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真菌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文新;黄园;邓郁;温妙云;韩永丽;钟文宏;曾红科

    目的 探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重症肺炎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检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入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重症肺炎患者558例,按2007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有关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采集入住当天的血标本,使用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试剂盒进行检测,G试验结果在0~ 100.5 pg/mL为阴性;根据重症肺炎患者血培养检测分为阳性患者组与阴性患者组.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ROC曲线判断G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非参数检验方法得出真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在558例研究对象(女185例,男373例,平均年龄64.7岁)中,真菌培养结果阳性为41例,G试验平均值在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中分别为(568.53±796.57) pg/mL、(51.4±63.27) pg/mL,阳性患者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G试验敏感度、特异度、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2.7%、92.5%、49.4%和0.6%.结论 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对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重视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者:钱素云

    近年来,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呈上升趋势,尤其在恶性肿瘤、早产儿、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以及需要重症监护的患儿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儿童与成人IFI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区别,其IFI临床表现相对缺乏特异性,更容易漏诊、误诊,需引起儿科临床医生的警惕和关注.

  • 真菌葡聚糖检测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作者:李睿;任然;熊大迁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0月年至2016年4月收治的非粒细胞缺乏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筛选分组.确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60例,其中80例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者为IFD组,非IFD患者80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测定IFD组和非IFD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G试验对IFD的诊断价值.结合真菌培养鉴定,统计不同类型真菌引起的深部感染(1,3)-β-D-葡聚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IFD组(1,3)-β-D-葡聚糖含量显著高于非IFD组(ng/L:346.54±204.95比43.21±15.11,P<0.05).G试验单独诊断IF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86.71%、90.47%;针对血液恶性肿瘤IFD患者,佳诊断阈值为≥70 ng/L时,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8.75%.G试验诊断IFD的时间较传统临床诊断明显缩短(d:4.87±2.55比7.13±4.42,P<0.01).80例IFD患者40例分离出真菌,其中念珠菌属36株(占90%),(1,3)-β-D-葡聚糖均值为333.55 ng/L;曲霉菌4株(占10%),(1,3)-β-D-葡聚糖均值>1 000 ng/L.不同念珠菌之间(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属与曲霉菌属之间(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IFD方法,对于IF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区分念珠菌还是曲霉菌引发的深部真菌感染也有一定临床价值.

  • 多种检测指标对血液恶性肿瘤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睿;任然;熊大迁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病(IFD)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4年10月年至2016年4月入院的非粒缺的血液恶性肿瘤确诊患者160例,其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80例为IFD组,细菌感染80例为对照1组,同时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组.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PCT、hs-CRP诊断IFD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这几种方法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IFD组1,3-β-D-葡聚糖均值为346.54 ng/L,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47.27 ng/L (P<0.05)和健康对照组43.21 ng/L(P<0.05);IFD组PCT均值为1.18 μg/L,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16.3 μg/L(P< 0.05),高于健康对照组0.036 μg/L(P< 0.05);IFD组hs-CRP均值为59.6 mg/L,细菌感染组66.8 mg/L,两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5 mg/L (P<0.05).G试验单独诊断IFD的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0.91、90%、88.75%、85.71%、90.47%,针对血液恶性肿瘤IFD患者,佳诊断阈值为≥70 ng/L时,诊断灵敏度为90%,特异性为88.75%;PCT单独诊断IFD的曲线下面积是0.82,针对血液恶性肿瘤IFD患者,佳诊断阈值为1.65 μg/mL,此时诊断灵敏度为81%,特异性为75.4%;hs-CRP单独诊断IFD的AUC是0.94,与细菌感染组AUC为0.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β-D-葡聚糖与PCT和hs-CR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4、0.334 (P=0.003、P=0.048),血清联合组(1,3-β-D葡聚糖+PCT)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90.2%、88.9%,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组.结论 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IFD的方法,对于IFD的早期诊断有突出价值,PCT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测指标,可行性优于hs-CRP;葡聚糖联合PCT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的葡聚糖检测.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作者:周兴梅;花天放;俞宙;邱维吉

    重症患者处于内环境紊乱以及抵抗力异常的情境,极易遭受真菌感染.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对重症患者负面影响大,治疗过程长而艰难,医疗花费往往巨大但收效甚微.若能从危险因素入手,尽力提早监控并采取预防措施,对医患双方而言,不虞事倍功倍.本文对各类IFI高危因素从多种视角出发进行解析,以帮助临床重症护理工作者加强对IFI的认识、熟悉、了解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地服务于重症患者.

  •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孙献梅;任香娣

    目的 探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临床资料1 146例,分析引起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66例,发病率为5.76%,住院(15.9±4.8)d时发生真菌感染.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给予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是否母亲有合并症、患儿窒息、机械通气、胃肠外营养、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早产儿真菌感染发生率不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低、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营养时间>1周是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低、进行机械通气、使用广谱抗生素、静脉营养时间>1周,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

  • 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

    作者:李洪霞;赵玉凤;黄一虹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白血病患者应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注射液等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积极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抗真菌药物等治疗后,20例有效,占76.9%,真菌清除14例,清除率为73.7%.结论 精心的护理可将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低,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 G试验和GM试验在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丽;卓越;邱小松;薛婷;吕建农

    目的 探讨G试验和GM试验用于诊断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APACHEⅡ≥20分的重症患者635例,根据国际性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标准,将病例分成感染组276例与非感染组359例,比较G试验与GM试验的阳性率,诊断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感染组G试验阳性率为90.3%,阴性率9.7%;GM试验阳性率为86.3%,阴性率为13.7%;非感染组G试验阳性率为8.7%,阴性率为91.3%;GM试验阳性率为15.3%,阴性率为84.7%.G试验与GM试验ROC曲线下面积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试验与GM试验用于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

  • 回顾卡芬净治疗高龄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宇朋;王萍;李敏;陈海平;马清;王翠英;姜春燕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高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2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诊断分为临床诊断病例(n=19)、拟诊病例(n=13)。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卡泊芬净对高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有效率。同时观察该药的安全性。结果共入选32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9%。其中,痊愈15例(46.9%),显效8例(25%),进步5例(15.6%),无效4例(12.5%)。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考虑为与用药有关的肝功能受损所致。结论卡泊芬净对于治疗高龄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对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作用

    作者:蒋燕萍;余进;李若瑜;王晓红;万喆

    近20年来,免疫受损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30%~70%患者死于曲霉感染,而40%的患者死于念珠菌感染.IFI的早期诊治对降低病死率非常关键,常规的微生物检查,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存在相对不敏感、耗时和有创的缺点而不易被接受.

  • 综合医院临床分离丝状真菌结果及其意义分析

    作者:郑冰;应春妹;汪雅萍;张灏旻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术的开展、肿瘤放化疗的增多以及侵袭性操作的日益频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流行和一些慢性病住院时间延长等因素作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逐年增加[1],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据报道器官移植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真菌感染的患病率高达20%~40%[2],而且往往是致命的感染.目前临床常规所分离的真菌除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酵母菌外由曲霉、毛霉、青霉、镰刀菌等丝状真菌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日益多见.本研究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送检的临床标本所分离出的丝状真菌的分布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高危因素与丝状真菌感染的关系.

  • 伴呼吸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侵袭性真菌感染15例

    作者:骆雪萍;叶宁;夏炳杰

    目的:研究伴呼吸衰竭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为SAP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监护病房2003-06/2009-0955例伴呼吸衰竭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IFI组、细菌感染(BI)组及非感染(NI)组,比较3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MV)时间、腹内压、病原菌检出时间、MODS数≥3发生率、外科干预率、CRRT率及病死率.调查IFI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结果:IFI率为27.27%(15/55),以腹腔真菌感染为主,占73.33%(11/15),其半数6/11)合并呼吸机相关真菌肺炎(VAFP).IFI组与BI、NI组比较,MV时间延长(19.53 d±4.88 d vs 14.14 d±4.26 d,6.23 d±2.34 d,均p<0.05),外科干预率升高(86.67% vs 42.86%,0.00%,均P<0.05).与BI组比较,病原菌检出时间延后(10.13 d±2.59d vs 5.14 d±2.21 d,P<0.05),病死率无差异.腹腔和肺部真菌检出前存在BI.部分腹腔真菌感染混合肠球菌感染.结论:伴呼吸衰竭SAP IFI主要部位在腹腔,易合并VAFP,伴BI.应积极处理腹腔感染改善预后.

  • 卡泊芬净治疗心脏术后侵袭性真菌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蔚;朱光发;刘双;杨京华;张向峰;徐洁;贾明;米玉红;董然;黄方炯;张健群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心脏术后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呼吸科、心外科和急诊重症监护室( ICU),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心脏术后合并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05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男性12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5岁(23 ~82)岁.确诊10例,皆为念珠菌血症(白念珠菌4例,近平滑念珠菌3例,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各1例);临床诊断肺IFI 5例(念珠菌3例,曲霉2例);拟诊肺IFI 5例,病原真菌不明.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8例,瓣膜手术8例,胸主动脉瘤手术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和马方综合征手术各1例.卡泊芬净的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8(1~55)d.1例于用药当天死于心脏骤停疗效无法判断,19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0例( 10/19,52.6%),显效4例(4/19,21.1%),总有效率为73.7%,进步3例,无效2例.死亡6例(6/20,病死率3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心脏术后并发IFI的有效安全药物,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 血浆(1,3)-β-D-葡聚糖对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盛敏;梁瑛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I)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佳诊断界值.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对北京安贞医院各ICU病房怀疑IFI的45例危重症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1,3) -β-D-葡聚糖浓度检测(G实验).筛选出23例确定诊断和临床诊断的IFI患者,设为IFI组;16例真菌口腔定植者或非IFI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1.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的中位数为30.37 ng/L(范围5.0 ~225.7 ng/L),对照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的中位数为5.0 ng/L(范围5.0 ~78.7 ng/L),经2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2组(1,3)-β-D-葡聚糖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 =0.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712 ~0.992.以14.02 ng/L为诊断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理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计值(PPV)和阴性预计值(NPV)分别是82.6%、87.5%、90.4%和77.8%,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88(P =0.001).结论:G试验可以作为ICU中IFI的诊断方法之一.以14.02 ng/L为诊断界值时有较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危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若干问题

    作者:赵彩彦;王亚东

    重症肝病合并真菌感染不仅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发因素,也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1-3],约14%~30%重型肝炎患者可继发真菌感染,严重者还可出现多部位感染和混合感染.赵志强等[4]通过调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发现,虽然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率仅分别为0.29%和1.54%,重型肝炎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率却高达14.41%,其中65.7%的患者以侵袭性真菌感染为主.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真菌穿透浅表组织侵犯至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深部组织器官(包括内脏、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皮下组织等)所致的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

  • 1,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沛华;赵蓓蕾;施毅;文昱婷

    目的 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确诊的IFI患者30例、细菌性肺炎患者20例、真菌口咽定植者20例和健康人15名,取血浆标本,用G试验方法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结果 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为(29.5±11.5) ng/L,与细菌性肺炎组[(13.1±5.2) ng/L]、真菌口咽定植组[(12.7±5.1) ng/L]和健康组[(11.7±3.5) ng/L]比较均有差异,后3组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侵袭性曲菌感染患者和侵袭性酵母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24.7±5.8)和(33.3±11.4) ng/L.另有1例新生隐球菌感染和1例组织胞浆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分别为13.6和25.7 ng/L.用Fungitec-G试剂盒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以20 ng/L为诊断阈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4%、91%、84%和91%.结论 IFI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患者、真菌口咽定植者和健康者,提示血浆1,3-β-D-葡聚糖可作为诊断IFI的指标,但区分曲菌和酵母菌感染较困难.用Fungitec-G试剂盒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以20 ng/L为诊断阈值对诊断IFI的敏感性、特异性较为理想.

  • 卡泊芬净治疗老年人危重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向红;孙仁华;洪军;呼帮传;徐良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2].卡泊芬净,为一种新型的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但其在老年危重病患者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报道很少.我们应用卡泊芬净治疗40例老年危重病IFI患者,旨在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现行诊断标准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建良;宫立众;刘代红;黄晓军

    目的 分析我国现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的可操作性,提高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51例allo-HSCT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共占同期收治allo-HSCT后肺部感染病例的42.1% (51/121).确诊1例(2.0%),临床诊断24例(47.1%),拟诊26例(51.0%).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为主要宿主因素.2种或2种以上宿主因素同时存在的病例占66.7%(34/51).94.1%(48/51)病例的肺部高分辨CT表现为结节和(或)斑片影.真菌抗原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1,3)-β-D葡聚糖(G)试验阳性率58.6%,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率33.3%].20例(39.2%)患者伴有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结论 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为主要宿主因素,肺部高分辨CT表现以结节和(或)斑片影多见,真菌抗原检测是支持临床诊断的主要因素.

  •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预防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比较

    作者:蔡常洁;易述红;郭怡;李敏如;易慧敏;杨扬;陆敏强;陈规划

    目的 比较伊曲康唑口服液和氟康唑胶囊预防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入选的6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20ml,1次/d,空腹服用;对照组(30例)使用口服氟康唑胶囊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0.15 g,1次/d;两组均常规使用15 d,在服药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伊曲康唑口服液组服药期间有3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0.0%,其中确诊1例,临床诊断2例.氟康唑胶囊组10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33.3%,其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6例,拟诊2例.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及用药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口服液较氟康唑胶囊能更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且两者的安全性相当.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黄蓓晖;李娟;刘俊茹;谷景立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357例在我院住院诊治的MM患者,记录是否合并 IFI、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病、抗真菌治疗以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44例(12.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曾发生IFI,其中3例(6.8%)为确诊病例,8例(18.1%)为临床诊断,33例(75.0%)为拟诊.44例患者中,10例(22.7%)处于诱导化疗时出现真菌感染;4例(9.1%)为平台期;27例(61.4%)处于疾病进展状态;3例(6.8%)在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发生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占50.O%.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的有效率分别为83.3%、75.O%、78.9%、75.O%和57.1%.各种抗真菌药物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根据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P=0.035,OR 2.527,95%CI 1.005~6.052),接受透析治疗(P=0.022,OR 2.768,95%CI 1.161~6.600)、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超过1周(P:0.019,OR 3.215,95%CI 1.200~7.407),之前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P=0.009,OR 3.350,95%CI 1.353~8.295),是否使用氟达拉滨(P=0.001,OR 4.669,95%CI1.813-1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肺部是其常见的感染部位,4种抗真菌药的疗效相当,合并糖尿病、化疗同时接受透析治疗、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含有氟达拉滨的治疗是MM合并IFI的易感因素.

484 条记录 2/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