静脉炎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困难.笔者于2004年1月-2007年1月采用我院经验方消炎膏治疗静脉炎1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预防门诊静脉化疗药物渗漏的穿刺流程的改进
目前选择门诊静脉化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传统周围静脉化疗流程易致药物外渗等风险,我们采用改进的静脉化疗的穿刺流程,使静脉化疗药物外渗风险大大降低,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科对180例化疗患者进行周围静脉化疗.其中男132例,女48例,年龄2~76岁,以儿童多见.常见疾病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卵巢畸胎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等.2.方法.所用化疗药物为长春地辛,长春新碱,依托泊苷,环磷酰胺等,穿刺部位均为上肢(手背,前臂),且患者均无深静脉置管或行PICC,常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左右手交替穿刺.3.结果.180例需要静脉化疗患者中,有152例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28例穿刺困难患儿采用头皮针穿刺.改进静脉化疗的穿刺流程后,患者无一例出现药物渗漏情况.
-
周围静脉留置针在脑外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周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既为抢救休克、危重患者提供了快捷通畅的静脉通道.又减少了躁动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受到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的青睐.脑外科病人早期多意识模糊、躁动,常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20%的甘露醇致不适,使操作不易进行,周围静脉留置针因其材料柔软,不会对所留置的血管造成损害,刺激性药物不易外渗,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病人的血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对多数脑外伤躁动病人选用静脉留置针.
-
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我科开展以来受到广大患者的普遍欢迎,它的应用不但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同时也保证了合理用药的时间,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护士只要认真操作及护理就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周围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
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小儿穿刺中的应用
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对200例患儿行周围静脉留置针穿刺并观察应用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系统护理在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择2016-12—2017-12间在新密市中医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368例患儿.采取营造舒适的穿刺环境、对家长进行宣教、给予患儿表扬与鼓励、充分完善穿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好穿刺的目标血管、熟练准确进行静脉穿刺及加强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等措施.对护理体会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首次成功穿刺356例(96.74%).留置时间5~7 d,平均6.23 d.其间发生堵管和轻度液体外渗各1例,分别经更换留置针头和调整进针角度后恢复正常.未发生非计划拔脱、静脉炎等护理不良事件.家长满意率达100%.结论 熟练掌握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规范进行操作.留置期间加强系统护理工作.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堵管、液体外渗、非计划拔管及静脉炎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患儿家长的满意率.
-
周围静脉留置针使用方法探讨及护理
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给病人带来方便,但传统的穿刺方法及护理,易使留置针回血而堵塞,留置针滑脱出血管,有时还发生局部静脉炎等,大大缩短其使用时间,如何克服上述不足,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本科2004年4~10月对120例住院病人进行改良方法使用留置针及护理,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静脉治疗中实用性皀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静脉治疗中实用性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8月11日至2017年8月12日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治疗的新生儿,将100例患者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予以周围静脉留置针、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将两组新生儿的置管时间、输液时间、穿刺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置管时间和穿刺次数同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输液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新生儿静脉治疗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较周围静脉留置针更具实用性,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周围静脉留置针 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