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磺必利治疗76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登霞;潘竹松;陈登国

    目的:了解国产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国产氨磺必利片(研究组)或利培酮片(对照组)治疗,观察疗程为8周。于入组时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和试验结束时,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显示,研究组阴性症状分比对照组减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导致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更少。结论国产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对阴性症状疗效更明显,两药安全性较好。

  • 宁心汤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妇女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作者:杨国文;彭金玲;冉素玲;郑凤平

    目的:观察宁心汤联合氨磺必利在精神分裂症妇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 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氨磺必利,中西药结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中药汤剂自拟宁心汤,连续治疗8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并对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西药结合组POS、NEG、GPS及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且中西药结合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显效率较西药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中西药结合组的总发生率相比西药组明显降低,且在月经不调的发生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宁心汤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在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减少由于氨磺必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 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作者:林红;廖卉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5月在宜昌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住院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1例,随机将其分为氨磺必利组36例和奥氮平组35例,分别予以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治疗8周。于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分别进行PANSS量表及TESS量表评定,比较2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第8周末时2组阳性症状疗效相当,阴性症状氨磺必利组优于奥氮平组,嗜睡和体质量增加不良反应氨磺必利组较奥氮平组轻。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韦有芳;王丽丽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对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伴躯体症状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治疗组(研究组)和单纯度洛西汀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HRSD-17)、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副反应量表( TESS)进行疗效及副作用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HRSD-17评分和SCL-90躯体化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治疗后第2周末起,两组HRSD-17评分和SCL-90因子分值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患者均能耐受,未做特殊处理。结论氨磺必利合并度洛西汀对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优于单一使用度洛西汀治疗。

  •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焦金;王润泽;马元业;王霞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低( P均﹤0.01)。氨磺必利组与利培酮组有效率分别为88.9%和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评分减分与利培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而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利培酮。

  • 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刘晓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阿立哌唑口崩片组(对照组)各32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下降(P>0.05),氨磺必利组和阿立哌唑口崩片组有效率分别为90.63%,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分别为(3.98±1.03)分、(4.07±1.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阿立哌唑口崩片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

  • 氨磺必利合并舍曲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志强;董昆仑;杨碧秀;陈新宇;王国强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60例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舍曲林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GI)评定疗效,采用Asberg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两组的药物副反应。结果研究组HAMD评分在治疗后2周末、4周末、6周末以及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研究组CGI-GI总评分在治疗4周末、6周末以及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治疗后第4、6、8周末,研究组CGI-GI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CGI-GI总评分在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8周末,对照组SERS评分与研究组比较[(5.4±2.8)分vs.(4.7±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一应用舍曲林治疗,安全性好。

  • 碳酸锂合并氨磺必利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梁瑞华;陆晓姿;冯玉芳

    目的 对碳酸锂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患者70例,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碳酸锂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开始时及开始后第1、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共完成33例,对照组共完成32例.两组在治疗开始时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17评分总分减分率在治疗的第1、2、4、6周末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锂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与单用碳酸锂相比,起效快,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 氨磺必利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穆慧;韩翠萍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舒必利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组和舒必利组有效率分别为83.90%和8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和舒必利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分别为22.6%和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舒必利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均能耐受.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牛慧明;穆小梅;侯宁;裴根祥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n=34)和利培酮治疗组(n=34).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8、12周末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氨磺必利组体重增加小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体重的影响优于利培酮.

  •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作者:刘顺发;柏彩云;李杰;伍光辉;周春;黄海燕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11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与喹硫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氨磺必利组显效率为55.40%,两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ANS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氨磺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段妮;刘彩兴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与喹硫平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组与喹硫平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陶正宇;马妍芹;常馨月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 -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78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n 越40)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氨磺必利组(研究组,n 越38),疗程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 -17)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 HAMD -17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4周后,研究组 HAMD -17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体重因子评分、阻滞因子评分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 <0.05或0.0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越2.734,P <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口干、恶心、呕吐及便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对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用药可能会更有效地改善躯体症状,减轻早期消化道不良反应,加快起效时间。

  • 氨磺必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焦金;金毅琼;马素杰;成艳红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氨磺必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单用氨磺必利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两组 PANSS 总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 均<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6%和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研究组阴性症状评分减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时两组 TE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氨磺必利合并 rTMS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单用氨磺必利相当,而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用氨磺必利,两组不良反应相当。

  • 氨磺必利对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应

    作者:刘舜华;李礼博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治疗效应的差异。方法将15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 -3)诊断标准的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临床亚型和阳、阴性症状分型(分别为 I 型和 II 型)进行分组,全部根据临床用药原则结合病情给予氨磺必利治疗,第一天200mg/ d,第二天300mg/ d,第三、四天300~400mg/ d,第五天起,根据病情及用药后的感受调整剂量至400~1000mg/ d,分2次服用,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各时点的病情,按四级临床疗效标准评定治疗第8周末的疗效,比较不同亚型之间 PANSS 总分减分率、剂量、疗效的差异。结果4周末和8周末不同亚型患者的 PANSS 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1),治疗1周末偏执型、未定型、青春型和 I 型患者的 PANSS 总评分低于治疗前(P <0.05或0.01);治疗第1、4、8周末 PANSS 减分率偏执型组高于紧张型组、I 型组高于 II 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亚型之间8周末的疗效和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氨磺必利的平均等效用量以偏执型和 I 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氨磺必利对各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较好的效果,需根据患者的亚型特点调整个体化的治疗剂量。

  • 舍曲林合并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重度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冬梅;陈玉辉

    目的:观察舍曲林合并低剂量氨磺必利对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58例重度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舍曲林合并低剂量氨磺必利)和对照组(单用舍曲林),共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12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28%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12周末两组HRSD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研究组HRSD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均较小。结论舍曲林合并低剂量氨磺必利对重度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单用舍曲林,且起效迅速。

  • 氨磺必利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茂生;邬志美;刘光亚

    目的 探讨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评估氨磺必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为观察组,入院后给予氨磺必利治疗,1周内达到治疗剂量400 ~ 800 mg/d;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于入组时和治疗4周末检测两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同期对观察组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FT3、FT4、TSH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第4周末血清FT4和TSH水平较低(P<0.05或0.01);治疗4周末,观察组显著进步38例(95%).结论 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常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氨磺必利可能有助于改善其精神症状,短期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较大,治疗4周后FT4和TSH水平下降.

  • 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傅春恋;李雪晶;李素君

    目的 探讨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接受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小剂量氨磺必利(100 mg/d),两组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周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连线测试(TMT)和Stroop色词测验(CWT)评定认知功能,于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4周,研究组情绪退缩、情感交流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5);治疗第12周,研究组情感迟钝、情绪退缩、情感交流、被动淡漠、交流困难的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1),研究组完成总应答数(RA)、持续错误数(RPE)、TMT-A、TMT-B、CWT-A、CWT-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联合小剂量氨磺必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效,安全性与单用原抗精神病药物相当.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赵燕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在山东省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收集63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将入组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氨磺必利组,n =31)和利培酮(利培酮组,n=32)治疗,氨磺必利起始剂量50~100 mg/d,第7~10天逐步增至100~600 mg/d,利培酮起始剂量0.5~1 mg/d,第7~10天逐步增至1 ~4 mg/d.两组均有28例完成研究.分别于基线期和治疗1、2、4、6周后进行血压、脉搏、体重、血常规、心电图检测,于基线期和治疗6周后进行肝、肾功能、空腹血葡萄糖检测,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EPS)评定锥体外系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组脱落率为9.7%,利培酮组脱落率为12.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7,P>0.05).治疗6周后,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有效率(92.9% vs.89.3%,x2 =0.186,P>0.05)及显效率(67.9% vs.67.9%,x2=0.179,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周末,氨磺必利组PANSS总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末,利培酮组PANSS总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 vs.57.1%,x2=0.462,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氨磺必利比利培酮起效更快.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

    作者:张玖龙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天津市安定医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10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各50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词汇流畅性测验(VFT)、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共78例患者完成研究,利培酮组与氨磺必利组脱落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30,P =0.054).治疗前两组PANSS、VFT、DST及WC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VFT及DS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两组PANSS、VFT及DST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利培酮组的持续性错误数和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利培酮组的非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变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氨磺必利组的正确应答数评分高于利培酮组[(61.79±5.50)分vs.(65.86 ±5.19)分,t=-3.129,P=0.002].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相当,但氨磺必利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略优于利培酮.

568 条记录 25/29 页 « 12...21222324252627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