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宏伟

    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定位行神经阻滞操作简便、术后镇痛效果好,已经广泛应用于上下肢手术.笔者对52例单侧大隐静脉手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超声引导紧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与垂直锁骨下臂丛阻滞的比较

    作者:韩流;高玉洁;斯妍娜;鲍红光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紧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和垂直锁骨下臂丛阻滞(vertical 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VIB)麻醉效能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紧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Ⅱ组行垂直锁骨下臂丛阻滞。Ⅰ组在超声定位臂丛后束一次性给予0.5%罗哌卡因30 ml。Ⅱ组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后束一次性给予0.5%罗哌卡因40 ml。评估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并观察是否有气胸、血管和神经损伤。结果两组患者臂丛完全阻滞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93.67%vs.98.33%,P=0.364)。Ⅰ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Ⅱ组(P<0.05或 P<0.01)。Ⅰ组臂丛阻滞中血管损伤显著少于Ⅱ组(P﹤0.05)。结论与VIB相比,超声引导下行紧贴锁骨下臂丛阻滞虽未显著提高阻滞成功率,但可显著缩短麻醉操作和阻滞起效时间,同时可有效地避免气胸和血管损伤的发生。

  • 外周神经阻滞在80岁以上危重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琳;杨勇;王国林

    随着神经刺激器的问世,既往无法精确定位的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成为可能.我们对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的80岁以上危重患者接受单侧下肢手术中的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

  •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颈丛联合肌间沟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龚洁坤;王世民;高保双

    锁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约占全身骨折的5%~10%。锁骨由于受颈丛及臂丛神经支配,临床上麻醉要求比较复杂。但单纯的肌间沟阻滞或颈丛阻滞常常出现阻滞不完善,穿刺损伤较大,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甚至导致手术方式的改变。近年来神经刺激仪和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麻醉医生准确定位,提高麻醉质量,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经肌间沟联合颈丛入路对锁骨手术患者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

    作者:贺端端;贾东林;郭向阳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9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22例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C+S组),23例采用单纯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S组).比较2组镇痛效果及穿刺并发症.结果 C+S组操作时间(6.3±3.0)rain,明显短于S组(11.5±7.0)min(t=-3.212,P=0.002).经股神经管推注0.25%罗哌卡因20 ml后15 min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Z=-0.462,P=0.644).术后静态VAS评分(RVAS)、主动功能训练VAS评分(WAS)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VAS评分(PVAS)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S组5例穿刺部位皮下淤血,C+S组无皮下淤血病例(P=0.049).术后C+S组需要单次推注利多卡因4例,S组为5例,差异无显著性(χ2=0.000,P=1.000).术后72 h哌替啶用量C+S组与S组差异无显著性(Z=-0.069,P=0.94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可以减少穿刺导致的术后皮下淤血.

  • 注射用芬太尼致癫痫样发作1例

    作者:刘莉;孔繁军

    患儿,男,9岁,体重30 kg,主因“双前臂旋后畸形9年”入院。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足月顺产,否认神经系统疾患,无家族遗传史,无外伤手术史。查体:体温(T)36.5℃,脉搏(P)89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90/50 mmHg,入院后血尿便生化、腹部超声、胸片等检查结果均无异常。临床诊断为先天性上尺桡关节融合。于2014年11月6日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侧尺桡骨截骨,复位成型,石膏外固定术。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常规补液。麻醉方法选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准确定位后,于8:40注入局麻药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15 mL(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04030)。注药结束后5、10、15 min 各时点针刺法测定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为阻滞有效(痛觉减退)。9:10手术开始,切开皮肤时患儿感觉有轻微疼痛,9:12给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09 mg 缓慢静脉推注(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130303)。9:15患儿突然出现下肢肌痉挛,随后迅速发展为全身肌肉强直伴抽搐,头后仰,双眼球向上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并伴有尿失禁及舌咬伤。监护仪显示 P 由85~90次/min 上升到110~120次/min,BP 由90/60 mmHg 上升到130/100 mmHg, SpO2由99%下降到95%,诊断为癫痫样发作(待查)。立即口腔置入牙垫,面罩给氧,静注丙泊酚50 mg 等处置,9:20上诉症状逐渐缓解。急查动脉血气:Na+139 mmol·L-1, K+3.7mmol·L-1,Ca2+2.35mmol·L-1,血红蛋白(Hb)12.9g·dL-1,血糖4.2 mmol·L-1。在持续面罩给氧的情况下,继续手术,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10:05手术结束,患儿意识清醒,恢复自主呼吸,P 95次/min,BP 98/60 mmHg,SpO299%,安返病房。术后询问家属,患儿从未有癫痫发作,无高热惊厥史。

  • 喙突锁骨下入路两点法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雁;王琼;公茂珂;李士忠

    目的 观察喙突锁骨下入路两点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并与腋人路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8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喙突入路两点法麻醉(C组)47例,穿刺点位于锁骨下喙突骨性标志内下侧2cm.A组采用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A组)35例.两组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麻醉.分两次各注入0.5%罗哌卡因20ml.注药后30min内每隔5min观察各神经支配皮区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程度.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麻醉后30min,与A组比较,C组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感觉阻滞明显较强(P<0.01).两组在屈肘功能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运动功能评分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麻醉效果满意率分别为A组89%、C组91%.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喙突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效果较好,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的一种新的入路选择.

  • 神经刺激器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

    作者:马燕;李世忠

    目的 评价神经刺激器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 对62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成年患者(ASA Ⅰ~Ⅱ),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正确辨认神经及穿刺针的位置.神经刺激器引出臂丛神经支配肌群运动的刺激电流<0.5mA即认为穿刺针位置接近臂丛神经.根据神经刺激器能否引出肌群收缩分为NT组(不能引出肌群收缩)和T组(能引出肌群收缩).超声定位时在显示器上必须至少能清楚看到臂丛3干中的2干及穿刺针.记录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阻滞完善率;评定手术全程的麻醉效果(优、良、差).记录麻醉并发症.结果 62例患者超声图像清晰.52例患者神经刺激器引出明确的肌群运动,其中45例(88%)患者臂丛阻滞完全.10例未引出上肢肌群收缩,其中9例(90%)患者臂丛阻滞完全.结论 对于超声图像清晰的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神经刺激器引出肌群收缩不能增加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P>0.05).另外,即使没有引出肌群运动(假阴性率较高),终也证明这些阻滞是成功的.神经刺激器对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有限.

  • 神经刺激器在小儿腋入臂丛麻醉中的作用

    作者:姚长智;苑贵敏;方力;章彦;张伟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法与传统的搏动法在小儿腋入臂丛阻滞麻醉中的效果、麻药用量及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拟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腋入撙动组(P组)20例和腋入神经刺激器组(S组)21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2.5mg/kg)行腋入臂丛麻醉.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5、20、35、50min及术后30min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及穿刺过程中是否有出血及麻醉的潜伏期、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患儿的反应和术中使用麻药剂量等指标.结果手术开始后5、20min时P组患儿的心率为(116.3±13.2)次及(¨03±9.9)次,明显快于S组的(105.1±9.6)次及(98.2±7.9)次,P组操作过程中出血者4例,明显多于S组的l例,P均<0.05.结论儿童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入臂丛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可减少穿刺时的出血.

  • 神经刺激器两点法定位行腋入臂丛神经阻滞80例报告

    作者:张伟;姚长智;孙晓雄

    利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腋入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指标客观、效果稳定等优点.但在临床工作中,因其操作时间较长而限制了它的使用.我们对80例患者采用该法,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区域麻醉与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张亚平;张丽慧;孟瑞仙

    神经阻滞技术费用低、术后镇痛效果好,对于一些四肢或体表部位的手术尤为适应,但传统的依赖病人感觉进行神经定位阻滞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即使操作者经验丰富,由于缺乏客观的指标,有时也难以保证阻滞的精确定位和效果确切近年来临床上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使得神经阻滞术有了客观指标,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问世,对神经阻滞的麻醉是一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传统异感法盲探式操作,精确定位所要阻滞的神经,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大程度的减少了神经损伤.

  • 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芳

    目的 了解根性坐骨神经痛专业救治中展开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的效果.方法 方便筛选60例因根性坐骨神经痛于2015年3月—2016年11月间入住该院的患者,随机分组:30例A组行常规疗法,30例B组加以对神经刺激器充分利用,并加行坐骨神经阻滞疗法,给予疗效比较.结果 30例A组优良率66.67%,30例B组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S(4.92±0.82)分,B组(3.11±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A组直腿抬高实验阴性患者数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接受专业治疗时,展开坐骨神经阻滞疗法效果显著.

  •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研究

    作者:王宇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AsA Ⅰ~Ⅱ级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E组:硬膜外组和S组:神经阻滞组,E组常规行硬膜外麻醉,S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记录2组镇痛效果,血压、心率、血氧等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志刚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穿刺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恶性呕吐、穿刺部位疼痛及低血压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神经刺激器定位股神经阻滞,能有效提高阻滞效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神经刺激器定位静脉留置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永伦;杨剑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自制一根用于将直型静脉留置针金属针芯尾部与神经刺激器负极连接的导线.选择60例臂丛神经阻麻醉下行上肢或锁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留置针组和神经刺激器专用针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入路穿刺.记录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用于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可行性.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应用

    作者:尼罗菲尔·吐尔地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拟进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进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麻醉,另一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麻醉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术中输液量、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前、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Vas 评分及术中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手术相比,神经刺激器仪引导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术麻醉效果良好,患者的血压、心率较为稳定,不良反应较少,疗效确切,是临床进行下肢骨科手术的一个良好的选择。

  • 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林立荣;莫静机;吴耀辉;梁文全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100例需要镇痛的下肢骨折、软组织广泛挫裂伤、撕脱伤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按创伤部位需要作腰大肌间沟腰丛神经、股神经、坐骨神经穿刺探查,有明显神经刺激征时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B组肌肉注射哌替啶1.5 mg/kg,作为对照组.用药后10、30、60 min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组10、30、60 minVAS分别为(4.25±1.15)分、(3.40±2.04)分、(3.37±1.95)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2例用药后出现轻度肌颤;B组3例用药后SpO3<90%,经处理后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外周神经阻滞在下肢创伤手术前镇痛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龙丰云;胥亮;陈弘;高巨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及肩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预行上肢及肩关节手术的小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刺激器定位组和盲探组,每组30例,局部麻醉药均使用0.25%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神经刺激器定位组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少于盲探组[(78.6±28.1) mg比(96.5±27.9) mg,(15.6±7.4) min比(20.5±8.3) min,P< 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能为小儿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局部神经阻滞方法.

  • 右美托咪定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史晓燕;崔永康;田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输注辅助腰从-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50例,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25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25例).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从-坐骨神经阻滞后5 min,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注完),继以0.25μg/(kg·h)维持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入室前(T0)、神经阻滞后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给药后5 min(T2)、10 min (T3)、3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和术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T0时的MAP、HR、SpO2、RR、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C组T2、T3、T4、T5时MAP升高、HR增快(P<0.05);D组T2、T3、T4、T5时MAP降低、HR减慢(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辅助腰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了神经阻滞的麻醉质量.

  •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区域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在区域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54例ASA Ⅰ~Ⅱ级及行择期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n=28)和对照组(n=26).实验组局麻约使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0.75%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各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0.5%罗哌卡因用于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43 条记录 2/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