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作者:刘清连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95例精神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结果:195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未出现医疗意外和并发症,治疗1~6次精神症状改善或消失者占91.02%,治疗7~12次精神症状改善或消失者占82.1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效果依次为抑郁症94.44%,情感性障碍92.86%,精神分裂症93.29%.结论:充分做好治疗前准备和心理护理,认真做好治疗中监护和配合,加强治疗后观察可确保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女性抑郁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卓子禄;陈莲

    目的 比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女性抑郁症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SSRI(氟西汀胶囊、舍曲林胶囊、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善情况、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MECT对记忆的影响、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8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MS中的再认、图片、联想、及背数记忆四个项目,MECT治疗的第1天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在治疗的第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联合SSRI治疗抑郁症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单用SSRI治疗,且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吸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影响

    作者:杜文璞;朱小茼

    目的 探讨吸氧对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行无抽搐电休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在MECT后自主呼吸恢复时给予25min的吸氧治疗.对照组不吸氧,治疗后平卧1h,常规观察.运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记忆功能和精神症状.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结束次日,治疗结束后1周、2周、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WMS在治疗结束后2周恢复至基线,而对照组在4 周时仍低于基线.2 组间的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吸氧可以改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致的记忆减退.减轻 MECT后记忆损害程度,缩短记忆恢复的时间.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文娟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 MECT)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MECT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和治疗1、2、3周HAMD评分。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3周末2组HAMD评分逐渐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中重度抑郁症患者。而在护理上必须重视心理护理防止消极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做好电休克前后的护理工作。

  • 不同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立岩;李耀东;许志平;邓良华

    目的 探讨不同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9月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收治的抑郁症住院患者100例,按照电极放置的方式,分别为电极放置于双前额(前额组)和不对称的双侧额颞(额颞组),每组各5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成套记忆测验(WMS)、木块图案和第四例外测验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额组治疗第2次和第3次HAMD评分较额颞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d时,图片、再认、再生、联想、木块图案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经历、图片、再认、再生、联想、木块图案、第四例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前额和不对称的双侧额颞两种不同电极放置方式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两种电极放置方式均对认知功能有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当,但影响可逆.

  •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朝雄;熊建文;付屹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MECT。根据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分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并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 WCST)试验、数字广度测验等认知功能测查,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经 PAN-SS评分测定,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0.0%( P <0.05);治疗后观察组 WCST试验完成分类所需总应答数、完成时间和错误应答数均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 P <0.05或P <0.01);对照组患者在WCST试验中完成分类所需总应答数和错误应答数均少于治疗前( P <0.05);两组数字广度测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龚世灵;岑洪舟;罗艳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焦虑障碍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无抽搐电休克(MECT)+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 MECT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的差异,并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 及治疗后4周末的韦氏记忆量表(WMS)4项指标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的 BPRS、SAS、SD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2周、4周同期比较,观察组 BPRS、SAS、SD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1 d 两组患者 WMS 4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尚未恢复至原有水平,但观察组恢复水平要比对照组稍快(P <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 MECT 治疗患者中,可通过减少患者产生负性情绪以提高治疗效果。

  • 脑电双频指数在无抽搐电休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长征;董慧领;郝雪莲;魏砚砚;周长浩;尹晓萍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 ,BIS)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 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记录20例患者80次治疗中麻醉前、MECT前即刻、脑电图上显示抽搐消失时、苏醒后的BIS值。同时记录脑电图上的抽搐时间和阻断血流的右臂的肌肉抽搐时间。结果患者术前BIS值与年龄和病情程度无相关性( r =-0.2, P >0.05;r =-0.1, P >0.05)。运动抽搐时间和EEG抽搐时间与治疗前即刻的BIS值呈正相关( r =0.4, P<0.05;r =0.5, P <0.05)。结论术前BIS值与病情程度无关,治疗前即刻的BIS值可以作为预测发作时间长短的指标。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各类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长征;董慧领;郝雪莲;魏砚砚;周长浩

    目前电抽搐治疗是一种经典、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病方法之一,而传统意义上的电休克治疗因为术中的肌强直和肌颤引起的术后肌痛给患者造成程度不同的恐惧感,为此在传统电休克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了麻醉剂和肌松剂,大限度降低了电休克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使其易于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避免了传统电休克带来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病患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恐惧感,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各种精神障碍提供了新方法,为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各类精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将临床观察的结果和分析总结如下。

  • 住院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行电休克治疗后发热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春月;李艳蓉

    目的 分析住院男性精神疾病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发热的发生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收集资料,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某精神疾病专科医院231例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热状况、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31例患者中,有34例(14.72%)在治疗后出现了发热,共发热53次,低热19次(35.85%),中度发热23次(43.40%),高热11次(20.75%).发热患者与未发热患者比较,年龄(t=4.007,P<0.01)和病程(P =0.016)两个变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992,P<0.01).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且多为一过性发热,以低热和中度发热为主,年龄小、病程短的患者更易发热.

  • 探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周桂波

    目的: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本院80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作考察组与研究组各40例,考察组用单纯抗精神病疗法,研究组用MECT治疗,对比两组维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WCST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好(P<0.05);研究组治疗安全性比考察组高(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状患者由MECT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疗效。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观察

    作者:贾金华

    目的:观察和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36例患者给予MECT治疗,治疗前后利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析评估MECT疗效,利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与MECT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4周、12周后PNASS总分、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变化,对比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ESS评分变化降低,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效果,产生不良反应轻微.因此,MECT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的方法,可广泛使用.

  • 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袁晓玲

    目的:探究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氯氮平和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16%高于对照组54.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男性难治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率高,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谭江

    目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给予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7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组治疗,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其临效果、不良反应、PANSS评分和TE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PANSS评分较低,对比对照组P<0.05;而TESS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生活,给予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其预后有较好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冬敏;阚瑞云

    目的:通过对未实行无缝隙护理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中后不良事件和实行无缝隙护理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中后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意外事件的分类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无缝隙护理在电休克护理中的作用,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推进无缝隙护理,以防范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未实行无缝隙护理和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实行无缝隙护理,这两个时间段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类和原因等。结果:两个时间段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人员因素方面,低年资护理人员在护理无抽搐电休克时,易发生意外事件,随着级别和年资的增长,护理无抽搐电休克时,意外事件的发生相应减少,特别是推进无缝隙护理技术后,意外事件明显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6%下降到了0.2%,。结论:无缝隙护理在减少无抽搐电休克意外事件发生中有很大的作用,在无抽搐电休克护理中应该长期应用无缝隙护理[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应全面推广无缝隙护理技术,以减少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综合性评估

    作者:常琦

    随着精神医学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 EC T )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其适应证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因此已作为标准治疗。临床上选择M EC T通常还要参考:患者的诊断、发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治疗史、MECT的风险受益比、无替代疗法以及患者的倾向性等。MECT 治疗前还要了解治疗情况、躯体情况、家族史、精神状况检查、躯体检查等信息。总体说来是否采用M EC T治疗是基于综合性评估而作出决定的。

  • 丙戊酸钠注射液与无抽搐电休克在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高申荣;张菊华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注射液与无抽搐电休克在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湖北省襄阳市安定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干预组30例,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躁狂评分、认知功能评分以及住院治疗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躁狂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持续应答数、错误应答数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的住院天数、复发次数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躁狂症状与认知功能,降低复发次数,减少治疗费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之丹

    目的 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运用无抽搐电化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结果 精神病治疗前后在心率和血压生命体征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而对于有些症状而言,治疗后的都要比治疗前的改善好多,比如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P<0.05,此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治愈人数:10例(20%)、显效:17例(34%)、有效:15例(30%)、无效:8例(16%),总之,总有效率为84%.结论 在精神病治疗的方法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开设出一条新的道路,并且在科学总结中为此提供了相关有效的依据,因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值得在精神病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会堂;刘桂英;于宏春

    目的 探讨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癔症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 对30例癔症患者首选MECT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行MECT治疗2次后症状完全消失,10例治疗3次完全消失,6例治疗4 d~5 d痊愈,4例在治疗6次后痊愈.患者依从性佳,无并发症,不良反应轻.结论 MECT治疗癔症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缩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轻,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 利培酮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作者:戴建柏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基础治疗均为利培酮,研究组加用无抽搐电休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韦氏智力量表、 词汇流畅性测试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PANSS阳性因子评分、PANSS阴性因子评分以及一般病理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培酮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用利培酮.

431 条记录 7/22 页 « 12...4567891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