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与神经刺激器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血流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文平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血流的影响.分析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改善阻滞效果的同时,是否也增强扩血管效应、增加血流量、改善上肢血供.方法:选择拟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患侧上肢无感觉障碍,无神经系统疾患、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局麻药过敏史,进针部位无破损及感染病灶.随机分为两组.超声组(US组)与神经刺激器组(ES组),每组40例.均采用2%利多卡因10ml混合0.75%罗哌卡因10ml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评价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程度及手术区域阻滞效果(优、良、失败);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测量臂丛神经阻滞前以及阻滞后30分钟尺、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手掌皮肤温度变化.结果:阻滞效果优等率US组为90%,ES组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阻滞前相比,US组阻滞后尺、桡动脉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增加,阻力指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提高阻滞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尺、桡动脉血供,且对尺动脉的扩血管效应较神经刺激器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显著.

  • 髂腹股沟-髂腹下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在股浅动脉血管旁路术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陈景亮

    目的:解决老年病人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而采用髂腹股沟-髂腹下联合腰丛神经阻滞完成股浅动脉血管旁路术,保证手术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方法:先行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阻滞,然后采用神经刺激器行腰丛神经阻滞,阻滞完成后可进行手术.如果效果欠佳采用血浆靶控技术静脉泵入瑞芬太尼注射液,血浆靶浓度维持在1.5~2ng/ml均能完成手术.结果:阻滞比较完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满意,未发生与麻醉有关的相关并发症

  • 基于专利分析及可视化的神经刺激器竞争态势研究

    作者:张婷;池慧;欧阳昭连

    通过对神经刺激器领域的专利分析并结合可视化手段,深入研究神经刺激器领域的竞争态势.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刺激器领域共有专利申请2935项;神经刺激器领域的专利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刺激疗法和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技术发源地和目标市场都是以中国和美国为主.本研究从情报学角度为神经刺激器研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春林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了我院2009年6月到2012年12月门诊收治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通过硬膜外腔注射含糖皮质激素镇痛复合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神经刺激器引导行患侧臀部坐骨神经阻滞,并行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示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优良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与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腰从-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志岩;刘石磊

    目的:对比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从-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给予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和常规腰从-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起效时间和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麻醉镇痛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和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腰从-坐骨神经阻滞中,可以精确的定位,提高阻滞成功率,缩短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肌间沟臂丛麻醉用于肩关节周围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岳俊

    目的:探讨在实施肩关节周围手术过程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肩关节周围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超声+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对照纽行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观察对比两组的麻醉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等.结果:在麻醉穿刺次数及麻醉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关节周围手术患者,麻醉方法选取超声+神经刺激器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可以显著减少麻醉穿刺次数,获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值得广泛普及应用.

  • 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行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白雪波;李瑜

    目的 分析研究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行连续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选择其中40例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对象,术毕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坐骨神经自控镇痛组(研究组)和静脉自控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静止和运动时疼痛评分,记录患者术后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静止痛NRS为0~2分,平均(1.1±0.21)分,运动痛0~3分,平均(1.6±0.43)分,未使用其它镇痛药物,无不良反应.对照组,静止痛NRS为3~6分,平均(4.8±0.73)分,运动痛5~7分,平均(5.9±0.61)分,需使用其它镇痛药物,恶心呕吐反应多.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骨折手术,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下,行连续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金明;刘鹏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单下肢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入室后、神经阻滞前即刻、切皮时、术中20、40分钟和术毕即刻时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相应时间的感觉评分.结果:全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尿潴留和神经损伤等病发症.结论:使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单下肢骨科手术:简单、安全、价廉、效果确切、医患者均易接受.

  • 腰大肌肌沟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应用

    作者:陈超;孙正令

    目的:腰大肌肌沟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应用.方法: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41例,其中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并剥脱术8例,胫腓骨手术21例,踝关节手术12例,均无神经阻滞禁忌证.结果:临床上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使得神经阻滞术有了客观指标,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结论:腰大肌肌沟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够完成下肢的麻醉,且并发症较少.

  • 反应性神经刺激治疗成人局灶性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中心试验结果

    作者:Christianne N Heck;David King-Stephens;Andrew D Massey;樊京京

    为了验证在癫痫灶进行反应性神经刺激作为减少成人癫痫起源于一个或两个致痫灶的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发作频率的辅助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反应性局灶皮层刺激(Responsive focal cortical stimulation,RNS)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对起源于一个或两个致痫灶的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受试者进行皮下植入,植入后1个月按1∶1随机分为真刺激及假刺激组.植入后第5个月过后,所有受试者在一个开放标签期(Open label period,OLP)接受反应性神经刺激开放标签来完成2年的植入后随访.所有191例受试者进行了随机化.盲法期结束时真刺激组癫痫发作改变的百分比为37.9%,假刺激组为17.3%(P=0.012,广义估计方程).开放标签期癫痫发作减少百分比中位数第1年为44%,第2年为53%,代表随着时间呈进行性且显著的改善(P<0.000 1).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在真刺激及假刺激组间无差异.不良事件与植入医疗设备、癫痫发作及其它癫痫治疗方法的已知风险是一致的.未出现神经心理功能或情绪方面的不良效应.反应性神经刺激治疗局灶性癫痫快速减少了部分性癫痫发作的频率,显示了随时间癫痫发作减少率的改善,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接受.RNS系统为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 500例手外伤病人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亚军;徐鹏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ASAⅠ~Ⅱ级的手外科患者1000例,其中男688例,女312例,年龄15~68岁;体重35~85kg.手术部位包括前臂、腕部、手掌、手指等.所有病例均采用臂丛腋神经阻滞,局麻药用国产0.75%罗哌卡因25ml+0.9%生理盐水15ml,总量40ml;具体用量25~40ml不等.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刺激器定位组(PNS)和传统方法定位组(对照组),每组500例.

  • 植入式神经刺激器新版标准浅析

    作者:张蕊;刘露;王伟明;张尉强;高中

    介绍植入式神经刺激器国际标准,并对改版前后的国际标准差异作了说明,重点阐述了对患者热伤害的防护、对静磁场的防护要求、对16.6Hz~80MHz电磁干扰的防护要求、对80MHz~2.7 GHz电磁干扰的防护要求和对射频无线通信设备近场的防护要求.

  • 增长中的神经刺激器市场

    作者:方华

    在欧洲,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人中风.据欧洲中风学会提供的数据,25万欧洲人在中风后手和脚终身运动受剑损害.也有其他一些神经方面患病的病人,例如帕金森氏病.为了恢复正常生活,所有这些病人都需要神经刺激器的帮助.

  •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张秋实;王丰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予传统针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安全有效.

  • 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研究

    作者:李惠洲;仝烨峰;石娜;吴川;王秀丽

    目的 探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单侧肘关节下骨折择期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效果、运动阻滞效果、对止血带耐受情况、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刺破血管、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发生.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6.0±1.2)min,短于对照组的(11.5±2.1)min;麻醉起效时间(13.0±1.7)min,长于对照组的(7.8±1.5)min;运动完全阻滞率为53.3%(16/30),低于对照组的90.0%(2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64、-12.781,χ2=9.932,P值均﹤0.01);而两组感觉阻滞效果、止血带耐受、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效果确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学斌;朱素珍;蒋毅;陈千煌;徐旭仲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急诊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8月至2007年12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急诊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ASAⅠ~Ⅱ级,颈肩部外观无畸形,无患肢感觉异常,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年龄18~68岁,体质量45~75kg.随机分为二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超声引导组(U组)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组(N组),每组各40例,分别行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20 mL.组间观察比较腋神经、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麻醉持续时间;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各神经分支起效时间比较,U组明显短于N组(P<0.01).注药30min后,各神经分支的阻滞效果U组明显优于N组(P<0.05).U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N组(100%vs.87.5%,P<0.05).N组失败5例,其中2例追加其他途径臂丛神经阻滞,3例改为全麻后完成手术.麻醉持续时间U组为(378±151)min,N组为(365±163)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出现5例误穿血管.结论 与神经刺激器比较,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是急诊上肢手术理想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 显微颅脑手术护理要点探讨

    作者:王春丽;王淑芬

    显微颅脑手术是一项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手术室护士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近年来我院先后引进了悬吊式手术显微镜、超声吸引器、氩气刀、神经刺激器、头颅固定架等一些先进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器械和设备,使许多疑难手术成为可能,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对护士的护理配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995年1月~2001年1月我院共行显微颅脑手术2 513例,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定位对腋路臂丛神经分布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明;戴晓蓉;李晓翠;朱雁鸿

    目的 研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对腋路臂丛各支神经的显影率、识别率.对各支神经在以腋动脉为中心的12h四象限分布作初步探讨.方法 评价联合方法在神经阻滞中对腋路臂丛各支神经的显影率、识别率、靶神经的阻滞完成情况.结果 联合方法对各神经实时成像、识别效果好.各神经阻滞效果完善.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在超声监控下准确的识别定位神经,对显影不清的神经有辅助识别作用;腋路各支神经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 喙突锁骨下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比较观察

    作者:周雁;公茂珂;王琼;杨庆国

    目的 观察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阻滞效果,并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 129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麻醉.cI组(n=47)采用喙突入路一点法麻醉,CII组(n=47)采用喙突入路两点法麻醉,AII组(n=35)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局麻药采用0.5%罗哌卡因40ml,两点法组分2次各注入0.5%罗哌卡凼20 ml.注药后30 min内每隔5 min以针刺法观察各神经支配皮区的感觉阻滞程度,观察运动阻滞程度.以评分法定量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程度.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麻醉后30min,CI与CII组比较,除桡神经外,CII组各神经感觉阻滞强度明显强于CI组;除伸肘和伸指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I组运动阻滞作用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II组比较,CII组的肌皮神经和腋神经感觉阻滞明显较强,其他各神经感觉阻滞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屈肘功能外,2组其他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麻醉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9%、89%、91%.术后并发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三种阻滞方法中,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效果好,尤其是可以很好阻滞肌皮神经、尺神经和腋神经,且未出现并发症,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的一种新的入路选择.

  • 仰卧位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秋金;王委三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老年患者仰卧位施行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0~72岁),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联合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组(NB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麻醉效果与并发症.结果 :麻醉前、后各时间点心率、血压变化基本稳定(P>0.05),CSE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P<0.05),NB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5),NB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为(11.4±2.3)h,未发现神经阻滞相应并发症.结论 仰卧位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股神经三合一阻滞联合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体位舒适,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体位改变困难及不适合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患者.

243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